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929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诸如登山包、运动包等的各类型的包的紧固带接合的带扣。
作为一个例子,

图12显示了广泛使用的这种传统带扣。参照该图,传统的带扣由一个凸件10和一个凹件20构成,它们可拆卸地彼此啮合在一起。在这种传统的带扣中,通常凸件10和凹件20是由合适的材料(例如塑料)各自整体模制的。凸件10在其前端包括用来与凹件20可拆卸地啮合的回弹性的锁舌部11。凸件10还在其后端包括一个用来与包的紧固带(带条)可调地接合的接合部12。另一方面,凹件20在其前端包括一个用来可拆卸地接纳凸件10的回弹性锁舌部11的啮合凹口21。凹件20在其后端还包括一个用来与包的紧固带固定地接合的接合部22。更详细地说,凸件10的接合部12包括一个接合杆体12A、一个根部杆体12B和在接合杆体12A前后侧形成的通孔12C、12D。凹件20的接合部22包括一个接合杆体22A和在接合杆体22A前侧形成的通孔22B。实际上,为阻止带的滑脱,根部杆体12B具有一个向下朝接合杆体12A延伸的斜的顶表面12B’和一个带槽纹的底表面。
上述传统的带扣用于一类包(例如运动包)上的情况示于图13。该包具有于一端固定在包体31上的可调的紧固带32和于一端固定在包盖33上的固定的紧固带34。紧固带32和34用下述方式与传统的带扣接合。可调紧固带32的自由端从后往前穿过通孔12C,然后再从前往后穿过通孔12D。这样就使带32缠在接合杆体12A上。现在,可调紧固带32与带扣的凸件10可调节地接合在一起。类似地,固定紧固带34的一端从前往后穿过通孔22B,使带34缠绕在接合杆体22A上。然后,带34的两端通过例如缝纫的方法固定在包盖33上。现在,固定紧固带34与带扣的凹件20固定连接。
通过这种方法,包体31上具有可调紧固带32,而带扣的凸件10就与紧固带32可调地接合,包盖33上具有固定紧固带34,而带扣的凹件20就与固定紧固带34固定地接合。这时,调节可调紧固带32的一个可活动的长度(范围是从固定在包体31上的一个端部到带32缠绕在接合杆体12A上的一点)即可适应包体31的厚度或包中物体的量。然后将凸件10上的回弹性锁舌部11插进凹件20中的啮合凹口21中,使紧固带32和34相互连接。这样包盖就可靠地系紧在包体31上,以使包体关闭。
当需要开包或使盖33与包体31分开时,使凸件10的回弹性锁舌部11回弹性地朝向彼此偏斜。然后将它们从凹件20的啮合凹口21中拉出,使可调紧固带32和固定紧固带34彼此分开。
具有上面所述部件的传统的带扣通过简单地使两个紧固带连接和分开就能有效地使包体和包盖系紧和打开。另外,所述可调紧固带的活动长度的调整可使其方便地适应包内的物品量。当凸件和凹件连接在一起,在凸件的可调紧固带和凹件的固定紧固带间施加拉力或张紧力的正常情况下,传统带扣没有任何问题,其功能是令人满意的。
然而,已经发现传统带扣在下面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某些问题。参照图14,该图是侧视图,局部地显示了图13的透视图所示的包体31和盖33的关系。如图14所示,当具有可调紧固带32的凸件10(活动长度已进行过调节)与具有固定紧固带34的凹件20相啮合以使包体31和包盖33系紧时,由于包体31的厚度或此时容纳在包内的物体的量,可能会使凸件10的接合部12稍微地超出包体31的底表面而向外伸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箭头“F”所示的任何拉力被施加在可调紧固带32的一端,该拉力“F”也不能与在固定紧固带34上的拉力相对抗(或相平衡)。因为该拉力F基本上与凸件10的接合部12的方向垂直,这会使可调紧固带32渐渐地从接合部12的接合杆体12A上松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凸件10的回弹性锁舌部11也不会完全与凹件20的啮合凹口21脱开。然而,可调紧固带32的从固定在包体31上的一端至其缠在凸件10的接合部12上的一点间的活动长度可能会渐渐增加。这样就渐渐减少了盖33相对于包体31的系紧力,直至不能施加有效的系紧力。如果可调紧固带32的全长较短,则可调紧固带32的自由端可能从凸件10的接合部12上完全脱开,以致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使凸件10松脱。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改进了的带扣,它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与柔性带状的可调紧固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和一锁舌部,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锁舌部可拆卸的啮合,所述接合部相对所述锁舌部能够枢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部件是一个凸状件,第二部件是一个凹状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部件是一个凹状件,第二部件是一个凸状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锁舌部在其根部的相对两侧具有枢轴,所述接合部包括用于接纳所述枢轴的枢轴孔,由此所述接合部的所述枢转运动即可绕相互啮合的所述枢轴和枢轴孔而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锁舌部在其根部的相对两侧具有枢轴孔,所述接合部包括与所述枢轴孔啮合的枢轴,因此所述接合部的所述枢转运动即可绕相互啮合的所述枢轴和枢轴孔而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合部和所述锁舌部通过柔性的薄件相连,由此所述接合部的枢转即可绕所述柔性薄件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合部包括接合杆体和根部杆体,所述根部杆体包括朝所述接合杆体向下延伸的斜的顶表面,在所述锁舌部的所述根部和所述接合杆体之间形成第一通孔,在所述接合杆体和根部杆体之间形成第二通孔,由此所述可调紧固件的一端从后向前穿过第一通孔,然后再从前向后穿过第二通孔,由此使所述可调紧固件缠绕在所述接合杆体上;所述可调紧固件保持缠绕在所述根部的所述斜表面的一端部和所述接合杆体之间。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与柔性带状的固定紧固件相连的接合部和一锁舌部,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的锁舌部可拆卸地啮合,其包括一个与可调紧固件接合的接合部,所述第一部件的接合部能相对所述锁舌部枢转运动。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扣在啮合状态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带扣在脱开状态下的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带扣的凸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图1所示带扣用在登山包上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是图4中圈A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1所示的带扣用在运动包上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透视图7是图6圈B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图4-7所述情况下的带扣凸件的接合部和可调紧固带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图9与图3相似,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带扣的凸件;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带扣在啮合状态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带扣在脱开状态下的透视图;图12是作为例子的传统带扣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传统带扣用在包上的一个例子的局部透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包体和包盖间关系的局部侧视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1-11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扣在扣合状态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带扣在脱开状态下的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带扣的凸件的分解透视图。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的带扣40包括一个凸件50和一个凹件60。正如在图2中所清楚显示的,凸件50在其前端包括用来与凹件60可拆卸啮合的回弹性锁舌部51。凸件50在其后端还包括一个与包的紧固带(或带条)可调地接合的接合部52。另一方面,凹件60在其前端包括一个用来可拆卸地接纳凸件50的回弹性锁舌部51的啮合凹口61。凹件在其后端还包括一个用来与包的紧固带(或带条)固定地接合的接合部62。
具体参照图3,在本发明中,凸件50的回弹性锁舌部51和接合部52是由两个单独的部件制成的。回弹性锁舌部51和接合部52中的每一个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塑料)整体模压。更详细地说,回弹性锁舌部51具有位于其前端相对两侧的锁舌臂51A。这些锁舌臂51A布置得使它们能够相对地向内偏斜。在回弹性锁舌部51根部的相对两侧还具有枢轴51B。另一方面,接合部52在其两侧具有向前延伸的侧臂52A。在侧臂52A之间还连接形成有一个接合杆体52B和一个根部杆体52C。根部杆体52C具有朝接合杆体52B向下延伸的斜的顶表面52C’和一个带槽纹的底表面(图中未示出)以防止带的滑动。还有,在侧臂52A的靠近其前端的位置上形成有枢轴孔52D。这些孔52D布置得可以与位于回弹性锁舌部51的根部相对两侧上的枢轴51B相配合。在接合部52前端的侧臂52A能回弹性地向外偏斜到一定程度。因此,通过使侧臂52A的前端稍微向外偏斜而将枢轴51B插入枢轴孔52D中就可使接合部52和回弹性锁舌部51组装在一起。
图2显示接合部52与回弹性锁舌部51组装在一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接合部52能相对回弹性锁舌部51绕枢轴51B自由地转动。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回弹性锁舌部51的根部和接合杆体52B之间还产生一个通孔52E。另外,在接合杆体52B和根部杆体52C之间也出现一通孔52F。
凹件60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塑料整体模压。如图2所示,凹件60的接合部62包括一个接合杆体62A和在接合杆体62A前面形成的一个通孔62B。接合部62还包括位于啮合凹口61两侧的锁舌窗61A。再参看图1,为了使凸件50与凹件60连接,在使回弹性锁舌部51向内弹性偏斜的同时,将凸件50的回弹性锁舌部51插进凹件60的啮合凹口61中。然后,回弹性锁舌部51A的向外弯曲的部分卡锁进锁舌窗61A内。这样,凸件50和凹件60锁死并彼此固位。在该实施例中的凹件60与已经描述过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相同,因此无需对凹件60做进一步的描述。
下面将描述上述实施例中的带扣的操作和应用。
图4是带扣40用在登山包上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是图4中圈“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4、5所示,带扣40被用在登山包70上,该包具有于一端固定在包体71上的可调紧固带72和于一端固定在包盖73上的固定紧固带74。包盖73用于打开和关闭包体71的开口。可调紧固带72与带扣40以下述方式接合。可调紧固带72的自由端从后向前地穿过通孔52E,然后再从前向后地穿过通孔52F。这样带72就被绕在接合杆体52B上。这使得可调紧固带72可调节地与带扣40的凸件50相连。在这种连接中应当注意的是,只要拉力是在与接合部52所在的平面基本相同的平面上相对接合部52向后地施加在可调紧固带72的一端上,则由于在接合杆体52B和根部杆体52C的向下延伸的斜的顶表面52C’及根部杆体52C的带槽纹底表面(如果有的话)的端部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可调紧固带72就能保持缠绕在接合杆体52B上。因此不会出现在现有技术中可能发生的可调紧固带72渐渐活动、最终其自由端与接合部52松脱的情况。另一方面,固定紧固带74与带扣40以下述方式接合。固定紧固带74的一端从前向后穿过通孔62B,使带74缠绕在接合杆体62A上。然后带74的两端通过(例如)缝纫的方法固定在包盖73上。这样,固定紧固带74就与带扣40的凹件60固定地接合起来。
通过这种方法,包体71上形成了与带扣40的凸件50可调接合的可调紧固带72,包盖73上形成了与凹件60固定接合的固定紧固带74。这样,调节可调紧固带72的活动长度,使其适合包体71此时的厚度或此时在包中物品的量,所示活动长度的范围是从其固定在包体上的一端至带72绕在凸件50的接合部52的接合杆体52B上的一点。然后将凸件50的回弹性锁舌部51的锁舌臂51A卡进凹件60的啮合凹口61中,从而使两个紧固带72、74相连。这样,包盖73就可靠地系紧在包体上,从而关闭了包口。
当需要打开包或使盖73与包体71分开时,使凸件50的回弹性锁舌部51的锁舌臂51A回弹性地彼此相向地向内偏斜,这样它们与锁舌窗61A松脱,并被从凹件60的啮合凹口61中拉出,就使得可调紧固带72和固定紧固带74相互分开。
图6是带扣40用在运动包上的一个示意性透视图。图7是图6中圈“B”部分的放大图。如图6、7所示,带扣40用在运动包30上,该包具有在一端固定在包体31上的可调紧固带32和在一端固定在包盖33上的固定紧固带34。包盖33用于打开和关闭包体31的开口。紧固带32和34与带扣40以下述方式接合。可调紧固带32的自由端从后向前地穿过通孔52E,然后再从前往后地穿过通孔52F。这样带32就被绕在接合杆体52B上。这使得可调紧固带32与带扣40的凸件50可调节地接合。另一方面,固定紧固带34的一端从前向后穿过通孔62B,使带34缠绕在接合杆体62A上。然后带34的两端通过例如缝纫的方法固定在包盖33上。这样,固定紧固带34就与带扣40的凹件60固定地接合起来。
通过这种方法,包体31上设置了与带扣40的凸件50可调地接合的可调紧固带32,包盖33上设置了与凹件60固定接合的固定紧固带34。然后,调节可调紧固带32的活动长度,使其适合包体31此时的厚度或此时包中物品的量,所示活动长度的范围是从带72固定在包体31上的一端至带72绕在凸件50的接合部52的接合杆体52B上的一点。然后将凸件50的回弹性锁舌部51的锁舌臂51A卡进凹件60的啮合凹口61中,而使两个紧固带32、34彼此紧固在一起。这样包盖33就可靠地系紧在包体31上而关闭包口。
当需要打开包或使盖33与包体31分开时,使凸件50的回弹性锁舌部51的锁舌臂51A回弹性地彼此相向地向内偏斜,这样它们与锁舌窗61A松脱,并从凹件60的啮合凹口61中拉出,从而使得可调紧固带32和固定紧固带34彼此分开。
在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连有可调紧固带72(具有可调的活动长度)的凸件50与连有固定紧固带74的凹件60接合起来而将包体71与包盖73系紧时,由于包体71的厚度或包内物品的量可能会使凸件50的接合部52稍微超出包体71的侧面而向外伸出。同样,在图6、7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连有可调紧固带32(具有可调的活动长度)的凸件50与连有固定紧固带34的凹件60接合起来而将包体31与包盖33系紧时,由于包体31的厚度或包内物品的量可能会使凸件50的接合部52稍微超出包体31的底面而向外伸出。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带扣40由于有上述的结构,因此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下面将描述原因。图8是表示在上述图4、5和图6、7情况下带扣40的凸件50的接合部52和可调紧固带72或32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可调紧固带72或32的一端施加如箭头“F”所指的拉力,该拉力“F”也不能与在固定紧固带74或34上的拉力相对抗。该拉力“F”基本上与凸件50的接合部52的方向垂直。因此接合部52通过缠绕在接合杆体52B上的可调紧固带32的一部分来受到该拉力“F”的作用。这样,接合部52会绕枢轴51B顺时针旋转,如图8所示。接合部52的这种枢转运动能将力“F”大致置于接合部52所在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可调紧固带72或32能牢牢保持缠绕在接合部52的接合杆体52B上,而不会渐渐松脱。
图9与图3相似,但它显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带扣的凸件。在该实施例中带扣凸件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相同,因此与图1相对应的部件采用同样的标号。以下只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如上所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凸件50包括位于回弹性锁舌部51根部的相对两侧的枢轴51B和位于接合部52的侧臂52A中的枢轴孔52D。与此相反,在图9实施例中的凸件50包括位于回弹性锁舌部51根部相对两侧的枢轴孔51C和在接合部52侧臂52A上的枢轴52H。在接合部52上的枢轴52H插进回弹性锁舌部51根部的枢轴孔51C中,使接合部52与回弹性锁舌部51相啮合。这样,接合部52能相对回弹性锁舌部51旋转,因此具有上面描述的相同效果。在该实施例中,每个枢轴52H位于两侧臂52A的内表面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枢轴52H也可以只用一个横跨两个侧臂52A的一个销杆来替代。
上面的实施例是在带扣的凸件上具有可转动的接合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在带扣的凹件上布置这种能转动的接合部。另外,使接合部相对于回弹性锁舌部转动的装置也不限于是上述的枢轴与枢孔的的组合,可包括一个铰链或其它熟知的机构。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回弹性锁舌部和可相对其转动的接合部是作为单独部件分别模制的。然而本发明也覆盖这样的结构,即回弹性锁舌部和接合部是作为一个部件整体模制的,其中它们通过一个柔性的、薄的搭桥部连接,使回弹性锁舌部相对于接合部能枢转。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带扣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带扣在凸件和凹件脱开状态下的情形。在该实施例中的带扣80包括一个凸件90和凹件100。在该实施例中,凸件90包括与可调紧固带相连的接合部92和具有锁舌臂91A的回弹性锁舌部91,这两个部分是整体模制的。因此接合部92与回弹性锁舌部91固定连接,使它们不能相互枢转。凸件90的结构与图12所述的传统带扣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关于凸件90不在这里做进一步的描述。另一方面。凹件100包括一个与固定紧固带相连的一个接合部102,该接合部能相对于啮合部103枢转,所述啮合部103具有槽孔101,用于接纳凸件80的回弹性锁舌部91。啮合部103在其相对两侧包括锁舌窗101A,每个锁舌窗101A都与槽孔101连通。当将凸件90与凹件100对接时,凸件90的锁舌臂91A卡进锁舌窗101A中,使凹件和凸件保持连接。使接合部102相对啮合部103转动的方法可与图1-3、9中所述的方法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进一步的描述。
与图1-9所述的带扣40相比,在该实施例中的带扣80的不同结构是凸件90的接合部92不能枢转,但凹件100的接合部102能够枢转。然而这种结构的带扣80也具有与图1-9所述带扣40相同的优点。
另外,在带扣80中,凸件90的接合部92用于与可调紧固带相连,凹件100的接合部102与固定紧固带相连。然而,也可以反过来布置,即凸件90的接合部92与固定紧固带相连,凹件100的接合部102与可调紧固带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凸件90的接合部92是可枢转的。
根据上文,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新的、改进了的带扣,不管给与带扣相连的可调紧固带的一端施加的拉力方向如何,都不会出现可调紧固带渐渐松脱以致最后与带扣分离的情况。因此无论包的厚度如何,本发明的带扣均可使包保持在好的系紧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扣,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与柔性带状的可调紧固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和锁舌部,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锁舌部可拆卸的啮合,所述接合部相对所述锁舌部能够枢转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件是一个凸状件,第二部件是一个凹状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件是一个凹状件,第二部件是一个凸状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部在其根部的相对两侧具有枢轴,所述接合部包括用于接纳所述枢轴的枢轴孔,由此所述接合部的枢转运动即可绕相互啮合的所述枢轴和枢轴孔而产生。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部在其根部的相对两侧具有枢轴孔,所述接合部包括与所述枢轴孔啮合的枢轴,因此所述接合部的所述枢转运动即可绕相互啮合的所述枢轴和枢轴孔而产生。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和所述锁舌部通过柔性的薄件相连,由此所述接合部的枢转即可绕所述柔性薄件产生。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括接合杆体和根部杆体,所述根部杆体包括朝所述接合杆体向下延伸的斜的顶表面,在所述锁舌部的所述根部和所述接合杆体之间形成第一通孔,在所述接合杆体和根部杆体之间形成第二通孔,由此所述可调紧固件的一端从后向前穿过第一通孔,然后再从前向后穿过第二通孔,由此使所述可调紧固件缠绕在所述接合杆体上;所述可调紧固件保持缠绕在所述根部的所述斜表面的一端部和所述接合杆体之间。
8.一种带扣,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与柔性带状的固定紧固件相连的接合部和锁舌部,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的锁舌部可拆卸地啮合,其包括一个与可调紧固件接合的接合部,所述第一部件的接合部能相对所述锁舌部枢转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是一个凹状件,所述的第二部件是一个凸状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件是一个凸状件,所述的第二部件是一个凹状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扣,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与柔性带状的可调紧固件接合的接合部和锁舌部,第二部件构造成可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锁舌部可拆卸地接合,所述接合部能相对所述锁舌部枢转运动。根据本发明,无论给与带扣相接合的可调紧固带的一端施加的拉力方向如何,都不会使可调紧固带渐渐松脱以致最终与带扣分开。
文档编号A44B11/26GK1336148SQ0013488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日
发明者樋口孝四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骆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