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滴水折叠伞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963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显示在图3D及图3E,图3D及图3E分别为该伞套11的侧视图及俯视图,一第二内柱1117固定在该第一内柱1113内,该第一连接器可以是该第二内柱1117的一内螺纹11171,假设该第一内柱1113为塑胶材质,该第二内柱1117可以是金属材质。
[0040]图4A-E显不一可移动伞顶的一实施例,图4A显不一折叠伞空心圆柱伞杆(以下可简称空心伞杆)401及至少部分可插入该空心伞杆401的一可移动伞顶402的侧面爆炸图,图4B为图4A的某一角度的三维图;该可移动伞顶402的一端上设置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不受限某一种特殊的连接器,例如,该第二连接器可以是一外螺纹4021如显示在图4A-E,沿着该可移动伞顶402其长度方向开一长条开口 4022,在该可移动伞顶402另一端设置往内凹一第一环形凹带4023 ;该空心伞杆401的一端上设置往内凹一第二环形凹带4011,在该第二环形凹带4011上沿者该第二环形凹带4011四周设置至少一个圆形开口40111如显示在图4B,该每一圆形开口 40111可置入一圆球4013,在该空心伞杆401的一端靠近该第二环形凹带4011开一圆形插销孔4012,一弹性压迫环403具弹性可套在该第二环形凹带4011挤压在其下的该圆球4013往内;将该可移动伞顶402插入该空心伞杆401之内,一圆柱插销404从该圆形插销孔4012插入能深入到该长条开口 4022之内,如此该长条开口 4022只能在该圆柱插销404的限制下移动,该长条开口 4022允许该可移动伞顶402在该空心伞杆401内沿着其长度方向滑动而禁止该可移动伞顶402与该空心伞杆401做相对旋转运动;该长条开口 4022非贯穿整个可移动伞顶402,当该可移动伞顶402从该空心伞杆401拉出,当该长条开口 4022的第一端40221碰到该圆柱插销404该可移动伞顶402的滑动会被挡住,当该可移动伞顶402被推入该空心伞杆401之内,当该长条开口 4022的第二端40222碰到该圆柱插销404该可移动伞顶402的滑动会被挡住,所以该可移动伞顶402只能在该空心伞杆401内某一距离范围内前后滑动;当该可移动伞顶402从该空心伞杆401内拉出,当该长条开口 4022的第一端40221碰到该圆柱插销404,该可移动伞顶402的该第一环形凹带4023进入该空心伞杆401的第二环形凹带4011下,该弹性压迫环403的弹性会对其下的该圆球4013造成压力让该圆球4013的部分从该圆孔40111的另一侧凸出去,由于该第一环形凹带4023的两侧比较高,要让该圆球4013离开该第一环形凹带4023需要稍微大一点的力量去克服该第一环形凹带4023较高的一侧,此时形成该可移动伞顶402在该空心伞杆401内往后滑动的阻力,这种阻力不用很大,其目的只要方便让使用者将该螺纹4021与上述该伞套11上该最底套筒111的螺纹以旋转方式来螺合,因为没有这个阻止往后滑动的力量,一开始该一螺纹要吃进另外一螺纹都变得很难。为简单起见,图4A-E只显示该伞套11的该最底套筒111 ;因图面限制的关系,图4A显示的折叠伞空心伞杆401比实际短很多;图4B用三维及不同的角度来显示图4A ;图4C用三维、不同的角度、及放大尺寸来显示图4A的该空心伞杆401 ;图4D用三维、放大尺寸及不同的角度来显示图4A结合后的图,其中该可移动伞顶402从该空心伞杆401延伸出的状态;图4E为图4D,但该可移动伞顶402插入该空心伞杆402内的状态。
[0041]该可移动伞顶402与该伞套11的连结如螺合是可以分离的设计,而且是一种容易螺合及分离的设计。该可移动伞顶402可以在该空心伞杆401内上下移动至少该可移动伞顶402的部分可从该空心伞杆401内移出及移入;延伸该伞套11可以包覆至少该折叠伞的一部分或是包覆整个该折叠伞,当延伸该伞套11去包覆该折叠伞时,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402往该空心伞杆401之内推进,由于该第一内柱1113的高度可以非常短如此该第一连接器1114可以非常接近该最底套筒111封闭端的内侧,所以至少该伞套11的该最底套筒111的部分空间可以容纳该折叠伞,如显示在图5A ;当收缩该伞套11将该折叠伞从该伞套11内拉出,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402从该空心伞杆401往外拉出,该可移动伞顶402应该被拉出到一长度到该折叠伞的伞布可完全被撑开,该可移动伞顶402被拉出到至少该长度保证该折叠伞的伞布可完全被撑开;图5A显示伞套延伸开来包覆该折叠伞的长度短于如显示在图5B所示的一已知伞套。该可移动伞顶402可以是一种轻而硬度强的金属。图4E显示图4A的结合图,其中该可移动伞顶402的大部分隐藏于该折叠伞该空心伞杆401内;图4D显示图4A的结合图,其中该可移动伞顶402的大部分从该折叠伞该空心伞杆401内拉出。另外,该圆柱插销404可以有从该圆形插销孔4012拔出的设计,当该圆柱插销404从该圆形插销孔4012拔出,该可移动伞顶402可以从该折叠伞该空心伞杆401拔出,该可移动伞顶402及该伞套11仍然可以重复使用在相同设计的折叠伞内,如此下次购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伞时可以不用重复购买该可移动伞顶402及该伞套11的部分而省下费用。
[0042]使用传统折叠伞的人们,上了拥挤的公车,人们通常是将收一半像朵花的折叠伞的伞面部分直立放在地上,除了雨水四流,搞脏雨伞之外,该伞还是会占据一定程度的面积影响别人,这个问题在狭小人多的空间尤其重要;观察人们使用折叠伞的行为模式,人们会从街上走上公车,从公车走下捷运,从街上走入商店,从商店走出上了公车,从这栋大楼走到另一栋大楼,雨伞开开合合,人们是持续的做撑开伞或收伞的动作,本实用新型除了该伸缩伞套可以当做折叠伞的收纳之外,更强调解决这种持续、重复的间歇性撑开伞或收伞的动作,当下雨的时候连接该伞套及该折叠伞,使用者可以稍微用一只手握住收一半像朵花的折叠伞,用另外一只手延伸该伞套很容易的套上该折叠伞,如图6所示,即使该折叠伞没有完全套入该伞套内,也可以某种程度的限制住该折叠伞的形状及滴水问题,大幅解决以上的问题,如果该伞套的最底套筒的底部为平面,则该伞套还可以放在地面,又干净又不滴水,这在公车,捷运上很方便;当不下雨的时候,分离该伞套及该折叠伞,该伞套可当作折叠伞的收纳盒;本实用新型该折叠伞伞套完全伸展的长度会比已知的折叠伞伞套完全伸展的长度短,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该可移动伞顶402可隐藏在该折叠伞空心伞杆401内,折叠伞仍然拥有伞顶跟伞面很接近的设计来满足女士们对折叠伞传统美学的追求。
[0043]另外,该折叠伞空心伞杆401的洞口可以设置一盖子来盖住该洞口将该可移动伞顶402完全隐藏,该盖子与该洞口系采用可分离的设计,而且可用一细绳来连接该伞杆401与该盖子,如显示在图7A和B ;图7B显示一盖子188可用以盖住该空心伞杆401外露的顶端,该盖子188与该空心伞杆401是可以分离的设计如显示在图7A,一细绳189用以连接该盖子188与该空心伞杆401。在一些实施例中,并不需要细绳189。
[0044]为了方便使用者更容易,迅速,持续的将该伞套套上该折叠伞的动作,显示在图3A-H的该伞套的一最高套筒的边缘,可以呈现一往外弧线喇叭状延伸,如显示在图8A和B,图8A及图8B分别显示该伞套的侧面图及俯视图;该伞套的最高套筒115的外缘往外弧线喇叭状延伸1151让使用者可不用精准且更容易的将伞套套上该折叠伞,这种设计可以让间歇性而又持续的收伞的动作变的简单而且迅速。另外,该最底套筒111封闭端可以为平的,如此本实用新型,防滴水折叠伞可以平放在地面。
[0045]已知的伞杆上设有一已知的一上弹节片(upper spring),当下巢(runner)移至该上弹节片,该下巢会被该上弹节片固定,将该上弹节片往下压,则被固定的下巢即可被释放。有另一已知技术,是将一弹片设置固定在活动的下巢上,接着在伞杆上开一小开口,当设置在下巢上的该弹片进入该小开口内,会固定下巢,当设置在下巢上的该弹片被压下,则该下巢即可从该位置离开。请参阅图9,为使用图8A和B的另一实施例,该空心伞杆401上一适当的位子开一小孔40112,用以配合一下巢40113。
[0046]本实用新型的防滴水折叠伞的该空心伞杆401,允许其他复数个尺寸较小的伞杆一一插入,该可移动伞顶402可置于最小尺寸的伞杆之内,如显示于图10之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显示一第一伞杆405插入该空心伞杆401内,而第二伞杆406插入该第一伞杆405内,该可移动伞顶402置于最小伞杆406内。为方便起见,该实施例使用三伞杆,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范围为限。相对地,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之防滴水折叠伞的该空心伞杆401则可相对于插入于尺寸较大的复数伞杆中,例如插入第一伞杆405,而第一伞杆405插入第二伞杆406内。
[0047]如有必要,例如伞杆上会设置挡钉(stop pin),若该挡钉会进入该空心伞杆401内而触碰或限制该活动伞顶402,该活动伞顶402允许在其上开设其他的开口,例如,平行于该活动伞顶402长度方向开设一长条开口,该长条开口可以贯穿整个该活动伞顶402,如此当该活动伞顶402移动时不会碰触该挡钉。虽然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系用一空心活动伞杆,然而并不以此为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