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穿戴用品,尤指一种具有不同弹性伸缩程度,运用于束套式穿戴,能针对使用者不同身体部位的肌肉或关节作目标性的加强束缚、支撑或托持之创新弹性穿戴用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发展出许多诉求服贴、透气、舒适性的衣着用品(如运动用紧身衣、裤等),该类产品为了能让用户于穿着时产生较为服贴、舒适的效果,多半会采用质感较为柔软且有弹性的弹性布料为基础布材,而就普遍的弹性布料制造过程而言,通常于织布的过程先将人造弹性纤维等弹性丝原料织入该弹性布料内,令该弹性布料产生预定的弹性。
由于弹性布料无论由任合方向拉伸皆仅能产生单一且相同的弹性,并无法于局部区域产生不同的弹性伸缩程度,导致其所制作成的衣着用品无法针对人体的局部区域(如腿部肌肉、关节等)加强束缚、支撑,纵使目前有业者利用于弹性布料外表面预定区域结合弹性增益条,使弹性布料不同区域能产生不同的弹性伸缩程度,但当弹性布料制为衣着用品时,此种将弹性增益条设置于弹性布料外表面之结构形态,不仅会影响衣着用品之布感,更容易因外部摩擦而造成弹性增益条损坏、甚至是脱落之问题,且使衣着用品外观的可变化性、利用性以极美观性大幅降低(若设置图案、花纹等容易被弹性增益条遮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三层复合结构之弹性穿戴用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三层复合结构之弹性穿戴用品,该弹性穿戴用品包括一多层复合式布材,该多层复合式布材形成有一穿套部;该多层复合式布材为三层不同结构体复合构成,包括:一基础布料,具有可挠性及弹性,该基础布料用以作为该多层复合式布材的最内层;一网状面层,具有可挠性及弹性且呈网状结构体而包括有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透孔,该网状面层用以作为该多层复合式布材的最外层;一弹性增益夹层,结合于该基础布料与网状面层之间,且该弹性增益夹层对应设于该基础布料与网状面层的至少局部区域位置,所述弹性增益夹层为图样、纹路、区块任至少一种分布形态;且其中,该弹性增益夹层的轮廓形状及颜色,得以通过该网状面层的透孔显现于外部。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针对使用者不同身体部位的肌肉或关节作目标性的加强束缚、支撑或托持,并增进弹性穿戴用品的美观性而具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穿戴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穿戴用品较佳实施例之平面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穿戴用品较佳实施例之剖视图。
图4为图3之B部位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穿戴用品形态变化实施例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穿戴用品形态变化实施例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穿戴用品形态变化实施例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穿戴用品形态变化实施例图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穿戴用品形态变化实施例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三层复合结构之弹性穿戴用品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
该弹性穿戴用品A包括一多层复合式布材,该多层复合式布材形成有一穿套部05(注:可为中空筒状贯穿形态);多层复合式布材为三层不同结构体复合构成,包括:一基础布料10,具有可挠性及弹性,该基础布料10用以作为该多层复合式布材的最内层;一网状面层20,具有可挠性及弹性且呈网状结构体而包括有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透孔21,该网状面层20用以作为该多层复合式布材的最外层;一弹性增益夹层30,结合于该基础布料10与网状面层20之间,且该弹性增益夹层30对应设于该基础布料10与网状面层20的至少局部区域位置,所述弹性增益夹层30为图样、纹路、区块任至少一种分布形态;且其中,该弹性增益夹层30的轮廓形状及颜色,得以通过该网状面层20的透孔21显现于外部。此部份视觉效果如图1、2所示,假设该基础布料10、网状面层20均设成黑色,而弹性增益夹层30设成白色,则人眼观看时,由于该网状面层20具有间隔分布之透孔21的关系,使得弹性增益夹层30的轮廓形状及颜色可以显露出外部,并通过该网状面层20产生网状屏蔽效果,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观质感。
其中,该弹性增益夹层30可采用高分子弹性材质,至少包括热塑性弹性体(Thermo Plastic Elastomer,简称TPE)、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或硅胶。
其中,该基础布料10可为至少含有弹性纱以及人造纤维或天然纤维任其中一者一起织造而成的二向或四向伸缩布料形态,其中该弹性纱种类至少包含弹性纤维(Spandex或Elastane)、莱卡(Lycra)或橡胶(Rubber)任其中一者。
其中,所述弹性穿戴用品A可为一护具,用以供穿套在人体的小腿、大腿、膝盖区段、脚踝区段、手肘区段、手腕区段、上身区段、下身区段等任一部位。此部份如图1所示的弹性穿戴用品A,为穿套在人体小腿的实施形态;另如图5所示的弹性穿戴用品A2,为穿套在人体大腿的实施形态;另如图6所示的弹性穿戴用品A3,为穿套在人体膝盖区段的实施形态;另如图7所示的弹性穿戴用品A4,为穿套在人体脚踝区段的实施形态;另如图8所示的弹性穿戴用品A5,为穿套在人体手肘区段的实施形态;又如图9所示的弹性穿戴用品A6,为穿套在人体手腕区段的实施形态。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能够利用该弹性增益夹层30的轮廓形状设置,赋予不同程度或不同诉求的目标性弹性强化效果;例如该弹性增益夹层30可对应分布于一运动护膝功能需求的预定区域范围,故能增益该区域的弹性,使得运动护膝能具有不同的弹性伸缩程度,而能针对使用者特定肌肉、关节活动程度不同需求加以束缚、支撑,并能作为保健及帮助复健等用途;又该弹性增益夹层30实施上可呈预定间隔分布、交错所构成之纹路形态,如此一来同样能通过该弹性增益夹层30而增益弹性穿戴用品A局部区域的弹性,从而达到加强肌肉群的束缚力及稳固关节等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该弹性增益夹层30的轮廓形状及颜色得通过网状面层20的透孔21显现于外部之技术特征,亦能增进弹性穿戴用品A的外观可变化性,且弹性增益夹层30被网状面层20所遮盖保护,使其不易因外物直接摩擦而脱落。
另一方面,所述弹性增益夹层30的图样、纹路或区块等形态,可利用涂布、印刷等方式具体制成。
功效说明:
本实用新型具三层复合结构之弹性穿戴用品主要通过弹性增益夹层隐藏于该弹性布料间所构成之复合共构式基础布料结构形态,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使得复合共构式基础布料外观呈现一般布材形态下而同时具有不同程度之弹性伸缩力,使得该复合共构式基础布料运用于一弹性穿戴用品时,能够针对使用者不同身体部位的肌肉或关节作目标性的加强束缚、支撑或托持,同时可增进弹性穿戴用品外观的美观性,从而达到防护、降低受伤机率、塑型且同时兼具美观质感增进等诸多实用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