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制面搭扣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71256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丝根数 优选与构成以往一般使用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的丝根数相比稍少。
[0085] 此外,优选:面搭扣(A)和面搭扣(B)的基布的背面和联锁元件面被染色成可识别 的不同的色调。据此,具有能够防止缝制错误的优点。
[0086] 实施例
[0087] 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在实施例 中,干热收缩率(丝收缩率B法)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1013而测量。
[0088] 实施例1
[0089] 作为构成面搭扣的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炜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圈状联锁 元件用复丝纱准备了如下的纱。
[0090] [底经纱]
[0091] ?由熔点260°C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复丝纱
[0092]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167dtex、30根
[0093] [底炜纱(由皮芯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热熔接性复丝纱)]
[0094] ?芯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60°C)
[0095] ?皮成分:间苯二甲酸25mol%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软化点:180°C)
[0096] ?芯皮比率(重量比):70:30
[0097]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110dtex、24根
[0098] · 200°C下的干热收缩率:18%
[0099][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
[0100]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熔点:220°c)
[0101] ?纤度:330dtex(直径:0.18mm)
[0102] [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
[0103]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熔点:220°C)
[0104]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265dtex、7根
[0105] 使用上述4种纱,在以下的条件下制造了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
[0106] [钩面?合扣(A)]
[0107] 使用上述底经纱、底炜纱以及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使用平纹梭织来作为织物组 织,以织成密度(热收缩处理后)为底经纱55根/cm、底炜纱20根/cm的方式织成。并且,以如 下方式在基布上形成了圈,即:相对于4根底经纱为1根的比例,将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平 行地织入底经纱,在下沉到3根底炜纱之下而浮出后跨3根底经纱,并在所跨的部位形成圈。
[0108] 将以上述条件织成的钩面搭扣用带,在190°C下实施了热处理,即:在只有底炜纱 的皮成分热熔融且底经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以及底炜纱的芯成分不热熔融的温度区 域进行热处理。底炜纱收缩,且皮成分熔融而使存在于近旁的纱熔接。其结果,基布在底炜 纱方向收缩了9%。并且,使所制得的织物冷却后,切断钩状联锁元件用圈的单脚部而形成 了钩状联锁元件。
[0109] 所制得的钩面搭扣(A)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为60个/cm2,而且,钩状联锁元件的自 基布面起的高度为1.6mm。
[0110] [圈面搭扣(B)]
[0111] 使用上述底经纱、底炜纱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使用平纹梭织来作为织物 组织,以织成密度(热收缩处理后)为底经纱55根/cm、底炜纱20根/cm的方式织成。并且,以 如下方式在基布上形成了圈,即:相对于4根底经纱为1根的比例,将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不 跨底经纱而平行地织入底经纱,在下沉到5根底炜纱之下而浮出后形成圈。
[0112] 将以上述条件织成的圈面搭扣用带,在190°C下实施了热处理,即:在只有底炜纱 的皮成分热熔融且底经纱、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以及底炜纱的芯成分不热熔融的温度进 行热处理。底炜纱大幅度收缩,且皮成分熔融而使存在于近旁的纱熔接。其结果,基布在底 炜纱方向收缩了12%。
[0113] 然后,冷却了所制得的织物。所制得的圈面搭扣(B)的圈状联锁元件密度为44个/ cm2,而且,圈状联锁元件的自基布面起的高度为2.4mm。
[0114] 将如上所述地制得的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均在能够对PET纤维染色的高 压条件下,在135°C下处理45分钟,用分散染料染色成深蓝色,其结果,能够染色成具有高级 感的浓的深蓝色。而且,利用染色差,同样地在130°C下进行了 30分钟的染色处理,则能够分 别将联锁元件部染色成浓颜色,将基布部染色成淡颜色,在用小片缝制时能够容易识别联 锁元件部和基布部,能够防止缝制错误。
[0115] 将该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浸渍于水中10分钟后从水中取出,但形态以及 联锁力无任何变化,基布具有平坦的状态。
[0116]接着,测量了所制得的面搭扣的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 的倒伏恢复性(restorability regarding falling of engagement elements)、手感(刚 柔度)、撕裂强度。将其结果示于表1。
[0117] 此外,联锁力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3416测量,剥离耐久性以手剥离3000次而 进行了联锁力测量。此外,冲击剪切剥离是使用带D环的带而在一侧端部连续安装钩面搭扣 (A)以及圈面搭扣(B),将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的中央部插通D环而弯曲,以宽25_ 长3cm联锁,在直径20cm的曲面上在另一端安装8kg的砝码,使砝码垂直向下落下,并测量了 瞬间剥离时的联锁力的值。另外,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是用工业用缝纫机将联锁元件面 按压缝制并观察倒下程度。手感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1096D法(心环式织物刚性试验 法),测量了刚柔度。撕裂强度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1096A-1法(单缝法)而进行了测量。
[0118] 由该表可知,关于联锁剥离耐久性,在初期联锁力高,反复联锁剥离3000次后,联 锁力几乎没有降低,耐久性极其优良。而且,关于冲击剪切剥离,钩状联锁元件、圈状联锁元 件的变形也极少而优良。
[0119] 关于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在用工业用缝纫机缝制的情况下,按压部的联锁元 件在缝制时观察到了倒下,但缝制后充分恢复。刚柔度使用了心环式织物刚性试验法,基布 示出了极其柔软的数值。撕裂力极其高,无需担心从缝制部撕裂。此外,用手掌抚摸了钩面 搭扣的表面,其极为柔软,手感优良。
[0120] 比较例1
[0121]作为钩面搭扣(A),使用了钩状联锁元件为由PET形成的单丝[熔点:260°C、粗度: 390分特(直径:0.19mm)]、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炜纱均为聚酯系的纱、且构成基布的底 炜纱由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的粘合剂纤维形成、联锁元件密度为40个/cm 2的钩面搭扣(可乐 丽粘扣带株式会社制的A8693Y),作为圈面搭扣(B),使用了圈状联锁元件为由PET形成的复 丝(熔点:260°C、总分特 :265dtex、丝根数:7根)、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炜纱均为聚酯系 的纱、且构成基布的底炜纱由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的粘合剂纤维形成、联锁元件密度为40个/ cm2的圈面搭扣(可乐丽粘扣带株式会社制的B2790Y),使用该两个面搭扣的组合,通过对在 实施例1制得的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进行测量的方法相同的测量方法,测量了联锁 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手感(刚柔度)、撕裂强度。将其 结果记载于表1。另外,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中尤其钩面搭扣的表面的手感硬,在使用于直 接与肌肤接触的部位上可能存在问题。
[0122] 比较例2
[0123] 作为钩面搭扣(A),使用了钩状联锁元件为由PET形成的单丝[熔点:260°C、粗度: 310分特(直径:0.17mm)]形成、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炜纱均为聚酯系的纱、且构成基布 的底炜纱由热熔接性的皮芯型的粘合剂纤维形成、联锁元件密度为40个/cm 2的钩面搭扣 (可乐丽粘扣带株式会社制的A8493),作为圈面搭扣(B),使用与比较例1相同的面搭扣,使 用该组合进行了与对在实施例1制得的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进行的测量相同的测 量,测量了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手感(刚柔度)、 撕裂强度。将其结果记载于表1。
[0124] 该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中,尤其是钩面搭扣与上述比较例的面搭扣一样, 表面的手感硬,在使用于直接与肌肤接触的部位上可能存在问题。
[0125] 由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的面搭扣远比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的面搭扣优良。
[0126] 表1
[0128] 实施例2~3以及比较例3~4
[0129] 变更了上述实施例1中的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的织入根数以 及为了形成圈而跨底炜纱的根数等,制作了具有表2记载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圈状联锁元 件密度的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与实施例1 一样地测量了面搭扣性能。将结果示于表 2〇
[0132] 由表2的结果可知,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以及圈状联锁元件密 度的面搭扣的组合具有优良的面搭扣性能。而且,上述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的面搭扣的组 合手感柔和,柔软性优良,以至可预测到即使用于直接接触于人的肌肤的用途也无问题的 程度。
[0133] 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5~6
[0134]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作为钩状联锁元件使用的PBT单丝纱的粗度变更为表3所示的 粗度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钩面搭扣。作为该面搭扣的联锁对方,使用了在实施例1 制造的圈面搭扣,并测量了钩面搭扣与圈面搭扣的联锁力。将其结果示于表3。
[0137] 由上述表3可知,构成钩状面搭扣的单丝纱的粗度在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的面搭 扣具有优良的面搭扣性能。
[0138] 此外,实施例4的面搭扣手感极其柔和,具有即使使用于直接接触于人的肌肤的部 位也无问题的柔软性。
[0139] 实施例5
[0140]底炜纱(由皮芯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热熔接性复丝纱)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