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面片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1334发布日期:2019-06-05 22:1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具有内面片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6年8月31日提交的序列号为no.62/381,986的美国专利申请以及2017年8月21日提交的序列号为no.15/681,951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两份申请的发明名称均为“garmentwithinnerpanel(具有内面片的衣服)”,并且二者均通过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服,该衣服具有从该衣服的腹部区域延伸到裆部区域的内面片(innerpanel),该内面片被设计成在裆部接缝处重新分配该衣服的腿部开口和前中央(centerfront)的张力和拉力。



背景技术:

内衣,尤其女性内衣(例如贴身短内裤和连体紧身衣),在穿着时经常会在腿部和腿部的前中央周围产生压力点。这些压力点可归因于设计和构造以及制造它们的织物和部件(例如闭合面片)。



技术实现要素:

在第一综合方面,一种女性内衣包括:第一织物层,该第一织物层具有腹部区域和裆部区域;以及第二织物层,该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该裆部区域由第一腿部开口和第二腿部开口限定。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的第二织物层限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并靠近第一腿部开口,该第二开口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并靠近第二腿部开口。

在第二综合方面,制造女性内衣包括:形成具有腹部区域和裆部区域的第一织物层;以及,将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该裆部区域由第一腿部开口和第二腿部开口限定。通过将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限定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并靠近第一腿部开口,该第二开口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并靠近第二腿部开口。

第一综合方面和第二综合方面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织物层在腹部区域处的宽度超过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的宽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层基本被成形为梯形或五边形。在某些示例中,第二层基本被成形为v形或截头v形。第二层可以包括网眼织物。第二织物层通常被构造成:在被穿着时,使裆部区域中的竖直拉力跨腹部区域分布,从而减轻第一腿部开口和第二腿部开口处的张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层包括上腹部区域、胸部区域或二者。第一层可以包括限定臂部开口的肩带。第一层可以包括蕾丝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被缝合到第一织物层,以产生裆部区域处的接缝和腹部区域处的接缝。裆部区域处的接缝和腹部区域处的接缝可以都是连续接缝。腹部区域处的接缝的长度通常超过裆部区域处的接缝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裆部区域包括闭合面片,并且该闭合面片的第一部分与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重叠并且固定到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以限定第一腿部开口和第二腿部开口。该闭合面片可以是钩眼扣式闭合面片,其中该闭合面片的第一部分包括钩,并且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包括环。该闭合面片的第一部分通常是渐缩的,以朝向该闭合面片的第一部分的自由端变窄,并且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通常是渐缩的,以朝向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的自由端变窄。该闭合面片的第一部分和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可以利用包边松紧带被封边(edged),使得该包边松紧带限定第一腿部开口的一部分和第二腿部开口的一部分。该闭合面片的第一部分和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可以利用超细纤维包边松紧带被封边,使得该超细纤维包边松紧带限定第一腿部开口的一部分和第二腿部开口的一部分。

第二综合方面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将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可以包括:将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缝合到第一织物层,以分别产生第一接缝和第二个接缝。第二接缝的长度可以超过第一接缝的长度。

本文中描述的内衣的优点包括:在被穿着时,将张力重新分布到第一织物层的、较宽的腹部区域,所述张力是由于较窄的裆部区域中的竖直拉力引起的。这种张力的重新分布提供了更加均匀的、沿着穿衣者的腿部的拉力,从而减少或消除了腿部开口处的张力,减少或消除了常见的压力点,并且为穿衣者提供了更多遮盖以及更舒适美观的贴合。

附图说明

图1描绘了具有从穿衣者的腹部区域延伸到裆部区域的内面片的第一示例性衣服的一部分。

图2a-2d是图1的衣服的示例的视图。

图3描绘了具有从穿衣者的腹部区域延伸到裆部区域的内面片的第二示例性衣服的一部分。

图4a-4d是图3的衣服的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描绘了具有第一织物层102和第二织物层104的示例性衣服100的前外侧的一部分。衣服100通常是女性内衣,例如贴身短内裤。

第一织物层102可以包括被缝合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一片或多片织物,以形成具有腹部区域106和裆部区域(或裆区)108的框架(shell)。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织物层102的一部分包括蕾丝。裆部区域108由腿部开口110限定。在某些情况下,第一织物层102包括上腹部区域112。

从衣服100的外侧看不见的第二织物层104被阴影化,以指示其相对于第一织物层102的位置。第二织物层104可以由与第一织物层102中存在的织物相同或不同的织物形成。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织物层104由网眼织物形成。第二织物层104在腹部区域106和裆部区域108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102。在某些情况下,第二织物层104分别在腹部区域106和裆部区域108处通过接缝114和116固定到第一织物层。接缝114和116可以是弯曲的或者有角度的连续接缝,使得第二织物层104沿着这些接缝的整个长度固定到第一织物层102。接缝114和116在第一织物层102和第二织物层106之间限定了开口118。开口118通常从腹部区域106延伸到裆部区域108(例如,从接缝114延伸到接缝116),从而允许第二织物层104相对于第一织物层102“漂浮”。第二织物层104在开口118处的边缘122可以被精加工,以提高舒适性和拉伸性。在一个示例中,边缘122利用超细纤维包边松紧带(foldovermicrofiberelastic)被精加工。

第二织物层104通常被设定尺寸并固定到第一织物层102,使得在接缝114和116之间的第一织物层102的长度和第二织物层104的长度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衣服100的位于接缝114和116之间的区域通常在表面上是平整的,一个织物层相对于另一个织物层没有显著的过量。第二织物层104在腹部区域106处的宽度(即,沿着线120的长度)通常超过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108处的宽度。因此,接缝114的长度通常超过接缝116的长度。在一些情况下,如图1所描绘的,第二织物层104基本被成形为一个截头v形。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第二织物层104延伸到线120时),第二织物层104基本被成形为一个梯形(例如,等腰梯形)。

在被穿着时,第二织物层104的特征(例如其形状和存在开口118)使张力重新分布到第一织物层的较宽的腹部区域,所述张力是由于较窄的裆部区域中的竖直拉力引起的。这种张力的重新分布提供了更加均匀的、沿着穿衣者的腿部的拉力,从而减少或消除了腿部开口处的张力,减少或消除了常见的压力点,并且为穿衣者提供了更多遮盖以及更舒适美观的贴合。图1中的竖直箭头描绘了裆部区域中的竖直拉力横跨较宽的腹部区域的分布。

图2a-2d示出了关于图1描述的衣服的示例的视图。特别地,衣服200是贴身短内裤。图2a示出了衣服200的前外侧,包括第一织物层202,该第一织物层202具有腹部区域206、裆部区域208和上腹部区域212。第一织物层202包括蕾丝部分213。裆部区域208限定了腿部开口210。图2b示出了衣服200的外裆部区域208的放大视图。图2c示出了衣服200的前内侧,其中第二织物层204在腹部区域206和裆部区域208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202。第二织物层204是网眼织物。通过将手放在第一织物层202和第二织物层204之间来突出开口218。图2d示出了衣服200的内裆部区域208的放大视图。在衣服200中,第二织物层204基本被成形为一个截头v形。如图2d中所示,接缝214和216是连续的,并且在腹部区域206处将第二织物层204固定到第一织物层202的接缝214的长度超过在裆部区域208处将第二织物层固定到第一织物层的接缝216的长度。开口218的边缘222被包裹在包边松紧带中。

图3描绘了具有第一织物层302和第二织物层304的示例性衣服300的前外侧的一部分。衣服300通常是女性内衣,例如连体紧身衣。

第一织物层302可以包括被缝合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一片或多片织物,以形成具有腹部区域306和裆部区域(或裆区)308的框架。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织物层302的一部分包括蕾丝。裆部区域308包括本文中所述的闭合面片并且由腿部开口310限定。第一织物层302包括上腹部区域312、以及胸部区域和限定臂部开口(未示出)的肩带。

从衣服300的外侧看不见的第二织物层304被阴影化,以指示其相对于第一织物层302的位置。第二织物层304可以由与第一织物层302中存在的织物相同或不同的织物形成。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织物层304由网眼织物形成。第二织物层304在腹部区域306和裆部区域308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302。在一些情况下,第二织物层304分别在腹部区域306和裆部区域308处通过接缝314和316固定到第一织物层。接缝314和316可以是弯曲的或者有角度的连续接缝,使得第二织物层304沿着这些接缝的整个长度固定到第一织物层302。接缝314和316在第一织物层302和第二织物层304之间限定了开口318。开口318通常从腹部区域306延伸到裆部区域308(例如,从接缝314延伸到接缝316),从而允许第二织物层304相对于第一织物层302“漂浮”。第二织物层304在开口318处的边缘322可以被精加工,以提高舒适性和拉伸性。在一个示例中,边缘322利用超细纤维包边松紧带被精加工。

第二织物层304通常被设定尺寸并固定到第一织物层302,使得在接缝314和316之间的第一织物层302的长度和第二织物层304的长度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衣服300的位于接缝314和316之间的区域通常在表面上是平整的,一个织物层相对于另一个织物层没有显著的过量。第二织物层304在腹部区域306处的宽度(即,沿着线320的长度)通常超过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308处的宽度。因此,接缝314的长度通常超过接缝316的长度。在一些情况下,如图3所描绘的,第二织物层304基本被成形为一个v形。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第二织物层304延伸到线320时),第二织物层304基本被成形为一个五边形。

裆部区域308包括闭合面片324。不存在硬接合(stiffinterfacing)的闭合面片324是柔软而柔韧的,从而在穿着时提供了舒适性。闭合面片324的第一部分326与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328重叠并固定到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328,以限定腿部开口310。闭合面片324通常是钩眼扣式(hookandeye)闭合面片,其中该闭合面片的第一部分326具有钩330(例如,一排钩),并且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328具有环332(例如,一排或多排环)。闭合面片324的第一部分326是渐缩的,以朝向自由端334变窄,并且该闭合面片的第二部分328是渐缩的,以朝向自由端336变窄,从而减少被穿着时的摩擦。闭合面片324具有利用柔软的、有弹性的材料(例如,包边松紧带,如超细纤维包边松紧带)精加工的边缘338,在被穿着时,边缘338限定腿部开口310的一部分。边缘338确保没有尖锐的边缘在使用期间露出。

在被穿着时,第二织物层304的特征(例如其形状和存在开口318)使张力重新分布到第一织物层302的、较宽的腹部区域306,所述张力是由于较窄的裆部区域308中的竖直拉力引起的。这种张力的重新分布提供了更加均匀的、沿着穿衣者的腿部的拉力,从而减少或消除了腿部开口处的张力,减少或消除了常见的压力点,并且为穿衣者提供了更多遮盖以及更舒适美观的贴合。图3中的竖直箭头描绘了裆部区域中的竖直拉力跨较宽的腹部区域的分布。

图4a-4d示出了参照图3描述的衣服的示例的视图。特别地,衣服400是连体紧身衣。图4a示出了衣服400的前外侧,包括第一织物层402,该第一织物层402具有腹部区域406、裆部区域408、上腹部区域412、胸部区域440和限定了臂部开口444的肩带442。第一织物层402包括蕾丝部分413。具有闭合面片424的裆部区域408限定了腿部开口410。图4b示出了具有闭合面片424的衣服400的外裆部区域408的放大视图。图4c示出了衣服400的前内侧,具有:第二织物层404,第二织物层404分别在腹部区域406和裆部区域408中的接缝414和416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402,以及闭合面片424的第一部分426和第二部分428。在衣服400中,第二织物层404基本被成形为一个v形。第二织物层404是网眼织物。接缝414和416是有角的并且连续的,并且在腹部区域406处将第二织物层404固定到第一织物层402的接缝414的长度超过在裆部区域408处将第二织物层固定到第一织物层的接缝416的长度。图4d示出了闭合面片424的放大视图,该闭合面片424具有渐缩的第一部分426和渐缩的第二部分428。开口的边缘438被包裹在包边松紧带中。

制造本文中所述的衣服的方法包括:形成包括腹部区域和裆部区域的第一织物层,其中该裆部区域由第一腿部开口和第二腿部开口限定。将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从而限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并靠近第一腿部开口,该第二开口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并靠近第二腿部开口。将第二织物层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固定到第一织物层可以包括:将第二织物层分别在裆部区域处和腹部区域处缝合到第一织物层,以产生第一接缝和第二接缝。第二接缝的长度通常超过第一接缝的长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参考本说明书,各个方面的进一步改型和替代实施例将会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说明书应被解释为仅是说明性的。应当理解,本文中所示出和描述的形式应被视为实施例的示例。元件和材料可以代替本文中示出和描述的那些,部件和工艺可以颠倒过来,并且某些特征可以独立地被使用,在获益于本说明书之后,所有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中描述的元件进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