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520阅读:1200来源:国知局
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



背景技术:

登山杖一般设置有避震功能,用来协助人爬山。当在户外爬山上坡过程中,使用者不需要登山杖的避震功能,以免浪费体力;但在下坡时需要有避震功能吸震,以免手臂的关节受震受伤。

登山杖一般有3节或4节,在第2节或第3节上设置有避震结构,但是一般的避震结构易进水或杂质,会导致避震结构的切换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登山杖避震结构易进水或杂质导致避震结构的切换功能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

一种登山杖的弹性结构,用于连接在登山杖的杖本体上,包括杖尖头、密封盖和弹性件;

所述杖尖头包括柱体、容纳部和密封圈,所述柱体与所述容纳部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用于和所述杖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容纳部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柱体贯穿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容纳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密封盖用于与所述杖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柱体贯穿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密封盖滑动的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容纳部外,所述密封圈将所述密封盖和所述容纳部之间的缝隙密封;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柱体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密封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体呈棱柱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环扣带,所述环扣带包括连接带、卡环和垫片;

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环和所述垫片固定连接;

所述卡环用于卡扣在所述容纳部的外壁上或所述杖本体上;

所述垫片套设在所述柱体上,且所述垫片位于所述密封盖和所述杖本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杖尖头还包括卡接台,所述卡环卡扣在所述容纳部的外壁上时,所述卡环的一端与所述卡接台抵接,所述卡环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盖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夹垫,所述夹垫包括凸台和基部,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基部上;

所述垫片开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垫片孔,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垫片孔内;所述基部夹持于所述垫片和所述杖本体之间;所述柱体贯穿所述凸台和所述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套筒和螺母;

所述套筒用于设置在所述杖本体内,且与所述杖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柱体贯穿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

所述螺母位于所述杖本体内,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柱体的端部,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套筒的端部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松件,所述螺母的侧面开设有防松孔,所述防松件安装在所述防松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松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松孔的位置相对。

一种登山杖,包括杖本体和所述的登山杖的弹性结构;

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杖本体内,且与所述杖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杖本体通过所述套筒与所述柱体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套筒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杖本体开设有第二销孔,所述柱体开设有第三销孔;

所述定位销能够卡入所述第一销孔、所述第二销孔和所述第三销孔,使所述柱体和所述套筒相对固定。

上述的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容纳部开设有第一容纳腔,密封盖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弹性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密封盖滑动的套设在至少部分容纳部外,密封圈将密封盖和容纳部之间的缝隙密封,可有效防止外界的水或杂质进入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解决了登山杖避震结构易进水或杂质导致避震结构的切换功能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登山杖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登山杖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登山杖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登山杖的爆炸图;

图5为图5所示登山杖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6为图1所示登山杖的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登山杖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登山杖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登山杖的又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登山杖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登山杖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的首选实施例。但是,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登山杖及其弹性结构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登山杖10,包括弹性结构100和杖本体200,弹性结构100连接在杖本体200上。同时参见图3,弹性结构100包括杖尖头110、密封盖120和弹性件130。同时参见图4、图5,杖尖头110包括柱体112、容纳部116和密封圈118。柱体112与容纳部116固定连接,柱体112和杖本体200滑动连接。容纳部116开设有第一容纳腔1162,柱体112贯穿第一容纳腔1162。容纳部116的外壁上开设有环状的凹槽1164。密封圈118位于凹槽1164内,密封圈118的形状可以呈O型。

密封盖120与杖本体200固定连接,密封盖120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122,柱体112贯穿第二容纳腔122。密封盖120滑动的套设在至少部分容纳部116外,密封圈118将密封盖120和容纳部116之间的缝隙密封。

弹性件130位于第一容纳腔1162和第二容纳腔122内,且弹性件130套设在柱体112上。弹性件130的两端分别抵接容纳部116和密封盖120。弹性件130可以是压缩弹簧、胶管、胶垫、弹片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当弹性件130为压缩弹簧时,直接曝露容易进入沙土导致卡住或生锈问题,也不容易清洗。

同时参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弹性结构100,弹性件130位于第一容纳腔116和第二容纳腔122内,密封圈118将密封盖120和容纳部116之间的缝隙密封可以防止水或泥污等杂质通过缝隙进入弹性件130的密封腔内,解决了登山杖10避震结构易进水或泥污等杂质导致避震系统切换功能失效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柱体112可以是多角柱,如五角柱、六角柱,也可以是其他非圆柱体,密封盖120上开设有与柱体112相配合的孔124,密封盖120与柱体112可相互滑动且可以防止转动,因柱体112与杖本体200固定连接,可防止杖本体200与弹性结构100相互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柱体112不需要防转动功能时,或通过其他方式防转动时,柱体112也可以是圆柱体。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圈118是软质O型胶圈,密封圈118与容纳部116过盈配合,防止水或泥污等杂质通过缝隙进入弹性件130的密封腔内,更好地密封密封盖120和容纳部116之间的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环扣带140,环扣带140包括垫片142、连接带144和卡环146。连接带144的两端分别与垫片142和卡环146固定连接。卡环146用于卡扣在容纳部116的外壁上或杖本体200上。卡环146呈C型。卡环146开设有开口1462,开口1462小于容纳部116外壁的直径。垫片142套设在柱体112上,且垫片142位于密封盖120和杖本体200之间,借助弹性件130的压力紧配合,可更有效地防水或杂质进入弹性件130的密封腔。参见图1、图2和图3,当卡环146从容纳部116外壁上拆下时,卡环146也可卡扣在杖本体200上以防止丢失和外物羁绊。

参见图6、图7和图8,当卡环146从容纳部116外壁上拆下时,此时登山杖10的避震功能被打开,由于连接带14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卡环146和垫片142,且垫片142套设在柱体112上并位于密封盖120与杖本体200之间,可防止卡环146丢失。

参见图9、图10和图11,当卡环146卡扣到容纳部116的外壁上时,卡环146的一端与杖尖头110抵接,卡环146的另一端与密封盖120抵接,限制了弹性件130的活动行程,实现弹性件130由活动状态到非活动状态的切换,此时登山杖10的避震功能被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杖尖头110还包括卡接台114,卡环146卡扣在容纳部116的外壁上时,卡环146的一端与卡接台114抵接,卡环146的另一端与密封盖120抵接,卡环146的两端分别与卡接台114和密封盖120抵接,可有效地限制弹性件130的活动行程,实现弹性件130由弹性状态到非弹性状态的切换。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登山杖的弹性结构100还可以包括夹垫150。夹垫150包括凸台154和基部156,凸台154设置在基部156上。

垫片142开设有与凸台154相配合的垫片孔1422,凸台154嵌入垫片孔1422内。基部156夹持于垫片142和杖本体200之间。柱体112贯穿凸台154和基部156,借助弹性件130的压力作用,垫片142与杖本体200可将夹垫150的基部156紧紧夹持,垫片孔1422与夹垫150的凸台154紧密嵌在一起以防止夹垫150错位,从而使垫片142与杖本体200更好地夹紧,使得避震结构更有效地防水或杂质。在本实施例中,夹垫150是独立的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垫150也可以设计为与杖本体200一体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垫片142采用的是软质材料,当密封盖120和杖本体200都是硬材料时,可能有渗水的风险,在两个硬材料部件之间采用软质材料的垫片142更加有效地实现防水。此时,因软质垫片142较软,软质垫片142相比杖本体200与软质垫片142抵接的部位直径较大,需在杖本体200与软质垫片142间增加与软质垫片142的面积接近的夹垫150,有助于杖本体200通过夹垫150压紧软质垫片142,防止软质垫片142脱落丢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弹性结构100还可以包括套筒160和螺母170。套筒160设置在杖本体200内,且与杖本体200固定连接,柱体112贯穿套筒160,与套筒160滑动连接。螺母170位于杖本体200内,螺母170安装于柱体112的端部1124,螺母170用于与套筒160的端部1124卡接,防止套筒160脱落。柱体112端部1124可以开设有螺纹,柱体112穿过套筒160的套筒孔162后与螺母170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结构100还包括防松件180,螺母170的侧面开设有防松孔172,防松件180安装在防松孔172内,以防螺母170自动松脱而导致套筒160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防松孔17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松孔172的位置相对。

柱体112、套筒160和密封盖120等可以是铁、铝或其他金属,也可以是塑料或者木材。卡环146、垫片142和连接带144可以是聚丙烯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筒160设置在杖本体200内,且与杖本体200固定连接。杖本体200通过套筒160与柱体112滑动连接。

登山杖10还可以包括定位销190,套筒160开设有第一销孔164,杖本体200开设有第二销孔202,柱体112开设有第三销孔1122。定位销190能够卡入第一销孔164、第二销孔202和第三销孔1122,使柱体112和套筒160相对固定。按压定位销190卡入第一销孔164、第二销孔202和第三销孔1122,柱体112与套筒160之间将不能滑动,此时,弹性结构100被切换到非弹性状态。拆卸销后,柱体112与套筒160又可相对运动,弹性结构100被切换到弹性状态。通过定位销190与定位销孔定位,实现登山杖10的弹性切换功能,可防止卡环146丢失或损坏时导致登山杖10的弹性切换功能的缺失。

在登山杖10着地时,杖尖头110受地面的反作用力使得弹性件130被压缩,通过弹性件130的缓冲使得反作用力降低,经过弹性件130削减的反作用力由套筒160传递到杖本体200,最后传递到人身体上,实现避震的效果。

当登山者使用登山杖10上山时,可用卡环146卡接到杖尖头110的容纳部116外壁上,参见图9至图11,由于卡环146的开口1462小于容纳部116外壁的直径,可卡扣住不掉。卡环146的两端分别与杖尖头110的卡接台114和密封盖120抵接,此时弹性件130没有行程产生,登山杖10的避震功能被关闭,从而避免登山者的体力浪费。下山时,可以拆卸容纳部116外壁上的卡环146,参见图1至图3,此时弹性件130可伸缩运动,登山杖10拥有避震功能,免得手臂关节受震或受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