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91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鞋底座、中底层和内里层,鞋底座具有位于后侧的鞋跟及位于前侧的鞋掌,鞋底座内设有气室,中底层开有与第一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透气孔,内里层开有与第二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透气孔;中底层和鞋底座之间还夹设有软质的透气干燥层,该透气干燥层覆盖所有第一透气孔;气室包括第一导气室、第二导气室,第一导气室通过一导气口与第二导气室连通,进气口与第一导气室连通,出气口与第二导气室连通;出气口、导气口均为单向阀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吸收潮湿空气而抑制细菌滋生,且利于与脚掌吻合,提升穿着舒适度。
【专利说明】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具体涉及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会呼吸的鞋子,人穿着会呼吸的鞋子在走路时能使鞋内腔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流动交换,具有防臭、排汗、保健等有益功能。该类型的鞋子备受欢迎。但是,鞋穿久了后,由于空气的中的水汽或者脚汗会增加鞋内的湿度,穿起来极为不舒服。对于对外循环空气的鞋底,由于开设于鞋跟一侧的进气口容易进水进尘,会进一步使鞋内湿度的加大,导致细菌滋生,同时灰尘也将加快细菌滋生速度,影响脚的健康。另外,人的脚型常有较大区别,各人的脚掌形状不一定和鞋底的形状一致,导致穿着不适,甚至可能摩出水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可吸收潮湿空气而抑制细菌滋生,且利于与脚掌吻合,提升穿着舒适度。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鞋底座、中底层和内里层,鞋底座具有位于后侧鞋跟及位于前侧的鞋掌,鞋底座内设有气室,鞋底座的一侧设有进气口,气室的一侧设有出气口,鞋底座的前侧顶面开有多个第一透气孔,出气口通过气道与第一透气孔连通,中底层开有与第一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透气孔,内里层开有与第二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透气孔;中底层和鞋底座之间还夹设有软质的透气干燥层,该透气干燥层覆盖所有第一透气孔;气室包括第一导气室、第二导气室,第一导气室通过一导气口与第二导气室连通,进气口与第一导气室连通,出气口与第二导气室连通;出气口、导气口均为单向阀结构。
[0006]优选地,所述气室的底壁向下凸起有一弹性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围成与气室密封连通的挤压腔;该气室设于鞋跟内或设于鞋掌内。
[0007]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弹性挤压片以及与鞋底座连接的弹性连接部,弹性挤压片水平设于气室下方,弹性连接部由弹性挤压片的边缘向上延伸,该弹性挤压片的边缘经弹性连接部与鞋底座相连,该弹性挤压片与弹性连接部围合组成所述挤压腔。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挤压片位于气室底壁中部的下方,且弹性挤压片的面积小于气室的底壁的面积。
[0009]优选地,所述弹性挤压片经弹性连接部与鞋底座一体成型。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气室内设有导流部,导流部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导流部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导气室的最低部,导流部的另一端还低于导气口 ;所述第一导气室的底部为中部高且四周低的结构,或者第一导气室的底部为斜面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透气干燥层为软木屑层或中药层。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气室的空间体积小于第二导气室的空间体积。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鞋底座、中底层和内里层,鞋底座具有位于后侧的鞋跟及位于前侧的鞋掌,鞋底座内设有气室,鞋底座的前侧顶面开有多个第一透气孔,气室通过气道与第一透气孔连通,中底层开有与第一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透气孔,内里层开有与第二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透气孔;中底层和鞋底座之间还夹设有软质的透气干燥层,该透气干燥层覆盖所有第一透气孔。
[0014]优选地,所述气室的底壁向下凸起有一弹性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围成与气室密封连通的挤压腔;所述透气干燥层为软木屑层或中药层。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I)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鞋底座和中底层之间设置的透气干燥层,一方面可以透过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流过的空气,保证鞋底换气(内循环或外循环),另一方面又可对鞋底内的空气吸湿,从而抑制细菌,而且经过脚掌一段时间的踩压后,该软质的透气干燥层被踩出和脚掌高度吻合的形状,从而增加与人脚的接触面积,对脚起到更好的支持作用,避免由于脚和鞋底由于有空隙而感觉不舒服和摩出水泡。此外,设置为软木屑层、虫草层、沉香层或艾叶层的透气干燥层可以更好地吸收鞋内的水汽,进一步提升吸湿作用,防止异味、脚臭,抑制鞋内的细菌滋生或杀菌;
[00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起部所围成的挤压腔,可在人脚踩踏至地面时,凸起部被挤压,挤压腔将外界空气连同气室内的气体一同挤向气道加压,再依次经过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第三透气孔快速排出空气,实现鞋内有效换气功能,保证气流外循环的通畅,利于吸湿干燥,由于凸起部在鞋底座下端凸出,凸起部将很容易复原,也增加了换气量和换气速度,换气效果良好,进一步提升防臭、排汗、保健的效果;而且,透气干燥层也可以防止杂物进入气道而堵塞气道,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使换气效果得到长期保持;
[0018](3)本实用新型使用多气室分流空气,当进气口有灰尘附着堵塞,可以通过挤压第一导气室的空气逆向排出吹掉,灰尘不会堵塞进气口或进入到导气室,从而起到防尘、保健的作用,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避免细菌滋生的效果。再者,还设有一导流部,使进气口与第一导气室的底部连通,第一导气室底部采用高低不平结构,当第一导气室内有积水时,步行脚下踏时,由于体重将第一导气室内空间压缩,其内气压压强增大,将积水通过导流部排出鞋夕卜,从而起到防水的效果,利于保证鞋内干燥、抑菌效果。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吸湿抑菌呼吸鞋底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其中一种气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种气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透气干燥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内里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吸湿抑菌呼吸鞋底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鞋底座;101、鞋掌;11、进气口 ;12、第一导气室;121、导流部;122、高部;123、低部;13、第二导气室;14、导气口 ;15、出气口 ;16、气道;17、鞋跟;18、凸起部;181、弹性挤压片;182、弹性连接部;19、第一透气孔;2、中底层;21、第二透气孔;3、内里层;31、第三透气孔;4、透气干燥层;100、挤压腔;200、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2所示的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鞋底座1、中底层2和内里层3,鞋底座I具有位于后侧的鞋跟17及位于前侧的鞋掌101,鞋跟17内设有气室200,鞋跟17的一侧设有进气口 11,气室200的一侧设有出气口 15,鞋底座I的前侧顶面开有多个第一透气孔19,出气口 15通过气道16与第一透气孔19连通,如图4所示,中底层2开有与第一透气孔19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透气孔21,如图6所示,内里层3开有与第二透气孔21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透气孔31 ;如图1、图5所示,中底层2和鞋底座I之间还夹设有软质的透气干燥层4,该透气干燥层4覆盖所有第一透气孔19 ;气室200包括第一导气室12、第二导气室13,第一导气室12通过一导气口 14与第二导气室13连通,进气口 11与第一导气室12连通,出气口 15与第二导气室13连通;出气口 15、导气口 14均为单向阀结构。
[0031]通过在鞋底座I和中底层2之间设置的透气干燥层4,一方面可以将挤压气室后从进气口 11将外界空气吸入气室200,再通过气道16,透过第二透气孔21、第一透气孔19流过的空气,保证鞋底换气,气流的外循环畅通,另一方面又可对鞋底内的空气吸湿,从而抑制细菌,而且经过脚掌一段时间的踩压后,该软质的透气干燥层4被踩出和脚掌高度吻合的形状,从而增加与人脚的接触面积,对脚起到更好的支持作用,避免由于脚和鞋底由于有空隙而感觉不舒服和摩出水泡。
[0032]其中,本例的透气干燥层4为软木屑层或中药层,本例的中药层可以是虫草层、沉香层或艾叶层中的任意一种,以更好地吸收鞋内的水汽,进一步提升吸湿作用,防止异味、脚臭,抑制鞋内的细菌滋生或杀菌。软木屑层、虫草层、沉香层或艾叶层是分别由软木屑、虫草、沉香和艾叶制成层状结构,其中,虫草层、艾叶层和沉香层还具备养生效果。
[0033]当然,在鞋底座I和中底层2之间设置透气干燥层4的形式,也可以应用于不具有气室的普通鞋底上。
[0034]气道16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两条以上,间隔分设于鞋底座I内,用于加快排气速度。
[0035]如图1所示,气室200的底壁向下凸起有一弹性的凸起部18,该凸起部18围成与气室200密封连通的挤压腔100。凸起部18将被挤压变形进入气室200,从而减少凸起部18体积,并促使从进气口 11吸入外界空气进入气室200,该凸起部18可以加大进气量提升进气速度。
[0036]本例的凸起部18具体为以下结构:如图1所示,凸起部18包括弹性挤压片181以及与鞋跟17连接的弹性连接部182,弹性挤压片181水平设于气室200下方,弹性连接部182由弹性挤压片181的边缘向上延伸,该弹性挤压片181的边缘经弹性连接部182与鞋跟17相连,该弹性挤压片181与弹性连接部182围合组成上述挤压腔100。弹性挤压片181受到外力后将变形压入气室200内,外力撤除后将在弹力作用下恢复。
[0037]如图1?2所示,弹性挤压片181位于气室200底壁中部的下方,且弹性挤压片181的面积小于气室200的底壁的面积。因此,人脚下踏时,弹性挤压片181可得到更充足的外力用于变形,且可保证外力撤除后可以有效回弹恢复。
[00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弹性挤压片181经弹性连接部182与鞋跟17 —体成型。该一体成型的方式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实现了减低成本,有利市场推广。
[0039]如图2所示,第一导气室12的底部为斜面结构,即底部的一侧形成为高部122,另一侧形成为低部123 ;第一导气室12内还设有导流部121,导流部121的一端与进气口 11连通,导流部121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导气室12的最低部,导流部121的另一端还低于导气口14。导气口 14最好设置在高部122的上方,导流部121的另一端最好设置在低部123内。如图3所示,作为第一导气室12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导气室12的底部也可以设为中部高且四周低的结构,即底部的中部形成高部122,底部的四周形成低部123。
[0040]第一导气室12的体积约为气室的体积的1/4,第二导气室13的体积约为气室的体积的3/4。即第一导气室12的体积小于第二导气室13。
[0041]本例的工作原理:走路时,脚下踏时,脚跟着地,靠体重将挤压气室200减少内体积而排出空气;抬起脚时,由于弹力作用,空气从进气口 11进入到第一导气室12,并通过导气口 14进入到第二导气室13 ;当脚第二次下踏时,第二导气室13中的空气被挤压,导气口14关闭,出气口 15打开,空气通过出气口 15、气道16、第一透气孔19、透气干燥层4、第二透气孔21、第三透气孔31,往上排出,进入到鞋腔内,将原本鞋腔内潮湿的空气挤压由鞋口排出。由此过程实现步行时鞋子的呼吸功能。
[0042]对于防水功能:水从进气口 11进入,由于高部122的挡水作用,水会在第一导气室12的低部123内积聚。当脚跟再次着地时,气室200内空气被再次排空,同时,积水通过导流部121从进气口 11处排出。
[0043]对于防尘功能:当脚第二次下踏的同时,导气口 14由于同时受到第一导气室12与第二导气室13中空气的压力,而第二导气室13内空气量大于第一导气室12,因此仍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导气室12内的空气只能通过进气口 11逆向排出鞋外,并吹走附着于滤网上的灰尘,由此实现防尘的功能,抑制灰尘滋生的细菌。
[0044]实施例二
[0045]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鞋跟17 —侧省去进气口 11,气室200内省去了第一导气室12、第二导气室13,如此,挤压气室200后,气室200内的空气将沿气道16依次经第一透气孔19、透气干燥层4、第二透气孔21、第三透气孔31进入鞋腔,实现鞋底空气的内循环。
[0046]实施例三
[0047]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的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气室200设于鞋掌101内,以适用于如女式高跟鞋的鞋跟11较小、空间不足的情况,气室200在鞋掌101内同样可以通过其凸起部12增大换气量和换气速度。进气口11可设置在鞋掌101的一侧,也可应用于实施例二中不设置进气口 11而实现鞋底空气的内循环。
[0048]当然,只要在鞋底座I内设置气室200,都可以达到上述增大换气量和换气速度的效果。
[0049]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鞋底座、中底层和内里层,鞋底座具有位于后侧的鞋跟及位于前侧的鞋掌,鞋底座内设有气室,鞋底座的一侧设有进气口,气室的一侧设有出气口,鞋底座的前侧顶面开有多个第一透气孔,出气口通过气道与第一透气孔连通,其特征在于:中底层开有与第一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透气孔,内里层开有与第二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透气孔;中底层和鞋底座之间还夹设有软质的透气干燥层,该透气干燥层覆盖所有第一透气孔;气室包括第一导气室、第二导气室,第一导气室通过一导气口与第二导气室连通,进气口与第一导气室连通,出气口与第二导气室连通;出气口、导气口均为单向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的底壁向下凸起有一弹性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围成与气室密封连通的挤压腔;该气室设于鞋跟内或设于鞋掌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弹性挤压片以及与鞋底座连接的弹性连接部,弹性挤压片水平设于气室下方,弹性连接部由弹性挤压片的边缘向上延伸,该弹性挤压片的边缘经弹性连接部与鞋底座相连,该弹性挤压片与弹性连接部围合组成所述挤压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挤压片位于气室底壁中部的下方,且弹性挤压片的面积小于气室的底壁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挤压片经弹性连接部与鞋底座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室内设有导流部,导流部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导流部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导气室的低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室的空间体积小于第二导气室的空间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干燥层为软木屑层或中药层。
9.一种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鞋底座、中底层和内里层,鞋底座具有位于后侧的鞋跟及位于前侧的鞋掌,鞋底座内设有气室,鞋底座的前侧顶面开有多个第一透气孔,气室通过气道与第一透气孔连通,其特征在于:中底层开有与第一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透气孔,内里层开有与第二透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透气孔;中底层和鞋底座之间还夹设有软质的透气干燥层,该透气干燥层覆盖所有第一透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湿抑菌呼吸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的底壁向下凸起有一弹性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围成与气室密封连通的挤压腔;所述透气干燥层为软木屑层或中药层。
【文档编号】A43B13/20GK204048251SQ201420513813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查方春 申请人:查方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