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52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纯中药制作而成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多因素如高油脂、辛辣食物的增加,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无规律,饮食不注意,烟酒过量等,都可造成胃损伤,代谢紊乱,导致整个消化系统产生病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胃病发病率为65%以上,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胃病而言,一般可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气滞性胃炎、溃疡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胸肋胀满,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口臭,灼热、烧心、打嗝,腹泻、便秘,排便困难,便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胃肠出血、胃肠紊乱、胃神经紊乱,甚至癌变,危及生命。
由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所以治疗比较缓慢。目前西医治疗药物较多,但大部分以促进胃肠吸收、加速胃肠蠕动为主,如维酶素、吗丁啉、丙谷胺、胃复安、胃友、胃必治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实践证明,不能有效根治,长期服药,易造成消化系统药物依赖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纯中药制作而成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的中药汤剂生地10-30、沙参10-20、当归10-20、夜交藤10-20、黄连10-20、白芍10-20、枸杞子10-20、麦冬10-30、半夏6-15、莪术10-20、鸡内金10-20、川楝子10-20、炒扁豆10-20、炙甘草10-15和麦芽10-20。
本发明的治疗方案是基于祖国传统医学对消化系统疾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精选中药材,采用独特配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照中医理论科学配伍而成,配伍合理、选材科学,各味中药协同作用,以达最佳疗效。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后,为纯中药制剂,用药独特,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显效率达38%以上,总有效率达88%,且不易复发。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消化系统疾病初期实多虚少,以实证为主,多因郁思恼怒、饮食不节等造成胃气壅滞;后期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气滞瘀生,肝郁化火伤阴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热内结,热盛伤阴,或久病失治,淡治或过用香燥劫阴之品,均可导致胃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血络瘀滞,胃失荣养。治疗中,应标本兼顾,濡养胃络,并佐以和胃降逆、健运和络之品,各味中药协同,以达最佳效果。
本发明中,以生地为君药,滋阴养血,以补肝肾。
本发明中,沙参为养胃阴、生胃气之要药,当归补血活血。麦冬其味大甘,豪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为甘药补益之上品。枸杞子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夜交藤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白芍养血敛阴。以上诸药为臣药,配合君药,滋阴生津,养血活血,濡养肝胃蕴含“久病及肾”则予以益肾治本之理。
本发明中,半夏降逆和胃,散结化痰;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其作用一是消除由于阴虚所致内热,二是防止滋阴壅中,兼有燥湿之用;莪术活血通络,化瘀逐邪,依据中医“久病入络”理论,为改善胃黏膜血供及营养而设;炒扁豆健脾化湿,防止滋阴留湿,而有健运脾胃功能;鸡内金消食导滞,借助药力增强胃纳消食作用;川楝子、麦芽疏调肝气。以上诸药为佐药。
本发明中,炙甘草调中补脾,调和诸药,更含白芍酸甘,化阴,是为使药。
本发明配方重在养胃气,和胃气,濡养胃络,同时少佐疏肝消导之品,药味轻润,养胃、和胃为一体,故疗效显著。用于胃阴不足而导致的胃脘不适,隐痛、灼热,口干欲饮,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等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分别选取生地20克、沙参15克、当归15克、夜交藤15克、黄连14克、白芍12克、枸杞子15克、麦冬20克、半夏10克、莪术15克、鸡内金15克、川楝子12克、炒扁豆15克、炙甘草12克和麦芽15克,用水煎服,过滤得原液约400ml,一日一剂,分2次服用,一次200ml,6周为一疗程,可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偏于热者加蒲公英10克,偏于寒者加吴茱芋10克和干姜10克,偏于血瘀者加郁金10克,气滞疼痛者加香附10克和元胡10克,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试验为验证本发明的疗效,发明人于2000年-2004年在山东省东阿县中医院进行了如下临床试验1、临床资料选择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治疗组,共计5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共计30例。
治疗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9-63岁之间,平均49.1岁;病程在1.5年-20年之间,平均6.9年。胃腺体轻度萎缩20例,中度萎缩27例,高度萎缩3例。其中单纯伴见IM患者20例,ATP患者15例,同时伴见IM和ATP患者10例。幽门杆菌(HP)阳性者15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31-64岁之间,平均47.2岁;病程在1.5年-23年之间,平均6.7年。胃腺体轻度萎缩11例,中度萎缩15例,高度萎缩4例。其中单纯伴见IM患者12例,ATP患者10例,同时伴见IM和ATP患者8例。幽门杆菌(HP)阳性者8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药物,水煎服用,一日一剂,分2次服用,一次200ml,6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口服维酶素片,一日三次,一次5片,6周为一疗程。
一疗程后,二组同时做胃镜和病理检查。
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下胃黏膜性炎症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胃镜下病变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胃镜下病变无变化。
4、治疗结果表一、总疗效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显效率为38%,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率为26.7%,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63.3%。
表二、胃黏膜炎症疗效

表三、不良反应情况

5、结论本发明药物能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
7、具体病例以下为利用本发明治疗慢性胃炎的具体病例例1. 张××,男,34岁,自觉胃痛腹胀,纳差乏力,伴嗳气吞酸,反复发作15年,2001年2月就诊于东阿县中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5剂后显效,15剂后症状消失,1疗程(6周)后胃镜复查,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临床诊断治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例2.王××,男,44岁,2002年2月发病,胃腔痛,吐酸,嗳气呕吐,就诊于东阿县中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先采用西医治疗,口服维酶素片1个月,疗效不佳。改用本发明药物治疗,40天后自觉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炎症消失,临床诊断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迹象。
例3. 李××,女,40岁,2003年发病,胃脘隐痛、灼热口干,大便干,同年6月就诊于东阿县中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1疗程(6周)后胃镜复查,胃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炎症好转,继服1疗程后复检,治愈。随访半年后,全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的中药汤剂生地10-30、沙参10-20、当归10-20、夜交藤10-20、黄连10-20、白芍10-20、枸杞子10-20、麦冬10-30、半夏6-15、莪术10-20、鸡内金10-20、川楝子10-20、炒扁豆10-20、炙甘草10-15和麦芽1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的重量配比为生地20、沙参15、当归15、夜交藤15、黄连14、白芍12、枸杞子15、麦冬20、半夏10、莪术15、鸡内金15、川楝子12、炒扁豆15、炙甘草12和麦芽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中还含有重量份数为10的蒲公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中还含有重量份数为10的吴茱芋和重量份数为10的干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中还含有重量份数为10的郁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中还含有重量份数为10的香附和重量份数为10的元胡。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由生地、沙参、当归、夜交藤、黄连、白芍、枸杞子、麦冬、半夏、莪术、鸡内金、川楝子、炒扁豆、炙甘草和麦芽按一定配比制作而成,配方独特,配伍合理、选材科学,可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显效率达38%以上,总有效率达88%。
文档编号A61K35/38GK1899570SQ20061004539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日
发明者丛吉兵 申请人:丛吉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