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保温空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08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保温空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防护品领域,特别是一种制冷保温空气囊。
背景技术
在因环境或劳动等原因而造成闷热的工作场地里,为了防止中暑,工作人员常需穿上带制冷保温装置如空气囊的防护服装和安全帽。现有制冷及保温用的空气囊的保温层是用多层布料即纤维、无纺布、银纸、塑料等为作为材料,而导热部分则用导热性强的少数层布料来做成。用此方法制作的空气囊,由于使用了多种材料,且因各种材料之间是相互接触的,从而使得导热量并不能减少,保温效果不佳,而且生产效率较低,材料成本费高,使产品竞争力下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保温空气囊,其保温效果良好,制作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冷保温空气囊,包括两侧的保温层和中间的制冷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由四边粘合、中间形成一可充装空气的空气房的两层薄片折叠而成,折叠面左右两侧边封合,折叠面开口处设置有可任意开合的封口。
所述其中一侧的两层薄片中部通过实线粘合构成不可充装空气的导热部分。
所述空气房位置的两层薄片之间通过横、竖的虚线粘合。
所述的保温层的任意一侧设有一检测阀。
本实用新型在作业、生产、保温等方面大大改善了现有冷气空气囊因使用多层布料和其他材料导致的问题,其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利用空气层进行隔热保温,从而有效防止冷气的浪费,长时间的维持在最初设置温度,安装于工作服、安全帽上,可减少因高温环境和劳动所造成的炎热,装于安全帽上还可有效的舒缓外力的冲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制作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填充空气后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填充空气后的外观立体图(带导热部分);图4是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制冷保温空气囊,包括两侧的保温层和夹于保温层中间的制冷室15。保温层材料方面使用混有纤维的材料,防止膨胀,如纤维树脂薄片,可根据需要选择大小,但并非限于纤维薄片,只要是容易粘贴的薄片就可。如图1所示,合并上大小一致的2片纤维塑料薄片11,其四边用粘贴实线12,粘贴实线12内侧则用以一定间隔纵横的粘贴虚线13,通过成型机21进行压贴,形成一可充装空气的空气房18。虚线13粘贴线和线之间的距离可尽量缩小,从而减少空气囊外包装的厚度而最大化空气囊中心体积。薄片11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设计,如想制作长宽各15cm的空气囊,则需要长宽30×15cm的长方形薄片11。因为薄片11需要对折而形成双面的袋状,所以宽度不变而长度要加倍。如图2、4所示,将压贴后的薄片11在中心部位对半折叠,折叠面左右两侧边封合形成形成粘贴线14,从而形成只有一边开口的空气囊,在开口处设置有可任意开合的封口17。如此结构的空气囊的两面都是空气房18,冷气无法被导出而长时间进行保温,能将冷气装于制冷室15并进行冷气保温。在其中一侧保温层的两层薄片11中部通过粘贴实线分隔出一矩形或圆形的区域,构成不可充装空气的导热部分19(如图3所示),无空气房的部分就是导热部分19,因为没有空气房18,制冷室15容易传导冷气。因此使用时要使用某一面设有导热部分19结构的空气囊,安装于工作服或安全帽中,以选择传导冷气的方向。在保温层的任意一侧选择性的安装检测阀16,最好是安装在空气囊的上端部位。
使用时,通过检测阀16空气向空气房18填充入空气,形成空气隔热层。打开封口17,装入冷气或其它制冷源,再将封口17密封,即可方便地安装在工作服或安全帽中。
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保温空气囊,包括两侧的保温层和中间的制冷室(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由四边密封粘合、中间形成一可充装空气的空气房(18)的两层薄片(11)折叠而成,折叠面左右两侧边封合,折叠面开口处设置有可任意开合的封口(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保温空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侧保温层的两层薄片(11)中部通过实线粘合构成不可充装空气的导热部分(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保温空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房(18)位置的两层薄片(11)之间通过横、竖的虚线(13)粘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保温空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中一侧保温层上设有一检测阀(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保温空气囊,包括两侧的保温层和中间的制冷室,其保温层由四边粘合、中间形成一可充装空气的空气房的两层薄片折叠而成,折叠面左右两侧边封合,折叠面开口处设置有可任意开合的封口。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利用空气层进行隔热保温,从而有效防止冷气的浪费,长时间的维持在最初设置温度,安装于工作服、安全帽上,可减少因高温环境和劳动所造成的炎热,装于安全帽上还可有效的舒缓外力的冲击。
文档编号A61F7/10GK2715724SQ200420046560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3日
发明者李寿根 申请人:李寿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