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18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穿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该一次性穿用物品适于吸收并保持排放在其上的排泄物。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一次性穿用物品包括渗透液体的顶片,设置在贴靠人体一侧;不渗透液体的底片,设置在不贴靠人体的一侧;吸收液体的芯部,设置在顶片与底片之间;和一对侧折翼,在芯部横向相反两侧边之外沿一次性穿用物品的纵向延伸。这种开式一次性穿用物品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1999-299824A和No.1999-299832A中给予了说明,而这种罩式一次性穿用物品在日本专利中请公开号No.1999-104177A和1999-155904A中给予了说明。
传统的这些一次性穿用物品中的每一种,沿穿用物品纵向方向具有前腰身区、后腰身区和在此两腰身区间延伸的岔口区,其中,在岔口区内芯部的横向尺寸小于前后主体区的横向尺寸,因此,此芯部在平面视图中呈现出沙漏式形状。
众所周知,如果在岔口区内芯部的横向尺寸大于穿着者胯区的横向尺寸,当将穿用物品穿在穿着者身体上时,芯部将与穿着者的胯区不相适应,穿着者将有不舒适的感觉。为实现芯部在穿着者胯区具有所希望的适应性,可将芯部的尺寸调整至等于或小于穿着者胯区的尺寸。然而,上述专利所公开的的两种穿用物品都是不利的,其中,由于芯部尺寸减小,芯部对于在胯区的排泄物的吸收能力降低,且排泄物从胯区泄漏的可能性增加。
在现有绝大多数穿用物品商品中,通常芯部在岔口区的横向尺寸制成在100-200mm范围,以避免从岔口区泄漏排泄物。但是,这样数量级的尺寸常常是大于穿着者胯区的尺寸,并不可能使芯部具有良好适应性地放置成贴靠穿着者的胯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该穿用物品允许设置在穿用物品岔口区的芯部能以良好的适应性设置贴靠穿着者的胯区,不用担心排泄物可能从胯区泄漏。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该穿用物品包括透液体的顶片,设置在贴靠人体一侧;不透液体的底片,设置在不贴靠人体的一侧;吸收液体的第一芯部,沿穿用物品的纵向尺寸较大,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一对侧折翼,设置在第一芯部横向相反两侧边之外,并沿纵向方向延伸,在纵向方向设置成包括前腰身区;后腰身区;和岔口区,在两腰身区之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在于侧折翼设有一对吸收液体的第二芯部,每一吸收液体的芯部沿纵向尺寸较大于,并沿横向方向向外距第一芯部的相应侧边一预定尺寸距离;第一芯部的侧边在岔口区沿穿用物品的横向方向本质上以圆弧形向内呈曲线形弯曲延伸,而分别面对第一芯部侧边的第二芯部相应的内侧边本质上以圆弧形沿衣服的横向向外呈曲线形;和在岔口区,第二芯部被拉向第一芯部,第一和第二芯部,在第一芯部的相应侧边和第二芯部的相应侧边附近粘接在一起,于是侧折翼从第一芯部的相应侧边倾斜向下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侧折翼设有一对本质上不透液体的阻漏卷折部,沿所述穿用物品纵向延伸,并具有近侧边部,在岔口区中沿侧折翼的侧边延伸;自由侧边部,与近侧边部连接并沿法向偏置以从侧折翼升起;纵向相反的固定端部,沿横向向内折叠,并于前、后腰身区在折叠状态下粘接于侧折翼上;弹性元件,沿纵向方向可以伸长,并在拉伸状态下设置在自由侧边部。
根据本发明另一推荐实施例,在岔口区的第一芯部的最小横向尺寸在20-80mm范围,在岔口区的第二芯部的最大横向尺寸在20-70mm范围。
根据本发明另一推荐实施例,第二芯部具有高于第一芯部的坚韧性。
根据本发明另一推荐实施例,侧折翼用设置在贴靠人体侧的透液体的顶片和设置在不贴靠人体侧的不透液体的底片构成,第二芯部设置在此顶片和底片之间。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穿用物品,其中部分切去;图2为透视图,示出了穿用物品粘接开口周边以将这些开口封闭之前的情况;图3为沿图1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为透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穿用物品以罩式一次性尿布形式使用的情况,其中部分被切去;图5为透视图,示出了具有穿用物品的尿布被从紧固覆盖件分离的情况;图6为沿图4中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4中C-C线剖切的剖视图;图8为透视图,示出了穿用物品以开式一次性尿布形式使用的情况;图9为透视图,示出了与图1所示穿用物品使用方式不同的另一种使用方式的穿用物品;和图10为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9所示穿用物品装配前的情况,其中部分被切去。
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用物品的详细情况,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将获得更充分地了解。
图1为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穿用物品1A,其中部分被切去,图2为透视图,示出了穿用物品1A分别将相应开口7周边粘接在一起以将这些开口封闭之前的情况,图3为沿图1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参看图1,纵向方向用箭头X表示,而横向方向用箭头Y表示。在此,对顶片2和底片3而言,所用术语“内表面”应理解为其面向芯部4、5的表面,而术语“外表面”应理解为其远离芯部4、5的表面。
穿用物品1A基本上包括透液体的顶片2,设置在贴靠人体一侧;不透液体的底片3,设置在不贴靠人体一侧;第一和第二吸液芯部4、5,纵向较长;一对阻漏卷折部6,本质上不透液体,沿纵向延伸。
从总体布局上讲,穿用物品1A沿纵向方向包括前腰身区20;后腰身区22;岔口区21,在所述前后主干区20、22之间延伸;一对侧折翼1a,沿纵向彼此平行延伸;一对端翼1b,沿横向彼此平行延伸。
第一芯部4设置在顶片2与底片4之间,并至少粘接在顶片2和底片3其中之一的内表面上。第一芯部4具有在横向相反两侧沿纵向延伸的两侧边4a,和在纵向两端沿横向延伸的两端边4b。第一芯部4的两侧边4a在穿用物品1A的横向成曲线形向内弯曲,在岔口区内21本质上为圆弧形(见图2)。
第二芯部5分别设置在岔口区21的侧折翼1a处。第二芯部5距第一芯部4的相应侧边4a横向向外相距一段预定尺寸的距离,设置在顶片2和底片3之间相应的侧折翼1a内,并至少粘接在顶片2和底片3其中之一的内表面。第二芯部5分别具有内侧边缘5a,该边缘与第一芯部4的边缘4a面对,并沿纵向延伸,其外侧边缘5b平行于内侧边缘5a沿纵向延伸。第二芯部5的内侧边缘5a和外侧边缘5b沿穿用物品1A的横向向外本质上成圆弧曲线形向外(见图2)。
侧折翼1a是由顶片2和底片3的一部分构成,在第一芯部4的相应侧边4a之外横向向外延伸。端翼1b是由顶片2和底片3的一部分构成,在第一芯部4的纵向相反两端4b沿纵向向外延伸。
在侧折翼1a中,预定制成相应捏褶的纵向较大的纺锤形区1a1,被限定在第一芯部4的侧边4a与第二芯部5的内侧边5a之间,并在第一芯部4的横向相反两侧边4a附近和相应的第二芯部5的内侧边5a附近切去,以形成较大的纺锤形开口7如图2所示。从图2所示穿用物品的状态,沿相应开口7的周边边缘7a,顶片2的内表面与底片3的内表面是粘接在一起的。
沿侧边部1a2,顶片2和底片3从第二芯部5的相应外侧边5b横向向外延伸,并在这些延伸部的内表面粘接在一起。
在穿用物品1A中,第二芯部5可从图2所示的状态向第一芯部4的方向拉,使开口7闭合,开口7的周边边缘7a(第一芯部4的两侧边4a附近与第二芯部5的两侧边5a附近)可相互重合并彼此粘接以建立图1所示状态。
在1a1区,每一对相邻底片3均平放在一起并将其外表面粘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在1a1区,相应开口7的周边部7a(顶片2和底片3在第一芯部4的侧边4a附近处和第二芯部5内侧边5a附近处)向上延伸如图3所示。在1a1区,对顶片2和底片3的彼此粘接以及底片各部的彼此粘接,可使用热焊技术,例如热密封技术或超声密封技术。
侧折翼1a沿纵向设有阻漏卷折部6。阻漏卷折部6是通过卷折底片3的一部分制成,该卷折部沿穿用物品1A的横向向外延伸,从相应的侧折翼1a的侧边部1a2折向顶片2。
阻漏卷折部6具有固定侧边部6a,该侧边部设置在第二芯部5的外侧边5b之外,并在岔口区21中侧折翼1a的侧边部1a2沿纵向延伸,自由侧边部6b与固定侧边部6a是连接的,并沿纵向延伸,固定的纵向相反两端部6c处于在前、后腰部20、22并设置在顶片2上。
固定的纵向相反两端部6c在穿用物品1A的横向向内折叠。在这些固定端部6c,底片3的内表面是粘接在顶片2的外表面。纵向可撕开的弹性元件8以具有拉伸的状态粘接在自由边部6b并被覆盖在自由边部6b下部。
参看图1,有顶片2在内的穿用物品1A沿纵向呈曲线形,由于弹性元件8收缩,阻漏卷折部6的自由侧边部6b在侧折翼1a的边缘部1a2之上升起。在穿用物品的岔口区21,侧折翼1a从第一芯部4的横向相反两侧边4a倾斜向下延伸。穿用物品被穿上时,第一芯部4被置放贴靠穿着者的胯区,而第二芯部5被置放在贴靠穿着者相应的大腿处。
在穿用物品1A中,侧折翼1a与相应阻漏卷折部的侧边部6b相结合,构成穿用物品1A的一对向外开口的口袋P,因此,排泄物可被这些开口P保持,从而从边缘部1a2泄漏排泄物的可能性得以可靠地避免。
第一芯部4在岔口区21的最小横向尺寸L1最好在20-80mm范围。第二芯部5的最大横向尺寸L2最好分别在20-70mm范围。
在穿用物品1A中,第一芯部4的尺寸L1在小于众所周知的现有穿用物品的尺寸范围,因此,在岔口区21的第一芯部4是以所希望的适应性贴靠穿着者的胯区而不致便得庞大。即使穿用物品1A的第一芯部4的尺寸L1较小,一部分可能从第一芯部4泄漏的排泄物可靠地被第二芯部5吸收,可避免任何排泄物能从岔口区21泄漏。
如果第一芯部4的尺寸L1小于20mm,第一芯部4对排泄物的吸收能力将急剧下降,由岔口区21第一芯部吸收的排泄物量则是有限的,第一芯部4不能有效地使用。反之,如果第一芯部4的尺寸L1超过80mm,第一芯部4的尺寸L1将超过穿着者胯区的横向尺寸,当穿用物品被穿上时,第一芯部4将不适应于穿着者的胯区。结果,第一芯部变的庞大,当使用这种穿用物品时,会给穿着者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第二芯部5的尺寸L2小于20mm,第二芯部5对排泄物的吸收能力将不足以吸收从第一芯部4泄漏的排泄物并从而不能避免从岔口区21泄漏排泄物。反之,如果第二芯部5的尺寸L2超过70mm,第二芯部5将被设置在成在穿着者每一大腿处一较大范围,并约束穿着者两腿的运动。
在穿用物品1A中,第二芯部5的坚硬性最好高于第一芯部4的坚硬性,以便保证第二芯部5由于穿着者两腿的运动直接传递作用于第二芯部5而将第二芯部损坏。
图4为透视图,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穿用物品1A的罩式一次性尿布30,其中一部分被切去,图5为一透视图,示出了此尿布,此尿布具有被从穿用物品1A分离的紧固覆盖件9,图6为沿图4中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4中C-C线剖切的剖视图。参看图4,腰部的环绕方向用箭头Z表示。
尿布30包括穿用物品1A和环行紧固覆盖件9。紧固覆盖件9具有前区9a,穿用物品1A的前主干区20与之粘接;后区9c,穿用物品1A的后腰身区22与之粘接;中间区9b,在前、后区9a、9c之间延伸。在紧固覆盖件9中,后区9c的面积大于所述前区9a和中间区9b的面积。
设置在环绕腰部方向可伸长的弹性元件10是在拉伸状态下设置在紧固覆盖件9上边缘部9d下面从而与腰部开口相联系。设置在环绕腰部方向可伸长的弹性元件11是在拉伸状态下设置在紧固覆盖件9下边缘部9e下面。弹性元件11在紧固覆盖件9的中间区9b和后区9c之间延伸。这些弹性元件10、11被粘接在紧固覆盖件上,设置在紧固覆盖件9的下边缘部9e。弹性元件11在紧固覆盖件9的中间区9b和后区9c之间延伸。这些弹性元件10、11均借助于热熔粘接剂(未示出)粘接在紧固覆盖件9上。
在尿布30中,穿用物品1A沿纵向是曲线形,使顶片2在内,而在穿用物品1A前后腰身区20、22底片3的外表面与紧固覆盖件9相应的前、后区内表面9a、9b粘接。穿用物品1A与紧固覆盖件9借助于热熔粘接剂(未示出)粘接在一起。由图4可见,穿用物品1A是这样与紧固覆盖件9装配成一体,因此,穿用物品1A的岔口区21向下延伸超出紧固覆盖件9之外,腰部开口12以及一对腿部开口13均得以限定。
将尿布30穿在穿着者身体上时,紧固覆盖件9适当地压在穿着者腰部,于是,穿用物品1A的第一芯部4可设置在贴靠穿着者胯区,而穿用物品1A的第二芯部5可设置在贴靠穿着者的两大腿。在穿好的尿布30的岔口区21,侧折翼1a从第二芯部4的两侧边4a向下方倾斜,而侧折翼1a和阻漏卷折部6的自由侧边部6b朝物品1A的上方开口,从而形成了口袋P。
图8为本发明穿用物品1A应用于开式一次性尿布31的透视图。带形弹性元件14以沿横向可伸长的形式在具有拉伸的状态下设置在穿用物品1A后腰身区22的端翼1B上,以与腰部开口相联系。弹性元件14连同腰部开口是设置在顶片2和底片3之间端翼1B内,B并借助于热熔粘接剂(未示出)粘接在顶片2和底片3相应的的内表面。
在后腰身区22的侧折翼1a设有一对紧固带15,分别沿横向向内延伸。每一紧固带15具有设置在顶片2和底片3之间的近端部,并借助于热熔粘接剂(未示出)分别粘接在顶片2和底片3的相应内表面。每一紧固带15在其自由端覆盖压合胶粘剂16。尿布31实际使用前,紧固带15的自由端仍向顶片2的外表面折叠,并借助于压合胶粘剂16暂时地即可剥离地粘接在塑料薄膜17上,薄膜17是牢固地粘接在后腰身区22中的阻漏卷折部6上。一种用塑料薄膜制成的矩形靶带18,借助于热熔粘接剂(未示出)粘接在前腰身区20内底片3的外表面。靶带18起安置区的作用,紧固带15固定在靶带上。
用穿用物品1A的此实施例,相应紧固带15的自由端部可借助于压合胶粘剂16固定在靶带16上,以将前后腰身区20、22连接在一起。于是,腰部开口(未示出)和一对腿部开口得以限定。
图9为透视图,示出了穿用物品1B,此穿用物品的使用与图1所示穿用物品使用方式不同,图10为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9所示穿用物品装配之前的情况,其中部分切去。参看图9,纵向方向用X表示,横向方向用Y表示。穿用物品1B的设置不同于图1所示穿用物品1A,对此将在下面说明。
在穿用物品1B中,从图10可见,侧折翼1a与第一芯部4的横向相反两侧边4a相距一段距离。侧折翼1a由设置在贴靠人体一侧的透液体的顶片23和设置在不贴靠人体的相反侧的不透液体的底片24构成。第二芯部5设置在顶片23和底片24之间并至少粘接在顶片23和底片24其中之一的内表面。
顶片2和底片3的横向相反两侧边部2a、3a平放在一起,并使其内表面粘接在一起,该两侧边部将第一芯部4夹放其间,并沿横向延伸超出第一芯部4侧边4a之外。在岔口区21内,第一芯部4的侧边4a和顶片2与底片3的侧边部2a、3a沿穿用物品1B横向本质上以圆弧形呈曲线形向内弯曲。
顶片23和底片34的相反两侧边部23a、24a平放在一起并使其内表面粘接在一起,该侧边部夹放在横向方向延伸超出内侧边5a之内的第二芯部5。在岔口区21,第二芯部5的内侧边5a和顶片23和底片24的内侧边部23a、24a在穿用物品1B的横向方向本质上以圆弧形呈曲线形向内弯曲。
在穿用物品1B中,第二芯部5被拉向第一芯部4,顶片2和底片3的侧边部2a、3a均粘接在顶片23和底片24的内侧边部23a、24a。尽管未示出,底片3、24均沿侧边部2a、3a和内侧边部23a、24a平放在一起,而这些底片3、24的外表面彼此粘接。
在穿用物品1B的岔口区21,侧折翼1a从第一芯部4的侧边4a倾斜向下延伸。在穿用物品1B中,侧折翼1a连同阻漏卷折部6的自由侧边部6b构成一对口袋P。将穿用物品1B穿在穿着者身体上时,第一芯部4设置在贴靠穿着者胯区,而第二芯部5设置在贴靠穿着者的两大腿。
类似于图4的穿用物品1A,穿用物品1B可与紧固覆盖件9组合以形成尿布30。类似于图8的穿用物品,穿用物品1B可与紧固带15和靶带18组合以构成开式尿布31。此穿用物品1B的其余特征类似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特征,因此其详细说明在此略去。
顶片2、23可用亲水的含纤维无纺纤维或具有微细孔的塑料薄膜制成。底片3、24可用疏水的无纺纤维、不漏液塑料薄膜、双层疏水的含纤维的无纺纤维或一种复合片,此复合片包括疏水的含纤维无纺纤维和粘接在无纺纤维的塑料薄膜。还可用复合无纺纤维制造底片3、24和卷折部6,此复合无纺纤维包括高水阻和柔性的熔融吹制无纺纤维和两层旋制粘接无纺纤维,此双层无纺纤维将熔融吹制无纺纤维夹放其间。
用于本发明的无纺纤维可以是各种形式,例如射流喷网式、针刺式、熔喷式、热粘合式、纺粘式、化学粘合式和空气渗透式。无纺纤维的组份纤维可从一组纤维中选择,这组纤维包括聚烯烃基纤维、聚酯基纤维、聚酰胺基纤维,以及皮芯型纤维或并列式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酯成对纤维。
紧固覆盖件9最好用类似于制作底片3、24的基材或一种可伸长的片制造。这种用作紧固带9基材的可伸长片可从一组材料中选择,这组材料包括可伸长和疏水的含纤维无纺纤维、可伸长的和不透液体的塑料薄膜、双层可伸长的和疏水的含纤维无纺纤维和复合片,该复合片包括疏水的含纤维无纺纤维和不透液塑料薄膜,此两者彼此叠放且均具有可伸长性。
可伸长的含纤维无纺纤维可为熔融吹制型或旋制粘接型。这种可伸长无纺纤维的组份纤维可为由熔融旋制法获得的热塑弹性树脂。也可用一种复合无纺纤维,该复合无纺纤维包括由热塑弹性树脂纤维制成的疏水的含纤维无纺纤维;和由熔喷热塑合成树脂获得的卷曲纤维制成的疏水含纤维无纺纤维,该热塑合成树脂是从叠放在热塑弹性树脂纤维的疏水的含纤维无纺纤维至少一表面上的聚丙烯、聚乙烯和聚酯一组中选择。
第一和第二芯部4、5用绒毛纸浆和高吸收聚合物颗粒的混合物,或绒毛纸浆、高吸收聚合物颗粒和压制成希望厚度的热塑合成树脂混合物制成。最好这些芯部4、5整个覆盖以薄纸,以便防止此芯部4、5偏离所希望的形状和聚合物颗粒从芯部脱落。聚合物颗粒可从包括淀粉基颗粒、纤维素基颗粒和合成聚合物基颗粒的一组颗粒中选择。为使第二芯部5的坚韧性高于第一芯部4的坚韧性,例如,可在第二芯部5中增加一部分热塑合成树脂纤维,并可将第二芯部在较高压力下加压。
各种元件的粘接或设置,例如顶片和底片2、23、3、24,阻漏卷折部6,第一和第二芯部4、5,以及弹性元件8,使用合适的粘接剂粘接,例如用热熔粘接剂,或使用诸如热密封或超声密封之类的热焊接技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用物品的新颖结构允许在岔口区的第一芯部的横向最小尺寸小于现有技术中穿用物品芯部的最小尺寸。即使第一芯部在此方向的尺寸较小,一部分可能从第一芯部泄漏的排泄物可可靠地被第二芯部吸收,不用担心从胯区泄漏排泄物。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穿用物品,当穿着者穿上穿用物品时,保证在胯区的第一芯部与穿着者的胯区适合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在实施例中包括一对本质上不透液体的阻漏卷折部,沿相应的侧折翼边部延伸;相应的阻漏卷折部的自由侧边部,当弹性元件收缩时,此自由侧边部在侧折翼的侧边部升起。因此,侧折翼连同阻漏卷折部的侧边部构成向穿用物品外开口的口袋。这样,口袋可靠地保持排泄物,并消除了对排泄物会从相应侧折翼的边部泄漏的忧虑。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包括透液体的顶片,设置在贴靠人体一侧;不透液体的底片,设置在不贴靠人体的一侧;吸收液体的第一芯部,沿穿用物品的纵向尺寸较大,设置在所述顶片和底片之间;一对侧折翼,设置在所述第一芯部横向相反两侧边之外,并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在所述纵向方向设置成包括前腰身区;后腰身区;和岔口区,在所述两腰身区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侧折翼设有一对吸收液体的第二芯部,每一吸收液体的第二芯部的纵向尺寸较大,并沿所述横向方向向外距所述第一芯部的相应侧边一预定尺寸距离;所述第一芯部的侧边,在所述岔口区沿所述穿用物品的横向方向本质上以圆弧形向内呈曲线形弯曲延伸,而分别面对所述第一芯部所述侧边的所述第二芯部相应的内侧边,本质上以圆弧形横向向外呈曲线形;和在所述岔口区,所述第二芯部被拉向所述第一芯部,所述第一和第二芯部,在所述第一芯部的相应侧边和所述第二芯部的相应侧边附近粘接在一起,于是所述侧折翼从所述第一芯部的相应侧边倾斜向下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侧折翼设有一对本质上不透液体的阻漏卷折部,沿所述穿用物品纵向延伸,并具有近侧边部,在所述岔口区中沿所述侧折翼的所述侧边延伸;自由侧边部,与所述近侧边部连接并沿法向偏置以从所述侧折翼升起;纵向相反的固定端部,沿所述横向向内折叠,并于所述前、后腰身区在折叠状态下粘接在所述侧折翼上;弹性元件,沿所述纵向方向可以伸长,并在拉伸状态下设置在所述自由侧边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用物品,其中,在所述岔口区的所述第一芯部的最小横向尺寸在20-80mm范围,在所述岔口区的所述第二芯部的最大横向尺寸在20-70mm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第二芯部具有高于第一芯部的刚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用物品,其中,所述侧折翼用所述设置在贴靠人体侧的透液体的顶片和设置在不贴靠人体侧的不透液体的底片构成,所述第二芯部设置在此顶片和底片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一次性穿用物品1A,包括:吸收液体的第一芯部4,设置在顶片2和底片3之间;一对侧折翼1a,在岔口区21内第一芯部4横向相反的两侧边4a之外沿纵向延伸;一对第二芯部5,距第一芯部4的相应侧边4a一段距离,设置在顶片2和底片3之间。岔口区21内第一芯部4的相应侧边4a,沿穿用物品1A的横向呈曲线形向内弯曲以形成一段圆弧,而岔口区21内相应的第二芯部5的内侧边沿穿用物品1A的横向呈曲线形向外弯曲以形成一段圆弧。在岔口区21内,第一芯部4与第二芯部5在第一芯部4侧边部4a附近与第二芯部5内侧边部5a附近粘接在一起。于是侧折翼1a从第一芯部4的侧边部4a倾斜向下延伸。
文档编号A61F13/494GK1340332SQ01125228
公开日2002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日
发明者大坪俊文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