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2106阅读:1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指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肛瘘属于阴症、虚症、寒症范围,主要是因气血不足,阴阳失调,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毒邪未尽,痔核溃久,局部失于营养而成。主要症状为流脓、疼痛和瘙痒。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药物治疗,如痔疮膏、槐角丸等,该类药物虽然对病情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周期长,经常出现愈合复发的病况。其二是激光或手术治疗,该种方法虽然见效快,但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而且愈后也有复发的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治疗肛瘘的中药,其疗程短,疗效高,无副作用,不易复发。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是由下列重量份数比的组份制成穿山甲35-45份、乳香17-23份、没药17-23份、白芨13-17份、冰片4-6份。
本发明可由下列最佳重量份数比的组分制成穿山甲40份、乳香20份、没药20份、白芨15份、冰片5份。
本发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肛瘘的主要体征为,肛管或直肠腔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异常管道,一端经皮肤缺口与外界相通;一端通向组织深处的盲管。一般细长弯曲,有时分叉,有多数开口。管壁常为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长时间不愈合,脓汁清稀流津,若流不畅,余毒不能随脓而泄,则焮红肿胀,肛门周围和臀部的皮肤表面,表现为凹陷突起,皮下可摸到绳索状硬条和小硬结,由外口行至肛门,内口位于齿线附近和直肠下。本发明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治病机理,以选用清热凉血、消肿排脓、散血化瘀、化腐生肌的中药成分为药理基础,以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所选用的穿山甲能消肿排脓、搜风通络,消除瘘管,为君药;乳香能活血止痛、化腐生肌。没药能散血祛瘀,消肿定痛。上述两味药为臣药。白芨能收敛止血、治疮疡肿毒、皮肤皲裂,为佐药;冰片能芳香走窜,有通诸窍之功,为使药。诸药合用毒不净则提脓外出,毒已尽则长肉生肌,收口固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介绍。

本发明是将上述中药组分研碎混合,制成膏剂外用。外抹或注入,可通达窦道底部,以及各个分支,将管内余毒提净,污物败絮排出,消肿止痛,长肉生肌、固皮。经多年临床证明,其使用简便,疗效高达98%。疗程短,轻症7天内治愈,重症多年或术后不愈者15-20天治愈。不复发,没有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现仅举三个病例进行说明,病例一闫玉帮,男,82岁,天津人,主诉原因因饮食不当,喜食辛辣,自觉肛门湿热痒痛,大便喷血,肛门处有一瘘道口。检查身无寒热,口不干渴,肛门截石位11点处瘘口鲜红色。便时痒痛,出血量大,脉细,苔白,微腻,诊断为肛瘘。将本发明膏剂涂抹患处,5天治愈,至今未复发。病例二李刚,男,45岁,沧州市人。主诉病因烟酒过量,喜食辛辣,自觉肛门痒痛难忍,肛门周围潮湿,便时无血,不能久坐。检查肛门周围有6个瘘口,身无寒热,脉洪而滑,苔微黄,诊断肛瘘。将本发明膏剂涂抹患处,7天治愈,至今未复发。病例三刘玲,女,33岁,吴桥人,主诉原因工作长期站立,喜食油煎之物,自觉肛门不适,大便疼痛出血,肛门截石位3点处有瘘口,大便后常觉擦不净,肛边瘘口时常出脓血之物,肛边红肿,常有疼痛感,病情长达11年之久,诊断为肛瘘。将本发明膏剂涂抹患处,15天治愈,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数比的组份制成穿山甲35-45份、乳香17-23份、没药17-23份、白芨13-17份、冰片4-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最佳的重量份数比为穿山甲40份、乳香20份、没药20份、白芨15份、冰片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由下列重量份数比的组份制成穿山甲35-45份、乳香17-23份、没药17-23份、白芨13-17份、冰片4-6份。本发明制成膏剂外用,疗程短,疗效高,无副作用,不易复发。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931322SQ20051001510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5日
发明者闫国鲁 申请人:闫国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