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茶保健茶、复方沙棘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778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沙棘茶保健茶、复方沙棘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特别是一种以沙棘叶为原料的沙棘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含沙棘保健茶的复方沙棘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市场,各种保健茶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利用茶树的鲜嫩叶通过加工制成人们所期望的茶产品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全世界总人口中有一半以上人喝茶,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除了茶树的鲜嫩叶制茶以外,在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鲜叶含有特殊功效的生物活性成份,为此,人们从科学实践出发,探索利用某些植物的鲜叶,经加工制成各种特色的茶,由于其所含有成份特殊,经水热浸后,浸取了叶片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赋予新的保健作用,对工作紧张、压力大、身体处于疾病前夕的亚健康状态和某些疾病状态中的人们,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大自然界赐于人类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沙棘,沙棘雄株鲜嫩叶片在保健茶领域被发掘开发。
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又名“醋柳,酸刺,黑刺”等,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者可达10米,常见者2米左右,其拉丁名是Hippophaerhamnoides L,中国和原苏联是世界野生沙棘的主要产国,其中原苏联有61.5万亩,中国约有2000万亩。沙棘不仅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而且科学家还发现,沙棘是一个奇异的医药宝库。沙棘原为中国的藏药和蒙药,中国是世界上沙棘药用记载最早的国家,公元8世纪下半叶,杰出的藏医学家元丹贡布所写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就有沙棘药用记载,元朝元始祖忽必烈也把沙棘果列为宫廷补药,1977年,中国卫生部将沙棘正式列入药典,肯定了其药用价值,并列入药食两用的名单之中。沙棘即是药品也是食品,为药食两用品种,其叶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丰富,除粗蛋白、粗脂肪外、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维生素C、维生素E、黄酮类、三萜烯酸、氯原酸含量也很高,果胶、丹宁、多酚类化合物及各种矿物元素应有尽有,原苏联科学家发现沙棘果实中含20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并指出,沙棘叶中包含了与沙棘果基本相同的成份。
目前,市场上可见一种将沙棘叶粉碎装入袋中的沙棘袋泡茶,由于该种茶中的沙棘叶未经任何处理,所以带有青草味,口感涩,尽管沙棘叶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可是不易为人们所接受,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口感好的沙棘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沙棘保健茶的制作方法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沙棘保健茶以沙棘叶为原料,用现有技术中常规制茶方法制备。
优选地,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1)前处理鲜嫩叶采摘、挑选、淋洗,并甩干甩干至含水量75%~80%。
(2)萎凋包括晒青和凉青两个步骤,该两个步骤交替进行;(3)摇青、做青;(4)杀青、炒青;(5)束包1~2次;(6)烘焙干燥至含水量5%~6%,即得本发明的沙棘保健茶。
优选地,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1)前处理鲜嫩叶采摘、除杂,摊放至含水量65-75%;(2)贮青;(3)杀青;(4)烘焙干燥至含水量1%-5%,即得本发明的沙棘保健茶。
其中所述的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可以包括将杀青后的沙棘顺切碎形成0.5-0.8cm条状颗粒步骤;所述的步骤(4)之后还可以包括按颗粒大小进行筛分分装步骤。
本发明的复方沙棘保健茶,其中包括下列原材料沙棘保健茶80-90%、黄芪叶1-10%、银杏叶1-8%、山楂叶1-7%、原茶1-10%。
优选地,由下列原材料组成沙棘保健茶85%、北黄芪叶5%、银杏叶3%、山楂叶2%、原茶5%。
上述的原茶选自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制备复方沙棘保健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沙棘保健茶80-90%、北黄芪叶1-10%、银杏叶1-8%、山楂叶1-7%、原茶1-10%分别粉碎过15-20目筛;(2)将已过筛的原料混合均匀,分装,即得。
本发明的沙棘保健茶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中,以沙棘叶为原料,用制茶工艺制备得到,去除了沙棘叶的青草味,香气独特、甘润,汤色金黄清澈,口感苦香醇厚,润滑爽口,深受人们喜爱。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乌龙型沙棘保健茶本发明的乌龙型沙棘保健茶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1)前处理鲜嫩沙棘叶的采摘,以早晨及上午鲜叶为佳,经人工挑选除去棘刺,小枝条等杂物,按叶的干湿程度分级,以清水淋洗,使叶青翠洁净,以离心或振床除去带来水分,使含水量在75%。
(2)萎凋萎调由晒青和凉青两步,两者相互交替进行,此过程可促酶的活化和加速叶内成分的生物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和除掉苦涩味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这一过程增加沙棘叶内不溶性的大分子物质水解成易浸出物的含量,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叶绿素被破坏,绿色变浅、香气成分发生变化,初有花香气。在此过程,控制温度、湿度使鲜沙棘叶完成半发酵。
(3)摇青、做青做青是沙棘叶采取乌龙加工的方法,通过摇青机的振摇旋转、沙棘叶在筛内转动,相互碰撞,叶缘细胞逐渐磨损,促进叶内物质的酶促氧化过程。再静置后,叶片由萎软状返青,呈新鲜状态,促使茎脉中的水分、可溶性物质、经叶脉组织间向叶肉细胞组织输送,增加了叶内组织的有效成分含量,使成品沙棘茶耐泡。在做青、静置过程中,沙棘叶片内的物质发生一系列生化变化,如叶绿素破坏变成叶黄色增加,叶色由绿转变为黄绿。蛋白质水解,游离氨基酸增多,原叶的草青味转变为青香型。
(4)杀青、炒青沙棘叶加工杀青的目的主要利用高温破坏酶类活性,终止酶促氧化作用,进一步破坏叶绿素,使叶中的青叶醛、青叶醇等低沸点物质大量挥发出来,高沸点的芳香物质显现出来。杀青通过炒青机达到高温、快速,叶片迅速升温180℃左右,达到杀灭细菌消毒又能适当蒸发水分,初步呈柔软且具弹性的状态,进一步用搅散机搅散,呈松散状。
(5)束包将松散的杀青后鲜叶包装在束包布中,通过束包机旋转包紧,呈圆球体,置于30℃以下室温放置6小时。此时通过茶叶的生化反应,使鲜叶发酵,具有了特殊香气;此过程根据沙棘叶发酵的程度,香气状况可再用平揉机使之松散,接触空气,再次束包,二次发酵,达到香气浓郁。
(6)烘焙干燥将发酵后具有浓郁香气的鲜叶,经平揉机松散后,进行振动旋转式烘干,边振动边使水分蒸发,继续均匀地进行叶片中的生化反应,提高产品风味和质量。在水分达到20%时,转入烘房内在58℃温度下继续干燥2小时左右,终水分控制在5%,即可计量包装,得到本发明的乌龙型沙棘保健茶。
烘焙是沙棘叶乌龙法制作最后一关,烘焙中,一方面蒸发水分,同时在加工中叶片汁液外溢,水溶性物质发生转化仍在进行,另一方面香气增加,不溶性物质发生热裂解异构化等转变。沙棘叶通过在高温快速烘焙中产生焦糖香味,随之低温烘烤干燥,趁热装箱堆放,在以上过程中促使各种糖类成分与氨基酸相互发生美拉德反应,增进滋味,提高成品的质量。
实施例2乌龙型沙棘保健茶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个仅在于步骤(1)将含水量甩干至80%;步骤(6)烘焙干燥将发酵后具有浓郁香气的鲜叶,经平揉机松散后,进行振动旋转式烘干,边振动边使水分蒸发,继续均匀地进行叶片中的生化反应,提高产品风味和质量。在水分达到25%时,转入烘房内在62℃温度下继续干燥2小时左右,终水分控制在6%,即可计量包装,得到本发明的乌龙型沙棘保健茶。
实施例3乌龙型沙棘保健茶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个仅在于步骤(1)将含水量甩干至78%,步骤(6)烘焙干燥将发酵后具有浓郁香气的鲜叶,经平揉机松散后,进行振动旋转式烘干,边振动边使水分蒸发,继续均匀地进行叶片中的生化反应,提高产品风味和质量。在水分达到23%时,转入烘房内在60℃温度下继续干燥2小时左右,终水分控制在5.5%,即可计量包装,得到本发明的乌龙型沙棘保健茶。
本发明的乌龙型沙棘保健茶与现有沙棘茶加工工艺及质量的比较工艺过程比较现有沙棘茶加工工艺鲜叶采摘后挑选除杂,晒干或50℃-60℃烘干,经粉碎后装袋制成。本发明的乌龙型沙棘保健茶加工工艺鲜叶采摘挑选除杂后,经清洗叶面浮尘杂物,离心式或振床甩干湿叶、经控温发酵处理,促使鲜叶的成分发生生物化学变化,使色香味出现质的变化。并经瞬时高温杀菌处理,再烘干,经粉碎、调配混合,包装成为成品。具体的工艺比较见表1。
产品质量比较见表2。
表1

表2

本发明的乌龙型沙棘保健茶是以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摘的沙棘雄株的鲜叶为原材料,沙棘叶讲究鲜、嫩、净,摘后初级处理控温控湿,进行发酵处理,使成品香气独特,干后茶色素渐升,使乌龙型沙棘保健茶具有半发酵型茶的甘润,形成金黄清澈的汤色,口感苦香醇厚、润滑爽口,滋味、汤色、品质与风格均不同于现有的沙棘茶。
实施例4绿茶型沙棘保健茶本发明的绿茶型沙棘保健茶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1)前处理采摘后鲜叶经手工挑选、除梗、枝条等杂物;再按采摘时段、产地、鲜叶程度分别摊放。摊放地应选择清洁、阴凉、透气,同时避免阳光直射的场所。摊放厚度17cm,在25℃条件下,按摊放时间顺序依次轻轻翻动,约10小时后,鲜叶水分在70%转入下道工序。
(2)贮青采用鼓风通气的办法将摊放后的沙棘叶进行进一步脱水,气温25℃,鼓风时要间歇30分钟,以贮青槽贮存鲜叶,槽内鲜叶堆放厚度为85cm。间歇鼓风的目的在于防止叶温升高发酵,间歇时间长短依据当日气温而定,气温高则间歇时间短些,气温低则间歇时间长些,总的贮青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杀青利用手工投料将沙棘叶投入旋转锅式杀青机内,控制加热火力使锅内温度达190℃,投料稍闷炒2分钟后,继之旋转杀青,10分钟后,叶色青绿,手感柔软,略有手握成团,松开手呈散松状,草青气味消失略带青香即可,沙棘叶水分进一步散失,至含水率为58%。
(4)切碎将沙棘叶切碎,形成0.8cm的细小条状颗粒,使叶组织破坏,汁液溢出便于冲泡,并缩小了体积。因本工艺以袋装泡茶形式,在切碎过程中,由于杀青后含水量大,切碎阻力大,经筛分后须再行切碎,达到适中碎块。
(5)烘焙干燥采取渐进升温进行干燥,采取高温薄摊、勤翻速烘的办法,利用烘干机的旋转振动,使烘干机内沙棘叶颗粒均匀受热失去水分,最终控制含水量为3%。最终控制含水量在5%以下均是可行的。
(6)筛分分装将经步骤(5)处理的干燥沙棘叶颗粒经振动筛分级,在30-20目的成品及小于30目的碎沫分别包装,大于30目的颗粒经整粒后,使之成为30目左右均颗粒进行包装。
(7)调配包装按筛分后的沙棘叶块粒大小,将20%低于30目的颗粒和80%的20-30目的颗粒混合,经袋泡茶包装机分装,每袋2克,每盒装20袋,每箱装24盒。
以上是制备袋泡茶的工艺,如果不制备袋泡茶,而是直接冲水饮用,则可省略步骤(4)。
实施例5绿茶型沙棘保健茶(1)前处理采摘后鲜叶经手工挑选、除梗、枝条等杂物;再按采摘时段、产地、鲜叶程度分别摊放。摊放地应选择清洁、阴凉、透气,同时避免阳光直射的场所。摊放厚度15cm,在28℃条件下,按摊放时间顺序依次轻轻翻动,约10小时后,鲜叶水分在75%转入下道工序。
(2)贮青采用鼓风通气的办法将摊放后的沙棘叶进行进一步脱水,气温25℃,鼓风时要间歇30分钟,以贮青槽贮存鲜叶,槽内鲜叶堆放厚度为80cm。间歇鼓风的目的在于防止叶温升高发酵,间歇时间长短依据当日气温而定,气温高则间歇时间短些,气温低则间歇时间长些,总的贮青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杀青利用手工投料将沙棘叶投入旋转锅式杀青机内,控制加热火力使锅内温度达180℃,投料稍闷炒2分钟后,继之旋转杀青,10分钟后,叶色青绿,手感柔软,略有手握成团,松开手呈散松状,草青气味消失略带青香即可,沙棘叶水分进一步散失,至含水率为55%。
(4)切碎将沙棘叶切碎,形成0.5cm的细小条状颗粒,使叶组织破坏,汁液溢出便于冲泡,并缩小了体积。因本工艺以袋装泡茶形式,在切碎过程中,由于杀青后含水量大,切碎阻力大,经筛分后须再行切碎,达到适中碎块。
(5)烘焙干燥采取渐进升温进行干燥,采取高温薄摊、勤翻速烘的办法,利用烘干机的旋转振动,使烘干机内沙棘叶颗粒均匀受热失去水分,最终控制含水量为1%。
(6)筛分分装将经步骤(5)处理的干燥沙棘叶颗粒经振动筛分级,在30-20目的成品及小于30目的碎沫分别包装,大于30目的颗粒经整粒后,使之成为30目左右均颗粒进行包装。
(7)调配包装按筛分后的沙棘叶块粒大小,将20%低于30目的颗粒和80%的20-30目的颗粒混合,经袋泡茶包装机分装,每袋2克,每盒装20袋,每箱装24盒。
以上是制备袋泡茶的工艺,如果不制备袋泡茶,而是直接冲水饮用,则可省略步骤(4)。
实施例6绿茶型沙棘保健茶(1)前处理采摘后鲜叶经手工挑选、除梗、枝条等杂物;再按采摘时段、产地、鲜叶程度分别摊放。摊放地应选择清洁、阴凉、透气,同时避免阳光直射的场所。摊放厚度20cm,在27℃条件下,按摊放时间顺序依次轻轻翻动,约10小时后,鲜叶水分在65%转入下道工序。
(2)贮青采用鼓风通气的办法将摊放后的沙棘叶进行进一步脱水,气温25℃,鼓风时要间歇30分钟,以贮青槽贮存鲜叶,槽内鲜叶堆放厚度为90cm。间歇鼓风的目的在于防止叶温升高发酵,间歇时间长短依据当日气温而定,气温高则间歇时间短些,气温低则间歇时间长些,总的贮青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杀青利用手工投料将沙棘叶投入旋转锅式杀青机内,控制加热火力使锅内温度达200℃,投料稍闷炒2分钟后,继之旋转杀青,10分钟后,叶色青绿,手感柔软,略有手握成团,松开手呈散松状,草青气味消失略带青香即可,沙棘叶水分进一步散失,至含水率为60%。
(4)切碎将沙棘叶切碎,形成0.8cm的细小条状颗粒,使叶组织破坏,汁液溢出便于冲泡,并缩小了体积。因本工艺以袋装泡茶形式,在切碎过程中,由于杀青后含水量大,切碎阻力大,经筛分后须再行切碎,达到适中碎块。
(5)烘焙干燥采取渐进升温进行干燥,采取高温薄摊、勤翻速烘的办法,利用烘干机的旋转振动,使烘干机内沙棘叶颗粒均匀受热失去水分,最终控制含水量为5%。
(6)筛分分装将经步骤(5)处理的干燥沙棘叶颗粒经振动筛分级,在30-20目的成品及小于30目的碎沫分别包装,大于30目的颗粒经整粒后,使之成为30目左右均颗粒进行包装。
(7)调配包装按筛分后的沙棘叶块粒大小,将20%低于30目的颗粒和80%的20-30目的颗粒混合,经袋泡茶包装机分装,每袋2克,每盒装20袋,每箱装24盒。
以上是制备袋泡茶的工艺,如果不制备袋泡茶,而是直接冲水饮用,则可省略步骤(4)。
本发明的绿茶型沙棘保健茶是以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摘的沙棘雄株鲜叶,按绿茶加工方法进行沙棘叶加工,使沙棘叶加工后成为具有青香味的绿色袋泡茶。沙棘鲜叶所含生物活性物质在加工过程中浸泡渍出,汤色呈现碧绿。由于沙棘叶所含黄酮类、维生素类、氯原酸、三萜烯酸类物质对人体增强免疫功能,防治心血管病的发生有特殊功效,又易于人们在日常饮茶中不断增加保健作用,不含有绿茶中的咖啡碱类兴奋作用物质,故而市场上将受神经衰弱、睡眠不良者的青睐。对中老年人和工作压力紧张的上班族,更是饮茶之乐。
实施例7复方沙棘保健茶本发明的复方沙棘保健茶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1)取沙棘保健茶85g、北黄芪叶5g、银杏叶3g、山楂叶2g、乌龙茶5g分别粉碎过20目筛;(2)将步骤(1)原料投入混合机内混合均匀;(3)将步骤(2)混合料装入袋茶包装机料斗,按2克/袋重量进行自动包装、封口,即得本发明的复方沙棘保健茶。
实施例8复方沙棘保健茶按照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如下原材料沙棘保健茶80g、北黄芪叶1g、银杏叶8g、山楂叶7g、绿茶10g实施例9复方沙棘保健茶按照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如下原材料沙棘保健茶90g、北黄芪叶1g、银杏叶8g、山楂叶1g、红茶1g实施例10复方沙棘保健茶按照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如下原材料沙棘保健茶88g、北黄芪叶4g、银杏叶4g、山楂叶6g、白茶8g本发明的复方沙棘保健茶,利用本发明的沙棘保健茶,同时利用其它植物的鲜嫩叶片制成的产品,进行复方搭配,进一步提高保健茶的保健功能,各个原材料量的配比可根据个人口味或者北黄芪叶、银杏叶、山楂叶等的药理功效进行适当调节。
沙棘叶制成的茶,因为沙棘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用的生物活性成份,它们也是沙棘药食两用中起到药的作用的成份。以含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杨梅素等,这一大类黄酮类和类黄酮的成份,是促进血液流通防止心脑血管疾患最佳保健成份。沙棘叶中的不皂化物含量较高,尤其是聚戊烯醇,具有很高的修复活性,可起到降压抗溃疡和使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沙棘叶中的维生素E、脂肪醇、三萜烯类甾醇均是具生物活性的主要成份。以沙棘叶用特殊法制成的茶为主,辅以含有皂苷、甾醇、黄酮和多糖物质丰富的黄芪叶,含有山奈酚、檞皮素、异鼠李素为主及银杏内酯、白果内酯丰富的银杏叶、强化了沙棘叶所含的生物活性成份,并加入了山楂树阴干叶,组成了沙棘保健茶的生物活性成份复合体,为增强茶的风味,在组方中又加入了少量原茶,乌龙茶或绿茶等。
沙棘雄株鲜叶的采收,不影响整个沙棘林的生长及繁茂,因为(1)沙棘雄株不结实,春季授粉后雄株生长旺盛,枝大叶茂。(2)在整个沙棘林种,雄株自然状态下,所占比例大于雌株数目。(3)人工种植以生态环保为目的,雄株抗逆性强,在自然条件下繁育快,数量比雌株多7~8倍,为采收鲜嫩叶片制特色沙棘保健茶提供了资源。为此,对在夏季、秋季采摘鲜嫩叶片,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或人工种植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的人工林资源,发挥林业经济的资源利用,有序发展,为三北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将带来较好经济利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沙棘保健茶,其特征在于以沙棘叶为原料,用现有技术中常规制茶方法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棘保健茶,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1)前处理鲜嫩叶采摘、挑选、淋洗,并甩干甩干至含水量75%~80%。(2)萎凋包括晒青和凉青两个步骤,该两个步骤交替进行;(3)摇青、做青;(4)杀青、炒青;(5)束包1~2次;(6)烘焙干燥至含水量5%~6%,即得本发明的沙棘保健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棘保健茶,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1)前处理鲜嫩叶采摘、除杂,摊放至含水量65-75%;(2)贮青;(3)杀青;(4)烘焙干燥至含水量1%-5%,即得本发明的沙棘保健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沙棘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将杀青后的沙棘顺切碎形成0.5-0.8cm条状颗粒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沙棘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骤(4)之后还包括按颗粒大小进行筛分分装步骤。
6.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5之任一所述的沙棘保健茶的复方沙棘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原材料沙棘保健茶80-90%、黄芪叶1-10%、银杏叶1-8%、山楂叶1-7%、原茶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方沙棘保健茶,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材料组成沙棘保健茶85%、北黄芪叶5%、银杏叶3%、山楂叶2%、原茶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方沙棘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茶选自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方沙棘保健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沙棘保健茶80-90%、北黄芪叶1-10%、银杏叶1-8%、山楂叶1-7%、原茶1-10%分别粉碎过15-20目筛;(2)将已过筛的原料混合均匀,分装,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沙棘保健茶及复方沙棘保健茶涉及一种茶,以沙棘叶为原料,用现有技术中常规制茶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的保健茶去除了沙棘叶的青草味,香气独特、甘润,汤色金黄清澈,口感苦香醇厚,润滑爽口,深受人们喜爱。
文档编号A61K36/18GK1718029SQ20051001201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4日
发明者周泽福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