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及其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47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鞋子及其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子及其鞋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类,包括皮鞋、凉鞋、拖鞋、运动鞋等,主要包括鞋面和鞋底,鞋面和鞋底采用粘接、缝合或用钉固定,挡鞋子使用一段时间后,一只或整双鞋的鞋底会磨蚀或磨破,尤其是对于篮球鞋,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一只鞋底磨损严重,防滑能力严重下降,无法继续使用,只能舍弃,此时鞋面仍然完好,而未磨损的篮球鞋仍然能够继续穿戴,这就造成了鞋子的浪费。

授权公告日为2000年8月23日、授权公告号为cn2392401y的一篇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磁性组合方便鞋,由鞋底和鞋面构成,鞋底由磁性鞋底上层、中层、下层构成,磁性鞋底上层与鞋面固定在一起,磁性鞋底上层、中层、下层依次通过其磁性相吸而固定在一起,各接触面之间均涉及成凹凸配合形状,防止各层之间滑动,鞋底被磨损或损坏后可以直接更换,并可根据用户的意愿将各式鞋面、鞋底任意组合成各种款式的鞋子。

上述的磁性组合方便鞋中鞋底包括了多层且多层之间依靠磁性组合在一起,可以更换被磨损和损坏的部分,同时通过凹凸配合形状防止各层之间的滑动。但是上述的磁性组合方便鞋各层之间的凹凸配合形状为环形,相邻两层之间的沿前后方向的防滑错位是依靠环形凹凸配合中的前端和后端实现的,在凹凸配合中的左右两侧均无结构对前后方向的防滑错位进行限制,防止滑动错位的作用力较小,相邻两层之间容易产生滑动错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以增加相邻鞋底之间的防滑错位作用力;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鞋底的鞋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鞋底的技术方案是:鞋底的方案一: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与适配鞋底上的适配咬合齿进行咬合装配的定位咬合齿。

鞋底的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用于与适配鞋底的凸起适配的外缘槽和/或中心槽,外缘槽为一圈沿鞋底本体的外缘设置的凹槽,中心槽位于鞋底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定位咬合齿设于外缘槽和/或中心槽的槽壁上。

鞋底的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鞋底本体具有用于与适配鞋底的凹槽适配的外缘凸起和/或中心凸起,外缘凸起为一圈沿鞋底本体的外缘设置的凸起,中心凸起位于鞋底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定位咬合齿设于外缘凸起和/或中心凸起的侧面上。

鞋底的方案四:在方案二或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咬合齿为弹性结构,所述定位咬合齿具有用于与适配鞋底的相邻两个适配咬合齿形成的咬合槽沿上下方向对应匹配且防脱的斜边。

鞋底的方案五: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咬合齿为顶部小、根部大的锥形咬合齿。

本发明鞋子的技术方案是:鞋子的方案一:一种鞋子,包括第一鞋底和第二鞋底,第一鞋底和第二鞋底中的一个为可更换鞋底,另一个为与鞋面固定连接的固定鞋底,第一鞋底包括第一鞋底本体,第二鞋底包括第二鞋底本体,所述第一鞋底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与第二鞋底的适配咬合齿进行咬合装配的多个定位咬合齿,所述第二鞋底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与第一鞋底的定位咬合齿进行咬合装配的多个适配咬合齿。

鞋子的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鞋底本体上设有用于与第二鞋底的凸起适配的外缘槽和/或中心槽,外缘槽为一圈沿第一鞋底本体的外缘设置的凹槽,中心槽位于第一鞋底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定位咬合齿设于外缘槽和/或中心槽的槽壁上。

鞋子的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鞋底本体具有用于与第一鞋底的凹槽适配的外缘凸起和/或中心凸起,外缘凸起为一圈沿第二鞋底本体的外缘设置的凸起,中心凸起位于第二鞋底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适配咬合齿设于外缘凸起和/或中心凸起的侧面上。

鞋子的方案四:在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鞋底为可更换鞋底,第二鞋底为固定鞋底。

鞋子的方案五:在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咬合齿和适配咬合齿均为弹性结构,所述定位咬合齿或适配咬合齿具有用于与对应的两个适配咬合齿或定位咬合齿形成的咬合槽沿上下方向对应匹配且防脱的斜边。

鞋子的方案六:在方案三的基础上,鞋子包括将固定鞋底和可更换鞋底可拆连接为一体的紧固件,紧固件为沿鞋子左右方向贯穿槽壁和凸起的连接线。

鞋子的方案七:在方案一到方案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咬合齿和适配咬合齿为顶部小、根部大的锥形咬合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鞋底上的定位咬合齿与适配鞋底上的适配咬合齿定位咬合,能够增大相邻鞋底之间的防止滑动错位的作用力,与现有技术中仅依靠凹凸配合结构进行定位相比,加大了定位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鞋子实施例中固定鞋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鞋子实施例中可更换鞋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鞋子实施例的垂直于咬合齿排布方向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鞋子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鞋子包括固定鞋底1和可更换鞋底2,固定鞋底1与鞋子的鞋面固定连接,即固定鞋底1位于可更换鞋底2的上方,两者通过连接线3实现可拆连接。

图1示出了固定鞋底的结构,固定鞋底1包括固定鞋底本体11,固定鞋底本体11具有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第一凸起12为一圈沿固定鞋底本体11外缘设置的凸起,第二凸起13位于固定鞋底本体11的中心位置。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之间形成了一圈封闭的固定鞋底凹槽14,在第一凸起12的内外侧面上均设有咬合齿15,咬合齿15为顶部小、根部大的锥形结构,在第二凸起13的外侧面上也设有上述的咬合齿15。

图2示出了可更换鞋底的结构,可更换鞋底2包括可更换鞋底本体21,可更换鞋底本体21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4,第一凹槽22为一圈沿可更换鞋底本体21外缘设置的凹槽,第二凹槽24位于可更换鞋底本体21的中心位置。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4之间留出了可更换鞋底本体的部分23。在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4的内壁上设置有咬合齿15。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2的形状与第一凸起12的形状、第二凹槽24和第二凸起13的形状、固定鞋底凹槽14和可更换鞋底本体的部分23的形状相一致,在安装时,可以互相扣合嵌装并通过固定鞋底的咬合齿15和可更换鞋底的咬合齿15的适配咬合,完成安装。互相咬合的固定鞋底的咬合齿和可更换鞋底的咬合齿互相接触挡止,能够增加固定鞋底1和可更换鞋底2之间的沿前后方向的防止滑动错位的作用力。

由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咬合齿为弹性结构,咬合齿具有斜边,咬合齿与对应的鞋底的相邻两个咬合齿之间形成的咬合槽进行匹配插接时,斜边能够防止两个鞋底沿上下方向脱落,加大了固定鞋底和可更换鞋底之间的上下方向的紧固作用力。

将固定鞋底1和可更换鞋底2按照图示3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后,用长针从可更换鞋底2的侧面上向内沿左右方向穿线,连接线依次穿过固定鞋底1的凸起和可更换鞋底2的凹槽的槽壁,由另一侧穿出,之后向前移约2cm,再次从外向内水平穿线,以此类推,直至鞋底前端,再向后穿线,直至后端,最后回到起始穿线的位置,再穿两到三次,打结完成,整体呈“8”字回绕状。当可更换鞋底2出现严重磨损时,将连接线拆除,更换好新的可更换鞋底2后再次用连接线3进行缝合。本实施例中,当鞋子组装完成后,最外层的为可更换鞋底2的可更换鞋底本体21的外侧面,能够对固定鞋底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固定鞋底1的外部受到磨损。

本实施例中,通过互相适配的凹槽和凸起的配合、以及咬合齿,起到了双重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仅依靠凹槽和凸起的配合相比,两个鞋底之间的沿前后方向的防滑错位作用力更大,更加不容易发生前后方向的错位。

本实施例中,可更换鞋底为第一鞋底,固定鞋底为第二鞋底,可更换鞋底的咬合齿为定位咬合齿,固定鞋底的咬合齿为适配咬合齿。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即为外缘槽,第二凹槽即为中心槽,第一凸起即为外缘凸起,第二凸起即为中心凸起。本实施例中,第一鞋底包括了外缘槽和中心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外缘槽或中心槽。本实施例中,第二鞋底包括了外缘凸起和中心凸起,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外缘凸起或中心凸起。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鞋底可以为固定鞋底,而第二鞋底为可更换鞋底,即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可更换鞋底与鞋面固定连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鞋底安装在可更换鞋底的下方。

本发明中,第一鞋底和第二鞋底互为适配鞋底,对应的,其中一个上的咬合齿为定位咬合齿,另一个的为适配咬合齿,其结构一致。

本发明鞋底的具体实施例,鞋底可以为固定鞋底,也可以为可更换鞋底,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一致,其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