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足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40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万向足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义肢,特别是指一种连结在一根下肢杆与一个脚底单元之间的万向足踝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万向足踝装置(如台湾专利第75209511号)连结在一个脚底单元1与一根下肢杆(图未示)之间。该足踝装置包含一个固设在脚底单元1内部的转向单元2、一个装设在转向单元2上方的肘节单元3及一根可连结转向单元2及肘节单元3的轴杆4。转向单元2具有一根呈直立状之螺杆201、一个固接在螺杆201顶部的套环部202、一个可活动枢转且沿水平方向套设在套环部202中的轴承套203及二个分别夹置在套环部202、轴承套203与肘节单元3之间的软性衬垫204。轴杆4沿水平方向贯穿连结肘节单元3、套环部202、轴承套203及软性衬垫204。虽然这种足踝装置可使下肢杆相对于脚底单元1达到万向枢转目的,但因足踝装置的转向单元2及轴杆4呈水平方向设置,占用的体积大,所以脚底单元1必须预设可供容置转向单元2的空间,造成脚底单元1的体积相对的较大,且足踝装置的整体构件较多、体积大,在制造组配上也较为麻烦,上述诸多缺失亟待改善。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直立式连结在一根下肢杆与一个脚底单元之间的体积缩小、结构简化的万向足踝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向足踝装置,衔接在一根下肢杆与一个脚底单元之间,至少包含一个固定座,连结在脚底单元上,并具有一个顶面、一条垂直顶面的轴线及一个对应轴线且设置在顶面上的枢接部;及一个枢接件,沿轴线延伸设置且连结在下肢杆的底端部,并具有一个呈可活动枢设在枢接部上的枢转部,枢转部与枢接部呈凹凸互补;万向足踝装置,包含一个衔接在枢接件与下肢杆之间的上桥接单元及一个设置在上桥接单元与脚底单元之间的弹簧单元;万向足踝装置包含一个衔接在该固定座与脚底单元之间的下桥接单元、一个衔接在该枢接件与下肢杆之间的上桥接单元及一个设置在该下桥接单元与上桥接单元之间的弹簧单元。
万向足踝装置其中的下桥接单元具有一个可供固定座螺接定位的定位座、一个设置在定位座与脚底单元之间的调整座及一个可将定位座及调整座锁接在脚底单元的固定螺栓,该定位座具有一个应设于底部的底弧面,调整座具有一个与底弧面呈凹凸互补并互相贴合的顶弧面。
依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万向足踝装置在正常状态下,固定座与枢接件互相枢接,且利用弹簧单元支撑上桥接单元,则可使下肢杆稳定地与脚底单元互相连接,可保证使用者稳固站立;在行走状态下,利用枢转部与枢接部的配合作用,可使下肢杆、上桥接单元及枢接件相对脚底单元、固定座产生偏动,偏动时通过设置弹簧单元可达到缓冲及回复的目的,有利于使用者在行走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另外,枢转部与枢接部配合作用时利用底弧面与顶弧面的配合,还可以使定位座相对调整座产生调整作用,以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在组装时加以调整。


图1是现有一种足踝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万向足踝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说明该足踝装置在正常状态;图4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上肢杆连动上桥接单元及枢接件相对于固定座及脚底单元产生偏动状态;图5是本实用新型万向足踝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说明足踝装置处于正常状态。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如图2,万向足踝装置衔接在一根下肢杆100与一个脚底单元200之间,脚底单元200具有一个以发泡材质制成的脚底件210、一套设在脚底件210内部的脚板件220,脚板件220至后端部230顶面锁设有一定位座240及二个分别设在定位座240前侧、后侧的凹孔250。
足踝装置包含一根螺柱设在定位座240中的固定座10、一个轴枢连结在固定座10中的枢接件20、一个衔接在该枢接件20与下肢杆100之间的上桥接单元30及一个设置在上桥接单元30与脚板件220之间的弹簧单元40。
配合参阅图2、图3,固定座10制成短圆柱状,具有一个顶面11、一条垂直于顶面11的轴线L及一个对应于轴线L且自顶面11朝内部凹设的枢接部12,该枢接部12是呈凹孔状。枢接件20是沿轴线L延伸设置且制成杆状,具有一个可活动枢设在枢接部12上且呈球状的枢转部21及一根与枢杆部21呈相反设置且向上延伸的螺杆部22。上桥接单元30具有一个可供枢接件20连结的基座31及一个连接在该基座31与下肢杆100之间的接头座32。弹簧单元40具有二根等压缩弹簧41,等压缩弹簧41分别装设在等凹孔250与基座31的底面之间。
如图3所示,在正常状态下,下肢杆100利用上桥接单元30与枢接件20连结,脚底单元200也利用固定座10与枢接件20互相枢接,且利用弹簧单元40支撑上桥接单元30,则可使下肢杆100稳定地与脚底单元200互相连接,并可保证使用者稳固站立。
再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在行走或活动下肢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该下肢杆100会相对于脚底单元200产生枢转动作,此时,利用枢转部21与枢接部12的配合作用,可使下肢杆100、上桥接单元30及枢接件20相对于脚底单元200、固定座10产生偏动,偏动时利用弹簧单元40的设置可达到缓冲及回复的目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万向足踝装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是沿轴线L直立设置且连结在上肢杆100与脚底单元200之间,不仅足踝装置所占用的体积小,而且脚底单元200的体积亦相对变小,而且足踝装置的构件得以简化,在制造组配上也较为容易。
另外,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万向足踝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衔接在一根下肢杆100’与一个脚底单元200’之间,脚底单元200’采用发泡材质且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且足踝装置包含一个固定座10’、一个轴枢连结在该固定座10’上的枢接件20’、一个衔接在枢接件20’与下肢杆100’之间的上桥接单元30’、一个衔接在固定座10’与脚底单元200’之间的下桥接单元50’及一个设置在下桥接单元50’与上桥接单元30’之间的弹簧单元40’。其中,固定座10’、枢接件20’的形状构造、连结型态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以下仅针对上桥接单元30’、下桥接单元50’及弹簧单元40’作详细叙述。
上桥接单元30’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具有一块可供枢接件20’连结的基板31’及一个自基板31’的顶面向上凸伸且可供下肢杆100’与之套接的接头32’。下桥接单元50’具有一个可供固定座10’螺纹连接定位的定位座51’、一个设置在定位座51’与脚底单元200’之间的调整座52’及一根可将定位座51’和调整座52’固定在脚底单元200’的固定螺栓53’。该定位座51’具有一个设于底部的底弧面511’,该调整座52’具有一个与该底弧面511’呈凹凸互补并互相贴合的顶弧面521’。
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除了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化的优点外,利用底弧面511’与顶弧面521’的配合,也可以使定位座51’相对于调整座52’产生调整作用,以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在组装时加以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万向足踝装置,具有缩小体积、简化结构及制造组配容易等优点,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所以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及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应该皆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万向足踝装置,衔接在一下肢杆与一脚底单元之间,包含一个固定座,连结在脚底单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具有一个顶面、一条垂直所述顶面的轴线,以及一个对应所述轴线且设置在所述顶面上的枢接部;还包括一个枢接件,沿轴线延伸设置且连结在所述下肢杆的底端部,并具有一呈可活动枢设在所述枢接部上的枢转部,所述枢转部与所述枢接部呈凹凸互补。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万向足踝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一个衔接在所述枢接件与下肢杆之间的上桥接单元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上桥接单元与所述脚底单元之间的弹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万向足踝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一个衔接在所述固定座与脚底单元之间的下桥接单元、一个衔接在所述枢接件与下肢杆之间的上桥接单元及一个设置在该下桥接单元与上桥接单元之间的弹簧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万向足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桥接单元具有一个可供所述固定座螺接定位的定位座、一个设置在所述定位座与脚底单元之间的调整座及一个可将所述定位座及调整座锁接在所述脚底单元的固定螺栓,所述定位座具有一个应设于底部的底弧面,所述调整座具有一个与该底弧面呈凹凸互补并互相贴合的顶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向足踝装置,是衔接在一下肢杆与一脚底单元之间,并至少包含有一个连结在该脚底单元的固定座及一个连结在该下肢杆的底端部并活动枢设在该固定座上的枢接件。利用该足踝装置可使该下肢杆相对于脚底单元达到活动枢转目的。
文档编号A61F2/60GK2614651SQ0324484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9日
发明者陈森荣 申请人:陈森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