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0420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经编带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
【背景技术】
[0002]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在经编生产中,纱线平行排列卷绕成经轴,纱线从经轴上退解下来,各根纱线沿纵向各自垫放在经编针织机的织针上,以形成经编织物。在经编针织物中,沿着经向配置;纱环经过纵向串套和横向连接形成为针织物。
[0003]以拉链为例,拉链的基本构成通常包括一对织带、一对链齿条以及一个拉链头。链齿条固定于各织带上,而拉链头控制两链齿条相互啮合或分离。拉链被装设时则是将织带缝制于衣服、手提包等需要开、合的部位。
[0004]拉链在使用时必需承受长轴方向两侧的横向拉力,尤其是使用在手提包或者女性用两片型紧身衣的拉链,更需承受强大的横向拉力。但是,链齿条通常是由尼龙单丝等具有较佳强度的材料所制成,因此当拉链承受横向拉力时,织带与链齿条结合的边缘部份便成为强度较差,也是最容易被破坏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提供一种利用三组编织方式,以形成条贯与条贯之间距扩大,并可以强固横向破裂强度。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其沿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经向彼此平行延伸出多个条贯,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包括:
[0007]多条第一织线,沿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经向以连续缭绕的方式在各该条贯上延伸编链而成;
[0008]多条第二织线,以一左一右的方式于相邻该两条贯间环绕交错编织而成,其中在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左右两侧边各相邻的该两条贯之间至少减少一条该第二织线;以及
[0009]多条第三织线,沿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经向以一右一左相隔三个条贯的距离的方式于对应的该两条贯间横绕交错编织而成。
[0010]所述的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其中,在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左右两侧边各相邻的该两条贯之间减少两条或三条该第二织线。
[0011]所述的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其中,该第三织线为一衬玮组织。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其沿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经向彼此平行延伸出多个条贯,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包括:
[0013]多条第一织线,沿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经向以连续缭绕的方式在各该条贯上延伸编链而成;
[0014]多条第二织线,以一左一右的方式于相邻该两条贯间环绕交错编织而成,其中在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一侧边至少相邻的该两条贯之间至少减少一条该第二织线;以及
[0015]多条第三织线,沿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经向以一右一左相隔三个条贯的距离的方式于对应的该两条贯间横绕交错编织而成。
[0016]所述的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其中,在该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一侧边各相邻的该两条贯之间减少两条或三条该第二织线。
[0017]所述的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其中,该第三织线为一衬玮组织。
[0018]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中,是由第一织线、第二织线与第三织线的三组编织方式所构成,主要减少于第二织线在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左右两侧各一条纱至三条纱的编织,以形成条贯与条贯之间距扩大。接着,在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两侧边以第三织线编织来增加的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单尼数,以强固横向破裂强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一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A至图2E为表示本实用新型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各织线的编织示意图。
[0021]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另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2_车缝线;3_链齿条;4_第一织线;5、7-第二织线;6、8_第三织线;L-经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5]图1为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一隐形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E为表示本实用新型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的各织线的编织示意图。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1到图3。
[0026]在本实施例中,隐形拉链包括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1、一对车缝线2以及一对链齿条3。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I以具有沿经向L彼此平行延伸的十三个条贯(Wale),而所谓条贯即略为凸出于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I表面上的条纹(图中是以英文字母W1、W2、W3....W10、W11、W12、W13表示各条贯的编号)。
[0027]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I包括多条第一织线4、多条第二织线5及多条第三织线6。
[0028]如图2A所示,第一织线4是应用1-0/0-1编链组织,如图2B所示,第二织线5是应用特里科经编组织(tricot stitch)l-2/l-0组织,如图2C所示,第三织线6是应用0-0/4-4衬玮组织,上述三种织线构成如图3所示的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I。
[0029]第一织线4沿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I的经向L以连续缭绕的方式在各条贯(Wl?W13)上延伸编链而成。
[0030]具体而言,第一织线4的1-0/0-1编织方式是由一经线的第一条贯Wl左右成缭绕于同一条贯Wl,表示为W1/W1,接着依序从一经线的第二条贯W2左右成缭绕于同一条贯W2,表示为 W2/W2,以此类推为 W2/W2、W3/W3, W4/W4, W5/W5, W6/W6, W7/W7, W8/W8, W9/W9, HO/W10、W11/W1U W12/W12,直到W13/W13而总共13条第一织线4,如图2A及图3的第一织线4所示。
[0031]第二织线5以一左一右的方式于相邻两条贯间环绕交错编织而成,其中在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I左右两侧边的各相邻的两条贯之间至少减少一条第二织线5,亦即由第二条贯W2连接到相邻的第一条贯Wl之间减少第二织线5 (即W2/W1),以及第十三条贯W13连接到相邻的第十二条贯W12之间减少第二织线5(即W13/W12)。亦可以在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I左右两侧边减少第二织线5两条纱至三条纱的编织。
[0032]以图3而言,在针织经编隐形拉链带I的中间紧密部分有6条第二织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