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片及使用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83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片及使用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片及使用该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粘结剂将多张无纺布粘结在一起的复合片被用于各种用途,根据其使用的用途以及目的,该复合片被实施了各种加工。例如,在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复合片被形成为使吸收性物品的外观及肌肤触感良好,并能够配合身体的运动等进行伸缩。但是,复合片在被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要求被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不会使穿着者产生不适感,并能够配合穿着者在穿着时或穿着过程中的身体的运动进行伸缩。另外,还要求维持伸缩性的同时在伸长时复合片不会破裂的强度。在日本特开平9-18895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无纺布,该无纺布是在向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喷射气体并进行细化后,积层成片状并在接触点进行熔敷接合而成。但是,得到的无纺布强度较高,在作为复合片组合的材料中,需要基重更高的片材,成本变高。另外,在该无纺布被用于一次性短裤的情况下,该无纺布与一次性短裤的合适的拉伸强度相比较变高。另外,由于一般聚氨酯类弹性体的手感具有特有的贴粘感,所以,并不适合作为被用于吸收性物品的部件。另外,在日本特开2006-8990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对于弹性体和伸长性纤维复合体无纺布来说,将片的延伸加工分两次进行,该方法在降低片损伤的同时改善了伸长性。在该方法中,延伸加工时会引起纤维的切断及片的构造破坏,复合片自身的强度会大幅度降低。为了获得必要的强度,必须提高复合片的基重,或使用断裂伸张度高的伸长性纤维,这导致成本变高。而且,通过提高片的基重及密度等,可能导致触感变差。相反,若使用基重低的无纺布,则在吸收性物品等的生产过程及使用中,片有可能断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片,其基重低,在吸收性物品的生产过程及使用中能够抑制破损且手感好。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使混合了弹性体纤维和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而形成的伸缩性无纺布伸长的状态下,使用热熔粘结剂使其与非伸缩性无纺布粘结,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基重较低、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的生产过程及使用中的破损且手感好的复合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复合片具有非伸缩性片;伸缩性无纺布,具有至少局部延伸的热塑性纤维和与上述热塑性纤维不同的弹性体纤维,在所述伸缩性无纺布的两面上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多个带状疏区域和多个带状密区域在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地连续形成,并且,一面上的上述带状密区域和另一面上的上述带状密区域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使上述非伸缩性片和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粘合的粘结部分。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的断裂最大强度为20N/50mm以上。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复合片在第一方式的复合片中,上述热塑性纤维由以下部件构成局部没有被延伸的热塑性纤维;比上述局部没有被延伸的热塑性纤维平均纤维直径细、且局部被延伸的热塑性纤维。包含上述局部延伸的热塑性纤维的区域为上述带状疏区域,包含上述局部不延伸的热塑性纤维的区域为上述带状密区域。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复合片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任一项的复合片中,所述复合片是使伸长状态的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粘合在上述非伸缩性片上而形成的。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复合片在第一方式或第三方式的任一项的复合片中,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非伸长状态时的基重为20~100g/m2。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复合片在第一方式或第四方式的任一项的复合片中,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向上述第二方向75%伸长时的强度为5N/50mm以下。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复合片在第一方式或第五方式的任一项的复合片中,上述非伸缩性片的伸长状态的基重为1050g/m2。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复合片在第一方式或第六方式的任一项的复合片中,上述复合片的非伸长状态的基重为200g/n^以下,上述复合片的伸长状态的基重为130g/n^以下。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复合片在第一方式或第七方式的任一项的复合片中,上述复合片的60。/。伸长时的拉伸强度为7N/50mm以下。本发明的第九方式为至少具有吸收体和第一方式第八方式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本发明的第十方式为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和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沿上述长度方向配置的大致纵长状的吸收体;非伸缩性片,其具有形成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两边缘的、向内侧突出的U字状的切口部;第一伸缩性无纺布,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的皮肤抵接面侧和非皮肤抵接面侧的至少一侧,其配置在位于身体的前面侧的前身片及位于身体的后面侧的后身片上;第二伸缩性无纺布,被配置在上述非伸缩性片的包括上述切口部的最突出部位在内的区域中的上述皮肤抵接面侧和非皮肤抵接面侧的至少一侧上。上述第一伸缩性无纺布具有与上述非伸缩性片粘合的粘结部分,且能够在上述宽度方向上伸缩;上述第二伸缩性无纺布具有与上述非伸缩性片粘合的粘结部分,且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伸缩;上述第一伸缩性无纺布与上述非伸缩性片的粘合部分以及上述第二伸缩性无纺布与上述非伸缩性片的粘合部分中6的、上述长度方向及上述宽度方向上的断裂最大强度为20N/50mm以上。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复合片,其是混合弹性体纤维和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而形成伸缩性无纺布,在使该伸缩性无纺布伸长的状态下,将其粘合在非伸缩性无纺布上,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的生产过程及使用中的破损且手感好。图l是本发明的复合片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X-X方向的截面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立体图。图4是使用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纤维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通过咬入压花辊对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进行延伸加工而形成伸缩性无纺布的概要图。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粘结剂的涂布图案的实施例的图。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粘结剂的涂布图案的实施例的图。图7是表示以图6(B)的图案将粘结剂涂布在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上的实施例的图。图8(A)是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片在伸长时的在每恒定宽度的片体上作用的拉伸强度的图,(B)是(A)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O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一次性尿布的主视图。图ll是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图。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工序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对混合了弹性体纤维和能够延伸的热塑性纤维而形成的无纺布进行延伸加工,乂人而形成伸缩性无纺布。而且,涉及一种在使该伸缩性无纺布伸长的状态下通过粘结剂与非伸缩性的无纺布粘结的复合片。以下,对本发明的复合片、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详细地J兌明。<复合片〉通过图1到图9,对复合片l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复合片l为通过粘结剂4粘结伸缩性无纺布2和作为非伸缩性片的非伸缩性无纺布3而成的片材。具体来说,复合片l是在该伸缩性无纺布2伸长的状态下与非伸缩性无纺布3粘合而成的片。复合片l如下形成,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以一定间隔将粘结剂4涂布成带状,并被配置成粘合在伸长状态下的伸缩性无纺布2上。因此,在伸缩性无纺布2的伸长状态被解除后,非伸缩性无纺布3按照涂布了粘结剂4的粘结图案被粘结,并且,其没有被粘结的部分松弛地形成多个褶。该褶的形态不限于图2所示的方式,可以根据后述的粘结剂4的涂布图案而变更。图2示出的是粘结剂4如图6B所示以等宽度且等间隔被涂布情况下的形态。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形成的褶也以大致等间隔形成。另外,对粘结剂4的涂布不限于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进行,也可以涂布在伸缩性无纺布2上。复合片l的基重优选在松弛状态下为200g/n^以下。另外,关于复合片1,伸长到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自然长度状态下的基重优选为130g/m2以下。此外,作为复合片l的伸长到自然长度时的基重的粘合基重能够通过以下的/^式求出。[公式l]伸缩性无纺布基重+伸缩性无纺布缩幅率+伸缩倍率+非伸缩性无纺布基重伸缩性无纺布缩幅率是指伸缩性无纺布2伸长时的第一方向(方向C)的长度相对于伸缩性无纺布2松弛时(非伸长状态)的第一方向(方向C)的长度的比例。这是因为在使伸缩性无纺布伸长时产生所谓的缩幅,第一方向(方向c)的长度减小。另外,该复合片l的横向及纵向的断裂最大强度优选为20N/50mm以上,尤其优选为40N/50mm以上。在不足20N/50mm的情况下,该复合片l有可能在例如后述的吸收性物品的使用中等断裂。这里,上述复合片l的纵向相当于第一方向(方向C),横向相当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方向M)。这里,对断裂最大强度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松弛的状态下切下50mm宽度的复合片1,通过Autograph拉伸试验机((林)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型拉伸试验机(AG-1KNI型))测定直到断裂时的最大强度。另外,在将该复合片l用于后述的吸收性物品时,在60%伸长时的拉伸强度为7N/50mm以下,优选为6N/50mm以下。在超过7N/50mm的情况下,在将该复合片l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有可能使穿着者在穿着时产生紧绷感。在测定60%伸长时的拉伸强度时,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首先,裁取松弛状态下的伸缩方向150mm、非伸缩方向50mm大小的复合片l作为试验片,使用((抹)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型拉伸试验机(AG-1KNI型))进行拉伸试验。通过(装置)夹持试验片的伸缩方向的两端,使减去装置夹持的长度后的距离(夹具间距离)为100mm,使拉伸速度为500mm/min,而对样本进行拉伸,对60%伸长时的地点(卡盘间距离160mm)的拉伸强度进行测定。如图4所示,伸缩性无纺布2是由弹性体纤维13及能够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形成的无纺布。另外,如图3所示,伸缩性无纺布2是在其两面上多个带状疏区域即疏区域21和多个带状密区域即密区域22交替地形成的。另外,一面上的多个密区域22以在复合片l的第二方向(方向M)上与另外一面的多个密区域22交替的方式形成。疏区域21是与密区域22相比含有通过后述齿轮延伸加工被延伸的可延伸的纤维12更多的区域。另外,密区域22是与疏区域相比含有通过后述齿轮延伸加工没有被延伸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更多9的区域。即,在包括通过齿轮延伸加工形成的密区域、疏区域的伸缩性无纺布2中,密区域22的每单位体积的质量比疏区域21的每单位体积的质量高。在疏区域21中,弹性体纤维13即使在齿轮延伸加工后也会收缩并恢复到原先的纤维长,但通过齿轮延伸加工被伸长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不会回到原先的纤维长而是维持在局部被拉伸的状态。而且,热塑性纤维12成为以压缩点14为中心在厚度方向上仅膨胀了被拉伸的部分的状态。即,伸缩性无纺布2中的空隙比齿轮延伸加工前大。另外,通过齿轮延伸加工至少局部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被伸长部分的长度成为该伸缩性无纺布2(复合片1)伸长的伸长余量。作为用于该伸缩性无纺布2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例如,可以使用聚烯烃类、聚酯类的纤维。具体来说,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另外,作为用于该伸缩性无纺布2的弹性体纤维13,例如,可以使用氨基曱酸乙酯类、聚苯乙烯类,橡胶类等纤维。具体来说可以使用聚氨酯等。弹性体纤维13和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的混率(重量比)能够例示为80:20~25:75。若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的混率比75%大,则存在伸缩性无纺布2的变形变大的情况,相反,若弹性体纤维13的混率大于80%,则存在在触感上发粘的情况。为了获得复合片1所要求的强度,伸缩性无纺布2松弛时的基重优选为20~100g/m2。在不足20g/n^的情况下,粘结剂4的渗出量有可能增大。另外,在大于100g/ii^的情况下,即使在横向(方向M)上进行齿轮延伸加工,75。/U申长时的强度也有可能超过10N/50mm,在将该复合片1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存在穿着感觉紧绷的情况。此外,在对75%伸长时的拉伸强度进行测定时,与上述60%伸长时的拉伸强度的测定方法相同。而且,伸缩性无纺布2中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松弛时的基重优选为4~60g/m2。在不足4g/n^的情况下很难得到良好的手感。另夕卜,在大于60g/n^的情况下,作为复合片来说过硬。另外,伸缩性无纺布2中的弹性体纤维13的基重优选为570g/m2。在不足5g/n^的情况下,作为复合片很难得到充分的伸缩性。另外,在比70g/n^大的情况下,作为复合片在使用时拉伸强度过强变得难以使用。而且,在上述那样的条件下,在形成伸缩性无纺布2的情况下,优选变形量为10%以下。在变形量超过10%的情况下,产品的收缩尺寸不稳定,在该复合片l被用于吸收性物品时,有产生穿着感偏差的可能性。伸缩性无纺布2为包括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和弹性体纤维13的无纺布,是在不具有伸缩性的状态的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原反)5上通过进行齿轮延伸加工形成的。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由上述纤维结构形成。齿轮延伸加工是指,如图5所示那样,通过一对赋形辊IO、10,挤压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并使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伸长,并且根据弹性体纤维13的伸缩性,对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赋予伸缩性的加工。以下,通过图5对齿4仑延伸加工进行i兌明。用于齿4仑延伸加工的一对赋形辊10、lO,具有带齿区域ll,该带齿区域ll具有多个槽或多个齿轮的齿lll。赋形辊IO、IO,通过各自的带齿区域ll相互啮合,由此分别相互相对地旋转,从而对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进行挤压。而且,在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中的被啮合的齿轮的齿111的顶点部分挤压的部分上形成密区域22。另外,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中的没有被齿轮的齿111挤压的部分(与齿轮的齿lll的侧面接触的部分)被啮合的齿轮的齿lll拉伸,通过纤维伸长而形成逸乞区i或21。这样,多个疏区域21和多个密区域22每隔带齿区域11中的齿的间隔交替地形成为带状。即,与伸缩性无纺布2的纵向(方向C)平行地交替形成。如上述那样,多个疏区域21和多个密区域22随着齿轮的齿111的隔交替地形成。换言之,疏区域21及密区域22的纵向(方向C)的长度根据一对赋形辊IO、10'的齿轮的齿111的尺寸形成。齿轮的齿111的前端形状可以使用锐角状且顶部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或使用与赋形辊IO、IO,呈同心圆状平行的截面为大致圆形的形状。另外,该伸缩性无纺布2的伸缩方向能够根据该伸缩性无纺布2或复合片l的使用目的任意地形成。即,根据在进行齿轮延伸加工时配置带齿区域ll的方向,可以向才黄向(方向M)或^v向(方向C)的一个伸长。例如,在以与齿4仑延伸加工前的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的横向(方向M)正交的方式配置带齿区域ll的情况下,该伸缩性无纺布2在横向(方向M)上伸长。另外,在以与齿轮延伸加工前的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的横向(方向M)平行的方式配置带齿区域ll的情况下,该伸缩性无纺布2在纵向(方向C)上伸长。而且,通过使齿轮延伸加工在横向(方向M)及纵向(方向C)进行两次,能够形成双向都能够延伸的伸缩性无纺布2。为了抑制粘结剂4渗出,优选构成伸缩性无纺布2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及弹性体纤维13的平均纤维直径尽量细。由此,即使在相同的基重、密度下,也能够抑制产生较大的空隙。而且,能够抑制后述的粘结剂4的渗出。具体来说,用于伸缩性无纺布2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及弹性体纤维13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1035nm。能够期待疏区域21所包含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的平均纤维直径通过齿轮延伸加工被拉伸变得比密区域22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的平均纤维直径小。与上述伸缩性无纺布2粘合的非伸缩性无纺布3根据目的能够进行适宜变更,例如能够使用纺粘型无纺布、熔喷型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和熔喷型无纺布相组合的SMS无纺布、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等公知的各种无纺布。另外,被粘结的非伸缩性无纺布3不限于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另外,根据使用的目的也可以局部为多层。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优选在伸长状态下为1050g/m2。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不足10g/n^的情况下,复合片l的最大强度有可能不足。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超过50g/i^的情况下,相对于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刚性恢复强度不足,存在不能够确保复合片l的伸张度的情况。复合片l是将伸缩性无纺布2和非伸缩性无纺布3通过粘结剂4粘结而形成的。所使用的粘结剂4,例如,优选为热熔粘结剂。而且,复合片l是在使伸缩性无纺布2伸长的状态下通过粘结剂4被粘结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而形成的。此时,伸缩性无纺布2优选在伸长规定倍率的长度的状态下与非伸缩性无纺布3粘结。由此,在使伸缩性无纺布2和非伸缩性无纺布3粘结后,通过解除伸长,伴随着伸缩性无纺布2收缩,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形成褶。而且,如图2所示,非伸缩性无纺布3通过粘结剂4局部地粘结固定在伸缩性无纺布2上,由此,形成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的褶的部分成为延伸余量,从而复合片l整体伸缩。粘结剂4可以被涂布在伸缩性无纺布2或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任意一个上。另外,涂布热熔粘结剂的方法/图案能够从幕式喷涂法(curtainspray)、螺J走、欧米仂口(omega)、点形4犬、全面涂布、点集合体、狭缝式涂布(slotcoating)、辊涂布机等图案加工中选择任意的方法/图案。此外,在选择幕式喷涂或全面涂布以外的图案的情况下,相邻的热熔接合间的间隔A(参照图6A、B)为15mm以内,优选为10mm以内。例如,图6A所示的粘结剂4的涂布图案为螺旋图案,图6B所示的图案为通过辊涂布机进行的断续的涂布图案。若接合间的间隔A变宽,则褶皱变大外观恶化,在用于后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手指会插入非接合部中,成为导致破损发生的原因。而且,例如如图7所示,粘结剂4以等间隔呈带状被涂布在伸缩性无纺布2上,从而与非伸缩性无纺布3粘结。另外,粘结剂4的基重优选为0.5~15g/m2。在基重小于0.5g/m2的情况下,存在无纺布彼此剥离的情况。另外,在基重比15g/n^大的情况下,该复合片的柔软性被破坏,存在粘结剂4渗出的情况。关于本发明的复合片1的粘结剂4的渗出,能够通过平均剥离强度进行测定。在平均剥离强度大的情况下,由于粘结剂4渗出,会被粘贴在其他物品上。因此,剥离强度越小,粘结剂4的渗出越少。平均剥离强度如以下那样进行测定。即,在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上进行齿轮延伸加工,形成伸缩性无纺布2。而且,将作成的伸缩性无纺布2伸长1.8倍,并使其粘合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从而制成复合片l,然后,以3.0kg/cm的线压使该复合片l通过夹持辊。制作两张这样的复合片l。接下来,使两张复合片l成为松弛状态,剪裁成横向(方向M)100mm、纵向(方向C)50mm的大小,以伸缩性无纺布2侧相对的方式重叠。在其上载置成为40g/cn^的重锤。所谓成为40g/cn^的重锤,例如,可以示例为在50mmx50mm的大小上载置lkg的重锤。然后,使成为室温为50。C、湿度为60%的状态,将放置一周的样本通过拉伸试验机((林)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型拉伸试验机(AG-lkNI型)),以宽度50mm、卡盘间距离为30mm、剥落速度为100mm/min的速度对平均剥离强度进行测定(单位N/50mm)。平均剥离强度优选为O~0.07N/50mm。在超过0.07N/50mm的情况下,在对采用该复合片l的吸收性物品进行使用时,可能会感到发粘。另外,存在吸收性物品的包装内相邻的片之间相互粘住,或在将折叠的产品展开时难以展开的情况。另外,复合片1的伸缩率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伸缩性无纺布2的伸缩率优选其完全伸张度(fully-stretchelongation)为20%以上。这里,完全伸张度是指,在图8A所示的拉伸试验中的曲线40中,引出两根切线43、44(图8B),以其交点45为起始点,引出将由两根切线形成的角两等分的线46,将其与曲线40的交点作为点47。然后,点47的伸张度为完全伸张度。这里,对复合片l的伸缩率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使复14合片l在其伸缩方向上伸长到完全伸长的情况下的长度(粘合有非伸缩性无纺布3时的原来的长度)作为Y,然后,开放伸长并放置到自然状态,将自然收缩状态下的复合片l的收缩长度作为y,适用于下式。伸缩率(%)=Y/yxlOO-100另外,也可以在收缩的状态下,在伸缩方向上标注一定间隔(例100mm)的标记,对使复合片l在其伸缩方向上伸长到完全伸长的状态下的标记之间的长度进行测定,通过上式求出伸缩率。另外,也可以在收缩的状态下,在伸缩方向上标注一定间隔(例100mm)的标记,对使复合片l在其伸缩方向上伸长到最大的状态下的标记之间的长度进行测定,通过上式求出伸缩率。使伸缩性无纺布2和非伸缩性无纺布3粘结时的各无纺布的朝向,能够根据复合片l的使用目的等任意地选择。例如,在伸缩性无纺布2在横向(方向M)上具有伸缩性的情况下,能够选择非伸缩性无纺布3为横向(方向M)或纵向(方向C)的某一方向。另外,在伸缩性无纺布2在纵向(方向C)上具有伸缩性的情况下,也能够选择横向(方向M)或纵向(方向C)的某一方向。而且,在使该复合片1为3层以上的情况下,粘结的无纺布也能够选择横向(方向M)或纵向(方向C)的任何一个。伸缩性无纺布2和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粘结方向的组合能够根据使用目的等任意地选择,由此,对于拉伸强度,能够制作考虑了与使用目的相应的最佳的复合片l。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无纺布根据纵向(方向C)或横向(方向M)其最大强度发生变化,而且,通过在伸缩性无纺布2中进行齿轮延伸加工的方向,即使是同样的基重拉伸强度也存在差别。〈复合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图9对复合片l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片l的制造方法以如下方式实施。首先,将巻绕在原织物辊31上的齿轮延伸加工前的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巻出。然后进行齿轮延伸加工。如上述(图5)那样,在形成为带齿区域11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辊32间插入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然后,被带齿区域11夹持的可延伸的热塑性纤维12被伸长。伸缩方向可以根据复合片l的使用目的选择横向(方向M)、纵向(方向C)或者双向中的某一种。在双向都能够伸缩的情况下,能够对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两次齿轮延伸加工。即,在使其在横向(方向M)或纵向(方向C)上伸缩后,作为第二次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齿轮延伸加工。此外,为了在双向上都能够伸缩,没有必要必须进4亍两次齿4仑延伸加工,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才黄向(方向M)进4亍齿4仑延伸加工,能够在双向上伸缩。然后,通过辊34、35,使改善了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2伸长,然后穿过夹持辊39之间。另外,另一方面,使用粘结剂涂布装置38在被巻绕在织物辊37上的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涂布热熔粘结剂,并使其穿过一对夹持辊39之间。通过同时使伸缩性无纺布2及非伸缩性无纺布3穿过夹持辊39,能够将伸缩性无纺布2和非伸缩性无纺布3粘合。然后,通过解除伸长状态,能够得到复合片l。<吸收性物品>本发明的复合片l,例如,能够用于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50。以下,对使用上述复合片l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50进行详细地说明,将短裤型一次性尿布50中朝向穿着者的身体的一侧作为皮肤抵接面侧,将与皮肤抵接面侧相反的侧作为非皮肤抵接面侧。如图IO、图ll所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主体具有基底54,形成短裤型一次性尿布50的主体;配置在基底54的皮肤抵接面侧的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51;配置在基底54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的不透液性的底面片53;被夹持在该表面片51和基底54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芯52。基底54由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形成为短裤型,并具有形成前身片55的端部的前腰收缩部(waistgather)57、形成后身片56的端部的后腰收缩部58。这些收缩部形成为分别在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的端部沿宽度方向(WD)使例如橡皮筋等弹性部件在穿着者的腰围上大致平行地配置。这里所说的宽度方向(WD)是指在将短裤型一次性尿布50穿戴在身体上的情况下的穿着者的腰围的方向,将与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LD)。因此,如图5所示,在使用在横向(方向M)上进行齿轮延伸加工的伸缩性无纺布2的情况下,若将该伸缩性无纺布2延伸的方向(横向(方向M))沿例如前身片55的宽度方向(WD)配置,则前身片55在宽度方向(WD)上具有伸缩性。而且,在基底54的长度方向(LD)的两侧,朝向该基底54的内侧形成有大致U字状的切口部59。该切口部59,如图IO所示,在基底54的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通过接合部63相互接合而形成为短裤型的情况下,形成腿开口部60。另外,通过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相互接合形成腰开口部61。另外,如图ll所示,基底54具有裆下区域62。该裆下区域62是4皮两侧的切口部59夹持的区域。而且,在裆下区域62的皮肤4氐接面侧配置有构成吸收层的、在大致纵长上形成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芯52。另外,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51被配置在吸收体芯52的皮肤抵接面侧,作为不透液性片的底面片53被配置在裆下区域62的非皮肤才氐才妄面侧。这里,基底54由如下部分构成作为非伸缩性无纺布的基片71;作为第一伸缩性无纺布的一对裆侧片72,其由配置成在吸收体芯52的长度方向(LD)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2形成;作为第二伸缩性无纺布的外装片73,其由配置成在宽度方向(WD)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2形成。非伸缩性的基片71例如为19g/n^的纺粘型无纺布,是作为构成基底54的主体部分的部件。即,在该基片71的非皮肤抵接面侧接合后述的裆侧片72以及外装片73,构成基底54。裆侧片72为在基底54的裆下区域62的两侧部被配置在基片71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的无纺布。裆侧片72为以在长度方向(LD)上具有伸缩性且在宽度方向(WD)上不具有伸缩性的方式形成的无纺布。也就是说,使例如在纵向(方向C)上进行了齿轮延伸加工的伸缩性无纺布2(为了使伸缩方向成为CD方向,可以通过将图5中的齿轮的齿111配置在MD方向上进行制造)从未伸长状态伸长到例如在纵向(方向C)上成为1.9倍长度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将其以伸缩方向为长度方向(LD)的方式配置,并通过与基片71热熔粘结(非伸缩性无纺布3)形成。即,裆侧片72是与基片71接合的复合片1。外装片73是在基底54中的基片71的非皮肤抵接面,是以覆盖前腰收缩部57及后腰收缩部58以外的整个面的方式配置的伸缩性无纺布2。外装片73以在宽度方向(WD)上具有伸缩性且在长度方向(LD)上没有伸缩性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使例如在横向(方向M)上进行了齿轮延伸加工的伸缩性无纺布2(图5)从未伸长状态伸长到例如成为1.8倍长度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将其以伸缩方向成为宽度方向(WD)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与基片71(非伸缩性无纺布3)热熔粘结而形成。即,外装片73成为与基片71接合的复合片1。这样,基底54为一种局部成为三层的复合片1,其在基片71中的非皮肤4氐接面侧,在裆下区域62的两侧配置有裆侧片72,而且,在非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外装片73,并分别被热熔接合。在这样的基底54中的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被接合从而成为短裤型的情况下,腿开口部60(图IO)通过裆侧片72而沿该腿开口部60具有伸缩性,另外,前身片55及后身片56通过外装片73而沿该短裤型的外周具有伸缩性。因此,该短裤型一次性尿布50能够配合身体的活动,并且基底54自身具有伸缩性。<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如图12所示,以下对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5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2是说明一次性尿布50的制造工序的图,示出了将该一次性尿布50中的非皮肤抵接面侧作为表面侧,将皮肤抵接面侧作为背面侧。首先,在非伸缩性无纺布即基片71中的、作为一次性尿布50的情况下的成为非皮肤抵接面侧的一侧上,通过热熔粘结剂在规定位置粘结有成为裆侧片72的伸缩性无纺布2(图12(A))。该伸缩性无纺布2在被剪裁成规定尺寸的状态下,例如,在伸长到1.9倍长度的状态下被粘结。此时,也可以在前身片55或后身片56的端部上作为加固件配置非伸缩性片74,并同样地通过热熔粘结剂粘结。然后,剂粘结在前身片55侧和后身片侧56(图12(B))。另外,如图12(C)所示,将伸缩性无纺布在使其伸长例如1.8倍长度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WD)上剪断,然后形成配置在前身片侧的第一外装片73(a)和配置在后身片侧的第二外装片73(b)。而且,第一外装片73(a)及第二外装片73(b)分别以保持伸长的状态被配置在基片71的非皮肤抵接面侧,即,被配置在配置有裆侧片72的一侧,通过热熔粘结剂粘结(图12(D)、(E))。在这样形成的基底54的非皮肤抵接面侧(与配置有裆侧片72及外装片73的侧相同侧的面)上配置有底面片53(图12(F))。另夕卜,表面片51及吸收体芯52被配置在基底54中的皮肤抵接面侧(与基底54中的配置有底面片53的侧相反侧的面),通过热熔粘结剂等粘结(图12(G))。另外,为了形成腿开口部60,在基底54的两侧部通过切割用具切取形成U字状的切口部59成为朝向该基底54内侧的凹状(图12(H))。然后,将前身片55或后身片56向皮肤抵接面侧折叠,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的两侧部相互接合成为短裤型,形成短裤型一次性尿布50(未图示)。此外,第一外装片73(a)及第二外装片73(b)是分别被剪断后被粘结在基片71上的,也可以使第一外装片73(a)及第二外装片73(b)在连续的状态下分别粘结,并在形成切口部59后,粘结吸收体芯52等。然后,在向皮肤抵接面侧对折的状态下,使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分别通过接合部63接合,最后在短裤型的状态下被切开。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形成的一次性尿布进行了说明,即如图IO、图11所示,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在规定的接合部63处被19接合,由此,具有腰开口部61及一对腿开口部60,并形成为短裤型,但是,在本发明中不限于此。例如,使前身片55和后身片56通过卡定部件等被卡定,由此可以用于可穿着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形成为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前身片55及后身片56规定的接合部63,通过用于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可重复卡定的面扣件等卡定部件被卡定,使其成为既是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又能够容易地将该尿布的卡定解除,用于能够使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展开以及再次卡定的一次性尿布。而且,在本发明中,可以将使用裆侧片72和防漏片形成的防漏壁,即所谓的腿收缩部(未图示)沿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芯52的宽度方向(WD)的两端配置。具体来说,以从吸收体芯52和基底54或底面片53之间向吸收体芯52的宽度方向(WD)延伸的方式设置防漏片,在该防漏片的宽度方向(WD)端部配置至少一根以上的裆侧片72,可以通过热熔粘结剂等固定。防漏片可以保持在吸收体芯52的宽度方向(WD)上延伸的状态,也可以向吸收体芯52的宽度方向(WD)的中心方向折回,由此其折回部配置在吸收体芯52的皮肤抵接面侧。此外,底面片53配置在基底54的最外面,但在本发明中不限于此,底面片53可以设置在吸收体芯52和基底54之间,或在基底54由多张片形成的情况下,可以配置在各片之间。另外,在本发明中,是在整体范围内改善了伸缩性的裆侧片72和外装片73分别在伸长的状态下粘结在基片71上,从而形成改善了伸缩性的复合片l,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外装片73上局部地进行齿轮延伸加工,并对局部地改善了伸缩性的片进行粘结。另外,齿4仑延伸加工不限于一次。如上述那4f,也可以改变方向进4亍两次齿轮延伸加工,由此形成在纵向(方向C)及横向(方向M)上改善了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2。另外,粘结的伸缩性无纺布2或非伸缩性无纺布3不限于分别都是单层,也可以重叠多张并粘结在一起。由此,能够使复合片l的强度形成得较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短裤型一次性尿布进行了说明,但是该复合片也可以作为其他产品进行使用。例如,该复合片能够作为胶带固定型吸收性物品中的侧翼、侧伸缩型的短裤型尿布的侧伸缩片、卫生巾中的与内衣进行固定的固定用翼片、一次性手术用外罩衣的袖口等伸缩部件、一次性面罩的耳带、一次性包袋、湿布料的表面材料等。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是适合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都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此外,在以下内容中,MD方向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图l、图5等)中的横向(方向M),指的是所谓积4成加工方向,CD方向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图1、图5)等的纵向(方向C),指的是与所谓机械加工方向正交的方向。使聚丙烯纤维(PP)和聚氨酯纤维(TPU)的混率(重量比)为55:45的比例来制作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接下来通过赋形辊IO、10,对该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在MD方向上进行齿轮延伸加工,得到伸缩性无纺布2。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的基重为35g/m2。而且,在使该伸缩性无纺布2在MD方向上伸长1.8倍的状态下,使其与基重为19g/r^的非伸缩性无纺布3热熔粘结。此外,粘结剂4被涂布在非伸缩性无纺布3上,其涂布图案为螺旋涂布,热熔粘结剂的基重为5g/m2。另外,在以下的表l中,在使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固定、使伸缩性无纺布2的基重变化的情况下(表左,实施例1~4))进行制作并试验。然后,在使伸缩性无纺布2的基重为固定、使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变化的情况下(表右,实施例5~7)进行制作并试验。表l实施例l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非伸缩无纺布基重g/m219191919192530伸缩无纺布原织物基重g/m225354045353535非伸缩方向最大强度N/50mm28.426.627.629.130.233.441.0伸缩方向60%伸长时拉伸强度N/50mm3.474.195.036.12--_复合片基重g/m2708692103687885PP:TPU重量比—55:4555:4555:4555:4555:4555:4555:45由表l可知,在使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为固定且使伸缩性无纺布2的基重变化的情况下(表左),随着伸缩性无纺布2的基重上升,伸缩方向60%伸长时的拉伸强度也变大,向非伸缩方向的最大强度(断裂最大强度)没有产生较大的变化。另外,可知在使伸缩性无纺布2的基重为固定且使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变化的情况下(表右),随着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变高,向非伸缩方向的最大强度变高。因此,通过使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基重发生变化,能够对向非伸缩方向的最大强度进行控制。此外,向非伸缩方向的最大强度为向复合片l的非伸缩方向的最大强度,测定样本的采集方法如下,使松弛状态的复合片l伸长到非伸缩性无纺布3的伸长完全的状态,以在伸缩方向上为50mm、在非伸缩方向上为150mm的尺寸进行采集。然后,通过上述的方法对断裂最大强度进行测定。另外,将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基重以如下的方式制作变更的比较例1~4。然后,在各自的松弛状态下以在伸缩方向上为50mm、在CD方向上为150mm的大小采集样本,通过上述方法对断裂最大强度进行测定。在CD方向上进行采集的原因在于,在使伸缩性无纺布2与非伸缩性无纺布3粘合从而得到复合片l的情况下,CD方向为对非伸缩方向的强度产生影响的方向。而且,从其结果可以设想使伸缩性无纺布2作为单体伸长1.8倍并使用的情况,算出此时的向CD方向的断裂最大强度的推定值。另外,在松弛状态下以伸缩方向为150mm、CD方向为50mm的大小采集伸缩性无纺布原织物5作为试验片,通过上述方法对伸缩方向60%伸长时的拉伸强度进行测定。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由表2可知,通过提高伸缩性无纺布2的基重,强度也变高。但是,为了仅通过伸缩性无纺布2得到作为必要的复合片l强度的20N/50mm以上的强度,则伸缩性无纺布2的基重需要为80以上(比较例4)。而若使伸缩性无纺布2的基重为80g/n^以上,则伸缩性无纺布2中的60%伸长时的拉伸强度就会超过所希望的范围(7N/50mm)(比较例2、3、4)。因此,在伸缩性无纺布2单体中,由于断裂最大强度及伸长时的拉伸强度的平衡会比较勉强,且成本变高,因此,并不优选适用于吸收性物品。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片,其特征在于,具有非伸缩性片;伸缩性无纺布,其具有至少局部被延伸的热塑性纤维和与所述热塑性纤维不同的弹性体纤维,在所述伸缩性无纺布的两面上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多个带状疏区域和多个带状密区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地连续形成,并且,一面上的所述带状密区域和另一面上的所述带状密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使所述非伸缩性片和所述伸缩性无纺布粘合的粘结部分,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的断裂最大强度为20N/50mm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纤维由以下部件构成局部没有被延伸的热塑性纤维;比所述局部没有被延伸的热塑性纤维平均纤维直径细、且局部被延伸的热塑性纤维,包含所述局部被延伸的热塑性纤维的区域为所述带状疏区域,包含所述局部不延伸的热塑性纤维的区域为所述带状密区域。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片是使伸长状态的所述伸缩性无纺布粘合在所述非伸缩性片上而形成的。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性无纺布的非伸长状态时的基重为20~100g/m2。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性无纺布的向所述第二方向75%伸长时的强度为5N/50mm以下。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伸缩性片的伸长状态的基重为10~50g/m2。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片的非伸长状态的基重为200g/n^以下,所述复合片的伸长状态的基重为130g/n^以下。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片的60。/。伸长时的拉伸强度为7N/50mm以下。9.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吸收体和权利要求l~8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10.—种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和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迷吸收性物品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配置的大致纵长状的吸收体;非伸缩性片,其具有形成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边缘的、向内侧突出的U字状的切口部;第一伸缩性无纺布,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的皮肤抵接面侧和非皮肤抵接面侧的至少一侧,其配置在位于身体的前面侧的前身片及位于身体的后面侧的后身片上;第二伸缩性无纺布,被配置在所述非伸缩性片的包括所述切口部的最突出部位在内的区域中的所述皮肤抵接面侧和非皮肤抵接面侧的至少一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性无纺布具有与所述非伸缩性片粘合的粘结部分,且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缩,所述第二伸缩性无纺布具有与所述非伸缩性片粘合的粘结部分,且能够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伸缩,所述第一伸缩性无纺布与所述非伸缩性片的粘合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伸缩性无纺布与所述非伸缩性片的粘合部分中的、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断裂最大强度为20N/50mm以上。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重低、且能够防止在吸收性物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使用中破损的手感好的复合片。本发明的复合片(1)是将伸缩性无纺布(2)和非伸缩性无纺布(3)使用粘结剂(4)进行粘结而形成的片材。而且,伸缩性无纺布(2)在被伸长的状态下与非伸缩性片粘结。伸缩性无纺布(2)在两面上交替形成有多个带状疏区域(21)和多个带状密区域(22),一面上的密区域(22)与另一面上的密区域(22)以不重合的方式在第二方向上交替形成。另外,该复合片(1)的断裂最大强度为20N/50mm以上。文档编号D04H1/54GK101541525SQ200780043918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6日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8日发明者光野聪,向井敬智,桥本达也,赤木健一,辻智子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