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34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拉伸患者颈椎的颈椎牵引装置,从而使他或她可以进行拉伸运动。
背景技术
人体骨架的脊椎柱,通常称为脊柱,是由一系列被称为椎骨的骨头组成。这些椎骨是可以弯曲的柱体。头部平衡在柱体的顶部。颈部的骨架是由七块颈椎构成。颈椎具有与腰椎和胸椎不同的解剖结构,其可以提供转动(扭转)、弯曲和伸展等多种动作。
位于颈区后部的颈椎具有比背部和腰部更小的骨头,并具有比腰部更大的活动区域。颈椎还要承受不断地运动,这样颈椎就比腰部更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因此容易带来疼痛。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疼痛的方法就是使用牵引装置,通常有四种类型用于执行颈椎牵引的牵引装置。
第一种类型是固定牵引装置,将包括下颚、颈后部和肩部区域在内的颈部区域推到规定程度,利用螺钉固定住。第二种类型是动力驱动牵引装置,将患者固定在床上,使用电机将下颚和颈后部向后推拉。第三种类型是气力牵引装置,将空气导管缠绕在包括下颚和颈后部在内的颈部区域上,利用泵使空气导管沿颈部的纵向扩张从而提升并拉伸颈椎。第四种类型是一种牵引装置,将下颚和颈后部固定,并将固定的下颚和颈后部悬挂在水平杆上从而利用患者的重量使颈椎伸长。
然而,传统的牵引装置存在严重的缺陷,就是可能会造成公知的颞下颌紊乱(TMD)问题,其指的是一系列影响颞下颌关节(TMJ)的内科和牙科病症,因为这些传统的牵引装置在牵引脊椎的同时提升或拉伸了下颚和颈后部,又因为颈椎位于颈的后部,当同时拉伸下颚和颈后部时,强大的作用力会施加给下颚。
作为参考,TMJ是位于耳朵前面连接头骨和上颌骨的关节,并与和嘴的张开闭合运动和咀嚼相关的肌肉相连。当上颌骨、TMJ和肌肉不能恰当定位并协调运动时,就会发生TMD,并且在下颚受到过分振动或压力时很容易发生TMD。
同时推动或拉伸下颚和颈后部的传统牵引装置还存在另一个缺陷,即颈椎的伸长距离很小,并且与牵拉颈后部的装置相比该装置不能进行覆盖第一和第二块颈椎骨的会厌软骨的拉伸运动,因而会导致颈椎的无效牵拉。
例如,第一块颈椎骨是脑连接脊髓的地方,大约有30,000条神经通过,当这个区域内发生结构问题时,这个由神经元控制的地方就会发生紊乱,并且会在脊髓和头骨上发生结构变形,这样通过牵引的拉伸运动就是绝对必要的。
然而,同时推拉或拉伸下颚和颈后部的传统牵引装置还存在一个缺陷,即头骨的后部没有提升,这样就防碍了第一和第二块颈椎骨的伸长,因为第一块颈椎骨由会厌软骨覆盖,所以有必要提升头骨中的会厌软骨并拉长第一和第二块颈椎骨,从而将伸长效应平均分配给七块颈椎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只集中拉伸靠近颈椎的颈后部的颈椎牵引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颈椎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座,在其一侧支撑肩部;第二支座,沿颈椎纵向滑动连接到第一支座;移动装置,通过使用者操纵而沿颈椎纵向移动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其一末端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二支座上,并以头部的后部可以放置其上的方式设置,第三支座上设有头部支架,用于在第三支座的一侧支撑头部与颈部之间的边界区域;提升装置,通过使用者的操纵沿颈部弯曲的方向转动第三支座。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颈椎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座,在其一侧支撑肩部;第二支座,在其一侧滑动连接到第一支座;提升装置,通过使用者的操纵而沿着颈部弯曲的方向转动第二支座;头部支架,设置在第二支座上,用于支撑颈部与头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移动装置,沿颈椎纵向滑动连接头部支架并利用使用者的操纵移动头部支架。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本质和目的,下面会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颈椎牵引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第三支座处于提升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第二支座处于伸长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其中致动器是施加在手柄的一部分上而不是手柄上;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其中第二支座设置在第三支座上;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颈椎牵引装置的透视图;图8是图7部分切掉后的透视图;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颈椎牵引装置的透视图;图10是图9部分切掉后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颈椎牵引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颈椎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30)和第三支座(40)。
在其一侧用于支撑肩部的第一支座(1)可以作为一个单独部件形成。然而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座(1)的一侧上带有肩部支架(10,11),其另一侧带有支座(20)。肩部支架(10,11)和支座(20)可以整体形成或单独形成而后再连接到一起。
第一支座(1)的肩部支架(10,11)的轮廓适于支撑人体的肩部(S),例如每个肩部可以是下凹形。第一支座(1)的支座(20)具有右侧开口的盒子形状,其底面上固定地设置了多个内螺纹部件(21-23),在其左、右端上设有内螺孔。
第二支座(30)具有颠倒的盒子形状,并滑动且水平地连接到第一支座(1)上,换言之,沿颈椎的纵向放置在第三支座(40)上。
并且,第二支座(30)上设有周向形成有外螺纹的第一螺旋轴(31),第一螺旋轴(31)穿过第二支座(30)的右侧表面,由轴承(32)和第一轴固定部件(33)可转动地固定。然后将第一螺旋轴(31)插入设置在第一支座(1)的支座(20)上的每个螺纹部件(21-23)的螺孔内。第一螺旋轴(31)的右纵向端连接到第一手柄(34)上,通过该手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转动第一螺旋轴(31)。
第二支座(30)的左、右端上固定地设有第二、三轴固定部件(35a,35b),第二螺旋轴(37)周向设有外螺纹,并通过轴固定部件(35a,35b)和轴承(36a,36b)可转动地固定。
第二螺旋轴(37)周向设有移动部件(38),其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并且第二螺旋轴(37)的右纵向端连接到第二手柄(39)上,通过此手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转动第二螺旋轴(37)。
第三支座(40)具有朝向右侧开口的颠倒的盒子形状。第三支座(40)设置在第二支座(30)的顶部,并且其左纵向端通过铰链(41)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二支座(30)上。
在第三支座(40)与第二支座(30)之间,连接部件(44)的一端通过铰链(42)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三支座(40)的顶端,并且其另一端通过铰链(43)可转动地固定在移动部件(38)上。
第三支座(40)上固定设有头部支架(50,51),用于将头部(H)与颈部(N)之间的边界支撑在正确方向上,即沿头部(H)方向。
接下来会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操作优点进行详述。
首先,如图2所示,肩部(S)被放置从而被第一支座(1)的肩部支架(10,11)支撑,身体如此放置以使头部(H)与颈部(N)之间的边界由头部支架(50,51)来支撑。
在此情况下,如图3所示,当第二手柄(39)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使用者或患者以适当角度弯曲颈部(N),第二螺旋轴(37)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插入第二螺旋轴(37)的移动部件(38)移动到图3中相应的左边。
当移动部件(38)移动到左侧(朝向身体)时,通过连接部件(44)连接到移动部件(38)上的第三支座(40),围绕铰链轴(41)转动而后提升。换言之,当第三支座(40)提升时,使用者的颈部(N)可以向前弯曲到预期的角度。
下面参考图4,当第一手柄(34)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螺旋轴(31)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固定在第一支座(1)的支座(20上的每个内螺纹部件(21-23)推到图4中相应的左侧。
当第一螺旋轴(31)将第一支座(1)上的每个内螺纹部件(21-23)推到图4中相应的左侧时,第二支座(30)随后移动到右侧(远离身体)以拉长颈部(N)的颈椎。因为使用者的颈部(N)向前弯曲一预定角度,颈部(N)从其后部向前部稍稍倾斜地伸长。
换言之,颈部(N)在稍稍弯曲的状态下完成了拉伸运动,这样只有颈部(N)的后部即颈椎存在的部位伸长了而下颚并没有伸长。因此不会产生颞下颌紊乱(TMD)的问题,并且与颈后部与下颚同时被拉长相比,颈椎的拉长距离也相对增长了,因此能够只针对颈椎集中进行牵引。
同时,虽然在上述操作的拉伸运动中,第三支座(40)提升,颈部(N)弯曲且第二支座(30)移动,拉伸运动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即第二支座(30)首先移动提升第三支座(40),或者第二和第三支座(30,40)逐渐移动并提升。
虽然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是以使用者亲自转动手柄(34,39)的手工操作结构为例来说明,但是该结构也可以包括手柄部分上设有致动器(电机,气动泵,电磁线圈或类似结构)的结构,这样就可以由致动器执行拉伸运动而不需要使用者直接在手柄上操作。
例如,如图5所示,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齿轮箱(60,61)替代第一和第二手柄(34,39)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螺旋轴(31,37)上,每个齿轮箱(60,61)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机(70,71)上,借此第一和第二电机(70,71)可以由操纵控制器(80)的电流驱动。
作为另一实施例,虽然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结构为第二支座(30)布置在第三支座(40)的下面,但是第二支座(30)也可以设置在第三支座(40)的上面,如图6所示,只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支座(30)应该通过铰链(41)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一支座(1)上。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颈椎牵引装置的透视图;图8是图7中部分切掉后的透视图;如图7和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00),第二支座(130)和第三支座(140)。
第一支座(100)设置成其一端支撑肩部。优选地,第一支座(100)由硬质部件构成或其一侧设有肩部件(110,111)且其另一侧设有支座(120),如图7和8所示。优选地,肩部件(110,111)和支座(120)整体形成,或单独形成后再进行装配。
第一支座(100)的每个肩部件(110,111)的轮廓适于支撑人体的肩部,即其一侧为凹形,第一支座(100)的支座(120)具有朝向右侧开口的盒子形状,多个带有内螺纹孔的内螺纹部件(121-123)固定地布置在底板表面上,并且每个部件分隔一预定距离设置。
盒形的第二支座(130)水平地连接到第一支座(100)上,即沿颈椎躺在第三支座(140)的纵向方向上滑动地连接。第二支座(130)底面(130a)的一侧开口,这样当连接到第一支座(100)上时,内螺纹部件(121-123)可以伸入第二支座(130)内。
第二支座(130)上设有周向带有外螺纹的第一螺旋轴(131)。第一螺旋轴(131)穿过第二支座(130)的右侧表面以通过轴承(132)和第一轴固定部件(133)可转动地固定。然后将第一螺旋轴(131)插入到第一支座(100)内的每个螺纹部件(121-123)的螺孔内。第一螺旋轴(131)的右纵向端连接到第一手柄(134)上,通过该手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转动第一螺旋轴(131)。
并且,第二支座(130)上设有周向带有外螺纹的第二螺旋轴(137)。第二螺旋轴(137)穿过第二支座(130)的右侧表面,从而通过轴承(136a,136b)和轴固定部件(135a,135b)可转动地固定。第二螺旋轴(137)从外周插入移动部件(138),该移动部件(138)上带有对应于外螺纹的内螺纹。第二螺旋轴(137)的右纵向端连接第二手柄(139),通过此手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转动第二螺旋轴(137)。
具有宽板形状的第三支座(140)设置在第二支座(130)上,其左纵向末端通过铰链(141)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二支座(130)上。在第三支座(140)与第二支座(130)之间设有连接部件(144),其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三支座(140)的顶板上,其另一端通过铰链(143)可转动地固定在移动部件(138)上。第三支座(140)上固定设有头部支架(150,151),用于将头部(H)与颈部(N)之间的边界朝向正确方向支撑,即朝向头部(H)的方向。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其区别在于第三支座的形状是板形的;放置使用者头部的部分的高度被降低;整个外观看起来薄而简单。但是,第一、第二实施例的操作优点和步骤是相同的。
同时,虽然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第三支座(140)在进行拉伸运动中提升,头部弯曲且第二支座(130)移动,应该注意到可以在开始时移动第二支座(130)以提升第三支座(140),或者第二支座(130)和第三支座(140)也可以逐渐地并一点点地移动并提升以进行拉伸运动。
出于相同的原因,虽然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是以使用者亲自转动手柄(134,139)的手工操作结构为例来说明,但是该结构也可以包括手柄部分上设有致动器(电机,气动泵,电磁线圈或类似结构)的结构,这样就可以由致动器进行拉伸运动而不需要使用者直接在手柄上操作的作用力。
例如,如图5所示,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齿轮箱替代第一和第二手柄(134,139)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螺旋轴(131,137)上,每个齿轮箱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机上,借此可以通过由操纵控制器的电流所驱动的第一和第二电机来进行拉伸运动。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颈椎牵引装置的透视图;而图10是图9中部分切掉后的透视图。如图9和10所示,颈椎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座(200),第二支座(230)和头部支架(240)。
第一支座(200)设置成其一侧支撑肩部。优选地,第一支座(200)由硬质部件构成或其一侧设有肩部件(210,211)且其另一侧设有支座(220),如图9和10所示。优选地,肩部件(210,211)和支座(220)整体形成,或单独形成后再进行装配。
第一支座(200)的每个肩部件(210,211)的轮廓适于支撑人体的肩部,即其一侧为下凹形,第一支座(200)的支座(220)具有朝向右侧开口的盒子形状。第一支座(200)的支座(220)上设有周向带有外螺纹的第一螺旋轴(221),该第一螺旋轴(221)穿过第二支座(220)的右侧面并通过轴固定部件(222a,,222b)和轴承(223a,223b)可转动地固定。
第一螺旋轴(221)周向插有具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的移动部件(224),其右纵向末端连接第一手柄(225),通过该手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转动第一螺旋轴(221)。
具有宽板形状的第二支座(230)上设有引导头部支架(240)运动的导槽(230a),且第二支座(230)设置在第一支座(200)上,其左纵向末端通过铰链(231)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一支座(200)上。在第二支座(230)与第一支座(200)之间设有连接部件(233),其一端连接到第二支座(230)的顶板上,其另一端通过铰链(232)可转动地固定在移动部件(224)上。
第二支座(230)下面设有第二螺旋轴(234),其周向带有外螺纹。第二螺旋轴(234)通过轴固定部件(235a,235b)和轴承(236a,236b)可转动地固定,该轴固定部件(235a,235b)都通过第一支座(200)的支座(220)的开口(220a)插入支座(220)内并固定在第二支座(230)的顶面上。
第二螺旋轴(234)周向上插有导向移动部件(237),其上带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其一端通过第二支座(230)的导槽(230a)连接到头部支架(240)的底面上。第二螺旋轴(234)的另一纵向末端连接第二手柄(238),通过该手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转动第二螺旋轴(234)。
头部支架(240)将头部与颈部之间的边界部位支撑在正确的方向上,即头部方向,并响应第二螺旋轴(234)的转动沿着导槽(230a)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当第一手柄(225)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螺旋轴(221)也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提升第二支座(230),颈椎向前弯曲。当第二手柄(238)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螺旋轴(234)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将头部支架(240)移动到正确的方向上(朝向头部)并拉长颈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优点与第一实施例的相似,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设计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比,为简化结构而减少了部件的数目。
同时,虽然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支座(230)的进行拉伸运动时提升,头部弯曲且头部支架(240)移动,但是应该注意到根据使用者需求,可以在开始时移动头部支架(240)以提升第二支座(230),或者第二支座(230)和头部支架(240)也可以在进行拉伸运动中逐渐并一点点地移动和提升。
出于相同的原因,虽然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是以使用者亲自转动手柄(225,238)的手工操作结构为例来说明,但是该结构也可以包括手柄部分上设有致动器(电机,气动泵,电磁线圈或类似结构)的结构,这样就可以由致动器进行拉伸运动而不需要使用者直接在手柄上操作的作用力。
例如,如图5所示,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齿轮箱替代第一和第二手柄(225,238)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螺旋轴(221,234)上,每个齿轮箱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机上,借此可以通过由操纵控制器的电流所驱动的第一和第二电机进行拉伸运动。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三个实施例所述,颈椎向前弯曲并伸长,下颚的高度固定且只有颈部的后部集中伸长,因此能够达到有效地牵引颈椎的效果。下面会介绍牵引颈椎的更多信息。
颈椎不对称地排列在颈部的中到后部,当颈部的后部集中受压时,非柔性组织的阻力就会减少。颈椎前面的血管、咽喉和呼吸道就能得到保护。
并且,考虑到颈椎区域的多数紊乱都发生在颈椎的后部,因此优选地,颈部的后部应该集中拉长。例如,假如发生椎间盘脱垂时,颈椎的后部应该像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一样拉长,这样颈椎的曲度可以伸直,位于颈椎后部的椎间孔可以提升从而有效地减少神经根的压力,因为颈椎具有朝向颈部后部开口的C形形状。
并且,为了将拉长效果传递到所有的七块颈椎骨上,应该提升头骨中的喉骨以拉长第一、二块颈椎骨。然而,现有技术中拉伸或推拉下颚和颈部后部的方法不能提升头骨中的喉骨并恰当地拉长第一和第二块颈椎骨;可是根据本发明,颈椎可以稍稍向前弯曲并伸长,这样可以进行使覆盖第一和第二块颈椎骨的头骨中的喉骨提升的拉伸运动,因此能够将伸长效果平均传递到所有的七块颈椎骨上。
上面已出于解释说明的目的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上述公开并不是试图穷尽或限制本发明,还存在各种根据上述技术或从上述发明的实践中获得的改进和变形。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来限定。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的优点,在于作用力不施加给下颚而集中施加给颈部的后部,因此作用力或压力不会施加给下颚,因此防止了TMJ紊乱问题,并且与将下颚和颈部后部都伸长相比,还加大了颈椎的伸长距离;因为覆盖颈椎的第一和第二块颈椎骨的头骨中的喉骨提升了,从而有效地拉长了颈椎。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不平衡地设置在颈部后部的颈椎被集中地下压,可以减少保护和包围血管、咽喉和呼吸道的非柔性组织的阻力,因此可以更有效安全地进行拉伸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颈部倾斜的角度可以在颈椎整个结构变形的患者在拉伸运动前、后或中间的任何时间进行调节,并调节到安全、舒适的位置上,并且患者可自行调节颈部的位置及拉伸力的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用于在其一侧支撑肩部;第二支座,沿颈椎纵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座;移动装置,通过使用者的操作沿颈椎的纵向移动所述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其一末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支座,并以使头部的后部可以躺在上面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三支座上设有头部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三支座的一侧支撑头部与颈部之间的边界区域;和提升装置,通过使用者的操作,沿颈部弯曲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三支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螺旋轴,其带有外螺纹并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座的任意一侧上;内螺纹部件,其上带有与所述螺旋轴上的所述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并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座的任意另外一侧上;和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螺旋轴的一末端上,用于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而转动所述螺旋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螺旋轴,带有外螺纹并且其一侧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和第三支架的任意一侧上;移动部件,带有与所述螺旋轴的所述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连接部件,其一侧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移动部件上,其另一侧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和第三支座的任意另外一侧上;和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螺旋轴的一末端上,用于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而转动所述螺旋轴。
4.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用于在其一侧支撑肩部;第二支座,头部的后部可以放置其上,并且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上设有头部支架,用于支撑头部与颈部之间的边界;第三支座,其一末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座上,其上沿颈椎纵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移动装置,用于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而沿颈椎的纵向移动所述第二支座;和提升装置,用于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而沿颈部弯曲方向转动所述第三支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螺旋轴,带有外螺纹并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和第三支架的任意一侧上;内螺纹部件,其上带有与所述螺旋轴上的所述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并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和第三支座的任意另外一侧上;和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螺旋轴的一末端上,用于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而转动所述螺旋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螺旋轴,带有外螺纹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三支座的任意一侧上;移动部件,带有与所述螺旋轴的所述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连接部件,其一侧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移动部件上,其另一侧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三支座的任意另一侧上;和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螺旋轴的一末端上,用于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而转动所述螺旋轴。
7.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用于在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支撑肩部;第二支座,其一末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支座;提升装置,用于沿颈部弯曲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支座向以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头部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用于支撑头部与颈部之间的边界;和移动装置,在颈椎的纵向滑动连接所述头部支架并且移动所述头部支架以响应使用者的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螺旋轴,带有外螺纹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座的任意一侧上;移动部件,带有与所述螺旋轴的所述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连接部件,其一侧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移动部件上,且其另一侧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座的任意另一侧上;和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螺旋轴的一末端上,用于转动所述螺旋轴以响应使用者的操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螺旋轴,带有外螺纹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二支座上;内螺纹部件,带有与所述螺旋轴的所述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并固定在所述头部支架上;和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螺旋轴的一末端上,用于转动所述螺旋轴以响应使用者的操作。
10.如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座包括在其一侧支撑肩部的肩部支架,和其另一侧上的支座。
11.如权利要求2、3、5、6、8或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动部件是使用者可以握持或转动的手柄。
12.如权利要求2、3、5、6、8或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致动器,用于接收电流以产生转动力;和操纵控制器,用于将操作电流提供给致动器以响应使用者的操作。
全文摘要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用于在颈椎弯曲的状态下拉长颈椎以响应使用者的操作。作用力只集中在颈部的后面,因此影响或压力就不会施加给下颚,因此防止了TMJ紊乱,并且与同时拉长下颚和颈部后部相比加大了颈椎伸长的距离,从而能更有效地拉长颈椎。
文档编号A61F5/045GK1784188SQ200480012544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9日
发明者韩政敏 申请人:韩政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