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用吊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2063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衣用吊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配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衣用吊扣。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也随着提高,在时尚潮流当中每天会构思出不同款式的服饰,例如一种带帽子的衣服,在冬季为包裹头部免受风寒,会在帽子上穿上收紧线用于抽拉帽子,在收紧线的两端一般会套有吊扣,该吊扣一方面方便施力抽拉收紧线,另一方面防止收紧线被单边抽出。传统的吊扣的结构强度较低,在被甩撞过程中吊扣容易破裂;吊扣在和收紧线的连接过程中,对收紧线的限位能力较差,收紧线易被甩出,而且对收紧线限位端结构不稳定,在收紧线抽拉过程中造成其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结构强度大,对收紧线限位能力强,限位端结构稳定的衣用吊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衣用吊扣,包括具有一通孔的吊扣本体,所述吊扣本体包括外筒体及内筒体,内筒体置于外筒体内,内筒体的外壁和外筒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缓冲体,缓冲体上均布有若干缓冲孔,该些缓冲孔的孔径由内筒体向外筒体方向呈递减状,所述内筒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形加强圈及第二环形加强圈,第二环形加强圈端面和内筒体的外壁平齐,第一环形加强圈和内筒体外壁之间构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缓冲体的周壁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环形加强圈的限位槽,该限位槽的槽底上均布有若干凹槽,第一环形加强圈的外壁上和该些凹槽适配的凸起,当第一环形加强圈埋入限位槽时其外壁的凸起会和对应的凹槽抵触,所述缓冲体上相对限位槽的一端周壁上设有定位槽,第二环形加强圈埋设于定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吊扣本体设置成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双层结构,提高其抗压及抗撞击的能力,而且在两者之间设置的缓冲体大大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而且缓冲体上均布的若干缓冲孔能有效的将外力过渡卸载,该些缓冲孔结构为锥形结构,利用其直径大小的变化而逐渐对外力振幅的降低。在内筒体的两端口上设置的第一环形加强圈和第二环形加强圈大大提高了内筒体和外筒体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吊扣本体的结构强度,而且两个环形加强圈又和缓冲体上的限位槽和定位槽连接,起到张紧缓冲体的目的,进而提高缓冲体的结构稳定性。

上述第一环形加强圈和内筒体构成的限位台阶即为对收紧线的限位圈,在第一环形加强圈上设置的凸起和限位槽内的凹槽适配,增大了第一环形加强圈和限位槽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第一环形加强圈的结构稳定性,在受到收紧线的抽拉力时,其结构保持稳定不易被拉断。第二环形加强圈埋设于定位槽内,而且其端面和内筒体的外壁平齐,使得其和内筒体构成一体,在保证增强内筒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方便了收紧线的贯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扣本体呈锥形状,靠近第一环形加强圈的通孔开口口径小于靠近第二环形加强圈的通孔开口口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扣本体采用锥形结构,在收紧线和其装配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实现逐步锁紧的目的,大大提高收紧线装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体的外壁对应设有两组防滑组,每组防滑组由四列防滑孔均布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组的构成起到提高吊扣的抗压能力及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衣用吊扣,包括具有一通孔的吊扣本体1,吊扣本体1包括外筒体11及内筒体13,内筒体13置于外筒体11内,内筒体13的外壁和外筒体11的内壁之间设有缓冲体12,缓冲体12上均布有若干缓冲孔,该些缓冲孔的孔径由内筒体13向外筒体11方向呈递减状,所述内筒体1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形加强圈3及第二环形加强圈4,第二环形加强圈4端面和内筒体13的外壁平齐,第一环形加强圈3和内筒体13外壁之间构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缓冲体12的周壁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环形加强圈3的限位槽,该限位槽的槽底上均布有若干凹槽,第一环形加强圈3的外壁上和该些凹槽适配的凸起31,当第一环形加强圈3埋入限位槽时其外壁的凸起31会和对应的凹槽抵触,所述缓冲体12上相对限位槽的一端周壁上设有定位槽,第二环形加强圈4埋设于定位槽内。

将吊扣本体1设置成内筒体13和外筒体11的双层结构,提高其抗压及抗撞击的能力,而且在两者之间设置的缓冲体12大大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而且缓冲体12上均布的若干缓冲孔能有效的将外力过渡卸载,该些缓冲孔结构为锥形结构,利用其直径大小的变化而逐渐对外力振幅的降低。在内筒体13的两端口上设置的第一环形加强圈3和第二环形加强圈4大大提高了内筒体13和外筒体11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吊扣本体1的结构强度,而且两个环形加强圈又和缓冲体12上的限位槽和定位槽连接,起到张紧缓冲体12的目的,进而提高缓冲体12的结构稳定性。

上述第一环形加强圈3和内筒体13构成的限位台阶即为对收紧线的限位圈,在第一环形加强圈3上设置的凸起31和限位槽内的凹槽适配,增大了第一环形加强圈3和限位槽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第一环形加强圈3的结构稳定性,在受到收紧线的抽拉力时,其结构保持稳定不易被拉断。第二环形加强圈4埋设于定位槽内,而且其端面和内筒体13的外壁平齐,使得其和内筒体13构成一体,在保证增强内筒体13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方便了收紧线的贯穿连接。

吊扣本体1呈锥形状,靠近第一环形加强圈3的通孔开口口径小于靠近第二环形加强圈4的通孔开口口径,吊扣本体1采用锥形结构,在收紧线和其装配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实现逐步锁紧的目的,大大提高收紧线装配的稳定性。

外筒体11的外壁对应设有两组防滑组,每组防滑组由四列防滑孔1a均布构成。防滑组的构成起到提高吊扣的抗压能力及耐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