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率长的皮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4855发布日期:2020-04-03 13:2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率长的皮带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穿戴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男士裤子上的皮带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的皮带,其结构均由带体和皮带扣两部分组成,皮带扣具有扣体、和安装件,扣体由四杆体围成的方形框体,扣体的一侧与安装件固定连接,安装件背向扣体的一侧凹设有供带体的一端伸入于内容置的容置槽,使用时,带体的另一端伸入扣体的中空腔室外。

众所周知,现有的皮带扣,其扣体与安装件是固定连接在一起,带体与安装件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长期使用后带体磨损时,需连同皮带扣一同丢弃,且皮带扣的款式也呈固定款式,无法进行不同皮带扣的自由组合,通用性差,这样,消费者要根据服装的不同进行购买不同款式的皮带,使用成本大,同时,皮带扣的扣体或安装件受损时,需将整个皮带扣进行更换丢弃,无法将非受损的扣体或安装件拆除下来再次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率长的皮带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皮带扣款式单一造成使用成本高,通用性差和扣体或安装件受损时需将整个皮带扣进行更换丢弃而造成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率长的皮带扣,包括扣体和安装件,扣体处于安装件的左侧,扣体的右侧与安装件的左侧连接,安装件的右侧上具有供带体伸入于内安装的安装凹槽;上述扣体的右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杆体,上述安装杆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为切削平面,上述安装杆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上述安装杆体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上述安装件的左侧面上设有向右延伸的并贯穿安装件前后两侧的贯穿凹腔,且上述安装件位于此贯穿凹腔处形成有上片体和下片体,上述贯穿凹腔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安装杆体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上述上片体的左端端部和下片体的左端端部均一体成型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片,两延伸片自由端端部之间具有卡入间距,此卡入间距的宽度与安装杆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匹配,上述安装杆体经卡入间距卡入上述贯穿凹腔内并在贯穿凹腔内转动设置。

还包括有扣针,上述扣针的第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杆体外,扣针的第二端向左延伸至扣体的左侧处,上述扣针的第一端端部一体向下延伸有形成有弯钩空间的弯钩部,此弯钩部的自由端端部朝左设置,且此弯钩部的自由端端部与扣针之间具有扣入间距,上述安装杆体中间部位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向外凸设有限位凸起,安装杆体位于两限位凸起处的厚度与弯钩部的弯钩空间相匹配,上述扣入间距的宽度大于安装杆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安装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上述安装件的左侧对位于扣针处凹设有与贯穿凹腔相通供弯钩部容置于内并能转动的容置凹陷。

上述安装杆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均为凸弧面,上述安装杆体位于两限位凸起处呈圆柱形,上述扣入间距的宽度小于圆柱形的直径。

上述贯穿凹腔的前、后两端内均设有一个弹性限位件,上述弹性限位件具有沿安装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横部和处于上横部下方并具有间距的下横部,上述上横部的右侧与下横部的右侧采用u形弯头一体成型连接,上横部、下横部及u形弯头围成横放设置的u形件,上述上横部与下横部之间的间距呈由左至右渐扩设置,上横部与下横部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上片体与下片体之间的间距,上述上片体右侧的前、后两端和下片体右侧的前、后两端之间连设有连接片,上述连接片处于贯穿凹腔内安装杆体的右侧,两连接片相背的一面上均凸设有呈左右方向横卧的u形凸块,上述贯穿凹腔的腔底位于此u形凸块处相应呈向右凹的凹弧结构,此u形凸块的上顶面与上片体、u形凸块的下底面与下片体及u形凸块的u形弯头与凹弧结构之间均具有间距并围成有一弧形凹腔,上述弹性限位件弹性压缩套设于u形凸块外并与弧形凹腔相匹配,且上述上横部左端端部和下横部左端端部均处于贯穿凹腔内安装杆体的左侧外,上述上横部的左端端部与上述下横部的左端端部设有相对设置的限位凸起,两限位凸起的间距小于安装杆体位于两切削平面处的厚度,且处于上方的限位凸起的顶面与上片体之间具有间距,处于下方的限位凸起的底面与下片体之间具有间距。

上述上片体的左侧沿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弧形倒角片,此上弧形倒角片为上片体的延伸片,上述上弧形倒角片位于弹性限位件处向上凹设有上台阶,上述下片体的左侧沿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弧形倒角片,此下弧形倒角片为下片体的延伸片,上述下弧形倒角片位于弹性限位件处向下凹设有下台阶,上述上横部的自由端部部一体延伸有其顶面呈向下凹的凹弧面的上弧形限位块,上弧形限位块为所述的上横部的限位凸起,上述上弧形限位块与上弧形倒角片相对位,上弧形限位块的左侧沿处于上台阶处,且上弧形倒角片位于上台阶处的部位落入上述上弧形限位块的凹腔范围内;上述下横部的自由端部部一体延伸有其顶面呈向上凸的凸弧面的下弧形限位块,下弧形限位块为所述的下横部的限位凸起,上述下弧形限位块与下弧形倒角片相对位,上述下弧形限位块的左侧沿处于下台阶处,且下弧形倒角片位于下台阶处的部位落入上述下弧形限位块的底面凹腔范围内。

上述扣体由四杆体围成,四杆体分别为左杆体、右杆体、前杆体和后杆体,上述右杆体为所述的安装杆体,上述前杆体和后杆体均为其左端窄、右端宽的弧形杆,上述前杆体的右侧下部和后杆体的右侧下部之间连接有上述右杆体,上述前杆体的右侧上部与上述后杆体的右侧上部一体成型有处于安装件右侧上方的带杆,上述带杆与安装件的顶面之间具有供带体穿过的穿过间距。

上述安装杆体呈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设置,上述安装杆体的倾斜角度为5-10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率长的皮带扣,利用安装杆体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切削平面,安装时将安装杆体呈竖直状态,使两切削平面呈上下方向设置,之后因安装杆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与贯穿凹腔处的卡入间距相匹配,则安装杆体能稍用力一推即可平直紧配合地从卡入间距卡入至贯穿凹腔内,之后转动扣体使扣体呈平直状态,此时,因安装杆体上下方向的宽度大于卡入间距,则,安装杆体在贯穿凹腔内不易滑出,完成扣体与安装件的安装;相应地,再次将安装杆体竖立设置,之后稍用力平直向外拉动即可使安装杆体从贯穿凹腔中脱出,实现扣体与安装件的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率长的皮带扣,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扣体或连接件受损时无法将整个皮带扣丢弃时,可将扣体与连接件拆分出来,保留完好的连接件或扣体来进行回收再次利用,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大大提高了皮带扣的使用率,实现扣件或连接件的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二、带体一面受损时,可将扣体拆下来将带体翻面再与扣体组合在一起,使带体的另一面还得以使用,实现双面使用,大大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三、使用过程中可将不同颜色或款式的扣体与连接件进行自由组合使用,组合出不同款式的皮带扣,通用性强,使用灵活,增添了皮带扣的使用乐趣,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只需购买一条带体和多个扣体或多条不同颜色或款式的带体和一个扣体进行组合形成不同款式的皮带,无需每一带体配一个扣体,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

四、整体结构简易,易于加工制作,同时,拆装时无需介助其它工具,直接徒手拆装即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件与弹性限位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扣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率长的皮带扣,如图1-2所示,包括扣体1、安装件2和扣针3,扣体1由呈前、后、左、右排列的四杆体围成的中空方形框体,四杆体一体压铸而成,此四杆体分为前杆体、后杆体、左杆体和右杆体,前杆体的右侧下端向下延伸的凸耳,后杆体的右侧下端向下延伸有凸耳,即前杆体和后杆的宽度从左至右渐扩,右杆体连于两凸耳之间。

扣针3采用的是现有结构,扣针3的第一端转动安装在扣体1的右杆体外,以右杆体为安装杆体11,扣针3的第二端向左延伸至与安装杆体11相对的杆体处,处于左侧的杆体的正面右侧下凹有供扣针3的第二端端部容置于内的下凹缺12,安装杆体11安装在安装件2的左侧上,安装件2呈方形块体,安装件2的右侧面上具有供带体伸入于内安装的安装凹槽(图中未示出),使用时,带体的一端伸入于安装凹槽内,之后采用螺丝伸入安装凹槽内锁紧即可。

所述的安装杆体1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为切削平面,安装杆体1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为弧面,安装杆体11上下方向的宽度大于安装杆体11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即左侧面的宽度大于前侧面的宽度,安装件2的左侧面上设有向右延伸的并贯穿安装件2前后两侧的贯穿凹腔21,贯穿凹腔21的腔底(即贯穿凹腔21的右内腔壁)呈凹弧面,且安装件2位于此贯穿凹腔21处形成有上片体22和下片体23,贯穿凹腔21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安装杆体11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即安装杆体11在贯穿凹腔21内能活动转动,上片体22的左端端部和下片体23的左端端部均一体成型有向下延伸的延伸片221、231,两延伸片221、231自由端端部之间具有卡入间距100,此卡入间距100的宽度与安装杆体11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匹配,即刚好供安装杆体11卡入,安装杆体11经卡入间距卡入贯穿凹腔21内并在贯穿凹腔21内转动设置,且安装件2的左侧对位于扣针3的第一端处凹设有与贯穿凹腔21相通供扣针位于安装件处的部位容置于内并能转动的容置凹陷24,即安装件2的左侧面中部向右凹设有方形凹槽,此方形凹槽贯穿安装件2的上下两端面,即扣针3的第一端在方形凹槽内作上下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率长的皮带扣,利用安装杆体11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切削平面,安装时将安装杆体11呈竖直状态,使两切削平面呈上下方向设置,之后因安装杆体11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与卡入间距100相匹配,则安装杆体11能稍用力一推即可平直紧配合地从卡入间距100卡入至贯穿凹腔21内,之后转动扣体使扣体呈平直状态,此时,因安装杆体上下方向的宽度大于卡入间距,则,安装杆体在贯穿凹腔内不易滑出,完成扣体与安装件的安装;相应地,再次将安装杆体竖立设置,之后稍用力平直向外拉动即可使安装杆体从贯穿凹腔中脱出,实现扣体与安装件的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率长的皮带扣,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扣体或连接件受损时无法将整个皮带扣丢弃时,可将扣体与连接件拆分出来,保留完好的连接件或扣体来进行回收再次利用,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大大提高了皮带扣的使用率,实现扣件或连接件的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二、带体一面受损时,可将扣体拆下来将带体翻面再与扣体组合在一起,使带体的另一面还得以使用,实现双面使用,大大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三、使用过程中可将不同颜色或款式的扣体与连接件进行自由组合使用,组合出不同款式的皮带扣,通用性强,使用灵活,增添了皮带扣的使用乐趣,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只需购买一条带体和多个扣体或多条不同颜色或款式的带体和一个扣体进行组合形成不同款式的皮带,无需每一带体配一个扣体,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

四、整体结构简易,易于加工制作,同时,拆装时无需介助其它工具,直接徒手拆装即可,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的扣针3的第一端端部一体向下延伸有形成有弯钩空间的弯钩部31,此弯钩部31的自由端端部朝左设置,且此弯钩部的自由端端部与扣针之间具有扣入间距200,此弯钩部31的结构为现有结构,且安装杆体11中间部位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向外凸设有限位凸起111,安装杆体位于两限位凸起处的厚度与弯钩部的弯钩空间相匹配,优选的安装杆体11位于两限位凸起处呈圆柱形,扣入间距的宽度大于安装杆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安装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即扣入间距200的宽度大于卡入间距100,弯钩部31的中空空间与安装杆体11位于圆柱形的部位相匹配,这样,扣体1呈竖直状态,安装杆体11能从扣入间距扣入使扣针3挂在安装杆体11上,之后扣体1转动成平直状态,平移至圆柱形处,两限位凸起111共同处于弯钩部31内,而卡入间距小于圆柱形的直径,使用时弯钩部31不会从安装杆体1中脱出,并使弯钩部31处于容置凹陷24内,利用此容置凹陷24可限定扣针3在安装杆体11上作左右移动;通过上述方案使扣针3能进行更换,则,扣体、安装件与扣针三者能进行自由拆装组合,这样,二个皮带扣就能自由组合出不同款式的皮带扣,使用更灵活,通用性更强,进一步增强了皮带扣的使用装饰性和通用性。

再一优选的,所述贯穿凹腔21的前、后两端内均设有一个弹性限位件4,弹性限位件4由钢性材质加工而成的,为钢性件,弹性限位件4具有沿安装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横部41和处于上横部下方并具有间距的下横部42,上横部41的右侧与下横部42的右侧采用u形弯头43一体成型连接,上横部41、下横部42及u形弯头43围成横放设置的u形件,因上横部与下横部具有一定间距能相对挤压产生一定的弹性,上横部41与下横部42之间的间距呈由左至右渐扩设置,即u形件的两件呈非平直结构,上横部41与下横部42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上片体22与下片体23之间的间距,即弹性限位件4直接横放时无法卡入贯穿凹腔21内,需受压后才可卡入贯穿凹腔21内,从而使弹性限位件4不会从贯穿凹腔21内掉出。

所述上片体22右侧的前端与下片体23右侧的前端之间和所述上片体22右侧的后端与下片体23右侧的后端之间均连设有连接片(图中未示出),连接片处于贯穿凹腔内的安装杆体11的右侧,即贯穿凹腔21的左侧用于安装杆体11的容置,贯穿凹腔21的右侧前后两端处均具有一连接片,两连接片相背的一面上均凸设有呈左右方向横卧的u形凸块25,u形凸块25的上顶面和下顶面均呈平直面,u形凸块25的u形弯头处于右侧,贯穿凹腔的腔底位于此u形凸块25处相应呈向右凹的凹弧结构,此u形凸块的上顶面与上片体、u形凸块的下底面与下片体及u形凸块的u形弯头与凹弧结构之间均具有间距并围成有一弧形凹腔,即u形凸块的顶面与上片体之间具有上间距,u形凸块的底面与下片体之间具有下间距,u形凸块的右侧面与贯穿凹腔的右侧面具有右间距,上间距、下间距及右间距相连通围成一u形通道,u形通道的宽度与弹性限位件4的厚度相匹配,u形通道处于两连接片相背的一面,即u形通道与贯穿凹腔的侧面开口连通,弹性限位件4弹性压缩套设于u形凸块25外并与弧形凹腔相匹配,即上横部41与下横部42相对压时从贯穿凹腔的侧口直接压入弧形凹腔内,因u形通道的宽度与弹性限位件4的厚度相匹配,即上横部夹紧在上横部与u形凸块顶面之间,下横部夹紧在下横部与u形凸块底面之间,且上横部41左端端部和下横部42左端端部均处于贯穿凹腔内安装杆体11的左侧外,即上横部41和下横部42的左端端部延伸至贯穿凹腔的腔口处,上横部41的左端端部与下横部42的左端端部设有相对设置的限位凸起,两限位凸起的间距小于安装杆体11位于两切削平面处的厚度,且处于上方的限位凸起的顶面与上片体之间具有间距,处于下方的限位凸起的底面与下片体之间具有间距,利用此间距使弹性限位件4位于两限位凸起处能相背张开;通过这弹性限位件4使安装杆体11卡入贯穿凹腔后移动至两限位凸起时安装杆体11强硬将上横部和下横部相背张开滑入至弹性限位件4的上横部与下横部之间的间距内,两限位凸起相应弹性复位,使安装杆体处于限位凸起与u形凸块之间范围内,同时两限位凸起的间距小于安装杆体的厚度,进一步地限制安装杆体从安装件2中脱出,使用可靠性更佳,且此种弹性限位件4的结构易于整个扣体各个部件的拆装、更换,使用更方便,使各部件受损后单独更换即可,更一进步地提高扣体的利用率。

所述的上片体22的左侧沿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弧形倒角片,此上弧形倒角片为上片体的延伸片221,上弧形倒角片位于弹性限位件4的上横部处向上凹设有上台阶,下片体23的左侧沿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弧形倒角片,此下弧形倒角片为下片体的延伸片231,下弧形倒角片位于弹性限位件4的下横部处向下凹设有下台阶,上横部41的自由端部部一体延伸有其顶面呈向下凹的凹弧面的上弧形限位块411,上弧形限位块411与上弧形倒角片相对位,上弧形限位块411的左侧沿处于上台阶处,且上弧形倒角片位于上台阶处的部位落入上弧形限位块的凹腔范围内,上弧形倒角片位于上台阶处的部位与上弧形限位块的凹腔腔底之间具有间距;下横部42的自由端部部一体延伸有其顶面呈向上凸的凸弧面的下弧形限位块421,下弧形限位块421与下弧形倒角片相对位,下弧形限位块421的左侧沿处于下台阶处,且下弧形倒角片位于下台阶处的部位落入下弧形限位块的底面凹腔范围内,下弧形倒角片位于下台阶处的部位与下弧形限位块的凹腔腔底之间具有间距,上弧形限位块和下弧形限位块的结构为所述的限位凸起,采用上述结构的弹性限位件4使安装杆体移入时较为顺畅,不会因两限位凸块的影响而不易卡入贯穿凹腔内,并能保证弹性限位件4对安装杆体的限位。

再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前杆体和后杆体均为其左端窄、右端宽的弧形杆,前杆体的右侧下部和后杆体的右侧下部之间连接有右杆体,前杆体的右侧上部与上述后杆体的右侧上部一体成型有处于安装件右侧上方的带杆300,带杆与安装件的顶面之间具有供带体穿过的穿过间距400;通过此带杆使安装件无需再安装一供带体穿过并限位的带袢,结构更为简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杆体11呈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设置,安装杆体11的倾斜角度为5-10度,这样,通过此安装杆体11使切削平面呈倾斜结构,这样,安装杆体11内更不易从贯穿凹腔中脱离出来,再一次保证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其扣体的结构并非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方形扣体,也可适用于其它形状的扣体。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扣也可适用于板式皮带扣,即扣体为一板体,应用在板式皮带扣时,无需再增设扣针,在扣体底面的左侧设置一向下延伸穿过带体定位孔的定位针,安装杆体设置在扣体底面的右侧处,这样同样也可实现板式扣体与连接件的拆卸组合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