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状物旋转送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724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条状物旋转送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尤其是一种用旋转操作以使其内容纳的去污膏、色笔笔芯、橡皮擦等各种条状物书写用具及化妆品的唇膏(口红)等条状物从筒内送出以供使用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
以往,类似的条状物送出器已有多个专利,其中有例如日本实昭52-35736号公报所公开的书写用具,在其构造上为考虑到当其受到使用压力时避免条状物(笔心)后退,而将外筒体内壁所形成的螺旋沟对其轴心线的内角增大到约70°~80°,以致成型困难,必须借助第二次加工来加工螺旋沟,或者在成型依靠复杂的模具将模心旋转退出以形成螺旋沟,相当费工,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在注射成型时可不必旋转模心来加工螺旋沟,螺旋沟的角度相对轴线应在50°角以下(如果考虑到更圆滑恰当的条状物送出行程则以45°最理想),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当受到书写或使用压力时,尤其是过大压力时,如何来防止条状物向后退缩入外筒内才是最关键。
在这种螺旋角度小情况下,虽可提高生产效率,但制品在使用时,条状物前端如受到较大的使用压力时,其内部的滑动筒有可能朝螺旋沟逆转而沿导槽向后退,会产生使条状物退入外筒内的缺点。此外,条状物若是容易挥发而易干燥的膏条则缺乏气密性结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条状物送出器,其加工及装配简单,且具有气密构造,并可有效防止条状物在使用中后退缩入筒内,同时,在旋转操作时具有稳定感,又能确保条状物送出有良好操作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为具有内壁形成螺旋沟的外筒;可旋转地容纳在外筒内,而前端突出外筒前方且后部形成有轴向直导槽的内筒;及借助突起卡入上述螺旋沟与直导槽内并由此二沟槽导引而可轴向移动的滑动筒;而在上述外筒的内壁及对应此内壁的上述内筒的外周壁上设有扭矩增强机构。
再者,依本发明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仍为具有内壁形成螺旋沟的外筒;可旋转地容纳在外筒内,而前端突出外筒前方且后部形成有轴向直导槽的内筒;及借助突起而卡入上述螺旋沟与直导槽内并由此二沟槽导引而可轴向移动的滑动筒;而在上述外筒的内周壁与对应此内周壁的上述内筒的外周壁上设有扭矩增强机构,且上述螺旋沟相对轴线的内角为50°同时,上述转矩增强机构具有防止上述滑动筒后退的嵌合机构的功能。


图1表示本发明条状物旋转送出器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纵向剖视图;图2表示图1中的滑动筒,(A)为其正视图,(B)为其纵向剖视图。(C)为其俯视图。
图3表示图1中的外筒的剖视图;图4表示图1中的内筒,(A)为其正视图,(B)为其纵剖视图,(C)为其沿A-A线剖切的放大横剖视图5表示图1中的盖子,(A)为其纵剖视图,(B)为其底视图;图6表示本发明条状物旋转送出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7表示图6中的内筒,(A)为其正视图;(B)为其侧视图;图8表示图6中的盖子卸下后的条状物送出器另一种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9表示图8的X部分的放大说明图,(A)为装配前状态的剖视图,(B)为装配后状态的剖视图;图10表示本发明条状物旋转送出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11表示图10中的盖子卸下后的条状物送出器另一种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2表示本发明条状物旋转送出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13表示图12的Z部分的放大说明图,(A)为装配前状态的剖视图,(B)为装配后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按图1至图5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在图中,供使用者握持使用的外管1的内周壁形成二道螺旋沟(即复螺旋沟)2,该螺旋相对轴线的内角(螺旋角)为50°螺距沿壁延伸,且外筒1的前端形成供帽盖盖合的薄壁部3。
外筒1内部设有一在外筒内可旋转的内筒4,此内筒4的前部外周壁形成有多条止滑用的轴向凹凸条5,后部则形成有轴向长导槽6,最好为一对。在此实施例中,内筒4的长度比下文将述的第3及第4实施例较短,且导槽6的后端延伸至内筒4的后端而呈开口7,这种构造具有容易装配的优点。
此外,与此开口7相对的封闭内端则形成有由导槽6向内延伸且具有张合作用的较窄张合槽8,由于此张合槽8在装配构件时具有被迫弹开的作用,不仅能使装配组件容易装配,而且可使环状突条9与所接触的外筒1的内周壁有适当摩擦感。紧邻此环状突条9设有环状凹槽10,紧接凹槽为厚壁筒11,此厚壁筒11与止滑部5之间设有面向止滑部5的一面形成斜面部13作为挡止环的环状突条12,紧接此环状突条12是上述具有多条轴向凹凸条的旋转操作用的止滑部5。
而且,外筒1与内筒4内设有如图2所示可在内筒4轴向移动的滑动筒14。在图1中示出滑动筒14是位于外筒1的最底部,但并未图示出条状物,此即表示条状物呈退缩位置。
终之,滑动筒14如图2(C)所示,具有在一端呈两支相对的脚部15及在另一端则呈四片对称配置的夹持片16。两支脚部15分别被轴向槽沟17分开,脚部15的外侧各形成有恰好嵌入上述外筒1内周上所形成的螺旋沟2内作用的斜形嵌合突条18,而四片夹持片16则可沿内筒4的导槽6错开的位置的内壁导沟19内滑动,为了促使弹性摩擦滑动而将夹持片16的自由端呈径向向外张,这部分在操作中并不会卡住位置错开的导槽6上端而停止不前,故操作性良好。
再则,滑动筒14的脚部15基部形成有连接在锥部20的厚壁部21,而四片夹持片16为一体成形在厚壁部21的外端部。这些夹持片16的前端内侧各形成有用以夹持条状物的二个突齿22,在自由状态下,夹持片16的前端部为略向径向外方扩口。
外筒1的前端设有可盖合及打开的盖子23。此盖子23具有如图所示之构造,盖体24上一体成型有笔夹片27一方面可做为笔夹,另一方面可防止盖子23滚动。盖体24的开口内壁如图5(A)所示可形成完全密闭的气密结构,换言之,盖子23能利用外筒1的嵌合薄壁部3而达到气密,盖子23的开口端内壁的内侧形成有环状肩部25,再往内则设有断面呈突珠状的环状突条26,再向内形成有口径渐缩的斜壁部。
盖本体24一侧所形成的笔夹片27,其基端连接部乃如图5(B)所示形成有两侧前后开放相通之构造,万一幼儿等误吞食时也无危险的简便安全构造。这种构造的笔盖23具有比使用分割模更简单更廉价的抽制模而成型的优点。盖合时如图1所示,盖子23与外筒1之间形成气密构造。
为使本发明更容易理解,现就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条物旋转送出器的装配方法说明如下首先将滑动筒14自内筒4的下端开口7以夹持片16各自对准导沟19插入内筒4内而组成一体。插入时,略向外张的夹持片16会向内略微收缩及/或内筒4的导槽6会略向外张而可顺利装配。随后将此内筒4与滑动筒14组件装入外筒1内,装入时,使滑动筒14的脚部15的嵌合用突条18嵌入外筒1的螺旋沟2内而旋入,接着将条状物从滑动筒14的前端插入夹持片16开口内部即可。条状物如果为挥发性物质,外筒1前端就需要加盖密封盖23,此时将盖子23盖在外筒1的出口端即可。如果为非挥发性物质就可省去盖子23。
以下再就本发明实施例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之动作说明。为了使条状物自外筒1内伸出时,先卸下盖子23,并一手握住外筒1,另一手拿住内筒4露出端的止滑部5而旋转内筒4,而容纳有条状物的滑动筒14即借助由突条18与螺旋沟2及导沟19的相互关系及引导作用而在外筒1内沿内筒14上升,条状物就可慢慢从内筒14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供使用。
使用中,条状物会受到压力,此时,内筒14所形成的环状突条9对于外筒1的内壁起到扭矩增强的功效,同时也起到条状物的止回作用,滑筒14所产生的轴向力不会对螺旋沟产生逆转,因此条状物不会在使用中因用力过大而退入外筒1内。在使用后,只要将内筒4的前端反转,滑动筒14就后退而可简单地退入外筒1内而呈收藏。因为在外筒1与内筒4之间又设有增强扭矩的环状突条9,而能使旋转操作更圆滑并具有稳定的操作。
以下再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就图6-图9说明。图7表示滑筒14退至外筒1最底部的状态,而图6则为明确表达本实施例中内筒4的详细视图,图中,(A)为正视图,(B)为侧视图。与第一实施例之图4相比较可明白,依本第二实施例的内筒4所形成的一对导槽6的下端呈闭锁状(即非开放状)而具有闭锁部6a,同时与此对导槽6相差九十度的位置(即两导槽6的中间部)处设有一对短小开口槽6b。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开口的导槽6相比较可确保更大强度及牢固性,同时,在将滑筒14装入内筒4时,可利用开槽6b的张开变形而同样可轻易地装入。
图8表示本发明已卸下盖子23且滑筒14上升至最高位置。条状物以假想线表示。在此实施例中,由塑料等制成的内筒1仍如同上述设置成装入后前端恰好露出外筒1的前端开口外的状态,此外,外筒1的内周壁也设有相对轴线成50°以下的螺旋角。
内筒4还设有轴向导沟19,内筒4内设有可沿内筒4轴向移动且内部容纳保持有条状物的滑动筒14。滑动筒14的下部外周壁仍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一对嵌合突条18,恰好嵌入外筒1的二个螺旋沟2内,滑动筒14的前端夹持片16则恰好嵌入内筒14的导沟19。
图9为表示图8中箭头X所示部分的放大说明图,(A)表示装配前状态,(B)表示装配后状态。内筒4的前端外周形成有一圈环状突条9,外筒1的内周则形成有一圈可供此环状突条9嵌合密接的环状嵌合凹沟29,因此,当如图9(A)所示将内筒4从外筒1的上方插入时,由于符号c所表示的部分原先如符号b所示形成略向外扩张的状态,故在插入外筒1内到底之后,内筒4便借助突条9与凹沟29的嵌合所产生向内约束力使内筒4朝箭头b方向有更大力,结果两者之间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而在旋转操作时增加扭矩因而可获得稳定的操作感。图中符号a表示作用在内筒4内壁的一定压力。
图10-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0表示滑动筒14位于外筒1的最深部,图11表示卸下盖子23后滑动筒14位于接近外筒1的最上部,条状物在此图中是以假想线表示。又图11的箭头Y所示部分基本上与图9(A)、(B)所示构造相同,在此实施例中内筒4是采用有底圆筒,因此,就整个构造而言,较上述二例采用两端开口的圆筒更不易变形且更具强度。
根据本实施例,从图10可看出滑动筒14的夹持片16仅有两片,并形成在与另一端的脚部15同一方向,而可直接在滑动筒14内滑动,因此不必另设引导用的导沟19。
图12-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12为卸下盖子后滑动筒14上升至外筒1的最上端位置,图中假想线表示条状物,又图13为表示图12中箭头Z所示部分的放大图。(A)表示装配前状态,(B)表示装配后状态。此例中,内筒4仍如第三实施例采用的有底筒体,因此具有不易变形的优点。请参照图13再就图12的Z部分详细说明。外筒1的上部内周壁为由上往下微微地变薄,另一方面,内筒4的上方外壁则形成有一段向外略微突出的环状突起部33。
在此情形下,如图13(A)所示,形成突起部33的一段以符号g表示,符号f表示对应而设的凹部,符号e表示使突起部33外张力的方向。当装配成如图13(B)所示状态时,即因内、外筒4、1相逼迫而产生箭头e′及h′所示方向的更大力,因此扭矩增强。图中符号i′表示一定的压力。
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对外筒1的内周形成有两条螺旋沟2即复螺旋加以说明,显然使用一条螺旋沟即单螺旋也行。外筒1的内周所形成的螺旋沟2与轴线的内角虽说明为50°以下,但考虑到外筒的加工或成型的容易及条状物的操作行程,以30°-50°较适合。
本发明因具有上述之构成,在条状物旋转送出时具有旋转操作下的扭矩增强功能,在防止条状物后退缩入的同时,可获得具有稳定操作触感而提高旋转稳定性,并且可获得适当的旋转操作行程及具有简单的气密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条状物旋转送出器,由内壁形成螺旋沟的外筒;可旋转地容纳在外筒内,而前端突出外筒前方且后部形成有轴向直导槽的内筒;及借助突起而卡入上述螺旋沟与直导槽内并由此二沟槽导引而可轴向移动的滑动筒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筒的内周壁与对应此内周壁的上述内筒的外周壁上设有相互作用的扭矩增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螺旋沟对于外筒的轴心线所构成的螺旋角为50°以下,而扭矩增强机构是为了防止上述滑动筒后退的嵌合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扭矩增强机构是由在外筒的上部内周壁所形成的嵌合凹沟及内筒的外周壁所形成与上述嵌合凹沟对应之嵌合突条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扭矩增强机构是由在外筒的上部内周壁所形成的嵌合突条及内筒的外周壁所形成与上述嵌合突条对应之嵌合凹沟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扭矩增强机构是由分别设于外筒的下部内周壁及设于对应此内周壁的内筒的下部外周壁之装置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扭矩增强机构为形成在内筒后部外周壁上向外方突出的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内筒上形成有对应内筒后部的突起部而设置的横向宽度加大的开合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滑动筒在上端部具有用来夹持条状物的数片夹持片,而此夹持片则分别嵌合在内筒的内壁所设置与上述开合导槽相互错开的导沟内并可前后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内筒的开合导槽的后端为通到内筒后端而端末呈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滑动筒的后端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张合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外筒前端另设有与外筒配合而构成气密封闭装置的可装卸的盖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盖子上一侧设有笔夹片,此笔夹片的与盖本体的连结基部两侧与本体的后部形成前后相通开放而构成安全盖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其特征在于内筒上所设开合导槽的内端形成有一段张合槽。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加工及装配简单且旋转操作稳定,同时能防止条状物在使用中退缩入筒内,并可确保条状物送出长度的条状物旋转送出器。此种条状物旋转送出器由内周壁形成螺旋沟的外筒,可旋转地容纳在此外筒内而前端露出外筒的前端且后部形成有轴向直导槽的内筒及借助突起卡合在上述螺旋沟及直导槽内并由螺旋沟及导槽导引在外筒内可沿轴向移动的滑动筒所构成,而在上述外筒的内周壁及与上述内筒的对应此内周壁的外周壁上设有扭矩增强机构。
文档编号B65D83/02GK1153128SQ95120199
公开日1997年7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8日
发明者阴山秀平, 安西昭二, 光谷良英 申请人:株式会社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