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417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饭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涉及一种饭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饭盒,包括盒体和盒盖,为了避免食物外漏或者热量流失,通常在盒体和盒盖边缘处设置用于密封的结构。然而,现有的密封结构,在饭盒的移动过程中,容易松动,出现缝隙,热量很容易流失不能使食物保温。并且,分体的饭盒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配合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体和盒盖联接的饭盒,其既能减少使用时配合盒体和盒盖的时间,又能在盒体和盒盖联接处提供更优异的密封性能。

一种饭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一侧与盒盖一侧通过翻折脊翻折联接;所述盒体包括盒身、盒边缘和盒扣合部,所述盒盖包括盖身、盖边缘和盖扣合部;所述盒边缘与盖边缘相互贴合,所述盖扣合部扣合于所述盒扣合部,在盒体和盒盖之间形成一储物空腔;所述翻折脊上设置有一翻折痕,所述翻折脊的翻折痕两侧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扣部;所述盒体与翻折脊相接的一侧盒边缘设置有卡条,所述盒盖与翻折脊相接的一侧盖边缘设置有与卡条相匹配的凹棱。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盒体和盒盖的联接处设置卡扣部,并在与翻折脊相接的盒边缘和盖边缘分别设置相匹配的卡条和凹棱,使扣合饭盒时翻折脊处的饭盒边缘也可以紧密贴合,避免了连体的盒体和盒盖联接处的密封性不够。

进一步地,所述卡条和凹棱的长度大于翻折脊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将盒体分隔成多个区域的分隔棱,所述盒盖内设置有与所述分隔棱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分隔棱高于所述盒边缘;所述卡槽侧壁有沿所述卡槽侧壁水平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分隔棱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凸棱,所述凸棱侧壁设置有沿所述凸棱侧壁水平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与第二凹槽相匹配。将饭盒分为多个独立并密封的区域,避免多种食物混杂,保证饭盒各区域的独立性和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盒盖顶面上设置有按压棱,所述按压棱与所述盒盖顶面下方的卡槽相对应。在扣合饭盒时,通过按压棱能够准确找到卡槽和分隔棱对应的位置,对按压棱施加适当向下的力,能够进一步保证卡槽和分隔棱之间的紧密嵌合,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棱为直线形结构,所述分隔棱与翻折脊垂直;或者所述分隔棱为“人”字形结构,所述“人”字形顶部垂直于盒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环绕每个由分隔棱分隔得到的独立区间的侧壁,并通过连接条固定于盒体内,所述夹层顶部开口。夹层的设置可用于收集存储冷凝水,避免冷凝水直接流入饭盒内的食物中。

进一步地,所述盖边缘和盖身相接处朝内设置有盖引导檐,其在盖身内侧水平环绕延伸,形成环状的盖引导檐;所述盖引导檐突出盖身内壁倾斜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盖引导檐的上壁向内的延长线与夹层的侧壁不相交。从而使饭盒内的热气流在经过盖引导檐的引导后,避免热气遇到夹层侧壁冷凝,使热气向夹层上方回流,冷凝后使冷凝水有效进入夹层。

进一步地,所述盒扣合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升段、第一缓冲段和第一下降段,所述第一上升段连接于盒边缘,所述第一下降段再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盒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盖扣合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升段、第二缓冲段和第二下降段;所述第二上升段连接于盖边缘,所述第二下降段再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盖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盒扣合部的截面的上部分尺寸大于下部分尺寸;所述盖扣合部的截面的上部分尺寸大于下部分尺寸。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饭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饭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饭盒置物片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变形实施例的饭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饭盒的展开图、俯视图和剖视图。本实施例的饭盒包括盒体10和盒盖20,所述盒体10和盒盖20为连体结构,所述盒体10一侧与盒盖20的一侧形成翻折联接,使所述盒盖20扣合于盒体10上方,进而在盒盖20和盒体10之间形成一储存空腔,用于存放食物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与盒盖20为相匹配的长方形结构,但不局限于此,其他相匹配的盒体10与盒盖20均可,如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饭盒。

请同时参阅图1-3,所述盒体10和盒盖20联接处为一翻折脊30,所述翻折脊30上设置有一翻折痕31,所述翻折脊30的翻折痕31两侧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扣部32,使扣合饭盒时翻折脊30处的饭盒边缘也可以紧密贴合。

所述饭盒的盒体10包括盒身11、盒边缘12和盒扣合部13。所述盒边缘12由盒身11顶部边缘向外围延伸形成,所述盒扣合部13设置于盒边缘12外围。所述盒体10内设置有将盒体10分隔成多个区域的分隔棱14,用于将不同种类的食物分区间盛放。所述盒体10设置有夹层15,用于收集储存热气冷凝形成的水。所述盒体10与翻折脊30相接的一侧盒边缘12设置有卡条121。

所述饭盒的盒盖20包括盖身21、盖边缘22和盖扣合部23。所述盖边缘22由盖身21底部边缘向外围延伸形成,所述盖扣合部23设置于盖边缘22外围。所述盒盖20内设置有与所述分隔棱14相匹配的卡槽24。所述盒盖20和盒体10通过盖扣合部23扣合于盒扣合部13,使盒体10和盒盖20之间密封。所述盒盖20与翻折脊30相接的一侧盖边缘22设置有与卡条121行对应的凹棱221,在扣合饭盒时,卡条121和凹棱221可以进一步嵌合,保证盒体10和盒盖20联接处的紧密性。优选的,所述卡条121和凹棱221的长度大于翻折脊30的长度,能够保证密封性。

请参阅图3,其为了方便说明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了与真实尺寸不对应的放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的盒边缘12由盒身11顶部边缘向外围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盒扣合部13通过盒边缘12连接于盒身11。所述盒扣合部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升段131、第一缓冲段132和第一下降段133。所述第一上升段131连接于盒边缘12,所述第一下降段133可再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折边134,所述第一折边134与盒边缘12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盒扣合部13的截面的上部分尺寸大于下部分尺寸。所述盒盖20的盖边缘22由盖身21底部边缘向外围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盖扣合部23通过盖边缘22连接于盖身21。所述盖扣合部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升段231、第二缓冲段232和第二下降段233。所述第二上升段231连接于盖边缘22,所述第二下降段233可再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折边234,所述第二折边234与所述盖边缘22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盖扣合部23的截面的上部分尺寸大于下部分尺寸。所述盒边缘12和盖边缘22紧密贴合,所述盒扣合部13嵌入盖扣合部23使二者紧密扣合实现密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升段131和第二上升段231紧密贴合,所述第一缓冲段132和第二缓冲段232也是紧密贴合,所述第一下降段133中部和第二下降段233中部紧密贴合,而第一下降段133和第二下降段233的其他位置形成缓冲空隙235,这一空隙的设置,有助于使用者在使用饭盒时快速打开,当使用适当力量提起第二折边234时,缓冲空隙235中的空气能够移动进入紧密贴合处,促进盒扣合部13和盖扣合部23的分离,避免盒扣合部13和盖扣合部23扣合过于紧密而不易打开。而靠近盒身一侧紧密贴合不留有空隙,并且第一下降段133中部和第二下降段233中部紧密贴合,也能有效避免对密封性的影响。所述第一折边134和第二折边234尺寸或形状不同,使二者之间形成错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边134尺寸小于第二折边234尺寸,方便使用者直接抬起位于上方的盒盖20的第二折边234,打开饭盒。与翻折脊30相对的边上两个相邻的角对应的第一折边134上方和/或第二折边234下方设置有凸起135,避免第一折边134和第二折边234贴合过密,饭盒不易打开。所述凸起135的高度不能过高,避免影响密封性。所述盒边缘12和盒身11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所述第二上升段231、盖边缘22、盖身21之间也设置有多个加强筋,能够提高饭盒的稳固性。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饭盒的方形结构的四角处对应的盒扣合部13和盖扣合部23下端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盒缩颈16和盖缩颈25,其各由两个凹槽161和251构成,盒缩颈16的两个凹槽161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上升段131和第一下降段133,盒缩颈16的两个凹槽161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盒边缘12和第一折边134。相应的,盖缩颈25的两个凹槽251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二上升段231和第二下降段233,盖缩颈25的两个凹槽251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盖边缘22和第二折边234。所述盒缩颈16和盖缩颈25通过凹槽相互嵌合,使盒体10和盒盖20的扣合更紧密牢固,密封性更好,进一步防止食物等溢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缩颈16和盖缩颈25的截面靠近内侧的尺寸略小于外侧尺寸,避免缩颈卡扣过紧造成的饭盒不方便打开。

所述盒体10的分隔棱14与盒身11一体,所述分隔棱14垂直于所述盒体10的底面,并与盒身11连接,将盒体10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区域。并且所述分隔棱14高于盒体10的盒边缘12,其高度大致为盒体10和盒盖20形成的空腔的高度,能够有效避免在盛装食物时将食物混杂。所述盒盖20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分隔棱14相匹配的卡槽24,所述卡槽24与盖身21一体,所述卡槽24固定于所述盒盖20的内壁。当所述盒体10和盒盖20对应扣合时,所述分隔棱14与所述卡槽24相互嵌合并形成密封,使饭盒内由分隔棱14和卡槽24分隔形成独立的区域,防止饭盒内食物等在移动过程中由于颠簸等导致的混杂,影响食物的味道等。所述卡槽24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沿所述卡槽24侧壁水平延伸的两个第二凹槽241,所述分隔棱14顶部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槽24相匹配的凸棱141,所述凸棱141两侧分别设置有沿所述凸棱141侧壁水平延伸的两个凸台142,所述凸台142与第二凹槽241相匹配。当扣合所述饭盒时,所述分隔棱14的凸棱141嵌入卡槽24,所述凸棱141侧壁的凸台142嵌入第二凹槽241,进一步保证各个区间的独立,避免食物的混杂和串味。进一步地,所述盒盖20顶面上设置有按压棱26,所述按压棱26设置于盒盖20顶面上方,与所述盒盖20顶面下方的卡槽24的位置相对应。由于分隔棱14和卡槽14分别设置有嵌入的结构,保证各个区间的绝对独立和密封,嵌入结构如凸台142和第二凹槽241的嵌入配合需要一定外力才能完美的紧密贴合,因而在扣合饭盒时,通过按压棱26能够准确找到卡槽24和分隔棱14对应的位置,并且对按压棱26施加适当向下的力,能够进一步保证卡槽24和分隔棱14之间的紧密嵌合,提高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棱14为直线形分隔棱14,其一端垂直固定在盒体10一侧,并与翻折脊30相垂直,从而使分隔棱14与饭盒的开启方向相一致。当打开饭盒时,能利用打开饭盒的作用力使卡槽24和分隔棱14分开,避免分隔棱14与卡槽24的密封结构导致的饭盒难以打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4与盒盖20顶部连接处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能够有效引导热气流沿弧形结构循环,而不会在遇到障碍物时,骤然变化气流方向,导致气流无规的运动。并且接触部的弧形结构能够增大卡槽24与盒盖20的接触面积,增加牢固性。

所述盒边缘12和盒身11相接处朝内设置有盒引导檐111,其在盒身11内侧水平环绕延伸,形成环状的盒引导檐111。所述盒引导檐111突出盒身11内壁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盖边缘22和盖身21相接处朝内设置有盖引导檐211,其在盖身21内侧水平环绕延伸,形成环状的盖引导檐211。所述盖引导檐211突出盖身21内壁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盖引导檐211下方水平环绕盖引导檐211设置有防漏条212,所述防漏条212抵住盒引导檐111的前端。所述盒引导檐111和盖引导檐211能够阻止饭盒内热气从盒体10和盒盖20扣合处流失,并且能够引导热气沿盒引导檐111和盖引导檐211的朝向回流,如图3中箭头流向所示。并且所述盒身11、盒引导檐111上壁以及防漏条212之间围合形成一缓冲腔213,在热气从盒引导檐111和盖引导檐211相接的缝隙漏出时,在缓冲腔213可以存留,也可以为饭盒保温,并且在热气冷凝后可以使冷凝水储存在缓冲腔213中,避免冷凝水从盒边缘12流出或回流入盒体10内,使食物等变得潮湿。并且,在所述缓冲腔213内,所述防漏条212与盒引导檐111上壁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在缓冲腔213内存储有冷凝水时,在颠簸过程中,水流可沿盒引导檐111流至缓冲腔213的防漏条212侧壁,而不会通过防漏条212与盖引导檐211的缝隙进入盒体10内。优选的,所述防漏条212与盒引导檐111上壁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0度。进一步地,所述盒体10内设置有夹层15,所述夹层15环绕每个由分隔棱14分隔得到的独立区间侧壁,并通过连接条151固定于盒体内,所述夹层15顶部开口。在饭盒内的热气流经过盒引导檐111和盖引导檐211的引导后,冷凝水易于在饭盒内侧壁以及分隔棱14侧壁形成,而夹层15可以用于收集从盒体10侧壁及分隔棱14侧壁留下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流入食物内。更进一步,所述盖引导檐211的上壁向内的延长线L与夹层15的侧壁不相交,从而使饭盒内的热气流在经过盖引导檐211的引导后,避免热气遇到夹层15侧壁冷凝,使热气沿所示箭头朝向夹层15上方回流,冷凝后使冷凝水有效进入夹层15。并且,如果饭盒内放置久了,食物变凉后,要对食物加热时,夹层15内的冷凝水可以再次在高温下蒸发进入食物内部,保持食物的鲜美,避免食物失去水分后口感变差。

请同时参阅图4,其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片对应的折痕示意图。所述盒体10底面下还设置有一置物片17,所述置物片17可折叠式的设置于盒体10底面下,所述折叠后的置物片17的最上端170与盒体10底面连接。所述置物片17设置有多条折痕171,在饭盒移动过程中,可沿折痕171折叠成与盒体10底部相一致的形状,缩小置物片17占据的空间;而在使用者打开饭盒用餐时,也可沿折痕171展开,在盒体10底部形成一个大的垫片,能够避免食物等溅到桌面等平台上,并且在食用完毕后,提起垫片的外缘就可以进行处理,提高使用清洁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物片17分别设置有两条横向折痕和两条纵向折痕,两条横向折痕和两条纵向折痕将置物片轴对称分为九个部分,处于中心的部分与盒体10底面尺寸相同,并连接于盒体10的底面。所述置物片17展开后的面积为折叠后的面积的四倍,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并能够起到垫片的作用。

所述盒盖20顶面上设置有卡勾27,所述卡勾27分布在盒盖20顶面边缘处以及盒盖20顶部的按压棱26侧,其数量和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卡勾27可用于放置记载有饭盒内盛装食物名称或图片的贴纸,方便对饭盒内盛放食物的分辨或宣传。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变形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盒体10和盒盖20为分体结构,二者相互匹配扣合,但又可各自独立。并且,所述分隔棱14也不局限于前述的直线形结构,还可以为“人”字形结构,相应的,所述卡槽24也为对应的“人”字形结构。“人”字形顶部垂直于盒体的一侧,在打开所述饭盒时,可从“人”字形顶部一侧开启,使初始开启方向和分隔棱方向相一致,利用惯性带动其余扣合部的开启,避免密封结构难以打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隔棱和卡槽,将饭盒分为多个独立并密封的区域,避免多种食物混杂;并且通过盒引导檐和盖引导檐的设置,引导热气流向,进入夹层,既避免了热气流失,也避免冷凝水流入食物内,既能密封保温,又能将冷凝水与食物初步分离,保证饭盒内食物的口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