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携带用装置、无人机及其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218发布日期:2018-11-20 19:1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携带用装置、无人机及其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携带用装置、无人机及其遥控器。



背景技术:

现用的无人机在其配件遥控器控制下可实现定点拍摄、投抛、观察甚至救援等,其使用范围越加广泛。

当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双手一直持握遥控器,工作时间长后需要手提或者肩背使用以减少双手疲劳,但现有装置仅提供了手提包或者背包来装载无人机和遥控器,其装入方式复杂且耗费时间长,且再次使用时操作不便。另外,当无人机暂时无需使用时,若一直使用双手持握也会感觉疲劳,若将其装入手提包或背包,需将无人机包装好才能装入,亦出现了装入方式复杂、耗费时间长且再次使用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双手一直持握遥控器或无人机双手疲劳,而现有将遥控器和无人机装入手提包或背包的装入方式复杂、耗费时间长且再次使用操作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简单且携带方便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无人机及其遥控器。

一种多功能携带用装置,可拆卸地连接于机身本体,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携带用装置包括多功能件,该多功能件具有握持端及与该握持端相对的连接端,该握持端设有一握持孔,该连接端设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背带孔;卡扣,设置于该多功能件,该机身本体上设有与该卡扣相配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当该卡扣配接于该第一卡槽,该背带孔相对该机身本体重叠,以隐藏该背带孔;当该卡扣配接于该第二卡槽,该背带孔与该握持孔相对该机身本体均至少部分露出。

上述多功能携带用装置,通过在多功能件握持端开设有握持孔,相对的连接端开设至少两个间隔的背带孔,并且通过在机身本体上设置相互独立的不同的两个卡槽,以和安装于多功能件上的卡扣配接,从而通过多功能件在机身本体的不同位置来实现手提和肩背无人机或者遥控器的功能。当卡扣与第一卡槽配接,可使用握持孔实现手提功能,而背带孔的功能被隐藏;当卡扣与第二卡槽配接,因握持孔和两个背带孔均被暴露在外,可配合使用肩带穿设于握持孔和两个背带孔进行固定,从而可实现肩背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且手提和肩背机身本体的功能更换快捷、方便,亦可根据机身本体具体情况实现多样化装配以供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功能携带用装置还包括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上述多功能件的按键及与该按键联动的移动部,上述卡扣固定连接于该移动部,该按键被配置为受到按压时推动该移动部移动,从而促使上述卡扣从上述第一卡槽或上述第二卡槽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按键包括按帽及固定于该按帽一侧的推块;上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及弹性件,该固定件固定于上述多功能件,并在朝向上述多功能件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底壁开设有通孔;上述移动部滑动配合于该容置槽中,上述卡扣穿过该通孔以与上述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配接;该弹性件位于该容置槽内,且一端抵接于该容置槽的端部,另一端抵接于上述移动部的一端,以提供使上述移动部具有朝远离该容置槽的端部移动的趋势的预紧力;该推块具有第一倾斜面,上述移动部远离该弹性件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倾斜面相配的第二倾斜面,以在该按帽受到按压向下移动时带动该推块移动,促使该第一倾斜面与该第二倾斜面抵接,从而推动上述移动部克服该弹性件的弹性力在该容置槽内沿预设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功能件上还设有按键孔,上述按键安装于该按键孔;该按键孔位于上述握持孔与上述背带孔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机身本体包括作为其外壁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呈角度设置;上述第一卡槽设于该第一表面,上述第二卡槽设于该第二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上述卡扣配接于上述第一卡槽,上述握持孔相对上述机身本体重叠,上述握持端与上述机身本体之间形成一握持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卡扣包括两个,且两个上述卡扣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上述背带孔相对于上述握持孔的对称中心线对称设置。

一种无人机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本体及上述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

上述无人机,当无人机机身本体暂时无需使用时,通过将多功能件上的卡扣与无人机机身本体的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配接,可实现手提或肩背无人机机身本体功能,以此来减轻双手持握及解决放入手提包及肩包中的装入方式复杂、耗费时间长且再次使用操作不便的问题,且该多功能携带用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且功能更换方便。

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本体及上述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

上述无人机遥控器,用户双手一直持握无人机遥控器机身本体进行无人机机身本体操控,通过将多功能件上的卡扣与无人机遥控器机身本体上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配接,可实现手提和肩背无人机遥控器机身本体功能,以此来减轻双手持握及解决放入手提包及肩包中的装入方式复杂、耗费时间长且再次使用操作不便的问题。该多功能携带用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且功能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装配至机身本体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装配至机身本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装配至机身本体的又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可拆卸地连接于机身本体200,该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包括多功能件10及设置于多功能件10上的卡扣11。该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与机身本体200配套使用,在装配完成后,可实现手提或肩背机身本体200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机身本体200可指无人机本体或者与无人机本体配套使用的遥控器本体,该遥控器本体也可为一体控机本体。

请参阅图1,多功能件10具有握持端12及与握持端12相对的连接端13,握持端12设有握持孔121,连接端13设有两个间隔的背带孔131。握持孔121用于使用户手部伸入提握,背带孔131可与握持孔121一同与背带配合使用,为背带提供支撑处。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带孔12也可设置多个,在此不作限定。

机身本体200上设有与卡扣11相配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210及第二卡槽220。如图4和图5所示,当卡扣11配接于第一卡槽210,背带孔131相对机身本体200重叠,以隐藏背带孔131,当卡扣11配接于第二卡槽220,背带孔131与握持孔121相对机身本体200均至少部分露出。

应当理解地是,当卡扣11与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配接后,多功能件10固定于机身本体200。

还应当理解地是,背带孔131相对机身本体200重叠,以隐藏背带孔131,是指使用背带穿设于背带孔131时,穿设前和/或穿设后受到机身本体200的阻挡而使背带无法顺利穿设于背带孔131,进而导致背带孔131无法正常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带孔131所在连接端13可置伸于机身本体200内部的腔体而使背带孔131隐藏,或者背带孔所在连接端13贴于机身本体200的外壁而使背带孔131隐藏。

还应当理解地是,背带孔131与握持孔121相对机身本体200均至少部分露出,是指使用背带穿设于背带孔131和握持孔121时,穿设前和穿设后均不会受到机身本体200的阻挡而使背带可顺利穿设于背带孔131和握持孔121,进而实现肩背机身本体200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带孔131与握持孔121的至少部分可被穿设,穿设前与穿设后均无机身本体200阻挡。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带孔131与握持孔121相对机身本体200可完全露出。

通过在多功能件10握持端12开设有握持孔121,连接端13开设两个间隔的背带孔131,并且通过在机身本体200上设置相互独立的不同的两个卡槽,以和安装于多功能件10上的卡扣11配接,从而通过多功能件10在机身本体200的不同位置来实现手提和肩背无人机本体或者遥控器本体的功能。

当多功能件10与第一卡槽210配接,可使用握持孔121实现手提功能,而背带孔131的功能被隐藏;当多功能件10与第二卡槽220配接,可使握持孔121和两个背带孔131均被暴露在外,可配合使用肩带穿设于握持孔121和两个背带孔131进行固定,从而可实现肩背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且手提和肩背机身本体的功能更换快捷、方便,亦可根据机身本体200具体情况实现多样化装配以供使用。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多功能件10为方形板状,该形状能进一步地减小其占用空间。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卡扣11配接于第一卡槽210,握持孔121相对机身本体200重叠,握持端12与机身本体200之间形成一握持空间。用户的手可伸入该握持空间握持握持孔121,从而保证多功能件10的手提功能,并且此设置方式能让握持端12更靠近机身本体200的重心,使得握持稳定可靠,另外,也可减小多功能件10占用空间。具体地,握持端12与机身本体200之间可存在间距以形成该握持空间。

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握持端12设有折弯部,该折弯部朝向机身本体200所在侧,握持孔121贯穿折弯部的一部分,故相对于在平整的握持端12上开设的握持孔121,该贯穿折弯部的握持孔121的尺寸可进一步加大,另外,在多功能件10安装至机身本体200一侧后,因手提时,机身本体200的重心在多功能件10的一侧,该折弯部能够使机身本体200的重心偏向多功能件10,手提感更好且手提更轻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个背带孔131相对于握持孔121的对称中心线对称设置。该设置方式能够在肩带穿过握持孔121和两个背带孔131后,使肩带均匀地布置在多功能件10上,用户在肩背无人机时,肩背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两个背带孔131位于握持孔121的两侧。位于握持孔121两侧的背带孔131间距更大,能够进一步地保证肩背时稳定可靠。

具体地,握持孔121为腰型长孔,两个背带孔131为腰型孔,握持孔121设置方向与背带孔131设置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功能件10在位于两个背带孔131之间开设有第一异形孔14,该异形孔14一端为开口,此设置方式能在不影响多功能件10功能的情况下,大幅减轻多功能件10的重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布设一个异形孔14或多个异形孔14,从而达到减轻多功能件10重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功能件10的边角都进行圆弧处理,使得多功能件10结构更加紧凑,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机身本体200包括作为其外壁的第一表面230及第二表面240,第一表面230与第二表面240呈角度设置;第一卡槽210设于第一表面230,第二卡槽220设于第二表面240。此设置方式能够更加明显的区分手提和肩背时多功能件10所在位置,使切换位置时手动操作感强。

应当理解地是,当第一表面230和/或第二表面240为曲面时,第一表面230与第二表面240呈角度设置,是指第一表面230的的切线与第二表面240的切线呈角度设置。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机身本体200大致呈长方体型,第一表面230为机身本体200的底壁,第二表面240为机身本体200的侧壁,其中,底壁与侧壁相互垂直设置。

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机构20,连接机构20包括活动连接于多功能件10的按键21及与按键联动的移动部22,卡扣11固定连接于移动部22,按键21被配置为受到按压时推动移动部22移动,从而促使卡扣11从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脱离。设置按键21及移动部22可快捷、简单地将多功能件10的卡扣11脱离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从而使多功能件10快速且方便地切换手提和肩背功能。

进一步地,按键21包括按帽211及固定于按帽211一侧的推块212;连接机构20还包括固定件23及弹性件24,固定件23固定于多功能件10,并在朝向多功能件10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231,容置槽231的底壁开设有通孔;移动部22收容于容置槽231中,卡扣11穿过通孔并突伸于固定件23远离多功能件10的一侧以与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配接;弹性件24位于容置槽231内,且一端抵接于容置槽231的端部,另一端抵接于移动部22的一端,以提供使移动部22具有朝远离该容置槽231的端部移动的趋势的预紧力;推块212具有第一倾斜面,移动部22远离弹性件24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倾斜面匹配的第二倾斜面,以在按帽211受到按压向下移动时带动推块212移动,促使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抵接,从而推动移动部22克服弹性件24的弹性力在在容置槽231内沿预设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方向是指与竖直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

应当理解地是,通孔尺寸大于卡扣11尺寸,以在移动件22沿预设方向移动时,带动卡扣11在通孔内移动,从而使卡扣11与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脱离。

应当理解地是,当按下按帽211使卡扣11脱离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后,松开按帽211,在弹性件24的恢复力作用下,卡扣11、移动部22及按键21均恢复至原位。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使卡扣11脱离机身本体200的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后,将卡扣11对准另一卡槽后向下压,则可在弹性件24的配合下顺利进入卡槽并卡紧固定。

更进一步地,多功能件10上开设有按键孔15,按键21安装于按键孔15。具体地,按键21还包括一基板213,基板213的一侧固定有按帽211,相对的一侧固定有两个间隔的推块212,两个间隔的推块212之间设有固定于该侧的固定杆214。基板213尺寸大于按键孔15尺寸,按键21从靠近移动部22的一侧安装至多功能件10,按帽211穿设按键孔15,基板213抵接于多功能件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键孔15位于握持孔121与背带孔131之间。此设置方式一方面使多功能件10与机身本体200配接后,其能大面积与机身本体200叠合,减小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增加了连接机构20的强度,使其能承受更重且体积更大的机身本体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卡扣11也包括两个,两个卡扣11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扣11能使多功能件10与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配接更稳固,并且能进一步承受重量更重的多功能件10。

进一步地,对应的移动部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于容置槽231内,移动部22的一端包括一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位于一开口槽中。弹性件24放置于移动部22的另一端,且移动部22朝向按键21的一侧面为该弹性件24的支撑面,移动部22的该侧面上还具有一第一凸起,该弹性件24的一端抵接于该第一凸起,并且在沿弹性件24纵长方向上延伸有与该第一凸起连接的相对的第二凸起,两个相对的第二凸起之间放置弹性件24,从而限制弹性件24在伸长和缩短的其他方向移动。

更进一步地,固定件23的容置槽231的底壁开设有两个通孔,分别供两个卡扣11穿设。固定件23容置槽231的底壁上还设置一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容纳按键21的固定杆214的一端。该环形凸起能对固定杆214起到导向作用,其次,容置槽231的底壁对按键21起到限位作用。

基于上述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本体及上述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应当理解地是,机身本体为无人机本体。

上述无人机,当无人机本体暂时无需使用时,通过将多功能件10的卡扣11与无人机本体的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配接,可实现手提或肩背无人机本体的功能,以此来减轻双手持握及解决放入手提包及肩包中的装入方式复杂、耗费时间长且再次使用操作不便的问题。该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且功能更换方便。

基于上述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遥控器,包括机身本体及上述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应当理解地是,机身本体是无人机遥控器本体。

上述无人机遥控器,用户双手一直持握无人机遥控器本体进行无人机本体操控,通过将多功能件10的卡扣11与无人机本体的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配接,可实现手提或肩背无人机遥控器本体的功能,以此来减轻双手持握及解决放入手提包及肩包中的装入方式复杂、耗费时间长且再次使用操作不便的问题。该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且功能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功能携带用装置100、无人机、无人机遥控器及遥控器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多功能件10上开设握持孔121和背带孔131,并使用多功能件10的卡扣11安装在机身本体200的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210或第二卡槽220以实现手提或肩背机身本体200的功能,多功能件10一件两用、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且功能更换方便;

(2)、通过设置下压按键21推动移动部22移动,从而促使卡扣11快捷、简单地脱离卡槽手提和肩背功能互换方便;

(3)、利用弹性件24的弹性力可使卡扣11与卡槽卡紧,并且按压按键21后可使移动部22克服弹性件24的弹性力,进而脱离卡槽,操作方便、简单;

(4)、通过设置两个卡槽分别位于机身本体200互相呈角度的两个表面,能够更加明显的区分手提和肩背时多功能件10所在位置,使切换位置时手动操作感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