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6738发布日期:2018-06-28 01:2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手持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头发护理器具,例如热造型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手持器具包括风扇单元,风扇单元包括风扇和电动机。电动机越来越复杂,现代设计能够具有更高的转速。电动机的一个这样的设计是本申请人在其手持真空吸尘器系列中使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其能够以在100Krpm范围内的转速下驱动。

在诸如真空吸尘器、风扇和头发护理器具的流体移动应用中使用高速电动机在技术上是有吸引力的,因为配备有虽然物理上小的电动机的风扇单元可以产生非常高的流体流速。

然而,特别是在手持器具的情况下,电动机可以形成器具重量的显著部分,并且如果器具掉落,电动机必须受到保护,以免受损坏及从其壳体错位。

保护电动机的一种方法是提供围绕电动机的保护套筒,但是该保护套筒或电动机支架与壳体之间的任何接触都提供振动和噪声从电动机传递到壳体的路径。因此,具有最小接触是有利的,但是,最小的接触可能不提供防止电动机从壳体错位的足够的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视图找到最小接触和因而最小噪声传播及提供的电动机在壳体中的足够的保持之间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器具,其包括具有外壁和内壁的手柄和容纳在内壁中的壳体内的电动机,其中,在电动机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电动机支架,电动机支架包括围绕电动机延伸的柔性套筒,并且包括多个离散的突起,所述多个离散的突起围绕电动机支架径向地以排布置,并且朝向壳体延伸,其中,壳体包括两个环形座,用于将电动机支架支撑在壳体内,并且其中,壳体包括围绕内壁的内表面径向延伸的凹部,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离散的突起。

优选地,电动机支架包括第二排离散的突起,其围绕电动机支架径向延伸,并且壳体包括围绕内壁的内表面径向延伸的第二凹部,用于接收第二排离散突起。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内壁是弧形的。

优选地,在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内壁的内表面是凸出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壁的内表面远离电动机支架弯曲。

优选地,电动机支架还包括围绕电动机支架的外表面径向延伸的唇形密封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唇形密封件围绕电动机支架大致在中部设置。

优选地,弧形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唇形密封件与内壁的内表面接合。

在优选实施例中,器具是头发护理器具,并且优选地是热造型装置。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示出了一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户接口可以用于该器具上;

图2示出了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的侧视图的横截面;以及

图3示出了图2的侧视图的放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2,示出了手持器具10的示例。该器具具有手柄210和用于将头发造型的附件20。为了使用户能够创建不同的造型并赋予器具多种功能,附件20是可拆卸的,并且可以用替代附件来更换。此外,可以移除附件20,以便在不使用时更容易地存储器具。手柄210包括许多不同的用户操作的按钮38,138,使得用户能够在多个不同的热和流量设置之间进行选择。手柄210包括PCB 90,风扇单元70,风扇单元包括风扇和电动机以及加热器80,在使用中,风扇单元70通过流体入口212抽吸流体,流体经过PCB 90,被抽吸通过风扇单元70并通过加热器80,加热器80可选地加热流体,然后流体通过附件20中的流体出口22发出。

特别参见图3,电动机70被封装在围绕电动机70延伸的电动机支架100中。电动机支架72是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口端114,116的大致圆柱形的柔性套筒112。第一开口端114和第二开口端116两者的直径基本上与套筒112的直径相同。电动机支架100和套筒112沿着与干发器10的手柄20的纵向轴线X-X重合或平行的纵向轴线Y-Y延伸;第一端114和第二端116处于垂直于套筒112的纵向轴线Y-Y的平面中。

套筒112的构造限定了腔室118,其中接收有包括电动机和叶轮的风扇单元70。风扇单元70通过套筒112的开口端114,116被接收在腔室118内。套筒112是诸如聚合物的柔性材料,使得套筒112可以被拉到风扇单元70的外表面上,并且如果需要则拉伸,使得套筒112的内表面122形成围绕风扇单元70的紧密配合,如袜子。一对环形内部凸缘124从套筒的内表面122径向向内延伸。这些凸缘124限定了腔室118的范围,并且适于将风扇单元70相对于套筒112保持在位。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内表面122是平滑的,以便与风扇单元70的圆柱形外轮廓紧密适形。

应当理解,为了简单起见并且不会混淆电动机支架100的细节,示意性地示出了风扇单元70。风扇单元不是本实用新型概念的中心,因此将不再详细描述。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整个风扇单元70容纳在电动机支架70内,这不是必需的,但是风扇可以在电动机支架70的外部。

电动机支架100的一个目的是安装在风扇单元70周围,并且用作风扇单元70的外壳和其中安装风扇单元的设备的内表面之间的隔离接口。为了增强电动机支架100的隔离特性,套筒112设置有噪声衰减器件。在该实施例中,噪声衰减器件采取两排突出元件132,134的形式,这些突出元件132,134围绕电动机支架的外表面130径向间隔开。

每个突出元件132,134是形成为远离套筒112指向的正圆锥体的柱,每个正圆锥体限定尖锐的点,也被称为顶点136。

由电动机驱动的风扇单元的叶轮的旋转产生振动,该振动通过电动机支架100朝向手柄210传递。根据器具取向,位于电动机支架100和壳体250之间的环形密封件260中的至少一个在电动机壳体和风扇单元70的重量下被压缩,使得其与密封接合表面或凸缘260密封接合。因此,环形密封件260不仅防止主空气流沿着在壳体250的内表面220a和电动机支架100的外表面100a之间延伸的路径行进,而且还减少了这些振动向凸缘260的传递,并且因此减少了向干发器10的手柄210的传递。在电动机支架100和壳体250之间的突出元件134,136的存在阻止了通过电动机支架100的套筒112到外壳的内壁220a的振动传递。多个元件134,136的柔性允许它们相对于壳体250轴向和径向地弯曲,这减小了来自风扇单元的振动传递。

第二类型的突出元件是围绕套筒112延伸的唇形密封件140。尽管唇形密封件140在相对大的区域上接触壳体,但是唇形密封件140仅旨在风扇单元和壳体之间产生密封,并且不旨在吸收风扇单元的径向振动。因此,唇形密封件可以构造成使得密封件为风扇单元的径向振动提供相对较差的传输路径。特别地,密封件的径向顺应性可以大于突出元件的径向顺应性。因此,风扇单元相对于壳体的径向振动由突出元件134,136而不是唇形密封件140抵抗。

在该示例中,唇形密封件140沿着套筒112的长度大致中心地定位,然而唇形密封件140可以沿着套筒112的长度设置在任何位置,只要其不干涉突出元件132,134的功能。

内壁220包括壳体250,壳体250包括一对环形座260,它们各自从内壁220径向向内延伸,并且限定电动机支架100在壳体250内的位置。每个环形座260与电动机支架100的相应端部114,116接合,并将电动机支架100保持在壳体250内。每个环形座260设置有凸缘262,凸缘262从壳体250和内壁220径向向内延伸,并且适于与电动机支架100的端部114,116接合。

电动机是器具10内的相对较重的部件,并且以最小的接触被封装在柔性电动机支架100内以减少噪音,因此,如果器具掉落,则风扇单元70离开壳体250没有很大阻力。为了有助于将风扇单元70保持在其正确位置内,壳体250设置有一对凹部270,其围绕内壁220的内表面220a在壳体250内径向延伸。该对凹部适于各自接纳两排突出元件132,134中的一排,突出元件132,134围绕电动机支架100的外表面130径向间隔开。

该对凹部270是围绕内壁220的内表面220a的通道,该通道由第一凸缘272和第二凸缘274限定,第一凸缘272和第二凸缘274中的每个与器具10的纵向轴线X-X正交。通常,突出元件132,134由在第一凸缘272和第二凸缘274之间的该对凹部270中的相应的一个保持。

在该对凹部270之间,壳体250具有弯曲的壁252,曲率从电动机支架和电动机支架100的纵向轴线Y-Y凸出或径向向外。在一个或多个突出元件132,134通过风扇单元70相对于壳体250的运动从相应的凹部270被拉出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器具从足够的高度落下,弯曲的壁252有助于将突出元件132,134重新放回相应的凹部270内。

弯曲的壁252与围绕电动机支架100的圆周的唇形密封件140接合。唇形密封件140具有足够的长度以实现这一点,可替代地,弧形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唇形密封件与内壁的内表面接合。

已经相对于热造型装置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而,其可适用于抽吸入流体并引导该流体从器具流出的任何器具。

该器具可以与或不与加热器一起使用;流体高速流出的作用具有干燥效果。

流过器具的流体通常是空气,但可以是不同的气体或多种气体的不同组合,并且可以包括用于改善器具性能或该器具对输出被引导到的对象(例如头发和头发的造型)的影响的添加剂。

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套筒是圆柱形的。然而,应当理解,这对于本实用新型不是必需的,并且套筒可以具有不同的横截面轮廓。这里,轮廓是圆柱形的,以便匹配电动机外壳的圆柱形轮廓,因为套筒应该与电动机外壳的外表面适形。因此,套筒可以具有与电动机的外壳配合所需的任何轮廓,尽管圆柱形电动机外壳是最常见的。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详细描述。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