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防疲劳的抗振除臭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3013发布日期:2020-03-31 16:2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防疲劳的抗振除臭的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防疲劳的抗振除臭的鞋。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的所有鞋类,产品设计中都有考虑应用抗振缓冲材料,来缓解人在行走中疲劳状态。但由于应用材料本身的原因,没有取到很好的效果,更有甚的反之伤害脚健康,如脚后跟配置鞋垫太软和鞋底后跟太软,使人在行走中,要维持人体稳定性,要用相当多的力作用于小腿来稳定足跟的平稳度,一般来话,当连续行走2个小时后,就会感觉脚很累,容易产生疲劳的特征是:1、特别是行走在凹凸不平的路,路面与脚掌磕碰产生的作用力;2、走台阶时,脚后跟与地面碰击,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如果应用减振材料不到位和设计减振区域不正确,不仅会增加人的疲劳感,而且会给人造成伤害。而且由于脚心多汗的缘故,现有的鞋子穿久了容易出现发臭的现象。

因此,发明一种能防疲劳的抗振除臭的鞋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疲劳的抗振除臭的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防疲劳的抗振除臭的鞋,包括鞋帮、鞋垫、中底及鞋底,所述鞋帮与鞋底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中底缝接在鞋底对应鞋帮的一侧,所述鞋垫铺设在中底上,所述鞋底的后底部设有鞋跟;所述中底上相对脚掌的部位开设有第一孔,第一孔上嵌设有第一防震块,所述中底上相对脚后跟的部位开设有第二孔,第二孔上嵌设有第二防震块;所述鞋跟上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气体更换机构,所述鞋跟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空腔与外部空气的出气孔,所述气体更换机构一端用于抽取鞋内气体,气体更换机构的另一端与出气孔相连用于排出气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震块的形状和厚度与第一孔相同,所述第二防震块的形状和厚度与第二孔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震块与第一孔缝接固定,所述第二防震块与第二孔缝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震块和第二防震块均采用acf极限缓冲材料。

优选的,所述气体更换机构包括气囊、上密封盖、下密封盖、弹簧、进气单向阀及出气单向阀,气囊内部设有气腔;所述上密封盖与气囊的顶端密封配合,下密封盖与气囊的底端密封配合;所述上密封盖上设有连通气腔的进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用于抽取鞋内气体,所述下密封盖上设有连通气腔的出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的外端与鞋跟的出气孔相连;所述上密封盖与下密封盖之间夹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上密封盖的周侧开设有上环形槽,下密封盖的周侧开设有下环形槽,所述气囊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延伸的上边沿,上边沿嵌设在上环形槽内,气囊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延伸的下边沿,下边沿嵌设在下环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上密封盖的内侧设有上限位环,下密封盖上设有下限位环,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上限位环上,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下限位环上。

优选的,所述鞋底和中底之间夹设有硅胶垫,硅胶垫内设有空气流道,硅胶垫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气流孔,且每个气流孔均与空气流道相通;所述进气单向阀的外端与空气流道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鞋跟的空腔内设有包覆在气体更换机构外侧的橡胶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底相对脚掌的部位开设第一孔并在第一孔上嵌设第一防震块,在中底相对脚后跟的部位开设第二孔并在第二孔上嵌设第二防震块,第一防震块用于减小路面与脚掌产生的作用力,第二防震块用于减小脚后跟与地面产生的碰击,从而起到鞋子抗振的功能,增加人走路时的舒适度,降低疲劳感。本实用新型在鞋跟内设置了气体更换机构,气体更换机构的一端用于抽取鞋内气体,气体跟换机构的另一端向外界排出气体,实现鞋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不仅能够起到除臭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除湿防潮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第一防震块的形状和厚度与第一孔相同,第二防震块的形状和厚度与第二孔相同,能够避免中底凹凸不平,造成舒适度下降。且第一防震块与第一孔缝接固定,第二防震块与第二孔缝接固定,提高了第一防震块与第二防震块的稳固性。此外,第一防震块与第二防震块均采用acf极限缓冲材料,能够吸收70%~90%以上的冲击力,能够瞬间把冲击能转化为不明显的热量,并且其防霉抗菌效果可达到gb/t2881标准,水洗3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达99.9%。第一防震块与第二防震块是作为鞋产品中的两个部件,助力生产商实现产品的高性能,能帮助使用者在运动时减少伤害。

本实用新型气体更换机构由气囊、上密封盖、下密封盖、弹簧、进气单向阀及出气单向阀组成,气囊、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围成一个封闭空间,当脚后跟踩到地面上时,气囊受到挤压,气囊内部的气腔的空气受到压缩,气体经出气单向阀挤到外部空间;当脚后跟离开地面后,气囊受到自身以及弹簧的回复力作用恢复原状,气囊内部的气腔受到扩张,鞋内的气体由进气单向阀进入气囊的气腔中,等到下一次脚跟踩到地面上时,气腔内的气体又被排出。由此实现动态的并大量抽出鞋内气体的作用,具有除臭和除湿的功能,并且由于气囊本身以及弹簧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脚跟踩下时也比较舒适。

本实用新型鞋跟的空腔内设有包覆在气体更换机构外侧的橡胶填充物,橡胶填充物既能起到固定气体更换机构的作用,又能适当提高气体更换机构的刚性,防止气囊变形过大,鞋跟太软,影响脚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更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更换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更换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硅胶垫的剖视图。

图中:1、鞋帮;2、鞋垫;3、中底;4、鞋底;5、鞋跟;6、第一孔;7、第一防震块;8、第二孔;9、第二防震块;10、空腔;11、气体更换机构;12、硅胶垫;13、气流孔;14、空气流道;15、橡胶填充物;16、出气孔;17、气囊;18、上密封盖;19、下密封盖;20、进气单向阀;21、出气单向阀;22、弹簧;23、气腔;24、上环形槽;25、上边沿;26、下环形槽;27、下边沿;28、上限位环;29、下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能防疲劳的抗振除臭的鞋,包括鞋帮1、鞋垫2、中底3及鞋底4,所述鞋帮1与鞋底4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使用树脂软胶将二者粘粘在一起。所述中底3缝接在鞋底4对应鞋帮1的一侧,所述鞋垫2铺设在中底3上,所述鞋底4的后底部设有鞋跟5;所述中底3上相对脚掌的部位开设有第一孔6,第一孔6上嵌设有第一防震块7,所述中底3上相对脚后跟的部位开设有第二孔8,第二孔8上嵌设有第二防震块9;所述鞋跟5上开设有空腔10,空腔10内设有气体更换机构11,所述鞋跟5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空腔10与外部空气的出气孔16,所述气体更换机构11一端用于抽取鞋内气体,气体更换机构11的另一端与出气孔16相连用于排出气体。

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防震块7的形状和厚度与第一孔6相同,所述第二防震块9的形状和厚度与第二孔8相同,能够避免中底3凹凸不平,造成舒适度下降。所述第一防震块7与第一孔6缝接固定,所述第二防震块9与第二孔8缝接固定,提高了第一防震块7与第二防震块9的稳固性。第一防震块7与第二防震块9均采用acf极限缓冲材料,acf极限缓冲材料即仿生人工软骨材料,它不仅是一种极限缓冲材料,能够吸收70%~90%以上的冲击力,而且是一种具有三维超微结构的人工软骨技术,能够瞬间把冲击能转化为不明显的热量,还是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经过6年上万次的物理化学试验研发出来的人工软骨泡沫技术,此外,其防霉抗菌效果可达到gb/t2881标准,水洗3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达99.9%。第一防震块7与第二防震块9是作为鞋产品中的两个部件,助力生产商实现产品的高性能,能帮助使用者在运动时减少伤害。

如附图2-4所示,所述气体更换机构11包括气囊17、上密封盖18、下密封盖19、弹簧22、进气单向阀20及出气单向阀21,气囊17为橡胶材质,气囊17内部设有气腔23;所述上密封盖18与气囊17的顶端密封配合,下密封盖19与气囊17的底端密封配合;所述上密封盖18上设有连通气腔23的进气单向阀20,进气单向阀20用于抽取鞋内气体,所述下密封盖19上设有连通气腔23的出气单向阀21,出气单向阀21的外端与鞋跟5的出气孔16相连;所述上密封盖18与下密封盖19之间夹设有弹簧22。所述上密封盖18的周侧开设有上环形槽24,下密封盖19的周侧开设有下环形槽26,所述气囊17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延伸的上边沿25,上边沿25嵌设在上环形槽24内,气囊17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延伸的下边沿27,下边沿27嵌设在下环形槽26内,配合好之后再用密封胶对配合间隙进行二度密封,增强上边沿25与环形槽之间的密封性以及下边沿27与环形槽之间的密封性。所述上密封盖18的内侧设有上限位环28,下密封盖19上设有下限位环29,上限位环28与下限位环29等大且同轴心,所述弹簧22的一端套设在上限位环28上,弹簧22的另一端套设在下限位环29上,上限位环28和下限位环29对弹簧22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鞋底4和中底3之间夹设有硅胶垫12,硅胶垫12内设有空气流道14,硅胶垫12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气流孔13,且每个气流孔13均与空气流道14相通;所述进气单向阀20的外端与空气流道14插接配合,鞋内的空气通过气流孔13进入空气流道14,再进入进气单向阀20,再进入气囊17的气腔23内,然后通过出气单向阀21进入到出气孔16中,最后由出气孔16排到外界气体中。

如附图1所示,所述鞋跟5的空腔10内设有包覆在气体更换机构11外侧的橡胶填充物15,例如炭黑。橡胶填充物15既能起到固定气体更换机构11的作用,又能适当提高气体更换机构11的刚性,防止气囊17变形过大,鞋跟5太软,影响脚部舒适度。

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底3相对脚掌的部位开设第一孔6并在第一孔6上嵌设第一防震块7,在中底3相对脚后跟的部位开设第二孔8并在第二孔8上嵌设第二防震块9,第一防震块7用于减小路面与脚掌产生的作用力,第二防震块9用于减小脚后跟与地面产生的碰击,从而起到鞋子抗振的功能,增加人走路时的舒适度,降低疲劳感。本实用新型在鞋跟5内设置了气体更换机构11,气体更换机构11由气囊17、上密封盖18、下密封盖19、弹簧22、进气单向阀20及出气单向阀21组成,气囊17、上密封盖18和下密封盖19围成一个封闭空间,当脚后跟踩到地面上时,气囊17受到挤压,气囊17内部的气腔23的空气受到压缩,气体经出气单向阀21挤到外部空间;当脚后跟离开地面后,气囊17受到自身以及弹簧22的回复力作用恢复原状,气囊17内部的气腔23受到扩张,鞋内的气体由进气单向阀20进入气囊17的气腔23中,等到下一次脚跟踩到地面上时,气腔23内的气体又被排出。由此实现动态的并大量抽出鞋内气体的作用,具有除臭和除湿的功能,并且由于气囊17本身以及弹簧22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脚跟踩下时也比较舒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