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带状体的带扣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12810号公报)中公开的装置,其特征是由成为带扣的基件和工具夹构成,该基件上形成有肋部和柔性臂,且工具夹上具有法兰,通过将法兰插入肋部下来将工具夹组装到该基件上。
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物体中,由于工具夹的法兰的外部轮廓形状或肋部内的内部轮廓形状是多角形,所以工具夹在组装到基件上的状态下不能转动。即,一旦将工具夹组装到基件后,只要不将其再度取下,就不能改变工具夹的夹部分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通过带扣主体连接起来的带状体上,能够以可向易于使用该物品的方向转动的状态利用该带扣来妥当地支撑各种物品。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带扣具有带扣主体和保持各种物品的保持部件,并将保持部件配备成相对于带扣主体可转动且可从带扣主体上取下。
根据该构成,在通过带扣主体连接起来的带状体上,能够以可向易于使用该物品的方向转动的状态利用该带扣来妥当地支撑各种物品。此外,在不需要支撑物品时,可将保持部件从带扣主体取下而只使用带扣主体本身。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带扣具有带扣主体和保持带状物、细绳状物、线状物、棒状物、管状物等细长物品的保持部件,并将保持部件配备成相对于带扣主体可转动且可从带扣主体上取下。
根据该构成,相对于通过带扣主体连接起来的带状体的延长方向,细长物品的延长方向不仅可沿该方向配置,而且,即使细长物品的延长方向沿与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配置,也可合理地由带扣主体来支撑该细长物品。即,为在该支撑状态下使用细长物品,使细长物品移动或相对移动来改变细长物品中心线和通过带扣主体连接起来的带状体中心线所成角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转动保持部件,并可使在该场合下受支撑的细长物品不发生变形。在不需要支撑物品时,可将保持部件从带扣主体取下以只使用带扣主体本身。
上述带扣主体及保持部件的任一方上具有凹部,且另一方上具有凸部。凸部具有头部和颈部。凹部具有连续嵌入空间,其形成于凸部的头部的嵌入开口中;通孔,其形成于形成该嵌入空间的壁中的一个上并与该嵌入空间连通,且拥有沿某假想圆的圆弧的孔内圆周面,该假想圆具有凸部的颈部可以通过而头部不能通过的直径;凸部的颈部的导入槽,其与该通孔连通且与上述壁的嵌入开口侧面的边缘部相连,并位于该边缘部且向外方开放。凸部的颈部一边弹性地撑开该导入槽一边嵌入到上述通孔,同时,头部经过嵌入开口嵌入到嵌入空间。
根据该结构,可将保持部件相对于连接带状体的带扣主体可转动且可从带扣主体上取下地灵活组装,并能够允许所用物品的方向因由保持部件的转动而高度自由地改变。即,因为将凸部的头部嵌入到凹部的嵌入空间内,则使得该头部不能从嵌入空间内简单地拔出,这样便可将凹部和凸部装配起来。因为凹部的通孔具有上述孔内周面,所以凸部能以该通孔为轴孔进行圆滑地转动。在不需要由带扣主体支撑各种物品时,通过将导入槽弹性地撑开,同时将通孔内的凸部的头部经由该导入槽拔出,便可将头部从嵌入空间拔出,如此便可将带扣主体和保持部件简单地分离。
上述保持部件的结构为,将细长物品从沿其长度方向一侧,利用嵌入夹紧装置入口的该细长物品弹性撑开而收纳到夹紧装置内部以进行保持的夹紧装置状。
根据该构成,细管和筒等细长物品可在保持部件上简便妥当地保持,并可由保持部件的转动来高度自由地实现如此保持的细长物品因使用需要而进行的方向改变。
上述带扣主体由构成侧面释放式带扣(サィドリリ-スバックル)的阳带扣和阴带扣构成,且该阴带扣的外表面具有凸部和凹部的任一方。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阳带扣和阴带扣连接,能够使与阳带扣连接的带状体和与阴带扣连接的带状体连接起来,同时,能够在这样与阳带扣连接的阴带扣上由保持部件来妥当地保持细长物品,并可由保持部件的转动来高度自由地实现如此保持的细长物品因使用需要而进行的方向改变。
上述带扣主体具有在中横梁两侧配备两处带状体的通过部而成的带状体的卡定部。
根据该结构,对通过带扣主体连接的带状体中的至少一个而言,该带扣主体的卡定部使得带扣的安装位置可以改变,在该状态下,能够使该带状体中的一个通过带扣主体与其他带状体连接起来,且可通过保持部件来在该带扣主体上妥当地保持细长物品,并可由保持部件的转动来高度自由地实现如此保持的细长物品因使用需要而进行的方向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带扣,在通过带扣连接起来的带状体上,能够以可向易于使用该物品的方向转动的状态利用该带扣来妥当地支撑各种物品。
图1是立体图,展示了保持部件2的一个例子。
图2是同一例的左视图。
图3是同一例的俯视图。
图4是同一例的主视图。
图5是同一例的底面图。
图6是同一例的右视图。
图7是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展示了保持部件2的另一例的立体图(A图)并展示了将A图的下侧朝上的该保持部件2的另一例的立体图(B图)。
图9展示了保持部件2的又一例的立体图(A图)并展示了将A图的下侧朝上的该保持部件2的又一例的立体图(B图)。
图10展示了带扣主体1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展示了带扣主体1的另一例的主视图。
图12展示了图11中B-B线位置上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13展示了带扣主体1的另一例的重要部位的截断后视图。
图14是阴带扣13的立体图。
图15是装配有保持部件2的阴带扣13的主视图。
图16是同一阴带扣13的俯视图。
图17是同一阴带扣13的右视图。
图18是同一阴带扣13的底面图。
图19是图1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20是装配有保持部件2的阴带扣13的立体图。
图21是说明图,图中为便于理解保持部件2的转动状态而用截面代替保持部件2的重要部位并用假想线来表示转动后的样子。
图22展示了带扣主体1的又一例的立体图。
图23展示了从与图22相反方向观察带扣主体1的立体图。
图24展示了同一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25展示了保持部件2的又一例的立体图(A图)并展示了将A图的下侧朝上的该保持部件2的又一例的立体图(B图)。
图中1-带扣主体,2-保持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根据图1至图25来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再有,这里图1至图7分别展示了构成带扣的保持部件2的一个例子,且图8、图9、图25分别展示了保持部件2的其他几个例子。
此外,图10展示了构成带扣的带扣主体1的一个例,图11至图13展示了该带扣主体1的另一例,图14展示了构成该带扣主体1的另一例的阴带扣13,图15至图21分别展示了构成该带扣主体1的另一例的阴带扣13与图1至图7中保持部件2相组合的状态。再有,图22至图24展示了带扣主体1的又一例。
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用于连接带状体W。
典型地,该带扣可用于通过带扣来连接两条带状体W。更具体地,例如,在用于背包时,该带扣可用于将背包所具有的左右一对的腰带及胸带等通过带扣来可分离地连接起来,也可用于将构成上端固定于背包上部的背带的垫肩部下端和下端固定于背包下部的下部拉出带上端通过带扣来卡定位置可调整地连接起来。
该带扣具有连接带状体W的带扣主体1和保持各种物品的保持部件2。
在图示例中,该带扣具有保持部件2,该保持部件具有适于保持带状物、绳状物、线状物、棒状物、管状物等细长物品的结构。而且,将保持部件2相对于该带扣主体1可转动地且可取下地安装。
作为该细长物品的可以是细管、筒、杆、软线、细绳、电线等。更具体地,例如,在用于背包时,可设计成在带扣的配置位置上支撑细管,该细管可起到与向背包背负者供给饮料的饮料容器相连接的吸管类似的功能,也可设计成在带扣的配置位置上支撑卷盘体,该卷盘体可拉出用于在绳端连接或固定各种物品而构成的细绳并可容纳卷曲细绳。
根据该构成,在通过带扣主体1连接起来的带状体W上,能够以可向易于使用该物品的方向转动的状态利用该带扣来妥当地支撑各种物品。此外,在不需要支撑物品时,可将保持部件2从带扣主体1取下以只使用带扣主体1本身。
特别是,当该物品是细长物品时,相对于通过带扣主体1连接起来的带状体W的延长方向,细长物品的延长方向不仅可沿该方向配置,而且,即使细长物品的延长方向沿与该方向相交的方向配置,也可合理地由带扣主体1来支撑该细长物品。即,为在该支撑状态下使用细长物品,在根据细长物品移动或相对移动来改变细长物品中心线和通过带扣主体连接起来的带状体W中心线所成角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转动保持部件2,并可使在该场合下受支撑的细长物品不发生变形。在不需要支撑物品时,可将保持部件2从带扣主体1取下以只使用带扣主体1本身。
具体地,在实施方式中,在带扣主体1及保持部件2的任一方配备凹部3的同时,在其另一方配备凸部4。在图示例中,在保持部件2上配备凸部4,在带扣主体1上配备凹部3。
凸部4具有头部40和颈部41。
在图示例中,该凸部4由圆板状的头部40和颈部41构成,该颈部成圆柱轴状,其一端与该头部40一侧的大约中间部一体连接,同时另一端与保持部件2侧面一体连接。此外,在图示例中,基体42呈大体上是正方形的板状且其一面与保持部件2一体连接,而该颈部41的另一端与基体另一面的大约中间部一体连接。该基体42的相对的一对边缘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点上形成有位于基体42的另一面上的且从该另一面突出的隆起部43。该隆起部43的突出端平缓弯曲。
另一方面,凹部3具有(1)连续嵌入空间31,其形成于凸部4的头部40的嵌入开口30中,(2)通孔33,其形成于形成该嵌入空间31的壁32中的一个上并与该嵌入空间31连通,且拥有沿某假想圆的圆弧的孔内圆周面,该假想圆具有凸部4的颈部41可以通过而头部40不能通过的直径。
(3)凸部4的颈部41的导入槽34,其与该通孔33连通且与上述壁32的嵌入开口30侧的边缘部相连,并位于该边缘部且向外方开放。
在图示例中,该凹部3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具有与凸部4的基体42的外部轮廓形状大体相同的外部轮廓形状的顶板35由位于其相对的一对边缘部且与该边缘一体连接的支撑板36支撑,从而形成位于该顶板35内表面下的上述嵌入空间31。而且,在图示例中,上述通孔33形成于该顶板35的大致中间部。此外,在未被该顶板35的上述支撑板36支撑的一对边缘部一方形成有上述嵌入开口30。而且,在该剩余的一对边缘部的一方的大致中央与通孔33之间形成有上述导入槽34。在图示例中,该导入槽34的中央部的槽宽比凸部4的颈部41的外径略小。通孔33的孔内圆周面所位于的上述假想圆的直径与该颈部41的外径大体相等。此外,在该导入槽34的开放部,也就是入口,随着两槽壁远离导入槽34的中央部,使该导入槽34的槽宽逐渐向扩展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凸部4的颈部41易于从该入口嵌入到导入槽34内。而且,在图示例中,在上述顶板35上的由支撑板36支撑的边部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凹口37,该凹口具有形成于凸部4的基体42上的隆起部43可嵌入的深和宽。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凸部4的颈部41一边弹性地撑开上述导入槽34一边嵌入到上述通孔33,而且,头部40经过嵌入开口30嵌入到嵌入空间31内。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将保持部件2相对于连接带状体W的带扣主体1可转动地且可取下地妥当装配,并可允许所用细长物品的方向因由保持部件2的转动而高度自由地改变。即,通过将凸部4的头部40嵌入到凹部3的嵌入空间31内,而使得该头部40便不能从嵌入空间内简单地拔出,这样便可将凹部和凸部组装起来。因为凹部3的通孔33具有上述孔内圆周面,所以凸部4能以该通孔33为轴孔进行圆滑地转动。在不需要由带扣主体1支撑细长物品时,通过将导入槽34弹性地撑开,同时将通孔33内的凸部4的颈部41经由该导入槽34拔出,可将头部40从嵌入空间31拔出,如此便可将带扣主体1和保持部件2简单地分离。
再有,在图示例中,凸部4的基体42上形成的一对隆起部43从上方分别嵌入到凹部3的顶板35上形成的一对凹口37中,凸部4和凹部3在该基体42的下面与顶板35的外面相接的状态下如前所述那样装配,同时,一旦凸部4以通孔33为轴孔从该状态(图21的实线剖面状态)进行转动或相对转动时,则基体42发生弹性变形并将隆起部43从凹口37中拔出以使得一对隆起部43、43从凹口37被拔出,同时,一对隆起部43中的一个嵌入到未形成该凹口37的顶板35的一对边缘的侧面,而且,一对隆起部43中的另一个利用在嵌入导入槽34入口的转动位置上弹性恢复,则该一对隆起部43中的一个的内侧与未形成该凹口37的顶板35的一对边缘发生面接触,且一对隆起部43中的另一个进入到导入槽34的入口中。如果凸部4继续从该状态(图21的实线剖面状态)进行转动或相对转动,则基体42再次弹性变形,一对隆起部43在嵌入上述凹口37的转动位置上弹性恢复,由此,一对隆起部43分别嵌入相应凹口37。即,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2可分别在大体为90度的正转或反转位置上暂时停留。
图1至图9展示了上述保持部件2的例子,此类保持部件2的结构为,具有可将细长物品从沿其长度方向一侧,利用嵌入夹紧装置入口的该细长物品而发生的弹性撑开而收纳到夹紧装置内部以进行保持的夹紧装置状。
具体地,在图1至图7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了保持部件2,保持部件2上具有与其一体化的凸部4,且在构成该凸部4的基体42的上面一体化地连接有为使相对侧作为弯曲内侧而弯曲除上端侧以外的部分的一对夹紧装置片23的下端,且保持部件2可如前所述般保持细长物品。一对夹紧装置片23的上端23a之间略小于待保持细长物品的直径。即,在该例中,该一对夹紧装置片23的弯曲部分23b间成为上述夹紧装置内部21,且其上端23a之间成为夹紧装置入口20。
此外,即使是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部件2上也具有与其一体化的凸部4。而且,在该例中,由从构成该凸部4的基体42上的形成有隆起部43的两个边缘分别向侧面延伸的基片24,及从该基片延伸端向上方延伸的支撑片25,及从该支撑片25的延伸端向下方与该支撑片25的内表面之间有间隔地延伸的夹紧装置片26构成了保持部件2。如此设计的一对夹紧装置片26以相对侧作为弯曲内侧进行弯曲。此外,夹紧装置片26和支撑片25的连接部分26a之间略小于待保持细长物品的直径。即,在该例中,该一对夹紧装置片26的弯曲部分26b之间成为上述夹紧装置片内部21,且上述连接部分26a之间成为夹紧装置入口20。
此外,即使是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部件2上也具有与其一体化的凸部4。而且,在该例中,由从构成该凸部4的基体42上的形成有隆起部43的两个边缘中的一个向侧面延伸的基片27,及夹紧装置片28构成了保持部件2,而夹紧装置片28的特征是将从该两个边缘中的另一个的朝向该两个边缘中的一个的侧面作为弯曲内侧而弯曲状地立起,同时,成为该弯曲4终止位置的部分28a与基片27的上面之间的间隔略小于待保持细长物品的直径。即,在该例中,该夹紧装置片28的弯曲部分28b的内侧成为上述夹紧装置内部21,且成为该夹紧装置片28的弯曲终止位置的部分28a和其正下方的基片27的上面之间成为夹紧装置入口20。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细管和筒等细长物品可在保持部件2上简便妥当地保持,并通过使保持部件2转动来高度自由地实现如此保持的细长物品因使用需要而进行的方向改变。
此外,在图10中所示的例子中,在带扣主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带状体W的通过部10,且其中部具有上述凹部3。
此外,在图11至图21所示的例子中,带扣主体1由构成侧面释放式带扣的阳带扣12和阴带扣13构成,且该阴带扣13的外表面具有上述凹部3。
在图示例中,阴带扣13的结构是呈扁平筒状并开放筒的一端以便能将阳带扣12的脚部121导入内部。沿该脚部121导入方向的阴带扣13的宽度较窄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窗孔131。此外,在阴带扣13的筒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带状体W的通过部10。另一方面,阳带扣12具有平行配备两处带状体W的通过部10的基部122,及与该基部122一体连接且从该基部122向同一方向伸出的一对脚部121。在该一对脚部121上的两脚部121互不相对的一侧上形成有挂接用隆起部123。而且,在图示例中,随着阳带扣12的一对脚部121插入阴带扣13内,因由阴带扣13的上述宽度较窄的两侧的内表面的作用,该一对脚部121的挂接用隆起部123一旦弯曲进入到内部后,则该挂接用隆起部123利用插入上述窗孔131的阳带扣12的插入位置上的弹性恢复,使得一对脚部121的该挂接用隆起部123分别进入阴带扣13的对应窗孔131中,这样,经过阳带扣12的通过部10的带状体W和经过阴带扣13的通过部10的带状体W便可经由带扣连接起来。阳带扣12的基部122因由两处带状体W的通过部10而具有了中横梁124和端横梁125,将带状体W从阳带扣12的内表面侧绕过中横梁124拉出到阳带扣12的外侧后,再将该拉出部经由端横梁125的内表面再次拉出到阳带扣12的侧面,这样,只要带状体W处于拉紧状态,则朝向中横梁124和端横梁125之间的通过部10的中横梁124的一部分与端横梁125的一部分就将该带状体W牢牢顶住,故而相对于该带状体W的阳带扣12的安装位置便不会改变。即,在图(图12)所示的例子中,该阳带扣12具有带状体W的卡定部11。
而且,在图示例中,在该阴带扣13的筒的一端的该阴带扣13宽度较大的侧面上形成有上述凹部3。在图示实施例中,将该凹部3做成使导入槽34朝向该阴带扣13的筒的一端的边缘。凸部4的头部40的嵌入空间31形成于顶板35和凹部3的宽度较大的侧面之间。即,在图示实施例中,凹部3成为阴带扣13外表面上的隆起部分。此外,在图示实施例中,在形成上述嵌入空间31的阴带扣13的较宽侧面上形成有狭槽132,其位于该带扣13的筒的一端且向外开放,并在导入槽34正下方沿该导入槽34延伸,当凸部4的颈部41嵌入凹部3的导入槽34时,利用该割槽132可使导入槽34易于弹性扩展。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阳带扣12和阴带扣13连接,能够使连接在阳带扣12上的带状体W和连接在阴带扣13的带状体W连接起来,同时能够将保持细长物品通过保持部件2保持在妥当地保持在这样连接在阳带扣12的阴带扣13上,并可由保持部件2的转动来高度自由地实现如此保持的细长物品因使用需要而进行的方向改变。
此外,在图22至图24所示的例子中,带扣主体1具有位于中横梁141两侧的两处带状体W通过部10、10之间的带状体W的卡定部11。
在图示例中,在框状部分14上相对的一对侧部之间设有桥状中横梁141,且在该框状部分14中形成有两处通过部10、10。而且,将一条带状体W绕过端横梁中的一个142(大体上平行于中横梁141的框状部分14端部的一个)并连接,同时,在该中横梁141上,将另一条带状体W从带扣主体内表面侧绕过该中横梁141并从阳带扣12的外侧拉出,然后将该拉出部通过大体平行于该中横梁141的框状部分14端部的一侧,即另一个端横梁143的内表面再由带扣主体1侧面拉出,这样,只要该另一条带状体W处于拉紧状态,则朝向该中横梁141和另一个端横梁143之间的通过部10的该中横梁141的一部分与另一个端横梁143的一部分就将该带状体W牢牢顶住,故而相对于该另一条带状体W的阳带扣12的安装位置便不会改变。即,在图示例中,该带扣主体1的中横梁141和与之相邻的另一个端横梁143构成了带状体W的卡定部11。此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形成有从上述另一个端横梁143外表面侧的端部向侧面延伸的延伸部144,该延伸部144的上面形成有上述凹部3。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带扣主体1连接的带状体W中的至少一个而言,利用该带扣主体1的卡定部11使得带扣的安装位置可以改变,在该状态下,该带状体W中的一个可通过带扣主体1与其他带状体W连接起来,且可通过保持部件2来在该带扣主体1上妥当地保持细长物品,并可由保持部件2的转动来高度自由地实现如此保持的细长物品因使用需要而进行的方向改变。
此外,图25展示了由内藏有卷盘体(未示出)的盒体29构成的保持部件2的例子,该卷盘体可拉出并可容纳卷曲细绳28,且细绳28具有位于绳端的各种物品的固定部28a。该盒体29装有可转动的卷盘体,这样可通过从该盒体29内拉出细绳28来使卷盘体正向转动,且在该盒体内藏有可由该卷盘体的正向转动而积蓄使该卷盘体反向转动势能的螺旋弹簧等的储能机构。如果停止细绳28的拉出操作,则已拉出的细绳28在反向转动势能的作用下以卷回状被拉入盒体29内。而且,在图示例中,该盒体29的一面上形成有凸部4。将该盒体29的凸部4组装进带扣主体1的凹部3以构成带扣。盒体29,即细绳28的保持部件2利用细绳28的拉出而向最易拉出该细绳28的方向转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扣主体,保持各种物品的保持部件,将保持部件配备成相对于带扣主体可转动且可从带扣主体上取下。
2.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扣主体,保持带状物、细绳状物、线状物、棒状物、管状物等细长物品的保持部件,将保持部件配备成相对于带扣主体可转动且可从带扣主体上取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在带扣主体及保持部件的任一方配备凹部的同时,在另一方配备凸部;凸部具有头部和颈部;凹部具有连续嵌入空间,其形成于凸部的头部的嵌入开口中;通孔,其形成于形成所述嵌入空间的壁中的一个上并与所述嵌入空间连通,且拥有沿某假想圆的圆弧的孔内圆周面,假想圆具有凸部的颈部可以通过而头部不能通过的直径;凸部的颈部的导入槽,其与所述通孔连通且与所述壁的嵌入开口侧的边缘部相连,并位于所述边缘部且向外敞开;凸部的颈部一边弹性地撑开所述导入槽一边嵌入到所述通孔,而且,头部经过嵌入开口嵌入到嵌入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保持部件的结构为,其利用将细长物品从沿其长度方向一侧嵌入夹紧装置入口的所述细长物品而弹性撑开并收纳到夹紧装置内部以进行保持的夹紧装置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带扣主体由构成侧面释放式带扣的阳带扣和阴带扣组成,且在所述阴带扣外表面上备有凸部和凹部的任一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带扣主体具有在中横梁两侧配备两处带状体通过部而成的带状体卡定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带状体的带扣的改良。提供一种带扣,其在通过带扣连接起来的带状体上,能够以可向易于使用该物品的方向转动的状态利用该带扣来妥当地支撑各种物品。带扣具有带扣主体(1)和保持各种物品的保持部件(2),而且,使保持部件(2)相对于带扣主体(1)可转动且可从带扣主体上取下。在保持部件(2)上配备凸部(4),在带扣主体(1)上配备可转动地组合该凸部(4)的凹部(3)。
文档编号A44B11/00GK1723818SQ200510080400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0日
发明者吉口学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