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智能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152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健智能鞋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垫,尤其涉及一种保健智能鞋垫。



背景技术:

中国推拿按摩术,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绿色治病方法。足部按摩是中医正骨推拿疗法之一,是我国传统医学之精华。据《史记》记载,上古时代有一位名医叫俞跗,意为摸脚治病之鼻祖。《黄帝内经》中也详细介绍了足部的经络和腧穴。东汉名医华佗在他的《五禽戏》中也提到“除痰兼和蹄足”“逐客邪于关节”等论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压力加大总想有一种既能使精神得到放松、又能消除心神疲惫,且无付作用的,省时省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的足底,存在着几乎所有体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足底连结着人体的12条经络。足底处在人体末端,因远离心脏而供血不足,故反复刺激按摩足底则可促进血液流畅,加强人体心脏泵的作用。故此,足又被称之谓:人的“第二心脏”。

足部按摩是中医一种外治法范畴的物理疗法,已被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足部按摩主要是依靠手法的力度和力的方向实施的治疗。手法由于轻重不同,其渗透于内的力度也有所差别,基本上分为浅(皮毛)、略浅(经脉)、中(肌肉)、略深(经筋)、深(骨髓)几种。中医的按摩治疗是通过外力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通过手的力量和技巧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而达到治疗目的。按摩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受伤无论是急性期或慢性期,肿胀、疼痛往往是其主要症状,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经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出现局部肿胀,"不通则痛"而产生疼痛。中医按摩则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速局部淤血的吸收,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理顺筋络,并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使气血通畅,从而起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二)整复错位、调正骨缝,肌肉、肌腱、韧带受外界暴力的作用,可以造成纤维撕裂或引起肌腱的滑脱,使所伤之筋离开原来正常的位置,关节在外界暴力的作用下也可以产生微细的错缝或引起关节内软骨板的损伤。按摩可以使损伤的软组织纤维抚顺理直,错缝的关节和软骨板回纳到正常位置。关节的功能活动正常,疼痛就可以缓解或消失。

(三)解除痉挛、放松肌肉,受伤后所产生的疼痛,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局部软组织痉挛,这虽然是肢体对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妥当,痉挛的组织就有可能刺激神经,加重痉挛。按摩之所以能解除痉挛,放松肌肉,主要是通过按摩的镇静作用,其次按摩又可以直接作用于痉挛的软组织,使之放松,打破恶性循环,帮助肢体恢复正常功能。

(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的后期,损伤的软组织常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关节部位置的骨折后期也常见到这样的病理变化,使肢体关节功能活动障碍。按摩治疗一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加强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五)散寒除痹、调和气血,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利关节,和血脉而除痹痛的作用。临床上对风寒湿所致的腰痛及关节痛,按摩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往往能很快获效。

传统的保健鞋垫大部分都是以暖脚等对足部进行保健,而对足底的血液流通不畅及由外部因素导致的足底瘀青等情况的效果不佳,且传统的鞋垫较硬,会使足部产生疲劳感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现有的这类鞋垫,要么很滑,要么很磨脚,还有许多带磁保健功能的,结构比较复杂累赘,需要通过许多组合件构成,成本高且效果一般,还容易损坏,也不能很好地缓解脚气问题。

中国专利:一种按摩鞋垫(申请号:201510511425.3),该发明提供一种按摩鞋垫,包括左足和右足,左足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后跟部设置有鼻穴按摩部和若干按摩凸起,鼻穴按摩部呈凸起状且在其内部形成向下敞口的空腔;足弓部设置有心穴按摩部和若干按摩凸起;前掌部左侧外沿从下往上设置有若干减压穴按摩部,前掌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按摩部和若干按摩凸起,前掌部上设置有膀胱按摩部;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心穴按摩部呈凸起状且为圆锥体形状,心穴按摩部内具有一空腔,心穴按摩部一顶面,且该顶面上开设有通孔。该专利鞋垫在设计过程中未依据人体工程学考虑足部结构问题,从而使得鞋垫与足部结构的融合性较差,虽然具有按摩保健功能,但是比较搁脚,舒适性不够,而且结构的稳定性不高,容易变形、折损等,使用寿命不长,存在与脚掌的配合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健智能鞋垫,所述鞋垫功能模块至少包括加速度传感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移动控制终端以及震动器单元,所述震动器单元基于移动控制终端包含时间数据和温度数据的第一参数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完成对包含了第一按摩区域、第二按摩区域、第三按摩区域以及第四按摩区域的第二参数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所对应区域的震动器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间和/或震动周期的第一控制;

所述震动器单元基于移动控制终端包含压力信息、震动信息以及温度变化信息的第三参数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参数实现对所述第二参数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所对应区域的震动器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间和/或震动周期的第二控制。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参数数据库基于接收的时间和/或温度信息完成至少一个第一参数数据触发,并将所述触发信息关联至第二参数数据库中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得到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关联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关联信息反馈至震动器单元实现对不同按摩区域震动器的第一控制。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参数库基于接收到的压力和/或震动器震动时间数据和/或使用者温度信息完成第三参数数据触发,并将所述触发信息关联至第二参数数据库,得到第三参数与第二参数的关联信息;并将所述第三参数与第二参数的关联信息反馈至震动器单元实现对不同按摩区域震动器的震动或停止的第二控制。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震动器单元基于移动控制终端接收的包含时间数据和/或温度数据完成至少一个第一参数数据触发,实现基础按摩模式或适应按摩模式的选择。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础按摩模式对应的震动器按摩步骤为:

S1,对包含第六震动器、第七震动器以及第十震动器对应的第一按摩区域的震动按摩;

S2,对包含第五震动器和第九震动器对应的第二按摩区域的震动按摩;

S3,对包含第一震动器、第二震动器以及第三震动器对应的第三按摩区域的震动按摩;

S4,对包含第四震动器和第八震动器对应的第四按摩区域的震动按摩;

S5,并以所述第一按摩区域的再次震动按摩作为结束。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十震动器通过连接于鞋垫上的两条固定带固定于使用者脚背上,所述两条固定带构成“人”字形结构,所述第十震动器位于人字形固定带一撇和一捺的连接处;所述第十震动器用于实现太冲穴的按摩,同时,所述人字形固定带还具有维持使用者足部和所述鞋垫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功能,使得使用者在行走或运动过程鞋垫上按摩器的位置与使用者足部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适应按摩模式为使用者根据自身具体不适症于移动终端设置震动器单元中不同按摩区域对应的震动器的震动强度及按摩时间完成重点反射区适应性按摩,从而收到针对性的按摩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鞋垫设有多个用于按摩脚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为沿着鞋垫轮廓向内分布的多圈层凸起,所述凸起部形成的轮廓具体分为沿着鞋垫轮廓形成的第一排凸起和第二排凸起,以及位于前脚掌部位的第三排凸起和位于脚跟部位的第四排凸起;

所述凸起部在鞋垫第一受力区域与第二受力区域的高度为2~3mm,所述凸起部在鞋垫第一受力区域与第二受力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高度为3~5mm;所述凸起部在第一受力区域、第二受力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采用弧形过渡。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加速度传感单元采集的模仿对象的加速度信息作为第四参数,而且还确定使用者在步姿训练过程中经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单元采集的加速度信息作为第五参数,在其中所述第五参数不同于第四参数的情况下,由移动控制终端将所述第五参数与所述第四参数的对比信息反馈给使用者。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完成鞋垫使用者第五参数与采集的模仿对象第四参数的比对,并将比对信息通过移动控制终端的界面以在同一个三维立体坐标内显示使用者在训练过程中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和显示模仿对象在至少十步的行走过程中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范围的方式反馈给使用者。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鞋垫功能模块还包括:用于实现模数信号转换的分布式A/D采集模块、用于完成数据通信的通信单元、用于实现信号无线传输的信号传输单元以及用于实现数模信号转换的分布式D/A输出模块。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保健智能鞋垫,通过按摩使用者足部穴位实现对特定生理器官的保健功能,同时,本发明所述鞋垫还可以对老年人或不方便行走的病人实现按摩,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实现加速身体血液循环,实现对特定生理器官的保健功能。本发明提出的这种保健智能鞋垫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使用者改善走姿的不规范问题。

此外,对于学走路的婴儿和走路复健患者而言,细微的脚步不协调及脚步不正常姿态很难被家长或医生发现,但如果不及时校正,这些错误的步行姿态将会成为习惯,很难再纠正,而采用本发明走姿训练的鞋垫可以及时发现行走过程中姿态不正确和不协调的情况,从而可降低行走时姿态错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功能模块和震动器在鞋垫上的分布示意图;和

图3是本发明的气孔结构和凸起结构分布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1:加速度传感器单元 102:分布式A/D采集模块

103:通信单元 104:数据处理单元

105:信号传输单元 106:移动控制终端

107:震动器单元 108:分布式D/A输出模块

201:鞋垫 202:第一受力区域

203:第二受力区域 204:第一震动器

205:第二震动器 206:第三震动器

207:第四震动器 208:第五震动器

209:第六震动器 210:第七震动器

211:第八震动器 212:第九震动器

213:加速度传感器 214:数据采集处理单元

301:第一排凸起 302:第二排凸起

303:第三排凸起 304:第四排凸起

305:第一透气孔 306:第二透气孔

307:第三透气孔 308:第四透气孔

309:第五透气孔 310:第六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鞋垫的功能模块,其中用于测量脚部运动时加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单元101、用于实现模数信号转换的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用于完成数据通信的通信单元103、用于实现采集信号处理与反馈的数据处理单元104、用于实现信号无线传输的信号传输单元105、用于设置控制参数和接收反馈信息的移动控制终端106、用于实现数模信号转换的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以及用于反馈处理信息的震动器单元107。

所述加速度传感单元101包含多个加速度传感器,且所述加速度传感单元101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相连。所述加速度传感单元101用于测量脚部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并将采集到的加速度模拟信号数据发送至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所述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与通信单元103相连。所述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将接受到加速度传感单元102传输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至通信单元103。所述通信单元103与数据处理单元104相连。所述通信单元103将接收到的由分布式A/D采集模块发送的包含脚部运动时加速度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104。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04与信号传输单元105相连。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04用于实现对所接收到的包含脚部运动时加速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数据发送至信号传输单元105。所述信号传输单元105与移动控制终端106无线相连。所述信号传输单元105将收集到的数据处理单元104发送的处理结果数据通过蓝牙等装置发送至移动控制终端106。

所述移动控制终端106将接受到的处理结果数据以列表和图像的形式展现给使用者。同时,所述移动控制终端106还可以以语音方式展示处理结果数据。所述列表内容包括加速度传感单元101中各加速度传感器对应的加速度方向和加速度大小列表。所述图像内容为基于鞋垫形状显示出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所述加速度方向分为以鞋垫指向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水平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指向鞋垫外侧为Y轴正方向以及以竖直向上方向为Z轴正方向。

鞋垫使用者可于移动控制终端106输入设置信息设置震动单元107中各震动器的震动强度、震动时间长短、震动周期等信息。即是,鞋垫使用者可基于自身的按摩需求设置不同穴位对应震动器的定时震动信息、震动强度、震动时间长短;或者,使用者可以基于移动控制终端106按鞋垫使用者个人信息推荐的不同按摩模式进行选择。所述不同按摩模式为基于不同年龄段,对震动器设置的不同按摩强度模式。

所述设置信息或按摩模式由所述移动控制终端106无线传输至信号传输单元105,并由信号传输单元105将所述设置信息或按摩模式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104。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04基于移动控制终端106传输的设置信息或按摩模式完成数据处理,并将震动器单元107的震动命令信息发送至通信单元103,由通信单元103传输至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由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转换为模拟数据传输至对应震动器。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鞋垫主要受力区域以及各功能模块和震动器在鞋垫上的分布情况,以右鞋垫为例,且左鞋垫在对应的位置处包含下述同样的探测器和功能模块。所示图中包括鞋垫201、承担脚拇指压力的第一受力区域202、承担前脚掌和脚跟压力的第二受力区域203。

用于实现颈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一震动器204、用于实现眼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二震动器205、用于实现耳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三震动器206、用于实现胃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四震动器207、用于实现肾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五震动器208、用于实现心脏或肝胆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六震动器209、用于实现脾脏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七震动器210、用于实现肠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八震动器211、用于实现生殖腺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九震动器212、用于实现太冲穴按摩的第十震动器、用于测量脚部运动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213以及位于足弓内侧的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前述震动器额定电压1.3V,输出电流分为60mA的一档、90mA的二档以及120mA的三档。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包括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通信单元103、数据处理单元104和信号传输单元105。所述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与第二趾跖骨连接部位。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0.5~1cm即是此穴。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所述第十震动器通过连接于鞋垫上的两条固定带固定于使用者脚背上。所述两条固定带构成一“人”字形形状,所述第十震动器位于人字形固定带一撇和一捺的连接处。同时,所述人字形固定带还具有维持使用者足部和所述鞋垫201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功能,使得使用者在行走或运动过程鞋垫201上按摩器的位置与使用者足部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基于人体足部生理结构,足部受力包含三大受力区即是拇指区域、前掌区域和足跟区域。所述鞋垫201包含两大受力区域为第一受力区域202和第二受理区域203。其中所述第一受力区域202即是对应足部拇指区域。所述第二受力区域203包含足部前掌受力区域和足跟受力区域。

所述第一震动器204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一震动器204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颈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二震动器205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二震动器205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眼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三震动器206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三震动器206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耳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四震动器207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四震动器207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胃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五震动器208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五震动器208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肾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六震动器209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六震动器209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心脏或肝胆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七震动器210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21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七震动器210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脾脏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八震动器211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21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八震动器211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肠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九震动器212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21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九震动器212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生殖腺部对应穴位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所述第十震动器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21中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相连。所述第十震动器基于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将接受到的震动命令信息反馈为实现对太冲穴按摩的震动动作输出。

同时,基于不同穴位的按摩效果,按震动器单元107中不同震动器所对应的穴位分为不同的按摩区域。具体分为:包含第六震动器209、第七震动器210以及第十震动器对应的区域为第一按摩区域;包含第五震动器208和第九震动器212对应的区域为第二按摩区域;包含第一震动器204、第二震动器205以及第三震动器206对应的区域为第三按摩区域;包含第四震动器207和第八震动器211对应的区域为第四按摩区域。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213处于鞋垫201上足弓内侧对应区域,并与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中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相连。所述加速度传感器213位于鞋垫201上足弓内侧对应区域有助于避免加速度传感器220在鞋垫使用者站立及行走过程中长期承受压力而损坏。所述加速度传感器213用于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测量脚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及其方向,并将测量结果传输至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

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处于鞋垫201足弓内侧对应区域,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包括分布式A/D采集模块102、分布式D/A输出模块108、通信单元103、数据处理单元104和信号传输单元105。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单元214位于鞋垫201足弓内侧对应区域有助于避免加速度传感器220在鞋垫使用者站立及行走过程中长期承受压力而损坏。

图3示出了本发明鞋垫的凸起结构以及透气孔结构。以左鞋垫为例,所述鞋垫包含有多个用于按摩脚部的凸起部。且左鞋垫在对应位置设有相应的凸起部和透气孔。所述凸起部为沿着鞋垫轮廓向内分布的多圈层凸起。所述凸起部形成的轮廓具体分为沿着鞋垫轮廓形成的第一排凸起301和第二排凸起302,以及位于前脚掌部位的第三排凸起303和位于脚跟部位的第四排凸起304。同时,所述凸起部的长度设置与足部的受力大小相关,也即是与足部与鞋垫的接触强度相关。所述凸起部在位于第一受力区域202与第二受力区域203的高度为2至3毫米。所述凸起部在除开第一受力区域202与第二受力区域203的其它区域的高度为3至5毫米。所述凸起部在主要受力区域与非主要受力区域之间为弧形过渡。所述鞋垫包含有多个矩形的用于实现鞋内透气的第一透气孔305、第二透气孔306、第三透气孔307、第四透气孔308、第五透气孔309和第六透气孔310。所述第一透气孔305和第二透气孔306位于前脚掌受力部位。所述第三透气孔307与第四透气孔308位于足弓及足弓内侧。所述第五透气孔309与第六透气孔310位于足跟受力部位。

实施例1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以本发明的鞋垫实现脚部按摩为例。所述鞋垫包含设于鞋垫的凸起部和震动器两个结构共同实现对使用者足部按摩的功能。本鞋垫按摩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行走过程依靠鞋垫凸起部实现足部按摩;休息时依靠震动器实现足部按摩。从而满足不对使用对象的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既可以用于对经常行走的人群完成足部按摩,也适用与不方便行走的人群完成足部按摩,并且使用者还可以基于自身需求设置震动器震动程序。

鞋垫使用者可基于每天行走量,判断在行走过程中依靠设于鞋垫上的凸起部是否达到了按摩的效果,若已经达到按摩效果了,则无需震动器单元107额外的对足部进行按摩。若当天没有足够的行走量,需进行额外的按摩的话,使用者可于移动终端106设置震动器单元107的按摩模式,所述按摩模式包括对不同震动器不同震动强度的设定。

同时,本发明所述鞋垫还可以对老年人或不方便行走的病人实现按摩,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实现加速身体血液循环,实现对特定生理器官的保健功能。

对于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功能失调引起的不适症,也采取“全身按摩,重点加强”的办法。即把足部所有反射区都按摩一遍,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的基础按摩。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不适症,选取重点反射区,增加按摩的次数与力度上以加强刺激,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的适应性按摩。

所述基础按摩模式对应的震动器按摩步骤为:S1,对包含第六震动器209、第七震动器210以及第十震动器对应的第一按摩区域的震动按摩;S2,对包含第五震动器208和第九震动器212对应的第二按摩区域的震动按摩;S3,对包含第一震动器204、第二震动器205以及第三震动器206对应的第三按摩区域的震动按摩;S4,对包含第四震动器207和第八震动器211对应的第四按摩区域的震动按摩;S5,并以所述第一按摩区域的再次震动按摩作为结束。

所述基础按摩模式下,对应的震动器对于足部所有反射区进行基础按摩的顺序、强度和时间具体为:第六震动器209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心脏或肝胆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两分钟;第七震动器210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脾脏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两分钟;第十震动器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太冲穴穴位各按摩两分钟;第五震动器208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肾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一分钟;第九震动器212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生殖腺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一分钟;第一震动器204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颈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一分钟;第二震动器205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眼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一分钟;第三震动器206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耳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一分钟;第四震动器207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胃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一分钟;第八震动器211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肠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一分钟;最后以第六震动器209分别以第一档和第二档对心脏或肝胆部对应穴位各按摩两分钟结束。总共用时28分钟,结束足部所有反射区的基础按摩。所述足部基础按摩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顺畅、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障碍、促进器官部位功能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增进内分泌平衡,缓和趋於紧张的生理系统,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的功能。同时,经常按摩还具有加强新陈代谢,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细胞产生活力,防止老化,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的功能。

同时,使用者根据自身具体不适症于移动终端106设置震动器单元107中不同的震动器的震动强度及按摩时间完成重点反射区适应性按摩,从而收到更好的按摩效果。例如,使用者感觉肠胃消化功能不太好,在所述智能鞋垫201完成基础按摩后,可通过移动终端106设定用于实现胃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四震动器207以及用于实现肠部对应穴位按摩的第八震动器211进行震动按摩对应穴位,先由所述第四震动器207以第三档按摩胃部对应穴位5分钟,再由所述第八震动器211以第三档按摩肠部对应穴位5分钟,从而加胃肠部血液循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

同时,震动器单元107基于移动控制终端106接收的包含时间数据和温度数据的第一参数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实现基础按摩模式和/或适应按摩模式的选择。所述第一参数数据库包含时间类参数与温度类参数。所述第一参数数据库储存于移动控制终端。同时,将包含了不同按摩器对应的不同按摩区域的分块信息设置为第二参数数据库。所述第二参数数据库包含了第一按摩区域、第二按摩区域、第三按摩区域以及第四按摩区域所对应的按摩区域信息。所述鞋垫的移动控制终端106基于第一参数数据库和第二参数数据库实现了对鞋垫的第一控制。

所述第一参数数据库中时间类参数为使用者基于生理需要设置的不同按摩模式对应的触发时间点。例如,将针对唤醒全身器官加速身体血液循环的基础按摩模式时间触发点设置为每天早八点和下午两点;将针对促进消化功能的实现第四按摩区域按摩的时间出发点设置于每天早上九点、十三点和十九点三十分;将针对缓头部疲劳功能实现第三按摩区域按摩的时间触发点设置于每天十一点和十七点。同时,将针对唤醒全身器官加速身体血液循环的基础按摩模式的温度触发点设置为10℃。

所述第一参数库基于移动控制终端的时间测量装置和鞋垫类温度传感器提供的时间或温度信息完成第一参数数据触发,并将所述触发信息关联至第二参数数据库,得到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关联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关联信息反馈至震动器单元107实现对不同按摩区域震动器的震动第一控制。

所述移动控制终端106还存储有第三参数数据库。所述第三参数数据库中包含有对震动器单元107实现第二控制的第三参数。所述第三参数包括压力参数、震动信息参数和温度变化参数。所述压力参数包括:对鞋垫压力传感器的两次连续触发对应着实施第二参数数据库中下一数据所对应按摩区域的按摩;对鞋垫压力传感器的三次连续触发对应着停止第二参数数据中所有按摩区域的按摩。其中所述震动信息参数为各按摩区域的按摩时间周期信息,包括当移动终端接收到当前按摩区域的按摩时间信息反馈后,基于所述震动信息参数中按摩时间周期信息进行对应震动器单元107下一按摩器或对应下一按摩单元的按摩控制。所述温度变化参数为鞋垫在特定时间内,实现对温度的监测,若在10分钟内足部温度有明显的上升,即是大于等于3℃则停止所述震动器单元107的震动按摩,若在10分钟内足部温度没有明显的上升,同样停止所述震动器单元107的震动按摩,并将足部温度信息显示与移动控制终端106,提醒使用者加强足部保暖。

所述第三参数库基于鞋垫类温度传感器提供的压力数据、各个震动器震动时间数据和使用者温度信息完成第三参数数据触发,并将所述触发信息关联至第二参数数据库,得到第三参数与第二参数的关联信息;并将所述第三参数与第二参数的关联信息反馈至震动器单元107实现在第一控制的基础上对不同按摩区域震动器的震动或停止的第二控制。

实施例2

以本发明的鞋垫实现走姿训练为例。所述鞋垫完成使用者走姿训练过程包括:采集走姿模版数据、监测使用者走姿和反馈使用者走姿调整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将行走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抬脚阶段、空中移动阶段和落脚阶段。本发明可基于加速度传感单元101采集在行走过程中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其中所述行走过程中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的大小与步幅大小正相关,所述行走过程中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的方向可反映足部空中移动姿势。

本发明所述鞋垫可基于加速度传感单元101采集模特走秀时两鞋垫测得的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数据、明星自然行走时两鞋垫测得的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数据以及士兵在齐步走或正步走时两鞋垫测得的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数据等不同使用对象不同行走模式下两鞋垫测得的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数据作为走姿加速度方向模版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04基于加速度传感单元101测得走姿加速度方向模版数据分析得出模版对象行走过程足部空中移动阶段左右足部运动方向范围信息。例如,所述走姿加速度方向模版数据包括:走姿加速度分解在X轴与Z轴平面内的与X轴夹角的范围、走姿加速度分解在X轴与Y轴平面内的与Y轴夹角的范围、走姿加速度分解在Y轴与Z轴平面内的与Z轴夹角的范围。

使用者可基于移动控制终端106选择不同的走姿模版数据进行走姿训练,如模特走秀模式等。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单元101采集使用者在训练过程中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数据,并由数据处理单元104完成足部空中移动阶段左右足部运动方向信息分析,同时由数据处理单元104完成使用者左右足部空中运动方向是否处于模版对象足部运动方向范围以内的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展示于移动控制终端106或通过音频等方式提醒使用者足部运动方向与模版对象足部运动方向的区别,以便使用者掌握训练过程中足部空中运动阶段足部方向息并调整足部运动姿势。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05基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单元102采集的模仿对象在在至少10步的行走过程中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数据完成足部空中移动阶段足部运动方向信息分析,并将所述模仿对象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的范围确定为第四参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04基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单元101采集的使用者在训练过程中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数据完成足部空中移动阶段足部运动方向信息分析,并将所述使用者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确定为第五参数。在其中所述第五参数不同于第四参数的情况下,由移动控制终端106将所述第五参数与所述第四参数的对比信息反馈给使用者。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05完成鞋垫使用者第五参数与采集的模仿对象第四参数的比对,并将比对信息通过移动控制终端106的界面以在同一个三维立体坐标内显示使用者在训练过程中每一步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和显示模仿对象在至少十步的行走过程中抬腿时足部加速度方向范围的方式反馈给使用者。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