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40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义肢,特别是指一种连结在一下肢杆的底端部的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足踝单元(如台湾专利第75209511号)连结在一个脚底单元1与一根下肢杆(图未示)之间。该足踝单元包含一个固设在脚底单元1内部的转向单元2、一个装设在转向单元2上方的肘节单元3、一根可连结转向单元2及肘节单元3的轴杆4及二个设置在肘节单元3与脚底单元1之间的缓冲块5。转向单元2具有一根呈直立状的螺杆201、一个固接在螺杆201顶部的套环部202、一个可活动枢转且沿水平方向套设在套环部202中的轴承套203及二个分别夹置在套环部202、轴承套203与肘节单元3之间的软性衬垫204,轴杆4沿水平方向贯穿连结肘节单元3、套环部202、轴承套203及软性衬垫204。缓冲块5以硬质橡胶材质制成,可提供肘节单元3平稳地枢设在脚底单元1上方,以及可以使肘节单元3相对脚底单元1枢转时产生缓冲弹性并保持平稳。虽然应用这种足踝单元可以使得下肢杆相对脚底单元1达到万向枢转目的,但仍具有下列缺失一、脚底单元1大多以碳钢或硬质塑胶材质制成,不仅质感较硬,且柔软度及韧性也较差,对于装设义足装置的使用者而言,在使用上较不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行走的动作亦较为不自然;二、因足踝单元的转向单元2及轴杆4呈水平方向设置,占用的体积大,故脚底单元1必须预设可供容置转向单元2的空间,造成脚底单元1的体积相对较大,且足踝单元整体构件较多,体积大,制造组配时也较为麻烦;三、截断下肢的缝合处一般直接套设在义肢上,所以当下肢杆相对脚底单元1产生枢转时,肘节单元3压制在缓冲块5上所产生的回弹反作用力,会经下肢杆传递至截肢缝合处,因而造成使用者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体积、简化结构且具弹性缓冲功能的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衔接在一根下肢杆的底端部,该义足装置包含一个脚底单元及一个装设在该脚底单元上的足踝单元。
脚底单元具有一个以弹性发泡材质制成的脚底件、一套设在该脚底件内部的脚板件及一个装设在该脚板件上的弹性元件,该脚板件以可挠曲的材质制成并具有一个前端部、一个与前端部呈相反设置的后端部及一个由前端部沿长方向延伸至后端部的顶面,后端部可相对前端部产生挠曲状态及由挠曲状态恢复成正常状态。邻近前端部的顶面上向内凹设有一个沿长方向延伸且可容置弹性元件的容置槽。
足踝单元具有一个固设在该脚板件的后端部的固定座、一个活动枢设在固定座上的枢接件、一个连结在枢接件与下肢杆之间的足踝座及二个设置在足踝座与脚板件的顶面之间的弹簧件。该固定座,具有一个对应该顶面的平面、一条垂直于平面的轴线及一个对应轴线且设置在平面上的枢接部,枢接部沿轴线延伸设置,并具有一个呈可活动枢设在枢接部上的枢转部,枢转部与枢接部呈凹凸互补。足踝座与该枢接件连结成一体,并具有一个对应于脚底单元的一个底面。由此可见,脚底单元可以达到储能目的,而且利用足踝单元可以使得下肢杆相对脚底单元达到活动枢转及弹性缓冲目的。
依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万向足踝装置在正常状态下,固定座与枢接件互相枢接,且利用弹簧单元支撑上桥接单元,则可使下肢杆稳定地与脚底单元互相连接,可保证使用者稳固站立且适用于任何地形;在行走状态下,利用两个枢接部的配合作用,可使下肢杆、上桥接单元及枢接件相对脚底单元、固定座产生偏动,偏动时利用设置的弹簧单元可实现缓冲及回复,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在行走时保持身体的平衡。
同时,枢转部与枢接部配合时利用底弧面与顶弧面的配合,也可以使定位座相对于调整座产生调整作用,以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在组装时加以调整。本实用新型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脚板件具有可挠曲性、柔软性、韧性,且弹性元件备的储能特性等,不仅具有缩小体积、简化结构及制造组配容易等优点,还可产生弹性缓冲效果。这些特点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较为稳定、舒适且亦较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简化构件目的。


图1是现有一种足踝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说明该足踝单元在一正常状态;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足踝座及枢接件相对于固定座及脚底单元产生偏动;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说明该足踝单元在一正常状态;图7是沿图6中的7-7的剖面图。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和第一较佳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衔接在一根下肢杆300的底端部,并包含一个脚底单元100及一个装设在脚底单元100上的足踝单元200。
脚底单元100具有一个以发泡材质制成的脚底件10、一套设在脚底件10内部的脚板件20、一个装设在脚板件20内部的弹性元件30。
脚底件10具有一脚掌部11、一个与脚掌部11相反设置的后踵部12及一个由后踵部12的顶面朝内部凹设且延伸至脚掌部11的套穿部13。
脚板件20以可挠曲的塑胶材质制成,并具有一个对应脚掌部11的前端部21、一个与前端部21呈相反设置且对应后踵部12的后端部22、一个由前端部21沿长方向延伸至后端部22的顶面23、一个邻近前端部21且凹设在顶面23上的容置槽24、一个固设在后端部22的固定螺座25及二个分别凹设在固定螺座25前、后两侧的凹孔26,容置槽24可供弹性元件30装设定位。
足踝单元200包含一个螺设在固定螺座25中的固定座40、与固定座40活动枢接的枢接件50、一个连结在下肢杆300与枢接件50之间的足踝座60及二个设置在足踝座60与脚板件20的之间的弹簧件70。
固定座40具有一个对应于顶面23的平面41、一条垂直于平面41的轴线L及一个对应轴线L且自平面41朝内部凹设的枢接部42,枢接部42呈凹孔状。
枢接件50沿轴线L延伸设置且制成杆状,具有一个可活动枢设在枢接部42上且呈球状的枢转部51及一与枢转部51呈相反设置的螺杆部52。
足踝座60是与枢接件50的螺杆部52互相螺接固定,并具有一个相对于顶面23的一底面61及二个锁固在底面61上且分别对称于凹孔26的凸杆62。
弹簧件70以压缩弹簧为例,且分别装设在底面61的间,受到该等凸柱62的限制可获得定位。
如图3所示,在正常状态下,弹性元件30的弹力自然释放,可使脚底件10的脚掌部11及后踵部12平稳贴触在地面上。且该下肢杆300利用足踝座60与枢接件50连结,脚底单元100利用固定座40与枢接件50互相枢接,再利用弹簧件70设置在足踝座60与脚板件20之间,则可使下肢杆300稳定地与脚底单元100互相连接,从而可以使得使用者稳定站立,且适用于任何地形。
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在行走时,为了保持重心稳定目的,位于前方的前脚呈正常状态,而位于后方的后脚脚底件10的后踵部12必须稍微向上抬起,也就是说,脚板件20的后端部22会相对于前端部21产生一种挠曲状态,且弹性元件30处于被压缩状态并储藏回释弹力。同时,下肢杆300与脚底单元100之间也会产生相对枢转动作。此时,利用枢转部51与枢接部42的配合作用,可使得下肢杆300、足踝座60及枢接件50相对于脚底单元100、固定座40产生偏动,偏动时利用弹簧件70的设置不仅可储存回释的弹力,更可达到弹性缓冲目的。
行走的动作持续进行中,当后脚欲向前跨出且使用者抬起义足装置离地时,弹性元件30所储藏的回释弹力可使脚板件20的后端部22相对于前端部21反向偏动,而脚板件20由挠曲状态恢复成正常状态。同时,下肢杆300也将会连动足踝座60、枢接件50相对于脚底单元100及固定座40枢转,而回复成图3的状态。
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义足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一、脚板件20具有可挠曲性、柔软性、韧性,且弹性元件30具备的储能特性,这些特点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较为稳定、舒适且亦较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二、足踝单元200沿轴线L直立设置且连结在下肢杆300与脚底单元100的之间,不仅所占用的体积小,且脚底单元100的体积也相对变小,且足踝单元200可达到简化构件目的,在制造组配上也较为容易。
三、当下肢杆300相对脚底单元100产生枢转,且足踝座60的底面61压制其中一个弹簧件70上时,本实用新型利用弹簧件70的可被压缩性,可以缓冲回弹的反作用力,使用者使用时较为舒适。
四、本实用新型可以依使用者的体重及使用需求,替换具有不同外径、圈数、自由高度等条件的弹簧件70。
另外,如图5、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义足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包含一个脚底单元100’、一个足踝单元200’及一个设置在足踝单元200’与脚底单元100’之间的液压缓冲单元400。脚底单元100’与足踝单元200’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构件及组合型态,且液压缓冲单元400具有二个装设在足踝座60’的底面61’上的活塞80、二个等活塞80气密套接的缸体81及一与该等缸体81连接的液压阀座90,液压阀座90内部具有二条与缸体81连通且彼此互相连通的通道91及一根可调整地螺设在通道91汇集处的调整螺丝92。利用该液压缓冲单元400的设置,可使足踝单元200’相对脚底单元100’产生枢转时,达到缓冲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不仅具有缩小体积、简化结构及制造组配容易等优点,还可产生弹性缓冲效果,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所以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及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应该皆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衔接在一下肢杆的底端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脚底单元,具有一个以弹性发泡材质制成的脚底件、一个套设在该脚底件内部的以可挠曲的材质制成的脚板件及一个装设在所述脚板件上的弹性元件,脚板件具有一个前端部、一个与所述前端部呈相反设置的后端部及一个由所述前端部沿脚掌方向延伸至所述后端部的顶面,邻近所述前端部的顶面上向内凹设有一个沿脚掌方向延伸且可容置该弹性元件的容置槽;一个足踝单元,装设在所述脚底单元上,具有一个固设在所述脚板件的后端部的固定座、一个活动枢设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枢接件、一个连结在所述枢接件与所述下肢杆之间并具有一个对应于所述脚底单元底面的足踝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足踝座与脚板件的顶面之间的弹簧件;所述固定座具有一个对应所述顶面的平面、一条垂直于所述平面的轴线及一个对应所述轴线且设置在所述平面上的枢接部,所述枢接件沿轴线延伸设置,并设一个活动枢设在所述枢接部上呈凹凸互补的枢转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设置在足踝单元与脚底单元之间的液压缓冲单元,所述液压缓冲单元具有数个装设在所述足踝座的底面上的活塞、数个与所述活塞气密套接的缸体及一个与所述缸体连接的液压阀座,所述液压阀座内部具有数条与所述缸体连通且彼此互相连通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压缓冲单元的液压阀座通道汇集处设调整螺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底单元的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达到储能及弹性缓冲的具有足踝单元的义足装置,衔接在下肢杆的底端部。该义足装置包含一个脚底单元及一个装设在脚底单元上的足踝单元。脚底单元具有一个脚底件、一个套设在脚底件内部的脚板件及一个保证脚板件挠曲后回复至正常状态的弹性元件。足踝单元具有一个固设在脚板件的固定座、一个与固定座活动枢接的枢接件、一个连结在下肢杆与枢接件之间的足踝座及一个设置在足踝座与脚板件之间的弹簧件。
文档编号A61F2/60GK2614650SQ03244840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9日
发明者陈森荣 申请人:陈森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