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4437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特别是关于用生物制剂和中药混合制成的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
背景技术
急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疾病,为临床上常见疾病,多发生在小儿及青壮年。急性中耳炎是因致病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侵入中耳而发生的炎症,如果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慢性中耳炎症。
中耳炎的发病机理总结如下①中耳负压学说这种学说认为中耳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中耳负压状态,继而粘膜水肿、渗出,导致中耳积液。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粘膜气体交换功能不良及乳突气化不良、中耳的清洁功能障碍等因素都可引起中耳负压;②感染学说中耳腔的感染和炎症是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常见的有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致病细菌中常见的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致病病毒有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③中耳为一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由于中耳积液中炎性介质的存在,并可检出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的出现,提示中耳炎可能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④神经能性炎症机制学说中耳炎症或中耳积液刺激中耳感觉神经C类无髓鞘纤维,导致炎性介质释放,促进血管的渗出和粘膜腺体的分泌。总之,分泌性中耳炎的成因可能并非是一种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此病多为风邪袭肺,经气痞塞,肺气不宣致水道不通,湿浊停聚耳窍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成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它采用生物制剂与中药的结合,该药物的特点是从西医、中医两种理论系统出发,针对各自提出的病理机理,辩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它的主要成分包括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50-80%。
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70%、清热解毒类中药10-50%。
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50%、清热解毒类中药10-30%、活血化瘀类中药10-40%。
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30%、清热解毒类中药10-20%、活血化瘀类中药10-30%、消肿利水、燥湿杀虫类中药10-30%。
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30%、清热解毒类中药10-20%、活血化瘀类中药10-30%、消肿利水、燥湿杀虫类中药10-30%、氟哌酸1-5%。
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30%、清热解毒类中药10-20%、活血化瘀类中药10-30%、消肿利水、燥湿杀虫类中药10-30%、氟哌酸1-5%、强的松3-5%。
所述的芳香开窍类中药有麝香、苏合香、菖蒲、牛黄、冰片;所述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有川连、黄芩、虎杖、锦灯笼、山豆根、土茯苓、白藓皮、红藤、半边莲、龙葵、穿心莲、马齿苋、白头翁、鱼腥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半支莲;所述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有三叶、苍术、藏红花、桃仁、益母草、三棱、乳香、郁金、丹参、牛膝、水蛭、皂角刺、穿山甲、酸枣仁、元胡、红花、姜黄、鸡血藤、川芎、珍珠母、紫参;所述的消肿利水、燥湿杀虫类中药有路路通、石苇、海金沙、冬葵子、冬瓜皮、木通、滑石、车前子、泽泻、赤小豆、金钱草、通草、薏苡仁、茵陈、猪苓、防己、木瓜、海风藤、千年健、五加皮、威灵仙。
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300g、麝香100g、苏合香200g、菖蒲200g、牛黄100g、冰片100g。
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300g、麝香50g、苏合香100g、菖蒲100g、牛黄50g、冰片50g、川连30g、黄芩10g、虎杖10g、锦灯笼10g、山豆根30g、土茯苓20g、白藓皮10g、红藤20g、半边莲10g、龙葵10g、穿心莲10g、马齿苋30g、白头翁15g、鱼腥草25g、紫花地丁25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连翘10g、板蓝根15g、半支莲10g。
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50g、麝香30g、苏合香80g、菖蒲80g、牛黄30g、冰片30g、川连10g、黄芩10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5g、土茯苓10g、白藓皮10g、红藤10g、半边莲10g、龙葵10g、穿心莲10g、马齿苋15g、白头翁10g、鱼腥草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20g、苍术20g、藏红花10g、桃仁20g、益母草20g、三棱10g、乳香20g、郁金20g、丹参20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5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
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00g、麝香30g、苏合香40g、菖蒲40g、牛黄20g、冰片20g、川连5g、黄芩5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白藓皮5g、红藤5g、半边莲5g、龙葵5g、穿心莲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5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10g、苍术10g、藏红花10g、桃仁15g、益母草10g、三棱5g、乳香10g、郁金10g、丹参15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路路通10g、石苇10g、海金沙10g、冬葵子10g、冬瓜皮10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子20g、泽泻15g、赤小豆25g、金钱草20g、通草10g、薏苡仁10g、茵陈15g、猪苓10g、防己10g、木瓜20g、海风藤15g、千年健10g、五加皮10g、威灵仙10g。
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20g、麝香30g、苏合香20g、菖蒲20g、牛黄20g、冰片20g、川连5g、黄芩5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白藓皮5g、红藤5g、半边莲5g、龙葵5g、穿心莲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5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10g、苍术10g、藏红花10g、桃仁15g、益母草10g、三棱5g、乳香10g、郁金10g、丹参15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路路通10g、石苇10g、海金沙10g、冬葵子10g、冬瓜皮10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子10g、泽泻15g、赤小豆25g、金钱草20g、通草10g、薏苡仁10g、茵陈15g、猪苓10g、防己10g、木瓜20g、海风藤15g、千年健10g、五加皮15g、威灵仙10g、氟哌酸25g。
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00g、麝香30g、苏合香20g、菖蒲20g、牛黄20g、冰片20g、川连5g、黄芩5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白藓皮5g、红藤5g、半边莲5g、龙葵5g、穿心莲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5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10g、苍术10g、藏红花10g、桃仁15g、益母草10g、三棱5g、乳香10g、郁金10g、丹参15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路路通10g、石苇10g、海金沙10g、冬葵子10g、冬瓜皮10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子10g、泽泻15g、赤小豆15g、金钱草15g、通草10g、薏苡仁10g、茵陈15g、猪苓10g、防己10g、木瓜20g、海风藤15g、千年健10g、五加皮10g、威灵仙10g、氟哌酸25g、强的松40g。
本发明的特点是α-甘露聚糖肽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能调节机体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使之处于免疫平衡状态,还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氟哌酸为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属、绿脓杆菌、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强的松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减少炎性渗出和积液;茯苓、菖蒲具有芳香开窍,祛湿辟秽,驱邪除痰之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川连、黄芩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水,燥湿杀虫,并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三叶、苍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由于本发明将α-溶血链球菌菌种搭载返回式太空飞行器(宇宙飞船或返回式卫星),利用太空中微(零)重力、宇宙射线、交变磁场、高真空、高热深冷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菌株的DNA双链结构断裂,基因组发生重排,从而产生新的菌株。返回地面后,对经过太空搭载的菌株进行培养和筛选,通过研究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代谢产物、遗传性状及蛋白表达、遗传稳定性、中试生产指标等内容,优选出其中的正变异、遗传特性稳定的菌种,经培养发酵后得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该菌种已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082。
特别是α-溶血链球菌D33菌株经太空搭载诱变,地面上的筛选、分离和纯化后,选育出发酵单位更高、所分泌的甘露聚糖肽含量更高的高产、优质菌株T33株。通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对T33菌株及D33菌株的全细胞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分析和菌株的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分析(RFLP/PFGE)比较,可以证明空间诱变及地面筛选出的T33菌株其基因有变异。该突变菌株在遗传上稳定,有较强的生产适应性,由其发酵产生的甘露聚糖肽含量提高,多肽含量比国家标准(80%)提高3至5倍,西安市药品检验所送样测定达到271.6%,发酵含量比对照组产物含量平均高出三倍以上。该菌种经过神舟系列飞船航天搭载太空诱变,由北京中科院微生物所和西北大学生物系对菌种进一步筛选培养育种形成遗传性质稳定,变异特征明显的高产高效菌种。该菌种每发酵单位中α-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含量提高了几倍以上。(见附件材料1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材料附件材料2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生产菌株经“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公证书。
附件材料3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生产菌株经“神舟三号”飞船搭载返回地面筛选报告附件材料4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关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生产菌株与地面对照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报告书附件材料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关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生产菌株与地面对照菌的SDS-PAGE及RFLP/PFGE分析鉴定报告书附件材料6陕西省药品检验所“神舟三号”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检测报告附件材料7科技查新报告复印件附件材料8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菌种保藏受理通知书)菌种选育在α-溶血链球菌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选定较合适生长时期的菌种,采用平皿生长的菌落、浸入其它物质中的菌悬液、带菌的砂土等方法,于2002年3月25日搭载“神舟三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轨道(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进行了6天零18小时的在轨飞行。太空的特殊条件主要体现为微重力、高真空、高辐射、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在外层空间飞行的菌种被置于一个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主要包括来自磁场俘获的电子、质子及低能重粒子;来自银河系的宇宙射线如质子、粒子及更重的高能重粒子;来自太阳磁暴的质子及重粒子等。这些粒子作用于微生物细胞核中的DNA双链结构,可导致双链断裂。微重力、高真空环境可使DNA的碱基序列发生重组,即基因组的重组和变异。变异后产生的新菌株,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代谢产物、遗传性状及蛋白表达、中试生产指标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宇宙飞船返回地面后,经过进一步筛选,仅优选出其中0.2%的正变异且遗传特性稳定的菌株,经培育制成生产菌种。这种经航天搭载诱变后选育出的菌种已经在在2003年12月29日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082。
实验及中试生产结果表明,经空间诱变后的新型太空菌种在遗传特性上稳定,有较强的生产适应性,由其发酵产生的甘露聚糖肽含量提高,多肽含量比国家标准(80%)提高3至5倍,西安市药品检验所送样测定达到271.6%,发酵含量比对照组产物含量平均高出三倍以上,发酵周期大大缩短。
制备方法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甘露聚糖肽的制备过程本发明所述的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太空菌种制备---一级发酵---二级发酵-----发酵液提纯,最终生产出甘露聚糖肽。
①太空菌种制备以经过空间诱变育种精心选育的α-溶血链球菌作为生产菌种。
A.斜面种子培养基牛肉膏0.5%,酵母膏0.6%,蛋白胨0.5%,葡萄糖0.4%,氯化钠0.5%,琼脂3%,绵羊血8%;pH7.4。
斜面种子培养基灭菌温度121℃,时间30分钟,蒸汽压力0.12Mpa。
启封菌种冷冻管,用无菌肉汤培养基稀释,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血斜面,接种后置38℃恒温培养30小时。
B.肉汤种子培养基牛肉膏0.5%,酵母膏0.6%,蛋白胨0.5%,葡萄糖0.4%,氯化钠0.5%;pH7.4。
肉汤种子培养基灭菌温度121℃,时间30分钟,蒸汽压力0.12Mpa。
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按9%接种量,接入肉汤种子培养基内,38℃恒温培养30小时。
②发酵过程发酵培养基牛肉膏0.4%,酵母膏0.5%,蛋白胨0.5%,葡萄糖0.4%,氯化钠0.5%。
发酵培养基灭菌温度121℃,时间30分钟,蒸汽压力0.12Mpa。
A.一级发酵罐将优良的肉汤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按10%接种量,接入一级种子罐,在29℃恒温培养30小时,罐压不超过0.02Mpa,通气量以能翻动培养液为宜,连续充分搅拌。
B.二级发酵罐将一级发酵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按20%接种量,接入发酵罐,在29℃恒温培养70小时,罐压不0.02Mpa,灭活放罐。灭活采用加温使发酵液温度达到100℃,保温60分钟,冷却静置。
③提取过程a、发酵液进行浓缩,使浓缩液体积与发酵液体积比控制在1∶15-1∶20或酌情而定。
b、发酵液的浓缩液加入80-99%乙醇,体积量比控制在1∶1.5-1∶5.5或酌情而定。充分搅拌静置后,离心去除上清液,沉淀用蒸馏水溶解,调pH5.0,得到溶解液并将溶解液静置。
c、再将溶解液离心去除杂质得到上清液,准确量取清液体积,按上清液体积计算出所需乙醇量,调pH值,将乙醇缓慢加入到上清液中,并充分搅拌,静置后离心去除上清液得到沉淀物。
d、沉淀物再用蒸馏水溶解,调pH,离心,上清液再加乙醇沉淀。这样的工艺反复操作至中间检测合格为止,得到的沉淀物为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粗品。真空干燥3-8小时,即得到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产品。
上述方法得到的产品的检验[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无定形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氯仿及丙酮中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E),比旋度为+70℃至+80℃。
1、取本品10mg,加水0.5ml使溶解,加a-萘酚乙醇溶液(5-100)1ml,摇匀,沿管壁缓缓加硫酸0.5ml,数分钟后,界面呈紫红色。
2、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取约10ul点于滤纸上,晾干,用无水乙醇固定,置高硝酸溶液(取高碘酸1.2g,加水30ml溶解后。加0.2mol/L醋酸钠溶液1.5ml与乙醇100ml,混匀即得。置暗处保存,可使用数月)中浸泡5分钟,取出,用70%乙醇溶液冲洗,置还原液(取碘化钾5g,硫代硫酸钠5g,加水100ml使溶解,再加乙醇150ml、2mol/L盐酸液2.5ml,随加随搅拌,临用时配)中浸泡5分钟,取出,用70%乙醇溶液冲洗,置品红业硫酸试液中浸泡约30分钟,取出,用焦亚硫酸钠溶液(取焦亚硫酸钠0.4g,加盐酸1ml,加水溶解使成100ml,即得),冲洗,晾干,在滤纸片点样处应呈紫红色。
3、取供试品和对照品适量,分别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按甘露聚糖肽免疫原性测定法试验,供试品和对照品管应均无溶血发生。
1、酸度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H),pH值应为3.0-5.0。
2、吸收度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0.4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A),在260nm的波长处,其吸收度不得大于0.25,在280nm的波长处,其吸收度不得大于0.20。
3、总氮量取本品,照氮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ID第二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总氮量应为0.8-2.0%。
4、免疫原性取供试品和对照品适量,分别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再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制成1∶2、1∶4、1∶8、1∶16、1∶32、1∶64、1∶128、1∶256的稀释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依法检查(附甘露聚糖肽免疫原性测定法),供试品不溶血管的最低浓度应不得高于对照品相应浓度的一倍以上。
5、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5.0%(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IIL)。
6、重金属取本品,在1.0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VIIIH)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7、异常毒性取本品,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XIC)。按静脉注射法给药,应符合规定(供注射用)。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D-甘露糖对照品0.1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的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每1ml中含甘露糖50ug。
2.供试品溶液备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制成每1ml中含40ug的溶液。
3.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对照品溶液0、0.2、0.4、0.6、0.8、1.0ml,分别置具塞试管中,各加水至1.0ml,再加3%苯酚溶液1.0ml,摇匀,冲入硫酸4.5ml,摇匀,放置于室温,以0管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A)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甘露糖ug数对相应的吸收度,计算回归方程。
4.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ml,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自“再加3%苯酚溶液1.0ml”起,依法操作,测定吸收度,由回归方程计算甘露糖的含量。
甘露聚糖肽免疫原性测定法(补体结合法);1、试液A.酸盐缓冲液(pH7.2)取氯化钠8.5g、磷酸氢二钠0.565g及磷酸二氢钾0.135g,加水至1000ml使其溶解,加10%硫酸镁溶液1ml,摇匀。
B.1%羊红细胞悬液羊血红细胞的制备由绵羊颈静脉无菌采血于盛有等量阿氏液(取葡萄糖20.5g、枸椽酸钠8.0g、氯化钠4.2g,枸椽酸5.5g,加水至1000ml使溶解,100℃灭菌30分钟)的无菌容器中,4℃保存。
1%羊血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取上述羊血红细胞适量,用氯化钠注射液洗涤三次,每次离心5分钟(2000转/分),取压积羊血红细胞,用氯化钠注射液制成1%羊血红细胞悬液。取悬液,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20倍制成供试品溶液,另取等量悬液加水稀释20倍作为空白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A),在541nm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应为0.65-0.70,如超出限度应调节1%羊红细胞悬液的浓度。
C.溶血素及致敏羊血红细胞溶血素的制备取上述压积羊血红细胞,用氯化钠注射液制成25%羊血红细胞悬液.取家兔1只,静脉注射上述羊血红细胞悬液,每日一次,共七次,前三次3ml,后三次5ml,末次注射后七日采血。分离血清,56℃.30分钟灭活,分装,0℃以下保存。
溶血素单位的测定取溶血素适量,加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制成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1∶10000的稀释液,各取0.1ml置试管中,加1%羊血细胞悬液0.1ml,摇匀,加稀释度为1∶30的豚鼠血清(补体)0.2ml及磷酸盐缓冲液0.2ml,摇匀,37℃保温30分钟,完全溶血管的最高稀释度为1单位溶血素。
致敏羊血红细胞的制备 临用前,将2%的羊血红细胞悬液与2单位溶血索等体积混合,37℃保温15分钟即得。
补体取三只以上的豚鼠,心脏采血,离心分离血清,0℃以下保存。
补体单位的测定 取补体适量,加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制成1∶40、1∶60、1∶80、1∶100、1∶120、1∶140、1∶160、1∶180的稀释液,各取0.2ml置试管中,加0.2ml磷酸盐缓冲液,摇匀,37℃保温30分钟后,分别加致敏羊血红细胞0.2ml,摇匀,37℃再保温30分钟。完全溶血管的最高稀释度为1单位的补体。
抗体取甘露聚糖肽对照品适量,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对照品溶液免疫家兔,隔日采用耳静脉注射对照品溶液一次。第一次注射0.2ml,第二次至第五次各注射0.5ml,第六次至第十次各注射1.0ml,第十一次至第十五次各注射2.0ml,末次注射后三日采血,离心分离血清,56℃下30分钟灭活,分装,0℃以下保存(临用前,需56℃30分钟再次灭活)。
抗体单位的测定取抗体适量,加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制成1∶2、1∶4、1∶8、1∶16、1∶32.1∶64、1∶128的稀释液,各取0.1ml置试管中,加甘露聚糖肽对照品溶液0.1ml及2单位补体0.2ml,摇匀,于4-8℃放置4小时以上,置37℃保温30分钟,不溶血管的最高稀释度为1单位抗体。同时设抗原(不加抗体,以0.1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抗体(不加抗原,以0.1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补体(不加抗原,抗体,以0.2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对照管,以上三种对照管应全溶血;另设的致敏羊血红细胞(不加抗原、抗体和补体,以0.4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对照管应不溶血。
2、免疫原性测定法取甘露骤糖肽对照品与供试品适量,照药品项下的规定制成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取0.1ml置试管中,加入2单位抗体0.1ml及2单位补体0.2ml.摇匀,于4-8℃放置4小时以上,置37℃保温30分钟,加入致敏羊血红细胞0.2ml,摇匀,37℃再保温30分钟。观察各管的溶血情况,不溶血管的最低浓度代表甘露聚糖肽的免疫原性。同时设抗原(不加抗体,以0.1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抗体(不加抗原,以0.1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补体(不加抗原、抗体、以0.2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对照管,以上三种对照管应全溶血另设的致敏羊血红细胞(不加抗原、抗体和补体,以0.4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对照管应不溶血。
实施例1取上述α-甘露聚糖肽300g、麝香100g、苏合香200g、菖蒲200g、牛黄100g、冰片100g。
制备时将以上中药浓煎三次→合并煎液→浓缩→醇沉→过滤→与α-甘露聚糖肽300g混匀→质检→分装成每支10ml。→成品待检合格后→入库。具体生产工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滴耳剂的制备工艺(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其它实施例与实施例1生产过程完全相同,只是组方成分不同。
实施例2的成分组方是每药物1000g中α-甘露聚糖肽500mg,氟哌酸500mg,强的松25mg,茯苓120g,菖蒲120g,川连120g,黄芩150g,三叶120g,苍术150g。
实施例3组方成分是每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300g、麝香50g、苏合香100g、菖蒲100g、牛黄50g、冰片50g、川连30g、黄芩10g、虎杖10g、锦灯笼10g、山豆根30g、土茯苓20g、白藓皮10g、红藤20g、半边莲10g、龙葵10g、穿心莲10g、马齿苋30g、白头翁15g、鱼腥草25g、紫花地丁25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连翘10g、板蓝根15g、半支莲10g。
实施例4组方成分是每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50g、麝香30g、苏合香80g、菖蒲80g、牛黄30g、冰片30g、川连10g、黄芩10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5g、土茯苓10g、白藓皮10g、红藤10g、半边莲10g、龙葵10g、穿心莲10g、马齿苋15g、白头翁10g、鱼腥草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20g、苍术20g、藏红花10g、桃仁20g、益母草20g、三棱10g、乳香20g、郁金20g、丹参20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5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
实施例5组方成分是每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00g、麝香30g、苏合香40g、菖蒲40g、牛黄20g、冰片20g、川连5g、黄芩5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白藓皮5g、红藤5g、半边莲5g、龙葵5g、穿心莲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5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10g、苍术10g、藏红花10g、桃仁15g、益母草10g、三棱5g、乳香10g、郁金10g、丹参15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路路通10g、石苇10g、海金沙10g、冬葵子10g、冬瓜皮10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子20g、泽泻15g、赤小豆25g、金钱草20g、通草10g、薏苡仁10g、茵陈15g、猪苓10g、防己10g、木瓜20g、海风藤15g、千年健10g、五加皮10g、威灵仙10g。
实施例6组方成分是每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20g、麝香30g、苏合香20g、菖蒲20g、牛黄20g、冰片20g、川连5g、黄芩5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白藓皮5g、红藤5g、半边莲5g、龙葵5g、穿心莲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5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10g、苍术10g、藏红花10g、桃仁15g、益母草10g、三棱5g、乳香10g、郁金10g、丹参15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路路通10g、石苇10g、海金沙10g、冬葵子10g、冬瓜皮10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子10g、泽泻15g、赤小豆25g、金钱草20g、通草10g、薏苡仁10g、茵陈15g、猪苓10g、防己10g、木瓜20g、海风藤15g、千年健10g、五加皮15g、威灵仙10g、氟哌酸25g。
实施例7组方成分是每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00g、麝香30g、苏合香20g、菖蒲20g、牛黄20g、冰片20g、川连5g、黄芩5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白藓皮5g、红藤5g、半边莲5g、龙葵5g、穿心莲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5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10g、苍术10g、藏红花10g、桃仁15g、益母草10g、三棱5g、乳香10g、郁金10g、丹参15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路路通10g、石苇10g、海金沙10g、冬葵子10g、冬瓜皮10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子10g、泽泻15g、赤小豆15g、金钱草15g、通草10g、薏苡仁10g、茵陈15g、猪苓10g、防己10g、木瓜20g、海风藤15g、千年健10g、五加皮10g、威灵仙10g、氟哌酸25g、强的松40g。
本发明所述治疗急慢性中耳炎滴耳剂的局部刺激试验选2.5-3.0kg健康家兔6只,局部应用该滴耳剂,其中3只一次性大剂量接触,观察并记录24h、72h后局部的反应现象。结果表明用药24h、72h后未见发红、发疹、水疱等局部刺激反应,说明本发明所述治疗急慢性中耳炎滴耳剂无急性刺激反应;另外3只每日三次,每次小剂量接触,持续10天后观察,仍未见皮肤发红、发疹、水疱等局部刺激反应,说明本发明所述治疗急慢性中耳炎滴耳剂无慢性累积性刺激反应。该滴耳剂是绝对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的。
动物药效学研究1对豚鼠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试验1.1试验材料1.1.1试验动物健康豚鼠(鼓膜正常,耳廓反射良好),体重400-600g,雌雄兼用,共2000只。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绿脓杆菌ATCC-27853,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室提供。
1.1.3供试样品耳炎灵市售药品;α-甘露聚糖肽、本发明所述第一至六种滴耳剂由本公司提供。
1.1.4麻醉剂5%盐酸氯胺酮注射液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
1.2试验方法1.2.1细菌接种分别取金葡菌和绿脓杆菌,在试验前2天接种于斜面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小时,用白金耳环将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内,经37℃培养16小时,取出置冰箱(4℃)保存备用。试验感染时用生理盐水将菌液稀释至1010CFU/L。
1.2.2中耳腔感染豚鼠按0.06/kg静脉注射盐酸氯胺酮麻醉,在耳根部去毛,用4号针头穿过鼓膜向左耳腔内注入0.15ml金葡菌液或绿脓杆菌液。
1.2.3感染评价及动物分组感染24小时(金葡菌)和16小时(绿脓杆菌)后,动物耳腔内有脓液,鼓膜明显充血、红肿,细菌培养确证为原接种菌者作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
选择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成功的豚鼠各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动物。即空白对照组不含药物成分的滴耳剂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α-甘露聚糖肽滴耳耳炎灵治疗组耳炎灵滴耳本发明所述第一种滴耳剂治疗组第一种滴耳剂滴耳本发明所述第二种滴耳剂治疗组第二种滴耳剂滴耳本发明所述第三种滴耳剂治疗组第三种滴耳剂滴耳本发明所述第四种滴耳剂治疗组第四种滴耳剂滴耳本发明所述第五种滴耳剂治疗组第五种滴耳剂滴耳本发明所述第六种滴耳剂治疗组第六种滴耳剂滴耳1.2.4治疗方法充分清拭豚鼠左外耳道,滴药约0.3ml,使药液充满外耳道,头侧左耳向上,耳浴10分钟,一天2次,连续给药一周,给药第7天观察中耳炎症反应变化并做中耳腔渗出物的细菌培养。
1.2.5疗效评价用消毒湿棉签采集豚鼠中耳腔分泌物或涂擦原病灶,然后接种到斜面琼脂培养基中,37℃培养18小时,镜下观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为有效,无差异为无效。
1.3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豚鼠,经7天治疗后,客观所见本发明所述的六种滴耳剂组的炎症反应均明显好转或痊愈,干耳,基本无分泌物;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和耳炎灵治疗组的炎症反应也有所好转,偶有分泌物渗出;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情况同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细菌检出情况见表1本发明所述的六种滴耳剂组经治疗后细菌全部阴转;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和耳炎灵治疗组治疗后细菌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未完全阴转;空白对照组则无变化。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的六种滴耳剂对金葡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金葡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单用α-甘露聚糖肽和耳炎灵对金葡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疗效一般,同时对金葡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改善不彻底,疗效明显低于本发明所述的六种滴耳剂。
表1金葡菌感染治疗前后细菌检出结果组别感染菌动物数治疗前细菌数 治疗7d后细菌数空白对照组 金葡菌1010 10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 金葡菌1010 4耳炎灵治疗组金葡菌1010 3本发明所述第一种滴耳剂治疗组金葡菌1010 0本发明所述第二种滴耳剂治疗组金葡菌1010 0本发明所述第三种滴耳剂治疗组金葡菌1010 0本发明所述第四种滴耳剂治疗组金葡菌1010 0本发明所述第五种滴耳剂治疗组金葡菌1010 0本发明所述第六种滴耳剂治疗组金葡菌1010 0绿脓杆菌感染的豚鼠,经7天治疗后,客观所见本发明所述的六种滴耳剂组的炎症反应均明显好转或痊愈,干耳,基本无分泌物;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和耳炎灵治疗组的炎症反应也有所好转,偶有分泌物渗出;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情况同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细菌检出情况见表2本发明所述的六种滴耳剂组经治疗后细菌全部阴转;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和耳炎灵治疗组治疗后细菌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未完全阴转;空白对照组则无变化。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的六种滴耳剂对绿脓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绿脓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单用α-甘露聚糖肽和耳炎灵对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疗效一般,同时对绿脓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改善不彻底,疗效明显低于本发明所述的六种滴耳剂。
表2绿脓杆菌感染治疗前后细菌检出结果组别感染菌 动物数 治疗前细菌数治疗7d后细菌数空白对照组 绿脓杆菌10 10 10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 绿脓杆菌10 10 3耳炎灵治疗组绿脓杆菌10 10 3本发明所述第一种滴耳剂治疗组绿脓杆菌10 10 0本发明所述第二种滴耳剂治疗组绿脓杆菌10 10 0
本发明所述第三种滴耳剂治疗组绿脓杆菌1010 0本发明所述第四种滴耳剂治疗组绿脓杆菌1010 0本发明所述第五种滴耳剂治疗组绿脓杆菌1010 0本发明所述第六种滴耳剂治疗组绿脓杆菌1010 02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试验2.1试验材料2.1.1受试物本发明所述第一至六种滴耳剂由本公司提供。
2.1.2动物及饲养条件NIH小鼠,普通级。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室温度25-27℃,相对湿度65%-80%。
2.1.3药物及试剂耳炎灵市售药品。α-甘露聚糖肽由本公司提供。巴豆油混合致炎剂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室配制。
2.1.4仪器MP120-2型电子天平上海经二天平仪器厂。
2.2试验方法取雄性小鼠90只,体重20-23g,随机分为9组,具体同上。将药液0.1ml均匀涂于各鼠左耳廓两面,30min后均以2%巴豆油混合致炎剂0.1ml涂于各鼠左耳廓两面以致炎。致炎后每隔30min同法给药1次。致炎后4h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廓,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在相对应的部位分别打下左、右圆耳片,称重,以左耳片重减去右耳片重作为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组间t检验。
2.3试验结果(表3)表3本试验所述各种治疗方法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X±S)组别动物数肿胀度(mg)空白对照组 108.92±2.27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 108.03±2.17耳炎灵治疗组107.96±1.68本发明所述第一种滴耳剂治疗组106.53±2.07*本发明所述第二种滴耳剂治疗组106.37±2.12*本发明所述第三种滴耳剂治疗组106.25±1.14*本发明所述第四种滴耳剂治疗组106.20±1.69*本发明所述第五种滴耳剂治疗组106.12±1.38*本发明所述第六种滴耳剂治疗组106.10±1.75*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表3数据表明本发明所述六种滴耳剂治疗后,肿胀度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和耳炎灵治疗组的耳肿胀度较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本发明所述六种滴耳剂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所述治疗急慢性中耳炎滴耳剂的动物药效学研究实验分三组进行,每组10只家兔。α-甘露聚糖肽治疗组(A组)中耳炎兔子模型+α-甘露聚糖肽滴耳(10ml10mg),每日三次,每次2滴,连用5天;耳炎灵治疗组(B组)中耳炎兔子模型+耳炎灵滴耳,每日三次,每次2滴,连用5天;本发明所述滴耳剂治疗组(C组)中耳炎兔子模型+本发明所述滴耳剂滴耳,每日三次,每次2滴,连用5天。结果显示C组家兔精神状态良好,反应灵敏,食欲增强从用药前的100g左右增加到用药后的400g左右,体温从用药前的39.51±1.38℃恢复至37.94±1.61℃,耳道无充血渗出,鼓膜活动度好,无内陷;A组和B组家兔精神状态一般,反应略显迟钝,食欲增加不明显,每日进食量约为150g左右,体温仍偏高,持续在39.06±2.43℃左右,耳道充血渗出稍有改善,鼓膜内陷。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滴耳剂对急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α-甘露聚糖肽和耳炎灵。
本发明所述治疗急慢性中耳炎滴耳剂的疗效验证李某,男,10岁,右耳胀闷堵塞感,听力减退,耳内有水动感,缠绵不愈几近2年。查鼓膜完整,内陷呈灰黄色,电测听示右耳传导性耳聋,气导40-45db,行鼓膜抽液有黄色液体,诊断为慢性中耳炎。曾作咽鼓管吹张,用抗菌素消炎,局部理疗等,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不久又复发如初。予本发明所述滴耳剂滴耳,每日三次,每次2滴,连用10天(2个疗程)。患者自觉轻松,右耳胀闷堵塞感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膜完整,鼓膜内无渗出液,电测听示气导恢复至15db以下。继续滴10天以巩固疗效,终使顽疾告愈,随访2年无复发。
本发明所述治疗急慢性中耳炎滴耳剂的临床疗效统计本研究共收集42例门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8-60岁,平均34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1周,平均约半年。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伴耳鸣者15例,伴耳痛者13例。局部检查双侧耳道无分泌物,鼓膜内陷;可见液平面者19例,经鼓膜穿刺抽出液体者23例,电测听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传导性耳聋,其中3例作鼓膜切开术,1例作鼓膜置管术。所有患者应用本发明所述滴耳剂进行治疗,每日三次,每次2滴,连用10天。疗效判定标z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膜正常,活动度佳,电测听显示气导恢复至正常范围即低于15db;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听力恢复,鼓膜活动尚好,电测听示气导20-30db之内;无效自觉症状无变化,局部检查与服药前相同。结果42例患者中显效28例,占66.7%;有效13例,占31%;无效1例,占2.4%。统计总有效率为97.6%。
经过收集大量用药患者病历资料深入研究,归纳总结,证实该中西药复方滴耳剂具有清除和抑制细菌、病毒的感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血管充血、渗出,减少腺体分泌,平衡和协调中耳的免疫功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恢复中耳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它的主要成分包括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5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70%、清热解毒类中药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50%、清热解毒类中药10-30%、活血化瘀类中药1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30%、清热解毒类中药10-20%、活血化瘀类中药10-30%、消肿利水、燥湿杀虫类中药1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30%、清热解毒类中药10-20%、活血化瘀类中药10-30%、消肿利水、燥湿杀虫类中药10-30%、氟哌酸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30%、清热解毒类中药10-20%、活血化瘀类中药10-30%、消肿利水、燥湿杀虫类中药10-30%、氟哌酸1-5%、强的松3-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芳香开窍类中药有麝香、苏合香、菖蒲、牛黄、冰片;所述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有川连、黄芩、虎杖、锦灯笼、山豆根、土茯苓、白藓皮、红藤、半边莲、龙葵、穿心莲、马齿苋、白头翁、鱼腥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半支莲;所述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有三叶、苍术、藏红花、桃仁、益母草、三棱、乳香、郁金、丹参、牛膝、水蛭、皂角刺、穿山甲、酸枣仁、元胡、红花、姜黄、鸡血藤、川芎、珍珠母、紫参;所述的消肿利水、燥湿杀虫类中药有路路通、石苇、海金沙、冬葵子、冬瓜皮、木通、滑石、车前子、泽泻、赤小豆、金钱草、通草、薏苡仁、茵陈、猪苓、防己、木瓜、海风藤、千年健、五加皮、威灵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300g、麝香100g、苏合香200g、菖蒲200g、牛黄100g、冰片100g。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20g、麝香30g、苏合香20g、菖蒲20g、牛黄20g、冰片20g、川连5g、黄芩5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白藓皮5g、红藤5g、半边莲5g、龙葵5g、穿心莲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5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10g、苍术10g、藏红花10g、桃仁15g、益母草10g、三棱5g、乳香10g、郁金10g、丹参15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路路通10g、石苇10g、海金沙10g、冬葵子10g、冬瓜皮10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子10g、泽泻15g、赤小豆25g、金钱草20g、通草10g、薏苡仁10g、茵陈15g、猪苓10g、防己10g、木瓜20g、海风藤15g、千年健10g、五加皮15g、威灵仙10g、氟哌酸25g。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1000g中含α-甘露聚糖肽200g、麝香30g、苏合香20g、菖蒲20g、牛黄20g、冰片20g、川连5g、黄芩5g、虎杖10g、锦灯笼5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白藓皮5g、红藤5g、半边莲5g、龙葵5g、穿心莲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连翘5g、板蓝根10g、半支莲10g、三叶10g、苍术10g、藏红花10g、桃仁15g、益母草10g、三棱5g、乳香10g、郁金10g、丹参15g、牛膝10g、水蛭1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酸枣仁10g、元胡10g、红花10g、姜黄15g、鸡血藤10g、川芎5g、珍珠母10g、紫参10g、路路通10g、石苇10g、海金沙10g、冬葵子10g、冬瓜皮10g、木通10g、滑石15g、车前子10g、泽泻15g、赤小豆15g、金钱草15g、通草10g、薏苡仁10g、茵陈15g、猪苓10g、防己10g、木瓜20g、海风藤15g、千年健10g、五加皮10g、威灵仙10g、氟哌酸25g、强的松4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特别是关于一种生物制剂和中药混合制成的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其特征是它的主要成分包括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50-80%。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70%、清热解毒类中药10-50%。所述的药物还包括有α-甘露聚糖肽20-50%、芳香开窍类中药10-50%、清热解毒类中药10-30%、活血化瘀类中药10-40%。这种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滴耳剂采用生物制剂与中药的结合,该药物的特点是从西医、中医两种理论系统出发,针对各自提出的病理机理,辨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P27/00GK1663605SQ200410104429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1日
发明者赵恒 申请人:赵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