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4066发布日期:2020-02-21 18:28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帽。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眼镜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流程、安全及环境等信息,将智能眼镜安装在安全帽上,以协助工作人员工作。

在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与安全帽的安装方式通常为将智能眼镜夹在安全帽的帽檐上。然而,由于帽檐的形状、长短、厚度及弧度各有不同,上述安装方式导致智能眼镜与安全帽的连接稳定性较差,智能眼镜较易从安全帽上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与安全帽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帽,包括:帽体;智能眼镜,智能眼镜包括镜架及设置在镜架上的显示镜片,镜架位于帽体的前侧边沿的下方且与前侧边沿粘接。

进一步地,镜架与前侧边沿朝向镜架的表面粘接。

进一步地,镜架朝向前侧边沿的侧边与前侧边沿粘接。

进一步地,安全帽还包括:粘性件,镜架通过粘性件与前侧边沿粘接。

进一步地,粘性件为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第一面与前侧边沿粘接,双面胶带的第二面与镜架粘接,以将帽体与智能眼镜连接。

进一步地,粘性件为双面均涂有胶粘剂的橡胶垫,橡胶垫的第一面通过胶粘剂与前侧边沿粘接,橡胶垫的第二面通过胶粘剂与镜架粘接,以将帽体与智能眼镜连接。

进一步地,粘性件为条状结构,粘性件的延伸方向与镜架朝向前侧边沿的侧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条状结构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条状结构的宽度h与镜架朝向前侧边沿的侧边的宽度h之间满足

进一步地,前侧边沿朝向镜架的表面上设置有粘接部,镜架与粘接部粘接,以使智能眼镜与帽体粘接在一起;其中,粘接部与前侧边沿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粘接部为片状结构且与前侧边沿朝向镜架的表面相贴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镜架位于帽体的前侧边沿的下方且与前侧边沿粘接,以使智能眼镜与帽体连接。这样,上述连接方式使得智能眼镜与帽体的连接更加稳固,不会发生相互脱离、晃动而影响佩戴者的使用,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与安全帽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安全帽的智能眼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安全帽的粘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帽体;11、前侧边沿;20、智能眼镜;21、镜架;22、显示镜片;30、粘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与安全帽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全帽。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安全帽包括帽体10及智能眼镜20。其中,智能眼镜20包括镜架21及设置在镜架21上的显示镜片22,镜架21位于帽体10的前侧边沿11的下方且与前侧边沿11粘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镜架21位于帽体10的前侧边沿的下方且与前侧边沿粘接,以使智能眼镜20与帽体10连接。这样,上述连接方式使得智能眼镜20与帽体10的连接更加稳固,不会发生相互脱离、晃动而影响佩戴者的使用,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与安全帽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镜架21与前侧边沿11朝向镜架21的表面粘接。具体地,镜架21朝向前侧边沿11的侧边与前侧边沿11粘接。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二者的连接处不会裸露在外而影响安全帽美观;另一方面使得镜架21与前侧边沿11的连接更加容易、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镜架21与前侧边沿11的连接位置不限于此。可选地,通过胶条或胶带将镜架21的两侧与前侧边沿11粘接。

如图3所示,安全帽还包括粘性件30。其中,镜架21通过粘性件30与前侧边沿11粘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镜架21与帽体10的前侧边沿11的粘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粘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粘性件30为双面均涂有胶粘剂的橡胶垫,橡胶垫的第一面通过胶粘剂与前侧边沿11粘接,橡胶垫的第二面通过胶粘剂与镜架21粘接,以将帽体10与智能眼镜20连接。具体地,橡胶垫的第一面与前侧边沿11粘接,橡胶垫的第二面与镜架21粘接,以通过橡胶垫将镜架21与帽体10的前侧边沿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帽体10与智能眼镜20的粘接更加容易、简便。同时,橡胶垫能够吸附部分胶粘剂,进而使得帽体10与镜架21的粘接更加紧固,进一步提升了安全帽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粘性件30的类型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将帽体10与镜架21粘接在一起即可。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粘性件为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第一面与前侧边沿粘接,双面胶带的第二面与镜架粘接,以将帽体与智能眼镜连接。具体地,双面胶带的第一面与前侧边沿粘接,双面胶带的第二面与镜架粘接,以通过橡胶垫将镜架与帽体的前侧边沿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帽体与智能眼镜的粘接更加容易、简便。

如图3所示,粘性件30为条状结构,粘性件30的延伸方向与镜架21朝向前侧边沿11的侧边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地,镜架21朝向前侧边沿11的侧边为条形面,粘性件30的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少粘性件30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使得粘性件30与镜架21朝向前侧边沿11的侧边更加贴合,增大粘性件30对镜架21的粘结力,进而防止帽体10与智能眼镜2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条状结构的宽度h与镜架21朝向前侧边沿11的侧边的宽度h之间满足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的宽度h与镜架21朝向前侧边沿11的侧边的宽度h一致。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粘性件30的第二面与镜架21之间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增大,进而使得粘性件30与镜架21的粘结面面积最大化,以增大粘性件30与镜架21之间的粘结力,进一步增大帽体10的前侧边沿11与镜架21之间的粘结力,防止二者分离而影响安全帽的结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条状结构的宽度h的取值不限于此,能够与镜架21朝向前侧边沿11的侧边粘结在一起即可。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安全帽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安全帽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前侧边沿朝向镜架的表面上设置有粘接部,镜架与粘接部粘接,以使智能眼镜与帽体粘接在一起。这样,镜架与粘接部粘接,以使帽体与镜架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帽体与智能眼镜的连接更加容易、简便。同时,粘接部与前侧边沿可拆卸地连接,进而使得粘接部或帽体的更换更加容易。

具体地,粘接部与前侧边沿通过螺栓连接,粘接部远离前侧边沿的表面与镜架粘接。佩戴者可将粘接部与镜架形成的整体结构从帽体上拆下,再将整体结构安装在其他安全帽上,以实现帽体的更换。这样,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帽体的前侧边沿上黏胶,以保证帽体的洁净度。

在本实施例中,粘接部为片状结构且与前侧边沿朝向镜架的表面相贴合。具体地,粘接部为与前侧边沿朝向镜架的表面相贴合的曲面,以增大粘接部与前侧边沿的接触面,进而使得二者的连接更加稳固,以防止镜架与帽体分离而影响佩戴者的正常使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镜架位于帽体的前侧边沿的下方且与前侧边沿粘接,以使智能眼镜与帽体连接。这样,上述连接方式使得智能眼镜与帽体的连接更加稳固,不会发生相互脱离、晃动而影响佩戴者的使用,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与安全帽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