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550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包括皮带扣面板、 尾翼扣件 和基座,其特点为每条基座的后部侧面与相应侧的一个控位片的内端转动连接,在两条相对并排的基座的后部上开有中轴杆能转动后放入或从中脱离的中轴杆凹槽,所述每条基座的尾部的侧面与相应侧的一个被控位片的一端转动连接,被控位片的另一端与 尾翼扣件的 相应侧的 前部侧面 转动连接,在所述每个被控位片的一端的端部处有相邻设置的A滑动卡口和B滑动卡口,所述A滑动卡口与B滑动卡口之间形成大于60度小于100度的夹角,两控位片在与其连接的中轴杆转动放入到中轴杆凹槽中后其外端面能顶在被控位片所设置的A滑动卡口或B滑动卡口上。实现一个皮带扣双用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产品领域,是民用皮带的皮带扣,尤其属于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

【背景技术】
[0002]在人们的生活中,皮带是最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几乎是人人都需要使用的。皮带一般是由皮带扣和皮带两部分组成,皮带扣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条皮带使用的舒适性,安全性,皮带扣是一种皮带品质和品味的最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民用皮带的皮带扣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皮带被穿过皮带扣时皮带的尾端向外穿出,露于腰部的外面,这种称为皮带外穿式;另一种是皮带被穿过皮带扣时皮带的尾端向内穿出,隐藏于已经穿过腰部皮带的内侦牝这种称为皮带内穿式。
[0003]然而,不论是皮带外穿式还是皮带内穿式,一条皮带都只有其中一种方式来实现。在面对人们的需求变化以及特种环境下,需要用到一条皮带即要能实现内穿式,又要实现可外穿式的功能,这就要从皮带扣中寻找方法,本实用新型就是对皮带扣进行结构设计,能实现可变内外穿出皮带功能。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既能实现内穿式,又能实现外穿式功能;可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包括皮带扣面板、用于扣住皮带后端的尾翼扣件和在皮带扣面板的内侧两边设计有的两条相对排列的基座,两条基座的后部间由一条导出拱门杆连接,两条基座前部与皮带扣面板前部的内面之间有皮带入口,其结构特点为每条基座的后部侧面与相应侧的一个控位片的内端转动连接,两个控位片的上部由一条中轴杆连接,在两条相对并排的基座的后部上开有中轴杆能转动后放入或从中脱离的中轴杆凹槽,所述每条基座的尾部的侧面与相应侧的一个被控位片的一端转动连接,被控位片的另一端与尾翼扣件的相应侧的前部侧面转动连接,在所述每个被控位片的一端的端部处有相邻设置的A滑动卡口和B滑动卡口,所述A滑动卡口与B滑动卡口之间形成大于60度小于100度的夹角,两控位片在与其连接的中轴杆转动放入到中轴杆凹槽中后其外端面能顶在被控位片所设置的A滑动卡口或B滑动卡口上。
[0006]所述控位片的外端面设计成的凸面能与滑动卡口设计成的凹面进行契合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当穿戴使用皮带时,使用者可将皮带多余部分外穿放于腰部外侧,也可以变化皮带扣的结构,将皮带多余部分隐藏于皮带内,实现一条皮带双用功能,减少材料的浪费和节约成本,还可以增加使用皮带的乐趣。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皮带紧固件为针扣的主视图。
[000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0]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11]图4为图1的立体图。
[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皮带紧固件为自动扣的立体图。
[0013]图5-1为图5中的皮带扣面板、基座、控位片、中轴杆和中轴杆凹槽的连接位置关系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应用实例图。
[001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应用实例图。
[0016]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7]皮带扣面板I ;基座2 ;导出拱门杆3 ;尾翼扣件4 ;控位片5 ;中轴杆6 ;中轴杆凹槽7 ;被控位片8 ;针扣9 ;自动扣10 ;A滑动卡口 ;B滑动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9]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其主要结构包括有:
[0020]1.皮带扣面板部分;
[0021]2.皮带入穿部分;
[0022]3.皮带扣结构变换部分;
[0023]4.皮带扣尾翼部分。
[0024]以上四部分内容具体功能是:
[0025]I)皮带扣面板部分是皮带扣的主体部件,包括皮带扣面板I,其一面向外,展示给他人看,另一面向内,皮带及皮带扣的功能性部件都设置在皮带扣面板的内侧,皮带扣面板I的内面的两边设计有两条相对并排的基座2,两条基座2的后部间由一条导出拱门杆3连接。
[0026]2)皮带入穿部分和皮带扣尾翼部分是皮带的一端起点连接成一条圈,才产生了对裤头的绑定作用,皮带入穿部分包括皮带入口和皮带紧固件,皮带紧固件包括常规的针扣9和自动扣10等;皮带扣尾翼部分包括尾翼扣件4,尾翼扣件4能咬住皮带的一端,皮带的另一端即可从皮带入口穿入,再从皮带的尾翼扣件4的内面或外面穿出多余的皮带部分。
[0027]3)皮带扣结构变换部分包括控制轴件和折合滑动控件。控制轴件包括两个控位片5,两个控位片5由一条中轴杆6连接,控位片的外端面设计成凸面弧度;两个控位片5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条相对并排的基座2后部的侧面上,并且这个控制轴件与基座是可活动连接的,同时在两条相对并排的基座2上开有中轴杆6能放入的中轴杆凹槽7中,这样中轴杆就可以在使用时被固定,中轴杆被固定在中轴杆凹槽7中,两个控件片5也不会随意变化或移位。在使用时需要抓住中轴杆6向上拉,使得中轴杆退出中轴杆凹槽7,这样中轴杆就带动两个控件片转动;但需要中轴杆固定时,则将中轴杆推回中轴杆凹槽7内就可以固定。折合滑动控件是两个被控位片,每个被控位片8的一端与相应侧的基座2的尾部的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尾翼扣件4的相应侧的前部侧面转动连接,通过把控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进行活动。在所述每个被控位片8的一端的端部处有相邻设置的两个滑动卡口,分别是A滑动卡口和B滑动卡口(在图中其标记分别为A和B),所述A滑动卡口与B滑动卡口之间形成大于60度小于100度的夹角,滑动卡口设计成凹面弧度,A滑动卡口设于被控位片8的底面、B滑动卡口设于被控位片8的上侧面,可以成垂直或类垂直关系,其凹面弧度刚好与控制轴件的控位片的外端面的凸面弧度相契合。I)当两控位片5在与其连接的中轴杆6转动放入到中轴杆凹槽7中后其外端面当顶在被控位片8所设置的A滑动卡口上时,即能实现皮带外穿出,即皮带从皮带入口穿入,从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的外面与皮带扣面板I的内面之间的缝隙空间穿出,这样系于腰间的多余皮带就会被穿出置于皮带外侧。2)当两控位片5在与其连接的中轴杆6转动放入到中轴杆凹槽7中后其外端面顶在被控位片8所设置的B滑动卡口上时,即能实现皮带内穿出,即皮带从皮带入口穿入,沿着皮带扣面板I的内面再滑向、经皮带扣面板I的尾部内面与两条基座2的后部间所设置的导出拱门杆3之间隙导出后,从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的内面穿过,将系于腰间的多余皮带隐藏置于皮带内侧。
[0028]第一实施例:
[0029]在本实用新型产品需要实现皮带外穿出时,即皮带从皮带入口穿入,从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的外面与皮带扣面板I的内面之间的缝隙空间穿出,这样系于腰间的多余皮带就会被穿出置于皮带外侧。为了让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与皮带扣面板的内面之间产生缝隙空间,需要先上拉控制轴件的中轴杆6,使用其离开中轴杆凹槽7,这样控制轴件就处于离位的活动状态;再把控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使转动连接在其前部侧面的两个被控位片8处于立起状,这样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外面与皮带扣面板的内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皮带穿过的缝隙空间;再将控制轴件的中轴杆6推回入中轴杆凹槽7,使被控位片8上的A滑动卡口能与控制轴件的控位片5的外端面弧度相契合连接而使其固定不动,则尾翼扣件4外面与皮带扣面板的内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皮带穿过的缝隙空间大小就固定不变,此时皮带能从皮带入口穿入而从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的外面与皮带扣面板I的内面之间的缝隙空间穿出,这样系于腰间的多余皮带就会被穿出置于皮带外侧。
[0030]第二实施例:
[0031]在本实用新型产品需要实现皮带内穿出时,即皮带从皮带入口穿入,沿着皮带扣面板I的内面再滑向、经皮带扣面板I的尾部内面与两条基座2的后部间所设置的导出拱门杆3之间隙导出后,从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的内面穿过,将系于腰间的多余皮带隐藏置于皮带内侧。与实现皮带外穿出相比,皮带内穿出需要让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外面与皮带扣面板的内面之间产生不产生缝隙空间;需要先上拉控制轴件的中轴杆6,使用其离开中轴杆凹槽7,这样控制轴件就处于离位的活动状态;再把控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使折合滑动控件的两个被控位片8属于平放状,这样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与皮带扣面板就连成一片无皮带穿出间隙;再将控制轴件的中轴杆6推回入中轴杆凹槽7,此时与中轴杆连接的两片控位片5的外端面弧度就分别顶在两个被控位片8上的相应侧的B滑动卡口上且相契合连接、从而使两个被控位片8不能转动,使其固定不动,由于两个被控位片上的B滑动卡口与控制轴件上的控位片的弧度相契合,就使得控制轴件固定不移动,两个被控位片8也就不会移动,皮带扣的尾翼扣件4与皮带扣面板I连成一处的状态也就不会变动。
[0032]上面所术的皮带扣面板内侧两边的基座上有一条导出拱门杆3,其两端固定在基座两边,与控制轴件的中轴杆平行,其作用是在让皮带穿过使用时导出拱门杆3起着导引皮带以及不会因为对皮带扣的向外拉力作用而将固定在中轴杆凹槽中的中轴杆推出,而造成皮带卡死于皮带扣的情形的发生。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凡本【技术领域】内的相关技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为的变化,都应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包括皮带扣面板(I)、用于扣住皮带后端的尾翼扣件(4)和在皮带扣面板(I)的内侧两边设计有的两条相对排列的基座(2),两条基座(2)的后部间由一条导出拱门杆(3)连接,两条基座(2)前部与皮带扣面板(I)前部的内面之间有皮带入口,其特征在于每条基座(2)的后部侧面与相应侧的一个控位片的内端转动连接,两个控位片(5)的上部由一条中轴杆(6)连接,在两条相对并排的基座的后部上开有中轴杆(6)能转动后放入或从中脱离的中轴杆凹槽(7),所述每条基座(2)的尾部的侧面与相应侧的一个被控位片(8)的一端转动连接,被控位片(8)的另一端与尾翼扣件(4)的相应侧的前部侧面转动连接,在所述每个被控位片(8)的一端的端部处有相邻设置的A滑动卡口和B滑动卡口,所述A滑动卡口与B滑动卡口之间形成大于60度小于100度的夹角,两控位片(5)在与其连接的中轴杆(6)转动放入到中轴杆凹槽(7)中后其外端面能顶在被控位片(8 )所设置的A滑动卡口或B滑动卡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合式可变内外穿出皮带的皮带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控位片的外端面设计成的凸面能与滑动卡口设计成的凹面进行契合连接。
【文档编号】A44B11/24GK204157796SQ20142063349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黄文和 申请人:福建省莆田市玉黛骄子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