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43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中底,特别是指一种在使用时可使鞋子内、外的空气产生流通现象,以降低鞋子内部温度,并可用以吸震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
就鞋子尤其是运动鞋的构造而言,其主要包含有一与地面接触的大底,一设于该大底上方且较具弹性的中底,一由该中底周边向上延伸适当高度的鞋帮,以及一设于该鞋帮内部并贴靠于中底上端面的鞋垫;借以于该鞋帮内部形成一可供使用者足部容置于其中的空间,同时借助各该中底与鞋垫以增进该足部的舒适感。
该种运动鞋在使用上所常见的缺陷在于当使用者的足部穿置于该鞋帮内部并系紧鞋带后,该鞋帮内部将形成一密闭的空间,因此,使用者足部所散发的热量将积蓄于该鞋帮内部而难以排出,造成其内部湿热且易生异味的情形。
以往的鞋虽然多于鞋帮面上设置有许多与该鞋帮内部相通的穿孔,然而于使用上仍无法有效排除其内部的热气,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各穿孔与鞋帮内部连通的内侧端,经常被使用者穿置于该鞋帮内的足部所堵住,因此使各穿孔无法充份发挥其排气的功能。
二、该鞋帮内部穿置一足部于其中后,即形成一几乎密闭的空间,其内部的空气难以产生对流现象,因此亦无法将其中的热空气排出。
虽然,目前亦有部分业者于鞋底中预先设置可压缩的一中空部位,并使该中空部位分别与鞋子的内、外相通,借以使其可将鞋内的空气排出(如台湾专利公告第134162号的新型专利案),然而,由于该中空部位必须以中空模铸成型法设于鞋中底的内部,因此其制造成本相当高昂,且易发生气道堵塞不通的情形,而难以大量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于使用时可使鞋帮内、外的空气产生对流效果,以降低鞋子内部温度的鞋中底。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中底,其兼具有良好的吸震效果。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主要包含有一本体,一气囊预先埋设于该本体内部,并对应于该本体的足跟部位,一对单向阀设于该气囊的预定部位上,一输气管以其一端与其中的一单向阀连接,另一端连通至该本体的上端面,借此使该本体使用于一鞋子上时,使用者的脚跟踩踏于其上的压力将压缩该气囊,而于使用者提起脚跟时则又释放该气囊使其回复原状,借此过程使该气囊产生吸力,使该中底上方的空气可经由该输气管、一单向阀、气囊内部,再经由另一单向阀排出鞋外。
兹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底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沿
图1中4-4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本体部分的底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三)沿图6中7-7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四)的底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四)沿图8中9-9方向的剖视图。
首先请参照
图1至4,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10主要包含有一本体12,一气囊14设于该本体12的内部,一输气管16设于该本体12的底部,并连通于该气囊14与该本体12上端面之间。
该本体12,其上设有位于其下端面的一槽道20,该槽道20呈弯曲状,其前端延伸至该本体12的上端,并借助一穿孔22与该本体12的上端面相通,其后端则具有一膨大的容纳部位24;该本体12的后端侧边上另设有一凹陷部位26;一盖片28贴覆于该凹陷部位26的外侧,其上并设有若干排气孔29,以使由排气单向阀36排出的空气,可经由各排气孔29排出。
该气囊14,略呈椭圆形,而具有一容纳空间30,一对水平端面32分别设于其上、下端的中央部位,并分别略为凸出于该本体12的上、下端面,且该气囊14其周缘部位的厚度设为较大,逐渐朝上或朝下延伸至各水平端面32周缘时,其厚度即渐薄;一进气单向阀34设于该气囊14的前端,一排气单向阀36设于该气囊14的后端,各进、排气单向阀34、36略呈管状,其周缘环设有螺纹状的一凸起部位35,并使各凸起部位35分别与该气囊14的周边结合成一体,使其既不会漏气亦不容易脱出;且各进、排气单向阀34、36其分别延伸至该气囊14外的一端,分别与各槽道20的容纳部位24与凹陷部26相通。
该输气管16,为可挠曲的软管并嵌置于该本体12的槽道20中,其外侧端是以紧密配合的方式穿置于该进气单向阀34之中,共内侧端则呈凸型而可嵌置于该本体12的穿孔22中,且其内部为中空状以使该输气管16可与该本体12的上端面连通。
借助上述构造,使该中底10运用于一鞋子上并供一使用者踩踏于其上时,该使用者的脚跟将恰位于该气囊14的上方,并使其走路或跑步时,可使其脚跟经由该水平端面32部位不断对该气囊14施以压缩或予以释放的过程,再借助各进、排气单向阀34、36的配合,将使该中底10上方并位于鞋子内部的热空气,经由该输气管16、进气单向阀34、气囊14、排气单向阀36以及该盖片28上的各排气孔29而排出鞋外,同时迫使外界的冷空气经由预设于鞋帮(图中未示)上的通气孔进入该鞋内部,从而达到降低鞋内温度并使鞋内外空气形成循环的目的。
请再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设于该本体12下端面的槽道20,其前端部位亦可设为具有四个支道21的分歧状,并于各支道21的末端分别设置一个与该本体12上端面相通的穿孔22,借以使其可供该输气管16以其前端嵌置于其中的任一支道21中,亦可将该该输气管16的前端设为与各支道21相对应的分歧状,使其可同时由各穿孔22吸气。尤其是各穿孔22其所设置的位置恰对应于使用者足部压制于该本体12上时,其各个脚趾的根部部位(如图4中虚线部分所示)。
请配合参阅图6和7,本实用新型的中底10在使用时可另外配合一鞋垫18使用,该鞋垫18的下端面对应于该穿孔22处设有一呈弧形的第一输气槽181,并使该第一输气槽181对应于使用者足部各脚趾的根部部位;该第一输气槽181上另设有四个第一输气孔182,并使各第一输气孔182贯通于第一输气槽181的底部以及该鞋垫18的上端面之间,借以增加其吸气部位以及吸气面积,从而增过其排除鞋内空气的效果。
另请参阅图8和9,本实用新型中的槽道20除可设为使其前端延伸至该本体12的前段部位外,亦可将其设为延伸至其中段部位呈弧形弯曲处,以使其对应于使用者足部的脚弓部位,尤须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一般运动鞋内其对应于脚弓部位均另外设有一相当柔软的倾斜状垫块19,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另于该垫块19的上方设有一长形的第二输气槽191,而由该第二输气槽191底部设有一向下延伸至该垫块19下端的一第二输气孔192,并使该第二输气孔192恰与该输气管16的前端部位对应。
权利要求1.一种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该鞋中底包含有一本体,其具有至少一槽道设于其下端面并沿其轴向延伸适当长度,至少一穿孔由对应的该槽道的预定部位延伸至该本体的上端面;一气囊,设于该本体内部并对应于其后段部位,其周缘上设有相隔适当距离的一进气单向阀与一排气单向阀,该进气单向阀与该槽道相通,该排气单向阀与该本体外缘相通;至少一输气管,嵌置于对应的一槽道中,其后端与该进气单向阀连接,前端则与该穿孔相通;借此使该气囊受到压缩并释放时,即可迫使该输气管的前端产生一股吸力,以将空气吸入并经该气囊内部再由该排气单向阀排出鞋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该槽道的前端设为具有若干支道的分歧状,并于所述各支道的末端分别设有与该本体上端面相通的一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该鞋中底进一步包含有一鞋垫,该鞋垫的下端面设有一第一输气槽,以及若干连通于该第一输气槽与该本体上端面间的第一输气孔,且该第一输气槽与该穿孔上、下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该鞋中底进一步包含有一垫块,其设于该本体中段部位上方,该垫块具有一第二输气槽设于其上端,一第二输气孔由该第二输气槽向下延伸至该垫块的下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各该进、排气单向阀其周缘上环设有螺纹状的若干凸起部位,并以各该凸起部位与该气囊周缘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内部中空,而其边缘部位的厚度则为中段部位最厚,逐渐向上或向下延伸时,其厚度即渐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该气囊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一水平端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该鞋中底进一步包含有一凹陷部位设于该本体周边的预定部位上,一盖片固设于该凹陷部位的外缘,其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在使用时,可使鞋子内部的空气流通以降低其温度,同时可用以避震的兼具气体循环系统及吸震效果的鞋中底,其包含有一本体,一气囊预先埋设于本体内部,并对应于本体足跟部位,一对单向阀设于气囊预定部位上,一输气管以其一端与其中的一单向阀连接,另一端连通至本体上端面,借此使中底使用于一鞋子上时,足跟踩踏于其上的压力将压缩该气囊,而提起脚跟时则又释放该气囊使其回复原状。
文档编号A43B13/18GK2173517SQ9324087
公开日1994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4日
发明者黄金龙 申请人:黄金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