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五折碳素纤维伞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6579发布日期:2020-12-11 15:1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五折碳素纤维伞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五折碳素纤维伞骨。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者遮蔽雨、雪的工具,比如常用的雨伞和防紫外线的遮阳伞,伞包括伞杆、伞架和伞面,其中伞架是主要的开合机构,它是由移动副和转动副组成的平面连杆机构,一般来说按照伞架的折数,目前市场中的伞具主要分为四大类:直杆伞(一折伞)、两折伞、三折伞和五折伞,其中伞骨的结构强度对折叠伞的抗风强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伞架的末端常通过伞珠与伞面缝合连接,人们将伞珠固定连接在伞骨上避免折叠伞在折叠张开的过程中与伞骨分离,但在伞面通过伞珠与伞骨缝合连接时,不便于伞面的缝合而导致伞面出现不工整的情况。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五折碳素纤维伞骨,通过上夹部和下夹部对伞面的边沿进行预固定,提高伞面的工整度且方便人们后续对伞面的缝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五折碳素纤维伞骨,包括若干环形阵列分布的骨撑,所述骨撑的末端设有用于缝合伞面的伞珠,所述伞珠的末端设有上夹部和下夹部,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之间形成有具有开口用于夹持伞面边沿的夹持空间,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始终提供夹持伞面的夹持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在缝合伞面时,能将伞面的边沿夹持在夹持空间内,通过伞珠末端的上夹板和下夹板对伞面的边沿进行夹持固定,便于人们在缝合伞面时保持伞面的平整,方便人们对伞骨和伞面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具有弹性恢复特性,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朝向夹持空间的一侧分别设有相互交错设置的凸齿一和凸齿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夹部和下夹部的一侧设置交错设置的凸齿一和凸齿二,能增大上夹部和下夹部对伞面进行夹持时伞珠与伞面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上夹部和下夹部对伞面的固定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凸齿一和凸齿二相互啮合用以封闭夹持空间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凸齿一和凸齿二相互啮合,并且封闭夹持空间的开口,从而在伞面边沿的缝合部能嵌于夹持空间内,并且啮合的凸齿一和凸齿二在夹持伞面时,能对伞面边沿的缝合部起到格挡的作用,提高伞面与骨撑缝合时的稳定性,提高伞面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伞珠与骨撑的末端卡接,所述伞珠上开设有缝纫孔,所述骨撑上开设有与缝纫孔连通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伞珠和骨撑上分别设置相互连通的缝纫孔和通孔,使得在缝合伞面和伞珠时,能提高伞珠与骨撑以及伞面的连接强度,且提高伞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夹部的末端背向上夹部的方向弯曲形成翻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夹部末端背向上夹部的方向弯曲形成翻折部,便于人们将伞面的边缘嵌于夹持空间内,方便伞面和伞珠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撑包括依次枢接的第一主伞骨、第二主伞骨、第三主伞骨、第四主伞骨以及伞尾骨,所述第一主伞骨、第二主伞骨、第三主伞骨以及第四主伞骨的一侧分别枢接有与第一主伞骨、第二主伞骨、第三主伞骨以及第四主伞骨平行设置且用于的第一副伞骨、第二副伞骨、第三副伞骨以及第四副伞骨,所述第一主伞骨上枢接有与第一副伞骨枢接的伞支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主伞骨、第二主伞骨、第三主伞骨、第四主伞骨以及伞尾骨形成五折伞,五折的折叠结构能减小折叠伞收纳时的体积,并且提供较大伞面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伞尾骨的末端设有扁平部,所述伞珠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扁平部的嵌槽,所述扁平部嵌于嵌槽内时,所述缝纫孔与通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伞尾的末端设置扁平部,并且伞珠上开设有容纳扁平部的嵌部,使得人们在将伞珠与骨架固定连接时,能对通孔和缝纫孔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骨撑在生产加工时对伞珠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人们在缝合伞面时,能将伞面的边沿夹持在夹持空间内,通过伞珠末端的上夹板和下夹板对伞面的边沿进行夹持固定,便于人们缝合伞面时保持伞面的平整,方便人们对伞骨和伞面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伞珠和伞尾骨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中:1、伞珠;2、上夹部;3、下夹部;4、夹持空间;5、凸齿一;6、凸齿二;7、缝纫孔;8、通孔;9、翻折部;10、第一主伞骨;11、第二主伞骨;12、第三主伞骨;13、第四主伞骨;14、伞尾骨;15、第一副伞骨;16、第二副伞骨;17、第三副伞骨;18、第四副伞骨;19、伞支骨;20、扁平部;21、嵌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新型五折碳素纤维伞骨,参照图1所示,包括若干碳素纤维材质的骨撑,骨撑包括依次枢接的第一主伞骨10、第二主伞骨11、第三主伞骨12、第四主伞骨13以及伞尾骨14,第一主伞骨10、第二主伞骨11、第三主伞骨12以及第四主伞骨13的一侧分别枢接有与第一主伞骨10、第二主伞骨11、第三主伞骨12以及第四主伞骨13平行设置的第一副伞骨15、第二副伞骨16、第三副伞骨17以及第四副伞骨18,第一主伞骨10上枢接有与第一副伞骨15枢接的伞支骨19,其中伞尾骨14的末端卡接有用于缝合伞面的伞珠1。

参考图2和图3所示,伞珠1的末端呈球状,并且伞珠1的末端设有上夹部2和下夹部3,上夹部2和下夹部3之间形成有具有开口用于夹持伞面边沿的夹持空间4,并且夹持空间4自伞珠1的末端沿伞珠1的轴向方向向伞尾骨14方向凹陷形成,上夹部2、下夹部3以及伞珠1采用pom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特性用以夹持伞面,并且上夹部2和下夹部3朝向夹持空间4的一侧设置有呈棱台状的凸齿一5和凸齿二6,并且凸齿一5和凸齿二6交错设置且相互啮合用以封闭夹持空间4远离伞尾骨14一端的开口,下夹部3的末端背向上夹部2的方向弯曲的翻折部9,并且伞尾骨14的末端形成有扁平部20,伞珠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扁平部20的嵌槽21,伞珠1上开设有与伞珠1的轴心垂直设置的缝纫孔7,并且伞尾骨14的末端上开设有通孔8,当扁平部20嵌于嵌槽21内时,缝纫孔7与通孔8连通。

工作过程:当将伞骨架与伞面进行缝合连接时,首先将若干骨撑展开,由于骨撑由第一主伞骨10、第二主伞骨11、第三主伞骨12、第四主伞骨13以及伞尾骨14依次枢接而成,并且通过伞支骨19以及与分别枢接有与第一主伞骨10、第二主伞骨11、第三主伞骨12以及第四主伞骨13平行设置的第一副伞骨15、第二副伞骨16、第三副伞骨17以及第四副伞骨18设置,使得骨撑在折叠时,减小骨撑的体积,并且通过五段折叠的结构,使得骨撑张开时具有较大的展开面积,然后将伞面边沿处的缝合部按压下夹部3末端的翻折部9,并将伞面的缝合部放置在夹持空间4内,然后通过交错设置且相互啮合的凸齿一5和凸齿二6,能对伞面进行夹持,并且由于凸齿一5和凸齿二6封闭夹持空间4的开口,从而当伞面边沿的缝纫部嵌于夹持空间4内时,对缝纫部起到格挡的作用,加强伞面和伞珠1的连接强度,并且伞尾骨14上设置扁平部20且伞珠1上开设嵌槽21,便于人们将伞珠1与伞尾骨14进行连接时,对缝纫孔7和通孔8起到定位的作用,使通孔8与缝纫孔7对齐,方便人们对伞面和骨撑进行缝合连接,在伞面与骨撑缝合连接后,提高伞珠1和伞尾骨14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伞珠1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伞珠1通过缝纫孔7和通孔8能使得伞面与骨撑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不易出现伞珠1与骨撑分离而导致伞面与骨脱离的情况,并且通过伞珠1末端的上夹部2和下夹部3对伞面边沿的夹持,能对伞面起到预先固定的作用,方便人们后续对伞面和伞珠1的缝合连接,提高伞面与骨撑的连接,提高伞面安装时的平整度,方便人们对伞面的缝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