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背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75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背伞。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伞是中国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创造。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上至皇帝出行的黄色罗伞,下至百姓的避雨工具,可以说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中国文化影响,亚洲许多国家很早就有使用伞的传统,而欧洲至16世纪才开始风靡中国伞。

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它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以手将之举起,虽然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现在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雨具。用来遮蔽阳光的伞又称作阳伞或遮阳伞,可固定于露台桌等户外家具或用在海滩上。伞的其它用途包括装饰物、拐杖甚至兵器。

现有的伞,以手持式和头戴式为主,但不管哪种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手持式伞虽然方便灵活,但必须有一只手用来支撑雨伞,因此有些需要两只手完成的动作或行为,就很难在撑伞的时候完成;头戴式伞虽然可以解放双手,但由于目前的的头戴式伞都难以固定,稍有风吹便会从头部滑落,而且如果伞面过大,很容易造成头部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背伞,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持伞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释放双手;头戴伞不容易固定,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头部疲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可调节背伞,包括伞体和背带装置,所述伞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背带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伞体包括伞杆,所述伞杆包括上伞杆、下伞杆和中间伞杆,所述上伞杆与所述下伞杆之间通过所述中间伞杆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伞杆由弹性材料制成;或所述中间伞杆为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伞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带装置包括左肩带、右肩带、腰带和伞杆固定板,所述腰带与所述伞杆固定板的下部连接;所述左肩带的一端与所述伞杆固定板的左上部连接,所述左肩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腰带连接;所述右肩带的一端与所述伞杆固定板的右上部连接,所述右肩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腰带连接;所述左肩带、所述右肩带和所述腰带均位于所述伞杆固定板的同侧,且所述左肩带和所述右肩带对称设置于所述伞杆固定板两侧;所述下伞杆固定设置在所述伞杆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肩带和所述右肩带之间设置有肩带连接带,所述左肩带和所述右肩带上均设置有储物包;或所述左肩带和所述右肩带上均设置有肩带调节锁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腰带上设置有腰带调节锁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伞杆固定板上远离所述腰带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下伞杆相配合的伞杆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伞杆固定装置为管体,所述管体一端封闭,所述管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伞杆固定板的板面平行;所述管体与所述下伞杆之间过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伞体可拆卸地设置于背带装置上,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手持伞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释放双手;头戴伞不容易固定,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头部疲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调节背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伞体;2-背带装置;

11-上伞杆;12-下伞杆;13-弹簧;

21-左肩带;22-右肩带;23-储物包;24-肩带调节锁扣;25-伞杆固定板;26-腰带;27-腰带调节锁扣;28-肩带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背伞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背伞,包括伞体1和背带装置2,伞体1可拆卸设置于背带装置2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背伞,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伞体可拆卸地设置于背带装置上,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手持伞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释放双手;头戴伞不容易固定,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头部疲劳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背伞的一种实施方式,伞体1包括伞杆,伞杆包括上伞杆11、下伞杆12和中间伞杆,上伞杆11与下伞杆12之间通过中间伞杆可拆卸连接。上伞杆11与下伞杆12之间通过中间伞杆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对上伞杆11灵活拆卸,当需要对伞面收纳时,直接将上伞杆11及其上部的伞面拆下来就可以实现对伞面的收纳。

进一步的,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背伞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间伞杆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其他弹性材料等;或中间伞杆为弹性件,例如,弹簧等。中间伞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防止在大风天气中,由于风大而将伞杆折断或折弯;另一方面,在人体行走时,可以使伞体1很好的与人体行走时晃动的幅度和频率相匹配,使伞体1与人体形成一个整体,人体在行走过程中,行走体验更好。

进一步的,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背伞的一种实施方式,下伞杆1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通常,下伞杆1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设计成上述形状,可以使下伞杆12更加牢固地固定在伞杆固定板25上的伞杆固定装置上,防止现有的圆形伞杆在固定过程中容易出现来回转动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背伞的一种实施方式,背带装置2包括左肩带21、右肩带22、腰带26和伞杆固定板25,腰带26与伞杆固定板25的下部连接;左肩带21的一端与伞杆固定板25的左上部连接,左肩带21的另一端与腰带26连接;右肩带22的一端与伞杆固定板25的右上部连接,右肩带22的另一端与腰带26连接;左肩带21、右肩带22和腰带26均位于伞杆固定板25的同侧,且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对称设置于伞杆固定板25两侧;下伞杆12固定设置在伞杆固定板25上。通过设置背带装置2,可以将伞体1固定在身体上,使伞体1与人体成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手持伞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释放双手;头戴伞不容易固定,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头部疲劳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背伞的一种实施方式,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之间设置有肩带连接带28,肩带连接带28设置在左、右肩带的中上部,肩带连接带28上可以设置调节锁扣,也可以将肩带连接带28整体设置成弹性带,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上均设置有储物包23;或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上均设置有肩带调节锁扣24。腰带26上设置有腰带调节锁扣27。

通过在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上均设置有储物包23,可以将一些随身物品(例如,手机等)放置于此,方便使用。

通过在左肩带21、右肩带22和腰带26上均设置有肩带调节锁扣24,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者或情况随时调节左肩带21、右肩带22和腰带26等的长短,方便实用,操作简单。

进一步的,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背伞的一种实施方式,伞杆固定板25上远离腰带26的一侧设置有与下伞杆12相配合的伞杆固定装置。具体的,本实施中的可调节背伞的伞杆固定装置为管体,管体一端封闭,管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伞杆固定板25的板面平行;管体与下伞杆12之间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伞杆固定装置除了上述管体之外,现有技术中的杆状物固定装置均可以应用到本方案中,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