鞋具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84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具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为一种鞋具的构造,尤指一种于鞋底上设有弹性囊体的鞋具。
背景技术
按,一般鞋具的构成,概先由鞋大底及鞋中底构成鞋底,鞋底上在结合一鞋面而形 成鞋具,鞋具内可再置入鞋垫以提供舒适穿着。查,当人体站立及行走时,脚部的脚跟及脚 掌承受人体全部重量,而一般鞋具大多无法有效分散及缓冲该压力,因此将造成人体脚部 酸痛的缺失,长期下来亦可能影响脚部的活动,甚至造成脚部疾病的发生。再者,当脚部穿 着于鞋具时,该鞋具内部即形成通风不良的密闭的空间,因此,脚部会因流汗、体温等因素, 使鞋子内部产生热气、湿气,该热气、湿气又因鞋内通风不良的空间而无法排出鞋外,使脚 部被包覆在闷热潮湿的空间之中,如此恶性循环,将导致脚部、鞋袜产生异味,甚至孳生细 菌危及健康。其次,由于材料工程的日新月异,一般鞋底除了由早期的木质制成之外,更由 于橡胶材料的演变,而可选择由Pu、PVC、TPR等材质制成鞋底,使其具有柔软舒适并兼具耐 磨特性,并且可以多色射(押)出使鞋底因应需求而呈复色表现,然而,使用该等胶质材料 制成鞋底在结构技术上仍有需克服的问题。于是,有鉴于一般鞋具的诸项问题,本创作人遂 凭多年专业经验,潜心研究及实验改良,终而研发出一种鞋具构造,以期能改善习用结构的 弊病。
发明内容本创作的目的即在于改善上述缺失,本创作提供一种于鞋底上设有弹性囊体,除 了提供鞋具具有较佳的舒适性及保护脚部的作用外,亦可产生气流令鞋具内部保持通风。 本案创作的另一目的又在于提供鞋具底部设有二种以上的材质使其呈现新颖外观,同时又 可以胶合及穿线方式固定,使鞋具具有较佳坚固性者。为达该目的,本案主要包含鞋底及 鞋面所构成;该鞋底由鞋大底及鞋中底结合而成,鞋大底的周缘向上凸设有覆片,上端面又 设有若干凸柱,鞋中底的底面设有吻合于该凸柱的若干凹孔,使鞋中底胶合黏着于鞋大底 底面,凸柱嵌入凹孔之中;该鞋大底与鞋中底之间设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置入弹性囊 体,使弹性囊体发挥保护脚部及送气的作用;该鞋面的底缘可与鞋底以胶合方式固定,该鞋 大底周缘的覆片可覆贴于鞋面外缘,并以缝线方式将其缝合固定而构成一鞋具。

图1绘示本案立体构造图;图2绘示本案平面剖视构造图;图3绘示本案鞋中底的仰视构造图;图4绘示本案鞋中底的俯视构造图;图5为图3的I-I剖视图,绘示鞋中底的剖视构造图;符号说明[0010]10鞋底11鞋大底111覆片112凸柱12鞋中底121凹孔122容置空间123导沟124透气孔125弹性囊体126凹陷部20鞋面21鞋垫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案创作为达创作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构造特征,兹谨再配合图式 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一、图二所示,本案创作包含鞋底10及鞋面20所构成;其中该鞋底10 由鞋大底11及鞋中底12结合构成,该鞋大底11由塑(橡)胶材质经一次或一次以上射 (押)出制成,而可呈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材质或色彩组合,鞋大底11的周缘向上凸设有覆 片111,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覆片111设于鞋大底11的前、后端及左、右侧,鞋大底11上 端面又设有若干凸柱112者;再,该鞋中底12的底面设有吻合于鞋大底11凸柱112的若干 凹孔121,鞋中底12对应覆片111处设有凹陷部126,使鞋中底12得以胶合方式黏着于鞋 大底11底面,且令凸柱112嵌入凹孔121之中,该覆片111又可容置于凹陷部126,使鞋中 底12得以胶合方式黏着于鞋大底11底面,且令凸柱112嵌入凹孔121之中。请参阅第三、 四、五图所示,该鞋大底11与鞋中底12结合后,二者之间共同界定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 置空间122,该容置空间122设于对应于脚掌或脚跟的位置为较佳,该容置空间122的端缘 设有若干导沟123,鞋中底12上表面设有若干透气孔124,该透气孔IM所设的位置,位于 脚部的足弓及各脚趾趾缝之间为较佳,该若干透气孔1 又对应于若干导沟123之中,使若 干透气孔1 贯通鞋中底12,藉导沟123而与容置空间122贯通,复可于上述容置空间122 内置入弹性囊体125,使弹性囊体125被包覆于鞋中底12与鞋大底11的容置空间122中, 该弹性囊体125为具有回复特性的高密度泡棉、胶质气囊等物体,使弹性囊体125受迫压缩 后可产生气流,当压迫弹性囊体125的压力消除后则因回复的弹力而复原,弹性囊体125所 产生的气流,可循导沟123而由各透气孔IM吹出鞋中底11上端面。该鞋面20的底缘可先与鞋底10的鞋中底12以胶合方式固定,而鞋面20的底缘 与鞋底10之间又可将缝线缝合于鞋大底11周缘的覆片111及鞋中底12的上端边缘,利用 缝合方式将其缝固而构成一鞋具,鞋具内置入鞋垫21者;藉此,使鞋面20与鞋底10的结合 更加稳固。藉由上述构造,鞋底10的鞋大底11与鞋中底12之间设有弹性囊体125,因此,当 人体脚部穿着鞋具而踩踏于鞋底10时,其脚掌及脚跟部位对应于弹性囊体125,并且,当人 体行走使弹性囊体1225受重力压迫时,弹性囊体125可由导沟123释出气流,并由若干透 气孔124吹出鞋底10上层端面,当重力解除时,该弹性囊体1125即因回复弹力而复原;由 于透气孔1 得设置于足弓二侧及各脚趾趾缝之间,使透气孔1 吹出空气时,恰可对应脚 部容易出汗懊热之处,充份解决鞋具通风不良的问题;同时,脚部踩踏鞋底10时,其脚掌及 脚跟部份踩踏于弹性囊体125上方,藉由弹性囊体125的特性,可缓冲、分散脚底压力,使其具有较佳的舒适性,并防止脚部酸痛或受伤的情形发生。再者,该鞋底10的鞋大底11可由 塑(橡)胶材质经射(押)出制成而可呈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材质或色彩组合,使鞋底10侧 边及其底端呈现新颖外观,进而令鞋具增进美感。另外,该鞋中底12得以胶合方式黏着于 鞋大底11底面,且令凸柱112嵌入凹孔121之中,二者结合性极佳,而鞋面20又可与鞋底 10的鞋中底12以胶合方式固定,鞋大底11的周缘的覆片111可容置贴覆于鞋中底12的凹 陷部126,当鞋面20的底缘与鞋底10胶合固定后,又可利用缝线方式将其缝合固定,使鞋面 20与鞋底10的结合更加稳固。 本案以上所揭示的构造,为本创作较佳的实施例,举凡依本案创作的构造所作的 等效变化,仍应含盖于本创作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鞋具的构造,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鞋底及鞋面;该鞋底由鞋大底及鞋中底结 合构成,鞋大底由塑胶或橡胶材质制成,鞋大底的周缘向上凸设有覆片,鞋中底对应覆片处 设有凹陷部,该鞋中底胶合黏着于鞋大底底面;该鞋大底与鞋中底之间共同界定出一个或 一个以上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端缘设有若干导沟,并于该导沟中设有若干贯通的透 气孔,上述容置空间内置入弹性囊体,使弹性囊体被包覆于鞋中底与鞋大底的容置空间;该 鞋面的底缘与鞋底以胶合方式固定,鞋大底周缘的覆片容置贴覆于鞋中底的凹陷部,当鞋 面的底缘与鞋底胶合固定后,利用缝线方式将其缝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具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鞋大底上端面又设有若干 凸柱,而鞋中底底面设有吻合于鞋大底凸柱的若干凹孔,使鞋中底胶合黏着于鞋大底底面 时,该凸柱嵌入凹孔之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具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鞋大底的覆片设于鞋大底 的前、后端及左、右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具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容置空间对应于脚掌及脚 跟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具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鞋中底的透气孔位于脚部 的足弓及各脚趾趾缝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具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囊体为具有回复特性的高密 度泡棉或胶质气囊。
专利摘要一种鞋具的构造,其主要包含鞋底及鞋面所构成;该鞋底由鞋大底及鞋中底结合而成,二者之间设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置入弹性囊体,该弹性囊体具有保护脚部及送气的作用;鞋大底的周缘向上凸设有覆片,鞋中底对应覆片处设有凹陷部,当鞋面的底缘与鞋底以胶合方式固定时,该覆片覆贴凹陷部,使鞋底与鞋面之间得并以缝线方式将其缝合固定。
文档编号A43B7/06GK201813936SQ20102025524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6日
发明者戴明勋 申请人:戴明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