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543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血吸虫病感染的防护膏。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入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防治血吸虫病的主要技术手段有两种第一,在疫区大面积大范围内用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氯硝柳胺杀灭钉螺和尾蚴属于大环境的防治;第二,是对已感染血吸虫病的人畜采用8440进行化疗。这两种办法都有显著的效果,唯有不足的地方是对在疫区工作和生活的群众缺乏一种个体防护措施。江苏省血防所关于“防护油膏的制备及效果观察”的实验报告中以苯二甲酸二丁脂作为为主要药材研制个体防护用品。上海第一医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关于“氯硝柳胺涂肤剂‘防蚴尾’防御血吸虫尾蚴的研究”以氯硝柳胺作为主要药材研制的个体防护用品,开了血防工作个体防护方面的先河,作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使用不方便,至今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客观上需要增加个体防护这个环节。
我国有13个省、市、自治区、400个县、5161个乡镇所辖范围,疫区面积约有2222万亩、病人1200多万、病牛120多万头。近年来血吸虫病疫情有回升和蔓延的势头,每年的汛期,尤其是暴发大的洪涝灾害的年份,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在疫区防洪抢险,加上渔民和水上作业人员等流动人口,这些易感人群除了本人受到血吸虫病的侵害外,还会人为地把血吸虫病带到其他非血吸虫疫区,造成疫区范围扩大,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研究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氯硝柳胺两种药品同时加以应用研制一种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的预防血吸虫病感染的防护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膏,其特征在于按其重量含有37-44%的苯二甲酸二丁酯、1.7-2.0%的氯硝柳胺、15-18%的白腊、0.5%的暑红和余量的凡士林。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是将原料按比例称取,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经胶磨机研磨,在制剂容器内溶解制剂后装罐。
本发明由于将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氯硝柳胺同时使用,对血吸虫尾蚴有显著的杀灭效果;以凡士林为基本载体,能在人体表面产生一种膜,不但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同时使药物在人体表面保持持久;以白腊为固化剂,可以携带方便;以暑红为作色剂,可以使涂沫表面显示均匀。
本发明经过动物试验,证明本发明具有显著的防护效果。
试验1感染试验。采用小白鼠三组共64只,第一组22只,第二组22只,涂沫血吸虫防护膏,第三组20只作为对照组,不涂沫防护膏,同时在疫水中进行感染三次,每次2小时,然后在室内饲养,观察35天后解剖分析。第一组解剖14只,全部为阴性,第二组解剖12只,全部为阴性,第三组解剖20只,其中19只为阴性,1只为阳性,阳性率为5%。
试验2药效持久性试验。将家犬的后腿上的毛剃光,涂沫血吸虫防护膏,用自来水(水温23℃、流速1M/S)连续冲洗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后检查,仍保存有防护膏。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称取苯二甲酸二丁酯62.5克、氯硝柳胺0.5克、凡士林125.5克、白腊120克、暑红0.01克,将上述药物混合充分搅拌,胶磨后溶解制剂、装罐。
实施例2称取苯二甲酸二丁酯20kg、氯硝柳胺1kg、凡士林20kg、白腊7.5kg、暑红0.25kg,将上述药物在搅拌机中混合充分搅拌后进入胶磨机研磨,然后在制剂容器内溶解制剂、再后装罐。
权利要求
1.一种预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膏,其特征在于按其重量含有37-44%的苯二甲酸二丁酯、1.7-2.0%的氯硝柳胺、15-18%的白腊、0.5%的暑红和余量的凡士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膏,其特征在于其制造方法是将原料按比例称取,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经胶磨机研磨,在制剂容器内溶解制剂后装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膏,按其重量包含有37-44%的苯二甲酸二丁酯、1.7-2.0%的氯硝柳胺、15-18%的白蜡、0.5%的暑红和余量的凡士林。本发明对血吸虫尾蚴具有显著的杀灭力,将防护膏涂沫在疫区下水作业时的人体表面,可取得预防血吸虫病感染的积极效果。
文档编号A61P33/00GK1660066SQ20041004711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志刚, 刘光玉 申请人:李志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