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构造的拉腿运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751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构造的拉腿运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构造的拉腿运动器,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精简,空间占用少,并具有同步拉腿、复合运动等功能的一种运动器材。
现有的拉腿运动器,主要是由座架及坐垫、靠垫所组成,整体上有如医疗用床,比较苯重,占用空间大,因此普通家庭很难接受之,而且,其对腿部拉伸运动上,是通过单边拉动,再连动于另一边,常常会造成两腿受力不均的现象;再如现有的足部拉筋拉腿运动器,也因分别使用绳索而使之在同步效果上难以实现以上情况严重时,容易导致长短腿。再者,因其偏重于卧床拉腿的功能,其结构上不利于装设其他运动器具,使之功能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折叠直立放置,减少包装体积,以便摆置、收藏时占用空间少的改进结构的拉腿运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供双腿作用同步移位拉伸,以使运动者能在双腿均衡受力情况下,达到良好运动目的的拉腿运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通过利用工型双向撑座的T形体及腿部运动装置的L型本体终端位置装设拉绳及脚踏板组成,提供可以充分应用空间进行复合多项式运动的拉腿运动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前卧座、后卧座、调整定位关节、工型双向撑座、腿部运动装置及拉伸组成所构成,其中调整定位关节设于前卧座与后卧座之间,工型双向撑座设置在前卧座相对于后卧座的一端,且前卧座在靠近工型双向撑座的上方位置设有腿部运动装置,拉伸组成则包含有板摇摇把、传动杆及传动索,该传动索一端与传动杆连接,另一端与腿部运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调整定位关节包含有插销及分别设于前卧座与后卧座的夹板对、对穿槽孔;工型双向撑座由脚部及T型体所构成,可用作整体的直立放置或用脚部对前卧座的支撑,且在T形体上方两端连接有拉绳,中央接点位置连接有一个腿部运动装置;该腿部运动装置包含有纵向轨杆、L型本体、脚踏板组成及脚腕定位套,其中纵向轨杆一端与T形体连管套接于纵向轨杆,形成一个滑动对,且L型本体连接有脚腕定位套,上端固接有脚踏板组成。通过上述构造,达到整体可折叠直立放置,使用时可拉伸两脚同步移动,以及能利用终端空间作为手部拉绳运动与腿部踩踏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折叠直立放置,减小包装体积,占用空间小,方便运输及摆置、收藏,且可使操作者的双腿均衡受力,锻炼效果好,还可进行复合多项式运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平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后卧座倾仰状态的平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折叠收合状态的直立放置平面图。
参阅
图1、图2,本实用新型拉腿运动器包含有前卧座1、后卧座2、调整定位关节3、工型双向撑座4、腿部运动装置5及拉伸组成6,其中调整定位关节3设于前卧座1与后卧座2之间,工型双向撑座4设置在前卧座1相对于后卧座2的一端,且前卧座1在靠近工型双向撑座4的上方位置设有腿部运动装置5,拉伸组成6则主要设置于前卧座1下方及一侧。上述前卧座1具有卧垫11、架体12及脚部13,后卧座2具有卧垫21、架体22、脚部23及一条用于绑紧运动者身体,使之不致于滑动用的粘扣带24;拉伸组成6包含有板摇摇把61、传动杆62及传动索63,其中板摇握把61具有单向转动机构及释放把手611,在板摇时,可带动传动杆62转动,而传动杆62内端则与传动索63一端连接,传动索63另一端并与腿部运动装置5的L型本体52(详见后述)连接,以上前卧座1、后卧座2及拉伸组成6部分因皆属现有技术构造,故简要说明如上。
上述调整定位关节3包含有两支插销33及分别设于前卧座1及后卧座2的夹板对3、对穿槽孔32,其中夹板对31设有同列对穿孔311及定位对穿孔312,对穿槽32设于后卧座2的架体22。如
图1及图3所示。在使用常态时,该插销33穿经上述同列对穿孔311及对穿槽孔32,使前卧座1及后卧座2成平面对接。请参阅图4,当欲使后卧座2呈倾仰状态以供仰靠时,则可将后卧座2向上抬起,再用插销33穿置在同列对穿孔311、对穿槽孔32及定位对穿孔312,对穿槽孔32两处;其中同列对穿孔311因设有数孔,故插销33穿置于不同孔时,会改变后卧座2的倾仰角度,也即可依使用需求而作调整。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在折叠收合时,可以工型双向撑座4作为支撑,使其整体直立放置,且可使插销33穿置于定位对穿孔312及对穿槽孔32位置,将后卧座2折向前卧座1底面,使前卧座1及后卧座2成为近乎平行的收合状态。
参阅
图1、图2及图5,上述工型双向撑座4是由脚部41及T形体42所对接而成,其中脚部41可为前卧座1的前脚支撑,T形体42的上方两端连接有拉绳43,中央接点位置则连接有腿部运动装置5;再者,工型双向撑座4并可在拉腿健身器折叠收合及转向时,作为整体的支撑。
参阅
图1、图2及图3,上述腿部运动装置5可区分为纵向轨杆51、L型本体52、脚踏板组成53及脚腕定位套54,其中纵向轨杆51是以一端与工型双向撑座4的T型体42中央接点位置相互连接,其内部设有一个拉伸弹簧511,且该接伸弹簧511以连接销512与L型本体52的对穿孔连接,而该L型本体52除与拉伸组成6的传动索63一端固接以外,其本体连接有脚腕定位套54,上端固接有脚踏板组成53。再者,L型本体52具有第一套管521、第二套管522及旋紧螺杆523,脚腕定位套54包含有活动上套541及固定下套542,且活动上套541又可区分为半套部5411、连杆5412及活动内管5413,固定下套542则可区分为半套部5421及连杆5422;上述第一套管521则套接于纵向轨杆51,使两者间形成一滑动对,可在拉伸组成6的传动索63拉动时,带动整个L型本体52、脚踏板组成53及脚腕定位套54移动,并在拉伸组成6的释放把手611拉起后,使L型本体52因受拉伸弹簧511的作用而复位。另外,活动上套541的半套部5411与固定下套542的半套部5421可通过半套部5411调整后定位,而包裹在脚腕外部;而半套部5411则可通过活动内管5413伸置于L型本体52的第二套管522内,供上下调整定位,且可在移位后,以旋紧螺杆523将活动内管5413予以锁固。
由于接绳43及脚踏板组成53是利用工型双向撑座4的T形体42及腿部运动装置5的L型本体52终端处设置,因此能充分应用其终端空间,使其结构简单,又不失复合运动的功效。而且,由于脚腕定位套54的活动上套541及固定下套542左右两侧都同时受L型本体52的带动而成同步移动,同样受力状态,所以能达到均衡地拉腿运动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构造的拉腿运动器,由前卧座、后卧座、调整定位关节、工型双向撑座、腿部运动装置及拉伸组成所构成,其中调整定位关节设于前卧座与后卧座之间,工型双向撑座设置在前卧座相对于后卧座的一端,且前卧座在靠近工型双向撑座的上方位置设有腿部运动装置,拉伸组成则包含有板摇摇把、传动杆及传动索,该传动索一端与传动杆连接,另一端与腿部运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调整定位关节包含有插销及分别设于前卧座与后卧座的夹板对,对穿槽孔;工型双向撑座由脚部及T型体所构成,可用作整体的直立放置或用脚部对前卧座的支撑,且在T形体上方两端连接有拉绳,中央接点位置连接有一个腿部运动装置;该腿部运动装置包含有纵向轨杆、L型本体、脚踏板组成及脚腕定位套,其中纵向轨杆一端与T形体连管套接于纵向轨杆,形成一个滑动对,且L型本体连接有脚腕定位套,上端固接有脚踏板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构造的拉腿运动器,包含有前卧座、后卧座、调整定位关节、工型双向撑座、腿部运动装置及拉伸组成,其中调整定位关节设于前卧座与后卧座之间,工型双向撑座设置在前卧座相对于后卧座的一端,由脚部及T型体所构成,且形体上方两端连接有拉绳,腿部运动装置由纵向轨杆、L型本体、脚踏板组成及脚腕定位套所构成,设于前卧座靠近工型双向撑座上方位置。该装置可以整体折叠立置,使用时可拉伸使两脚同步移动,且可利用其中的拉绳及脚踏板组成,作为手部拉绳运动及腿部踩踏运动。
文档编号A63B23/04GK2326293SQ97249328
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1日
发明者黄淑珍 申请人:钟实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