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60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鞋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减震鞋的减震材料一般都是采用气垫减震、油包减震、弹簧减震等方式,虽然这些减震材料的减震效果不错,但是存在不少弊端,比如说:气垫减震主要是鞋跟部位敷有气垫,作为吸收冲击力的一种方式,通常采用大面积的气垫覆盖鞋底进行减震,减震效果较死板,长时间穿着容易疲劳,一旦气垫的某一处发生破损则便会导致整个气垫失去作用,并且气垫本身要求较高,提高了生产成本,不适于大众用户使用;油包减震是用半液体的凝胶作为缓冲力的吸收介质,但其流动性较差,从而影响减震效果,不适用于快速运动类型;弹簧减震是通过设置弹簧结构来进行减震作用,然而,当承受较大冲击力时,仅单靠独立弹簧进行减震,容易造成弹簧的弹性疲乏,而影响其避震之效果,缩短使用寿命。

为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减震效果的鞋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减震鞋底,其结构简单,鞋底减震效果更好,生产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鞋底,所述减震鞋底包括大底和设于大底上表面的多个空心弹性球,所述多个空心弹性球按尺寸大小排布于大底上,并通过热压固定于大底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鞋底还包括中底,所述中底设于多个空心弹性球的上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大底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空心弹性球完全包覆于大底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鞋底的两侧设有供空心弹性球露出的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空心弹性球为规则和/或不规则排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采用空心弹性球制成减震鞋底,这样的减震鞋底的减震效果更好,并且结构简单,可减少生产时的流程,过程也易于控制,大大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通过在大底上设置空心弹性球,可根据用户使用要求,生产出不同类型的减震鞋底,还可以随意组合、搭配尺寸大小不同的空心弹性球,使生产出来的减震鞋底减震效果更好,质量更好,穿着也舒适,满足于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减震鞋底 11、大底 12、空心弹性球

13、中底 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的是一种减震鞋底,所述减震鞋底10包括大底11和设于大底11上表面的多个空心弹性球12,所述多个空心弹性球12按尺寸大小排布于大底11上,并通过热压固定于大底11上,所述多个空心弹性球12完全包覆于大底11内,所述减震鞋底10的两侧设有供空心弹性球12露出的开口,所述多个空心弹性球12为规则和/或不规则排布。

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鞋底10还包括中底13,所述中底13设于多个空心弹性球12的上表面。

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大底11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1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