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充气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1184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充气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功能充气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防雨工具,现有雨伞占用体积较大,特别是对于女士而言,要将雨伞装入包内不是很方便;如遇到夜间下雨,我们不仅要手拿着伞,还要拿着手电筒,很不方便。

为解决该问题,授权公开号为授权公告号CN203040954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充气雨伞,其包括均由双层塑料密封制成的伞面、伞骨以及撑杆,所述伞面、伞骨以及撑杆相互连通,所述撑杆底部设置有一进气口,该进气口与一塞子嵌入密封连接,所述伞面以及撑杆外表面上均涂有一层夜光层。该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充气雨伞虽然占用体积小,但是功能性单一,而且使用时需要手持手柄,不便于在打伞的同时进行其他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具雨伞、救生圈和坐垫功能的多功能充气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充气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伞面、收缩带、背带和腰带,所述充气伞面中间设有开缝,该开缝上设有防水拉链,所述收缩带和背带各设有两条,收缩带的一端连接充气伞面底部,所述背带呈环形设置于收缩带上,所述腰带与两条收缩带交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伞面分为两层相互叠加的密封的充气层,每层的充气层对应设置有一个充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充气口上连接有一条充气管,该充气管的端部设有充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每条收缩带包括软管、钢丝、收丝盒,所述软管的一端连接充气伞面底部、另一端连接收丝盒,所述钢丝设置于软管内,钢丝的一端连接充气伞面底部、另一端连接收丝盒。

进一步的,所述收丝盒包括盒体、枢设于盒体内的转轴和与转轴连接的手柄,所述钢丝的一端连接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的每条收缩带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软管和钢丝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腰带端部上设有卡扣。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充气伞有益效果如下:

一、伞面采用充气式,便于收纳,节省空间,设有背带,无需手持雨伞,在防雨的同时能够解放双手进行其他操作,使用便捷。

二、将伞面中间的防雨拉链拉开,可以作为救生圈使用,成为紧急情况的下的救生工具。

三、可以临时作为坐垫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充气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充气伞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充气伞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充气伞,包括充气伞面1、收缩带2、背带3和腰带4。

充气伞面1由柔性塑料或硅胶材料制成,充气伞面1中间设有一条开缝,该开缝上设有防水拉链11,当防水拉链11拉合时能够防止雨水渗透,充气伞面1分为两层相互叠加的密封的充气层,每层的充气层对应设置有一个充气口,每个充气口上连接有一条充气管12,该充气管12的端部设有充气阀13。

收缩带2和背带3各设有两条,两条收缩带2间隔设置于充气伞面1上,收缩带2的一端连接于充气伞面1底部,每条收缩带2包括软管21、钢丝22、收丝盒23和弹簧,软管21的一端连接充气伞面1底部、另一端连接收丝盒23,钢丝22设置于软管21内沿软管21布置,钢丝22的一端连接充气伞面1底部、另一端连接收丝盒23,收丝盒23包括盒体、枢设于盒体内的转轴和与转轴连接的手柄,钢丝22的另一端连接转轴并缠绕于转轴上,弹簧设置于软管21和钢丝22之间,背带3呈环形设置于收缩带2上,腰带4与两条收缩带2交叉连接,腰带4端部上设有卡扣。

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充气伞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通过充气阀14往充气伞面1的两个充气层充气,并使防水拉链11处于闭合状态,人手穿过背带3将多功能充气伞背于背部,并通过卡扣将腰带4扣紧于腰部。

不使用的状态下,通过充气阀14给充气伞面1排气,转动收丝盒23的手柄,卷绕钢丝22,进而压缩弹簧同时带动软管21收缩。

拉开防水拉链11,本多功能充气伞可以作为救生圈使用,此外本多功能充气伞充气状态下还可以临时作为坐垫使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