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双腔单囊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78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双腔单囊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医疗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来势凶猛,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而及时采用三腔两囊管进行食管、胃底气囊填塞是一项有效的抢救措施。
目前的三腔两囊管包括胃气囊、食管气囊、胃气囊管腔、食管气囊管腔和胃管管腔,三腔和两气囊均采用橡胶材料,三腔两囊管的管径为6.7mm,这种使用了数十年的传统三腔两囊管存在诸多的缺陷管径较粗,具有较长的食管气囊,经鼻插管时患者具有明显的痛苦反映;胃气囊充气并重力牵引时,胃底及贲门处血管受压,流向食管曲张静脉的血流减少甚或停止,以达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目的。食管气囊充气时患者极为不适甚至烦躁,甚至引起心跳骤停,食管气囊对食管黏膜具有一定的刺激和损伤,所以,在多数病例中,食管气囊都不充气,在少数需要食管气囊充气止血的病例中止血效果往往不佳,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所以,食管气囊的使用率很低;有些病例需要紧急胃镜止血,食管气囊影响了胃镜操作的视野,所以,必须先将三腔两囊管拔除后再使用胃镜,给病人增加了痛苦,耽误了抢救时间;这种结构存在诸多缺陷的三腔两囊管的使用给病人带来了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医生在使用三腔两囊管时一般都需要对病人进行心理引导,以希望病人配合,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所以,如何对这种使用数十年都没有进行过任何改进的传统三腔两囊管进行合理的结构改进,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置管并发症,方便置管后必要的后续治疗,操作更便捷,成为医疗器械行业以及医护人员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医用双腔单囊管,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置管并发症,方便置管后必要的后续治疗,操作更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医用双腔单囊管,仅包括胃气囊管腔、胃管管腔和胃气囊,取消了食管气囊和食管气囊管腔,所述胃气囊管腔设置在胃管管腔内,一端与胃气囊相通,另一端露出胃管管腔外。
作为优选,由胃气囊管腔、胃管管腔组成的双腔管的管径小于5.0mm。
作为优选,由胃气囊管腔、胃管管腔组成的双腔管的管径为4.7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取消传统三腔两囊管中的食管气囊和食管气囊管腔,对结构进行合理改进。取消食管气囊和食管气囊管腔后使原来的三腔管改进为双腔管,双腔管的管径变细,原来的食管气囊处的直径也大大变细,经鼻插管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消了食管气囊,置管后避免了食管气囊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对于需要使用胃镜止血的情况,胃镜介入时可充分暴露食管下段视野,不需要将管腔拔除后再使用胃镜。整个产品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置管并发症,方便置管后必要的后续治疗,操作更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用双腔单囊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用双腔单囊管的结构示意图;该医用双腔单囊管仅包括胃气囊管腔1、胃管管腔2和胃气囊3,取消了食管气囊和食管气囊管腔,胃气囊管腔1的管径较细,设置在胃管管腔2的内部,其一端与胃气囊4相通,另一端露出胃管管腔2外。胃管管腔2的底部开有若干出液孔21,根据临床使用效果,目前优选使用3个出液孔4。因为将三腔改为双腔,所以由胃气囊管腔1与胃管管腔2组成的双腔管的管径可以做到5.Omm以下,优选采用4.7mm的管径。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医用双腔单囊管,其特征在于仅包括胃气囊管腔(1)、胃管管腔(2)和胃气囊(3),取消了食管气囊和食管气囊管腔,所述胃气囊管腔(1)设置在胃管管腔(2)内,一端与胃气囊(3)相通,另一端露出胃管(2)管腔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腔单囊管,其特征在于由胃气囊管腔(1)、胃管管腔(2)组成的双腔管的管径小于5.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双腔单囊管,其特征在于由胃气囊管腔(1)、胃管管腔(2)组成的双腔管的管径为4.7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双腔单囊管,仅包括胃气囊管腔、胃管管腔和胃气囊,取消了食管气囊和食管气囊管腔,所述胃气囊管腔设置在胃管管腔内,一端与胃气囊相通,另一端露出胃管管腔外。本实用新型取消传统三腔两囊管中的食管气囊和食管气囊管腔,对结构进行合理改进。取消食管气囊管腔和食管气囊后使原来的三腔管改进为双腔管,双腔管的管径变细,原来的食管气囊处的直径也大大变细,经鼻孔插管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消了食管气囊,置管后避免了食管气囊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对于需要使用胃镜止血的情况,胃镜介入时可充分暴露食管下段视野,不需要将官腔拔除后再使用胃镜。整个产品使患者感觉更舒适,医生操作更方便,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M39/00GK2920167SQ20062010423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李伟平, 陶冬梅 申请人: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