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2636发布日期:2018-06-22 21:11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人们在使用行李箱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上下楼梯,虽然电梯已经逐渐普及,但在很多地方仍然没有电梯,需要人们自行行走,如地下通道或天桥等,在行李箱较重的情况下,搬运行李箱上下楼梯将十分费力,尤其是对于力量较小的女性而言,若拿不稳,很有可能出现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板、固定带、松紧带和履带式行走机构;所述固定带位于支撑板的正面,松紧带共有四条,四条松紧带的一端均连接至固定带,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支撑板的四角,其中位于上侧的两条松紧带与支撑板之间通过插扣相连;所述履带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支撑板的背面,履带式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滚轮和主轴;所述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设置在行李箱的背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扣为日字型插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履带由橡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轮由金属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能够大大降低搬运行李箱上下楼梯的难度,给人们带来便捷;2、该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设置在行李箱的背面,从而不会影响行李箱的正常拖行;3、该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固定带、3-松紧带、4-插扣、5-履带式行走机构、51-履带、52-滚轮、53-主轴、6-行李箱、7-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板1、固定带2、松紧带3和履带式行走机构5;所述固定带2位于支撑板1的正面,松紧带3共有四条,四条松紧带3的一端均连接至固定带2,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支撑板1的四角,其中位于上侧的两条松紧带3与支撑板1之间通过插扣4相连,优选的,所述插扣4为日字型插扣4,使用时,首先将上侧的两条松紧带3卸下,然后将行李箱6放置在支撑板1上,再将上侧的两条松紧带3锁固,以将行李箱6固定在支撑板1上;所述履带式行走机构5设置在支撑板1的背面,履带式行走机构5包括履带51、滚轮52和主轴53,优选的,所述履带51由橡胶制成,所述滚轮52由金属制成;所述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设置在行李箱6的背面,从而不会影响行李箱6的正常拖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首先将上侧的两条松紧带3卸下,然后将行李箱6放置在支撑板1上,再将上侧的两条松紧带3锁固,以将行李箱6固定在支撑板1上,该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设置在行李箱6的背面,从而该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不会影响行李箱6的正常拖行。当需要上下楼梯时,将行李箱6翻转,使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放置在楼梯上,然后手拉行李箱6的拉杆7,履带式行走机构5沿楼梯移动,就能使上下楼梯像走斜坡一样平稳。

所述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能够大大降低搬运行李箱上下楼梯的难度,给人们带来便捷;所述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设置在行李箱6的背面,从而不会影响行李箱6的正常拖行;所述行李箱的楼梯行走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