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544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部佩戴装饰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手环在设计时着重考虑的是是否美观,并没有给予其特殊的功能,如防走失功能。即便有防走失功能,但当手环在佩戴后,单手很容易解开,若佩戴的对象为小孩或智力不正常的佩戴者时,手环被解开后,有可能会丢失,使得防走失功能发挥不了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手环无防走失功能,且佩戴后易单手解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手环,包括: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还连接有带卡片槽的第四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为环扣。

可选地,所述环扣为单层金属环。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为由金属长条环绕而成的中空的弹簧状结构件。

可选地,所述弹簧结构件的两个端头分别向内部中空方向折弯。

可选地,所述第四连接结构为吊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手环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还连接有带卡片槽的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第四连接结构的卡片槽可以嵌入佩戴者信息的卡片,当佩戴者走失后,能让他人快速获取卡片信息与其家人朋友联系,达到防走失的目的。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为环扣,所述环扣为单层金属环,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为由金属长条环绕而成的中空的弹簧状结构件,这样的设计使得手环看起来简约并富有美感,且采用该结构易于佩戴。

所述中空的弹簧结构件的两个端头分别向内部中空方向折弯,使得佩戴者单手无法进行解扣操作。当一些年龄较小的佩戴者或一些智力有障碍的人在其家人不知情时,单手解扣解掉手环后,导致个人信息随之丢失,无法联系其家人或朋友,极有可能酿成悲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手环能够防止佩戴者单手解扣,大大降低了走失的可能性,起到了防走失的作用,同时能够将金属长条两端隐藏起来,起到美化作用。

所述第四连接结构设置为吊坠,吊坠的样式可以自由设置,满足佩戴者的喜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手环具有防走失、防止单手解扣的功能,同时,结构简约并富有美感,易于佩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的坠扣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包括手环主体1,所述手环主体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2a和第二连接结构2b;连接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的第三连接结构3,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还连接有带卡片槽的第四连接结构4。

所述手环主体1可以是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中至少一种合股而成,如棉、麻或尼龙绳等,此外,可弯曲的金属(铜、银、金及合金等)条或金属环等可绕手腕成环的材质均在可使用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棉、麻合股而成的绳(以下简称棉麻绳)作为手环主体1,所述棉麻绳本身呈闭合环状,将该棉麻绳拧成“麻花状”,作为手环主体1。

对于第一连接结构2a和第二连接结构2b,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任意的闭合形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可以是相同形状,也可以是不同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结构2a和第二连接结构2b设计成形状相同的环扣,且该环扣是单层金属环。两个环扣分别扣接在手环主体1的两端,这样手环主体1便与第一连接结构2a、第二连接结构2b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2a和第二连接结构2b也可采用其他形状、其他材质的环,或者采用其他起连接作用的结构代替,或者省略不用。

本实用新型的手环还包括第三连接结构3,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连接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为由金属长条环绕而成的中空的弹簧状结构件,所述中空弹簧结构件的两个端头31与32分别向内部中空方向折弯,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将所述两个端头31与32折弯,可以是垂直折弯,其目的是防止单手解扣,同时能够将金属长条两端隐藏起来,起到美化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三连接结构3设置成由金属长条环绕而成的中空的坠扣,与环扣的单层金属环结构不同的是,坠扣为多层金属环。

所述第四连接结构4上带有卡片槽,可以镶嵌与佩戴人相关的信息卡片,如果佩戴人不小心走失后,发现的人可根据卡片上信息与其家人或朋友取得联系,从而达到防走失的作用。本实施例为使手环看起来更美观起见,将第四连接结构4设置成吊坠,吊坠的形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如图1中的吊坠为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手环的周长等于手环主体1的长度、第一连接结构2a的长度、第二连接结构2b的长度及第三连接结构3的长度之和,本实施例中,所述手环周长等于手环主体1的长度、两个环扣直径及坠扣直径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手环是按照个体化定制的,其中,第一连接结构2a的长度、第二连接结构2b的长度及第三连接结构3的长度是一定的,根据佩戴者手腕的尺寸,对手环主体1的长度进行调节,其调节范围是有要求的,手环的周长应大于等于佩戴者手腕的周长,小于佩戴者手掌紧握形成拳头时拳头的周长,这样设定的目的在于,手环无法从佩戴者的手掌处脱落。

该手环的佩戴过程非常简单,首先将与手环主体1相连的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重叠在一起,然后用第三连接结构3将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锁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顺着第三连接结构3的金属长条的任一端(如31)穿入,向另一端(如32)进行环绕,直至穿入邻近另一端的环,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便套在第三连接结构3上(类似于将钥匙套在钥匙环上的过程),此时,将金属长条的两端31和32分别向内部中空方向折弯,便完成锁的过程,佩戴过程同时也就完成了。此种佩戴方式简便,单手情况下不能实现解扣的动作,佩戴后不易脱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