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有管路系统的安全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4843发布日期:2019-08-07 01:08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有管路系统的安全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留有管路系统的安全帽结构。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顶而戴的树脂或类似原料制的浅圆顶帽子,可以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安全帽可以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所以安全帽在任何施工现场都是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具,但是在地下施工时有可能会遇到有毒有害气体或者是到氧气比较稀少的地方施工,这时就需要使用氧气瓶来解决问题,但是氧气瓶需要使用呼吸管道,地下空间较小操作不方便,管道过多容易使管道缠在一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留有管路系统的安全帽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有管路系统的安全帽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留有管路系统的安全帽结构,包括帽盖,所述帽盖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帽檐,帽盖内部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贯穿暗槽的槽底与外界相通,另一端贯穿帽盖和帽檐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一空腔的内部且与设在转轴一端内部的连接腔相通,所述暗槽设在帽盖的下侧面,所述第一空腔设在帽檐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的两侧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外部缠绕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贯穿转轴的侧壁与连接腔相通,另一端贯穿第一空腔的腔底并固定连接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贯穿第一空腔的腔底并延伸至帽檐的外部,所述转轴远离连接腔的一端端面通过其上设有的多个卡口分别与多个第一卡珠活动卡接,每个所述第一卡珠均通过第一拉伸弹簧滑动连接在内腔内,所述内腔设在第一空腔的一端侧壁上,每个所述第一卡珠远离转轴的一端均通过拉绳与拉块相连,所述拉块滑动连接在帽檐的内部,且一端贯穿帽檐的侧壁并延伸至帽檐的外部;

所述暗槽的内部设有连接管,暗槽两侧槽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多个卡箍,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通道相连,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口,所述插口通过其上设有的缺口与第二卡珠活动卡接,所述第二卡珠的一侧滑动连接在第二通道的侧壁内,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腔底通过第二拉伸弹簧与滑套相连,所述滑套的下端滑动连接在第二空腔的内部,所述滑套上端内部设有暗腔。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通气管的一侧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接在转轴上,且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空腔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道的内部设有气密垫,所述气密垫的材质为橡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拉块位于帽檐外部的一端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出气口位于第一空腔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通气管和转轴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当将通气管从第一空腔内拉出时会带动转轴转动,通过扭力弹簧、固定板和第一卡珠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当第一卡珠与转轴脱离卡接时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会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将通气管卷在转轴上,通过暗槽和卡箍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卡箍将连接管收回暗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将氧气传输管道整合到安全帽的内部,既不妨碍安全帽的使用,也可以解决了空间过小不方便操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空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口与第二通道的卡接过程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放大图。

图中:1、帽盖,2、帽檐,3、出气口,4、暗槽,5、卡箍,6、插口,7、第一通道,8、转轴,9、连接腔,10、通气管,11、第一空腔,12、固定板,13、扭力弹簧,14、第一卡珠,15、内腔,16、拉绳,17、第一拉伸弹簧,18、拉块,19、滑套,20、暗腔,21、第二通道,22、第二卡珠,23、第二空腔,24、第二拉伸弹簧,25、气密垫,26、连接管,27、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留有管路系统的安全帽结构,包括帽盖1,所述帽盖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帽檐2,帽盖1内部设有第一通道7,所述第一通道7的一端贯穿暗槽4的槽底与外界相通,另一端贯穿帽盖1和帽檐2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一空腔11的内部,且与设在转轴8一端内部的连接腔9相通,所述暗槽4设在帽盖1的下侧面,所述第一空腔11设在帽檐2的内部,所述转轴8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空腔11的两侧侧壁上,所述转轴8的外部缠绕有通气管10,所述通气管10的一端贯穿转轴8的侧壁与连接腔9相通,另一端贯穿第一空腔11的腔底并固定连接有出气口3,所述出气口3贯穿第一空腔11的腔底并延伸至帽檐2的外部,拉动出气口3将通气管10从第一空腔11拉出,通气管10拉出可以带动转轴8转动,为了能使通气管10使用完毕后自动收回,所述转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远离通气管10的一侧设有扭力弹簧13,所述扭力弹簧13套接在转轴8上,且扭力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空腔11的侧壁上,所述转轴8远离连接腔9的一端端面通过其上设有的多个卡口分别与多个第一卡珠14活动卡接,每个所述第一卡珠14均通过第一拉伸弹簧17滑动连接在内腔15内,所述内腔15设在第一空腔11的一端侧壁上,每个所述第一卡珠14远离转轴8的一端均通过拉绳16与拉块18相连,所述拉块18滑动连接在帽檐2的内部,且一端贯穿帽檐2的侧壁并延伸至帽檐2的外部,拉动拉块18可以使第一卡珠14克服第一拉伸弹簧17的弹力,滑动到内腔15的内部,从而使第一卡珠14与转轴8脱离卡接,这时在扭力弹簧13的作用下会带动转轴8转动将通气管10卷在转轴8上,从而将外部的通气管10收回第一空腔11的内部;

所述暗槽4设在帽盖1的下侧面,且暗槽4的内部设有连接管26,暗槽4两侧槽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多个卡箍5(如图11所示),卡箍5可以保证连接管26不会从暗槽4内脱落,所述连接管26的一端与第一通道7相连,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口6,所述插口6通过其上设有的缺口27与第二卡珠22活动卡接,所述第二卡珠22的一侧滑动连接在第二通道21的侧壁内,所述第二通道21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二空腔23,所述第二空腔23的腔底通过第二拉伸弹簧24与滑套19相连,所述滑套19的下端滑动连接在第二空腔23的内部,所述滑套19上端内部设有暗腔20,使用时相对第二通道21向下推动滑套19,然后将插口6插入第二通道21内,插口6上的凸起会将第二卡珠22挤进暗腔20内,然后继续插入插口6使插口6上的缺口27与第二卡珠22保持同一高度,然后松开滑套19,第二拉伸弹簧24会将滑套19顶起,这时暗腔20的侧壁会挤压第二卡珠22使其复位,并与插口6上的缺口27卡接,将插口6卡接在第二通道21的内部(过程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通道21底部通过连通管道与氧气瓶上的减压阀连接,对于地下施工来说会配备氧气罐在应急救援箱中,并且本装置也可以通过第二通道21底部的连通管道与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便携式小型氧气罐连通从而进行吸氧(现有的小型氧气罐有1L、2L的,重量仅为1-4公斤配合本装置可以方便的携带使用)。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通道21的内部设有气密垫25,可以防止漏气,所述气密垫25的材质为橡胶材料,更好的保持密封。

具体而言,所述拉块18位于帽檐2外部的一端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环,更加方便拉动拉块18。

具体而言,所述出气口3位于第一空腔1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为一圈固定在通气管10的出气口3的外沿,防止出气口3缩回第一空腔11的内部。

工作原理:使用时向将拉动插口6,从而带动连接管26从暗槽4内取出,然后向下推动滑套19,再将连接管26插入第二通道21内,然后松开滑套19在第二拉伸弹簧24的作用下将滑套19顶起使第二卡珠22将插口6卡接在第二通道21的内部完成固定,然后拉动出气口3,出气口3通过通气管10带动转轴8使其克服扭力弹簧13的作用力转动,将出气口3含在嘴内,然后将第二通道21底部的连通管道与氧气瓶的减压阀连通,之后打开氧气瓶的阀门,氧气从氧气瓶内流出,经过连接管26、第一通道7、连接腔9和通气管10,最后经过出气口3进入人体,使用完成后先关闭氧气瓶阀门,再拉动拉块18,拉块18带动第一卡珠14运动,使其与转轴8脱离卡接,在扭力弹簧13的作用下带动转轴8转动,使其卷起通气管10,将其收进第一空腔11的内部,然后在推动滑套19从而将插口6从第二通道21内取出,然后将连接管26卡入卡箍5收进暗槽4的内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