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56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尤指一种借旋转操作方式自容器内送出例如唇膏、眼影膏、眼线膏、睫毛膏等条状化妆品,或条状橡皮擦、腊笔、色笔用笔芯等条状物以供使用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
以往的条状物送出用具已有如


图11所示的色笔笔芯送出用具。此用具系由外筒11,前端设有螺旋状钢丝13的旋转操作构件12及设于螺旋状钢丝13内的笔芯(条状物)保持具14所构成。旋转操作构件12、螺旋状钢丝13及笔芯保持具14构成旋转送芯机构而可旋转地嵌设在外筒11内。又,图中符号15为螺合在外筒11的前端内周面所形成的阴螺纹11a的前锥体。
此种色笔笔芯送出用具,当将旋转操作构件12向所定方向旋转时,螺旋状钢丝13即随之一起旋转,然而嵌入此螺旋状钢丝13内的笔芯保持具14的止转突起14a因嵌入外筒11内壁沿轴向所形成的导沟11b内,而不会随钢丝13旋转。
此笔芯保持具14具有的三个外突卡止部14b恰好卡入螺旋状钢丝13的一部份内,于是被螺旋驱动而沿螺旋状钢丝的轴心方向移动,结果,插入此保持具14的前端的笔芯即自外筒11的前锥体15的前端开口慢慢吐出来。若将旋转操作构件12反前述操作的方向旋转时,笔芯即向后移动,遂可缩入外筒11内。
按照前述的已知色笔笔芯送出用具的结构,必需在外筒11的内周壁分别形成供保持具14的止转用突起14a卡合的轴向导槽11b,供前锥体15螺合固定的阴螺纹11a及供旋转操作构件12的环状突条12a嵌合以便对外筒11进行旋转运动的环状沟11c,以致构造较为复杂且装配作业也较麻烦,另因使用螺旋状钢丝13做为螺旋构件,螺旋的螺距容易发生误差变化等,非常影响条状物的送出操作。
此外,当条状物消耗而成为不能使用的残留段而需要更换新笔芯时,由于残留段没入保持具14内而有不易取出的缺点。尤其是当保持具14内如保持唇膏等较软质的条状化妆品时,欲将残留于保持具14内的残留段清除掉更是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排除上述已知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的缺陷,提供一种条状物的送出操作性能极为圆滑顺畅,且容易将残留在保持具内的条状物残留段排除,同时,构造较简单,制造及装配均较容易且可提高商品价值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构成用具筒体的前段筒及后段筒系连结成可相对旋转,前后段筒的内部设有用以保持条状物且能将其送出的驱动构件,后段筒的前部内周形成有螺旋导引部,螺旋导引部前方的前段筒内固设有止转构件,另外驱动构件的前部具有卡合部,此驱动构件系借此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螺旋导引部且借上述止转构件而被锁定成不能旋转而只能轴向移动。
再有,按本实用新型,构成筒体的前段筒及后段筒系连结成可相对旋转,前后段筒的内部设有用以保持条状物且能将其送出的驱动杆,后段筒的前部内周形成有螺旋导引部,螺旋导引部前方的前段筒内固设有止转构件,另外驱动杆具有能卡合于上述螺旋导引部且藉上述止转构件而被锁定成不能旋转只能轴向移动的卡合部,又此驱动构件的前部设有可移动的活动套筒,并在上述前段筒的内部设有用来卡止活动套筒的卡止部,而驱动杆系在活动套筒暂时卡止于前段筒的状态下沿活动套筒内部前进或后退。
以下兹就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在条状物收入管内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2表示沿
图1的A-A线剖开的放大横剖视图;图3表示
图1的后段管的前端部结构的放大纵剖视图;图4表示图3的后段管的前端部呈展开状的放大底视图;图5表示
图1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收容有条状物可供使用状态的局部纵剖视图;图6表示图5中收容有已使用至最短的条状物的条状物送出用具的局部纵剖视图;图7表示已将图5中条状物排出后的状态的局部纵剖视图;图8表示图5中的活动套筒的放大正视图;图9表示图5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10表示图5的另一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11表示以往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的剖视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用具中容纳的消耗性物品系眼线膏等条状物。
图1中,用具筒体系由前段筒1及对于此前段筒1可旋转地相连的后段筒2所构成,筒体内设有用以送出条状物的可轴向移动的做为驱动构件的驱动杆3。前段筒1的前端形成外径渐渐缩小的前锥部1a,后端则形成可与后段筒2相对旋转嵌合的薄壁部1b,而前锥部1a的前端内周壁形成用以确实引导条状物轴向进出的厚壁前端导引部1c。
从图3中可看出后段筒2的前部形成外径缩小而成薄壁部2a以便供前段筒1插入嵌合。此后段筒2的薄壁部2a自前方起形成有分别供下面将描述的O环6嵌入的环沟2e及供前段筒1的嵌合凸条1d(见
图1)可旋转地嵌入的环沟2f。
又如
图1所示,前段筒1的内周设有定位阶部1f,止转构件4自前段筒1的后端压入至抵住上述阶部1f而固定。驱动杆3的卡合突起3a系可轴向移动地嵌合于在此止转构件4的内周壁沿轴向形成的多道卡合沟4a内如图2所示。
更详细地说,图2为沿
图1的A-A线剖开的放大横剖面图,止转构件4的内周部形成有四道轴向卡合沟4a,卡合沟4a的道数本来与驱动杆3上所设卡合突起3a的列数(本实施例为2列)相同即可,惟考虑驱动构件3与止转构件4装配时的方便性,如图所示设四道以上为宜。
又,后段筒2乃如图3及图4所示,其后端乃一体形成有底部,后段筒2的前端则形成有由一对半圆筒体所构成的螺旋导引部2b各以铰链部2c为枢转支点可向左右两方向转开呈如图3虚线及图4的状态。螺旋导引部2b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突条2d,借此构成可于成型时将借由铰链部2c相连的半圆筒体2bb,2bb分别展开后以分割模成型,而不必为成型螺旋突条2d采用强制抽拔脱模的成型或减少射出次数的模心旋转脱模的成型,遂可提高生产效率并减低不良率。
再者,驱动杆3的前端部外周具有单一的卡止突起3b,驱动杆3a的后部外周则设有二列等间隔配置的多数个卡合突起3a,这些卡合突起3a将随后段管2的旋转操作而卡合于做为螺旋导引机构的螺旋导引部2b的螺旋突条2c并由其导引之外,也卡合于压入固定在前段管1的止转构件4的卡合沟4a内。
又,在驱动杆3的前方卡止突起3b上嵌合固定一中心形成有轴向槽沟5a的活动套筒5,具体说,此活动套筒5的轴向槽沟5a内距前、后两端缘的二处形成有前部卡止孔5b及后部卡止孔5c,以便活动套筒5能在二点间的距离活动自如,且如后述,借由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在前部卡止孔5b及后部卡止孔5c之间移动而可将保持在活动套筒5内的条状物的后端推出遂可将最后残留段排出来。
又,后段筒2的环沟2e与前段筒1之间嵌设有O环6,借此O环而使前段筒1与后段筒2之间获得极具高级感的旋转操作性能且无虑发生松动。
此外,驱动杆3的后端部的头部3c形成扩径部以防止驱动杆3自螺旋导引部2b脱落。当螺旋导引部2b形成不同于图4的分割型的完整圆筒状体时,为使装配容易,此头部3c乃形成向后方直径渐渐缩小,同时自后端顶部向内形成能使头部3c径向收缩的轴向分割槽沟3d,如此,在装配时能使头部3c容易插入螺旋导引部2b内。
以下,为更容易了解上述实施例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的构成,特再就其装配过程说明如下首先,要将O环6套入后段筒2的环沟2e内,然后将后段筒2的螺旋导引部2b在两个半圆筒2bb,2bb展开的状态下从驱动杆3的头部3c套入而使驱动杆3插入后段筒2内。如果螺旋导引部2b原来即形成完整之圆筒状体时,由于驱动杆3的头部3c如图所示形成前端细小而向后逐渐扩径同时从后端形成有轴向分割槽沟3d,因此,其头部3c容易插入筒状螺旋导引部2b,插入后可将驱动杆3一边旋转一边推入后段筒2内。
其次,将止转构件4以卡合沟4a对正后段筒组件的驱动杆3前端部的卡止突起3b套入之后,再将活动套筒5套入驱动杆3的前端部直到活动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卡入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为止。随后,将后段筒组件自前段筒1的后方插入,并予压入直到止转构件4抵住定位阶部1f而定位为止。最后,将条状物自前段筒1的前端开口部插入至其后端进入活动套筒5的前端开口内即完成装配。
以下,再就已装配完成如上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的动作加以说明欲使用此送出用具时,即欲从
图1所示驱动杆3的后端完全收容于后段筒2内而条状物亦缩入前段筒1内的状态下将条状物送出一段供使用时,可一手抓住前段筒1而另一手抓持后段筒2对于前段筒1旋转,则与后段筒2形成一体的螺旋导引部2b亦一起旋转。此时,驱动杆3的卡合突起3a虽有部份嵌合于螺旋导引部2b的螺旋突条2d间的螺旋沟内,但驱动杆3的前方的部份卡合突起3a卡合于强制压入固定在前段筒1的止转构件4的卡合沟4a内而无法旋转。
结果,只有驱动杆3沿卡合沟4a轴向前进而将安装于驱动杆3前方的活动套筒5的条状物从前段筒2的前端开口送出,遂成为可用状态。当用毕欲将伸出的条状物收入筒内时,只要将后段筒2依上述操作的相反方向旋转,驱动杆3即朝相反的方向动作而使条状物退入筒内。
当条状物因使用消耗至不堪再用而需更换新品时,应先将残留于活动套筒5的残留段排出去方能换装新的条状物。为此,可依送出条状物的旋转操作方向连续旋转后段筒2以使驱动杆3一直前进,当活动套筒5的前端的扩大部5d抵住前段筒1的前端内周的卡止凹部1e而停止之后(见图6),驱动杆3仍会继续前进,于是驱动杆3前部的卡止突起3b即挤开活动套筒5之前部卡止孔5b通过分割槽沟5a而移动至后部卡止孔5c,驱动杆3即深入活动套筒5内部而将条状物残留段向前顶出来。
兹将条状物的排出动作配合图5至图7详细说明如下图中所示前段筒之前锥部1a的形状可采用种种适宜的变形,因此,所图示的形状与
图1所示者略有不同。这些图中均表示依前述实施例构成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的前端部的图面,显示本实用新型能将条状物残留段确实排出的机构。
图5及图6的条状物因使用消耗后而变成比
图1所示者短很多。图中,前段管1中的驱动杆3的前部形成有自前端相距一距离的卡止突起3b。若将活动套筒5与前段筒1的卡止凹部1e,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与活动套筒5的前部卡止孔5b,及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与活动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的各个卡止强度设为α,β,γ,则三者之关系应设定为β<α<γ。
换言之,活动套筒5系可轴向滑动自如地嵌套于条状物的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上,更具体说,活动套筒5上沿轴向全长形成有分割槽沟5a,且此分割槽沟5a上离开两端一所定距离处设有二个卡止孔5b,5c,另外在活动套筒5的前端形成有扩大部5d,前段筒1的前端部内侧形成有对应于此扩大部5d的卡止凹部1e,而利用此等构成以赋与将条状物排出筒外的功能。
首先,于图5中显示条状物因使用而变成相当短,但仍可借旋转操作而将条状物送出以供使用的状态。此时,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卡止于活动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内,而且活动套筒5的前端扩大部5d离开前段筒1的前部内侧的卡止凹部1e一相当距离的位置。
其次,在图6中,当条状物继续使用消耗至已达几乎不能再使用时,如继续旋转操作,则驱动杆3即带同活动套筒5前进,活动套筒5之前端扩大部5d遂抵达前段筒1的内侧卡止凹部1e内而暂时定位不再前进,此时,驱动杆3的前端卡止突起3b仍然卡止于活动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
图7表示条状物因驱动杆3的继续前进而被排出后的状态,此时驱动杆3的前端已达前段筒1的开口部。详细说,此时活动套筒5的前端扩大部5d因进入前段筒1的前端卡止凹部1e内而不能再前进,但驱动杆3则可借继续旋转后段筒2而前进,于是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即从活动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挤开自此轴向连续形成的分割槽沟5a前进至前部卡止孔5b,就在此前进过程中驱动杆3将条状物残留段顶出而不留于活动套筒5内。
图8表示活动套筒5的放大图,由此图可看出前部卡止孔5b的后端与相接的分割槽沟5a的交界形成缓缓的曲线轮廓部5bb,因此,在驱动杆3后退时,先是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解脱与前部卡止孔5b的卡止关系,并顺沿分割槽沟5a退入后部卡止孔5c内,然后,随着驱动杆3的后退,活动套筒5的扩大部5b脱离前段管1的卡止凹部1e,即依β<α<γ的关系进行确实的动作。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杆3上另套活动套筒5以将条状物保持及排出,然而,如为减少构件及简化装配作业而忽略上述条状物的排出功能时,虽未图示,但可在驱动杆3的前端形成能插入条状物并予保持的筒状部以做为条状物承纳部,则可省去活动套筒5而仅用驱动杆3以做为条状物的保持及驱动构件。又,视必要亦可在此筒状承纳部形成轴向槽沟使条状物插入时能扩开及夹紧,而赋予驱动杆3以确实的保持功能。
图9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在此例中,前段筒1的前端部内侧所形成的厚壁部后方形成有数道肋条1g以取代图5至图7等所示形成于前段筒1前端内部端面的卡止凹部1e及形成于活动套筒5前端的扩大部5d。当驱动杆3因旋转操作而后退时,借活动套筒5的后部周面与肋条1g嵌合的磨擦力而可暂时阻止活动套筒5后退,就在此时,驱动杆3的前部卡止突起3b从前部卡止孔5b后退至后部卡止孔5c内,随后,活动套筒5方与驱动杆3一齐后退。此时上述各部卡止强度的关系亦应保持β<α<γ的关系。
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在此例中,前段筒1的卡止部并未设如前例的卡止凹部1e或肋条1g,活动套筒5也未设扩大部5b,因此结构更简单,但仍具备条状物残留段的排出效果。具体说,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也是卡止于活动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当因旋转操作而驱动杆3前进时,活动套筒5也一齐前进,而于活动套筒5的前端抵住前段筒1的前端内侧端面时,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即循槽沟5a进入前部卡止孔5b内。由于前段筒1内侧不必设卡止凹部1e或肋条1g等卡止部,故成型时无强制脱模部份而使成型更容易。
又,使驱动杆3后退时,因无卡止凹部1e或肋条1g及扩大部5b存在,于是卡止突起3b乃卡止于前部卡止孔5b的状态下带同活动套筒5后退,直到活动套筒5之后端面抵住止转构件4的前端面后,驱动杆3的卡止突起3b随着驱动杆3继续后退而脱离前部卡止孔5b进入后部卡止孔5c。为保证后退动作完成而卡止突起3b确实卡入后部卡止孔5b内,可将驱动杆3设计成在完成后退动作时其头部3c恰好可顶住后段管2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因具有如上的结构,不仅旋转操作圆滑,且容易排出条状物残留段而方便更换新的条状物,又因零件少,构造简单而装配也容易,堪称一种具改良功效而符合实用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系由前段筒,可相对旋转地连结于前段筒的后段筒,及容设于由此前段筒及后段筒所构成的筒状体内用以保持及收送条状物的驱动构件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段筒的前部内周形成螺旋导引机构,前段筒的位于此螺旋导引机构前方的部位固设有止转构件,上述驱动构件的前部具有卡合部,而借此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螺旋导引机构的同时卡合于上述止转构件,使驱动构件不能旋转但能沿轴向移动自如。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段筒的螺旋导引机构系由介以铰链部与后段筒本体一体连成的一对半圆筒体所形成。
3.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导引机构系螺旋突条,且上述卡合部为设在驱动构件上沿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排列成二列的多数个卡合突起。
4.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构件于尾端具有扩径的头部,此头部向后方逐渐缩径呈锥状,且形成有自尾端延伸向内的轴向分割槽沟。
5.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构件的前端套设有一可轴向移动的活动套筒,且上述前段筒的前端设有用以卡止活动套筒的卡止部,而驱动杆系在活动套筒暂时卡止于前段管的状态下在活动套筒内作前进或后退动作。
6.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段筒的后部内周形成螺旋导引机构,前段筒的位于此螺旋导引机构前方的部位固设有止转构件,上述驱动构件的前部具有卡合于上述螺旋导引机构的同时介以上述止转构件而被锁定成不能旋转但能沿轴向移动自如的卡合部,另具有套设于此驱动构件的前端可轴向移动的活动套筒;且上述前段筒的前端设有用以卡止活动套筒的卡止部,而驱动杆系在活动套筒暂时卡止于前段管的状态下在活动套筒内作前进或后退动作。
7.按照权利要求6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动套筒具有轴向导引槽沟,此导引槽沟内复形成有相距一定距离的前部卡止孔及后部卡止孔,另于上述驱动构件上设有能在前、后部卡止孔之间移动的卡止突起。
8.按照权利要求6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动套筒与前段筒的卡止部,上述驱动构件的卡止突起与活动套筒的前部卡止孔,及驱动构件的卡止突起与活动套筒的后部卡止孔的各个卡止强度如分别设为α,β及γ时,三者的关系应设定为β<α<γ。
9.按照权利要求6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部卡止孔的后端与上述导引槽沟的交接部形成驱动杆的卡止突起能容易向后退出的曲线状。
10.按照权利要求6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动套筒的前端具有扩大部,且上述前段筒的卡止部形成于前段筒的前端内周部可卡止上述扩大部的卡止凹部。
11.按照权利要求6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段筒的卡止部形成于前段筒的内周部而可将活动套筒暂时卡止的多条轴向肋条。
12.按照权利要求1或6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动套筒在操作的前进过程中,此活动套筒的前端面会先抵住前段筒的前端内侧的端面,然后上述驱动构件的卡止突起方自后部卡止孔移动至前部卡止孔,且活动套筒在操作的后退过程中,此活动套筒的后端面先抵住止转构件的前端面,然后上述驱动构件的卡止突起方自前部卡止孔移至后部卡止孔。
13.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段筒的前部内周形成螺旋导引机构,前段筒的位于此螺旋导引机构前方的部位固设有止转构件,上述驱动构件的前部具有卡合于上述螺旋导引机构的同时介以上述止转构件而被锁定成不能旋转但能沿轴向移动自如的卡合部,另具有套设于此驱动构件的前端可轴向移动的活动套筒;且上述前段筒的前端设有用以卡止活动套筒的卡止部,而驱动杆系在活动套筒暂时卡止于前段管的卡止部的状态下在活动套筒内作前进或后退动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送出的操作性极为圆滑、良好,且能将残留在保持具内的条状物轻易排除,另可减少组合构件数以使构造简单及组合装配容易的旋转式条状物送出用具。本实用新型系由:连结成为筒状送出用具的前、后段筒及容设在此保持具内用来输送条状物的驱动杆所构成,前段筒与后段筒可相对旋转,后段筒内形成螺旋导引机构,前段筒内设有止转构件,驱动杆具有卡合部,驱动杆前端还设有活动套筒及在前段筒内设有卡止部。
文档编号A45D40/04GK2305090SQ97204618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9日
发明者安西昭二, 光谷良英 申请人:株式会社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