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655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餐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盒,特别涉及一种便携餐盒。



背景技术:

餐盒可以方便的放置食物,外出便捷的携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市场上餐盒大多数功能单一,不具备良好的保温功能,使得放置在餐盒中的食物温度容易冷却,不能够很好的保持食物的温度和新型,大大影响食物的口感和新鲜度,并且餐盒中不能方便的放置餐具,需要将餐具另外放置携带,不能有效的保证餐具的干净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餐盒,它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更好的保持食物的新鲜,同时可以方便对餐具进行消毒,实用更加健康。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餐盒,包括盒体、内盒和盒盖,所述内盒为不锈钢制成,所述盒盖与内盒相旋连接,所述内盒开口向外翻边,所述内盒外壁顶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盒体内腔顶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内盒和盒体相旋连接,所述内盒底面与盒体内腔底面之间形成保温空间,所述盒盖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盒盖设有贯通侧壁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中设有餐具盒,所述餐具盒内壁涂有光触媒,所述餐具盒中放置有餐具。

进一步地,所述餐具盒外壁顶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口向内翻边,所述安装槽中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安装槽槽底之间设有压簧,所述卡块凸出安装槽开口,所述装配槽上方侧壁设有与卡块相配的卡孔,所述卡孔贯通盒盖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槽槽底分布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设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与餐具盒内侧外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餐具包括杆部和食用部,所述杆部底面设有螺孔,所述食用部的顶面设有螺杆,所述杆部与食用部相旋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盒底面与盒体内腔底面之间形成保温空间,在放置食物后,在保温空间中倒入温水,然后将内盒旋接固定在盒体上,使得温水的热量能够传递进内盒中,大大延长内盒中食物的温度和新鲜度,食用更具口感,更加健康。

2.本实用新型所述盒盖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盒盖设有贯通侧壁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中设有餐具盒,所述餐具盒内壁涂有光触媒,光触媒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能够很好的对餐具进行消毒,使用更加卫生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盒体和内盒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盒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餐具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盒盖外壁内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便携餐盒,包括盒体1、内盒2和盒盖3,所述内盒2为不锈钢制成,所述内盒2开口向外翻边,所述内盒2外壁顶部设有外螺纹21,所述盒体1内腔顶部设有内螺纹11,所述内盒2和盒体1相旋连接,所述内盒2底面与盒体1内腔底面之间形成保温空间4,在内盒2放置食物后,在保温空间4中倒入温水,然后将内盒2旋接固定在盒体1上,使得温水的热量能够传递进内盒2中,大大延长内盒2中食物的温度和新鲜度,食用更具口感,更加健康。

所述盒盖3与内盒2相旋连接,所述盒盖3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盒盖3设有贯通侧壁的装配槽31,所述装配槽31中设有餐具盒5,所述餐具盒5中放置有餐具6,所述餐具盒5内壁涂有光触媒,光触媒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能够很好的对餐具进行消毒,使用更加卫生健康;

所述餐具盒5外壁顶面设有安装槽51,所述安装槽51开口向内翻边,所述安装槽51中设有卡块52,所述卡块52与安装槽51槽底之间设有压簧53,所述卡块52凸出安装槽51开口,所述装配槽31上方侧壁设有与卡块52相配的卡孔32,所述卡孔32贯通盒盖3顶面,可以方便的打开或者闭合餐具盒5,方便取用餐具6,在闭合餐具盒5时,将卡块52压进安装槽51,然后将餐具盒5推进装配槽31中,所述卡块52在压簧53弹力作用下卡进卡孔32,将餐具盒5固定,同时所述装配槽31槽底分布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另一端设有推动板34,所述推动板34与餐具盒5内侧外壁相接触,在打开餐具盒5时,将卡块52压进安装槽51,然后餐具盒5在推动板34的作用下,能够自动从装配槽31移出,方便取用餐具6。

所述餐具6包括杆部61和食用部62,所述杆部61底面设有螺孔63,所述食用部62的顶面设有螺杆64,所述杆部61与食用部62相旋连接,能够便捷拆装餐具6,使得餐具6可以便捷的放置餐具盒5中并且不占用地方,同时也能从餐具盒5中将餐具6取出然后装配,方便食用食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