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571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传染病的药物很多,主要以各种抗生素为主,其实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数为病毒,目前对此还没有特效药,一般的抗生素对上呼吸道感染无明显的治疗作用。如果过多地或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引起听觉障碍和肾脏损害;红霉素引起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青霉素过敏等。更严重的是由于滥用抗生素,使体内发生″菌群失调″,也就是人体内本来正常存在的细菌被抗生素杀死,而一些原来被正常菌群抑制的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引起继发感染。这些细菌往往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治疗很棘手,后果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含有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黄芩150~800份,黄连100~800份,连翘50~360份,牛蒡子30~260份,羌活180~900份,防风200~850份,荆芥150~800份。
所述的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还含有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石膏60~450份,桔梗50~500份,甘草30~300份。
所述的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450~600份,黄连450~500份,连翘150~260份,牛蒡子130~200份,羌活480~600份,防风400~650份,荆芥450~550份,石膏260~350份,桔梗350~400份,甘草130~200份。
所述的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500份,黄连480份,连翘200份,牛蒡子160份,羌活550份,防风500份,荆芥500份,石膏300份,桔梗370份,甘草180份。
上面所述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中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a.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芩、桔梗、牛蒡子和甘草放入反应器中,加入10倍重量份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1.5小时,合并乙醇液过滤,得醇提液A;b.将醇提液A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15~1.20的浓缩液B,继续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C;c.将所述重量份的连翘、羌活和荆芥放入反应器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挥发油D和药渣E;d.将挥发油D用β-环糊精包合,得到β-环糊精包合物;e.将所述重量份的防风加入药渣E中混匀,加入6倍重量份的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得药液F;f.将药液F浓缩、醇沉、回收乙醇、再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G;g.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连和石膏放入反应器中,加入10倍重量份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得药液H;h.将药液H减压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I;i.合并浓缩液C、浓缩液G和浓缩液I,减压干燥,得到干粉J;j.向干粉J中加入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医学上常规的加工方法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药物剂型。
所述的药物剂型为散剂,或为片剂,或为丸剂,或为颗粒剂,或为胶囊。
所述的药物剂型优选为胶囊。
所述减压干燥时的温度为18~24℃。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立足于挖掘祖国传统医学之精华,运用现代最新制药工艺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根据中医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原则精制加工而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功效,能够明显抑制RNA病毒,适用于外感风热证或温病初起之证,外感时疫或外感风热病引起的头痛身痛,恶寒发热,喉痛咳嗽等诸症。
药方中首选黄芩,性味苦,寒,入心、肺、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黄连,性苦,寒,入心、肺、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两药合用清热燥湿,轻宣透表,清泄肺卫热作用更强作为君药。方中羌活、防风、荆芥,三药均辛、温,入肺经,具有祛风解表,散风寒,祛风湿止痛,以助君药;同时用连翘和牛蒡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祛痰止咳,上述羌活、防风、荆芥、连翘和牛蒡子五味药共助君药以达疏散风热,散风祛湿止痛,以助君药作为臣药。方中用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作用,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桔梗和甘草,性平,前者味苦,入肺经,后者甘,入十二经,两药合用具有宣肺祛痰止咳,泻火解毒作用,上述石膏、桔梗、甘草三味药共助君、臣药以达解毒利咽,宣肺止咳,解毒清热作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为使药。
2.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不同,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水提及醇提,确保有效成分充分提取,既充分保持了原方剂的治疗特点,又去除了大量无效成分,减小服药体积,保证了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水提挥发油采用先进的β-环糊精包合技术,该项技术解决了液体成分在固体制剂中分散均匀性差和挥发性成分稳定性差的难题,便于进行固体制剂的制备,使挥发油在固体制剂中分散均匀,更重要的是该技术解决了挥发油贮存稳定性的问题,保证了制剂质量。
3.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浸膏干燥采用减压干燥技术,干燥过程中温度低,干燥时间短,可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临床统计报告I、疾病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1)发热恶寒,甚则寒战,鼻塞,头身剧痛,面赤,咽红,咳嗽等。
(2)脉数,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黄。
(3)发病急骤,症状相似,传播快,呈流行性。
2、中医辨证邪在肺卫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喉干咳,舌质正常或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有力或浮数。
舌苔壅盛证壮热不退,不恶寒,咳嗽气喘,咯痰黄稠,或有咯血,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3、西医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接触史。
(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为主畏寒,发热,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头痛,鼻塞,咳嗽少痰,胸痛,颜面潮红,眼结合膜及咽部充血。
(3)血清反应证实与流感病毒有关。
II、病例的选择1、纳入病例标准符合时行感冒、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进行辨证诊断为邪在肺卫证或肺热壅盛证者,且体温38℃以上病程在48小时以内者,可纳入测试病例。
2、排除病例标准(1)已使用过中西医治疗流感药物者。
(2)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
(3)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III、用药方法(使用说明书)药品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成药。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色颗粒,气清香,味苦,微甜。
功能与主治清瘟解毒,用于外感时疫或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疼身痛,恶寒发热,喉痛咳嗽等诸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 每日三次,每次四粒;七天为一疗程。
规格10粒/板,每粒胶囊装细粉0.50克。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IV、观察指标1、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格检查测试项目(2)血、尿、便常规化验(3)心、肝、肾功能检查2、安全性标准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给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
3级有安全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作处理可继续给药。
4级因不良反应终止试验。
3、疗效性观察(1)相关症状及体征。
(2)体温(每4~6小时1次)、脉搏、呼吸。
(3)舌象,脉象。
(4)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胸透等。
(5)病毒分离、鉴定及病毒血清学试验。
V、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治疗三天以内,体温复常,症状消失,且无反复。
2、显效治疗三天以内,体温基本正常,主要症状消失。
3、有效治疗三天,体温下降,但仍有反复,主要症状部分消失。
4、无效治疗三天,体温未降,症状无明显改善。
VI、疾病总体治疗结果
对时疫感冒及感冒病人200例,并设对照组70例,每次服本品4粒,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选用双黄连胶囊。结果实验组儿童痊愈率62.8%,总有效率达90.7%;成人组痊愈率65.6%,总有效率92.4%,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使用过程中均未发现毒副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150份,黄连100份,连翘50份,牛蒡子30份,羌活180份,防风200份,荆芥150份,石膏60份,桔梗50份,甘草30份。
上面所述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中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a.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芩、桔梗、牛蒡子和甘草放入反应器中,加入10倍重量份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1.5小时,合并乙醇液过滤,得醇提液A;b.将醇提液A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15~1.20的浓缩液B,继续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C;c.将所述重量份的连翘、羌活和荆芥放入反应器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挥发油D和药渣E;d.将挥发油D用β-环糊精包合,得到β-环糊精包合物;e.将所述重量份的防风加入药渣E中混匀,加入6倍重量份的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得药液F;f.将药液F浓缩、醇沉、回收乙醇、再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G;
g.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连和石膏放入反应器中,加入10倍重量份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得药液H;h.将药液H减压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I;i.合并浓缩液C、浓缩液G和浓缩液I,在18~24℃的温度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到干粉J;j.向干粉J中加入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医学上常规的加工方法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药物剂型。
所述的药物剂型为散剂,或为片剂,或为丸剂,或为颗粒剂,或为胶囊,优选为胶囊。
实施例2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800份,黄连800份,连翘360份,牛蒡子260份,羌活900份,防风850份,荆芥800份,石膏450份,桔梗500份,甘草300份。
实施例3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450份,黄连450份,连翘150份,牛蒡子130份,羌活480份,防风400份,荆芥450份,石膏260份,桔梗350份,甘草130份。
实施例4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600份,黄连500份,连翘260份,牛蒡子200份,羌活600份,防风650份,荆芥550份,石膏350份,桔梗400份,甘草200份。
实施例5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500份,黄连480份,连翘200份,牛蒡子160份,羌活550份,防风500份,荆芥500份,石膏300份,桔梗370份,甘草180份。
实施例6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250份,黄连700份,连翘150份,牛蒡子130份,羌活700份,防风350份,荆芥450份,石膏160份,桔梗250份,甘草130份。
实施例7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500份,黄连200份,连翘260份,牛蒡子230份,羌活500份,防风450份,荆芥600份,石膏350份,桔450份,甘草230份。
实施例8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350份,黄连600份,连翘160份,牛蒡子160份,羌活300份,防风750份,荆芥700份,石膏260份,桔梗350份,甘草180份。
实施例9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200份,黄连400份,连翘300份,牛蒡子100份,羌活380份,防风350份,荆芥450份,石膏250份,桔梗50份,甘草190份。
实施例10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750份,黄连200份,连翘200份,牛蒡子50份,羌活380份,防风490份,荆芥570份,石膏80份,桔梗420份,甘草220份。
实施例11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800份,黄连300份,连翘320份,牛蒡子80份,羌活660份,防风440份,荆芥275份,石膏345份,桔梗398份,甘草90份。
实施例12本实施例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240份,黄连120份,连翘100份,牛蒡子220份,羌活780份,防风640份,荆芥530份,石膏420份,桔梗310份,甘草180份。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其特征是含有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黄芩150~800份,黄连100~800份,连翘50~360份,牛蒡子30~260份,羌活180~900份,防风200~850份,荆芥150~8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其特征是还含有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石膏60~450份,桔梗50~500份,甘草30~3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450~600份,黄连450~500份,连翘150~260份,牛蒡子130~200份,羌活480~600份,防风400~650份,荆芥450~550份,石膏260~350份,桔梗350~400份,甘草130~2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500份,黄连480份,连翘200份,牛蒡子160份,羌活550份,防风500份,荆芥500份,石膏300份,桔梗370份,甘草180份。
5.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中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a.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芩、桔梗、牛蒡子和甘草放入反应器中,加入10倍重量份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1.5小时,合并乙醇液过滤,得醇提液A;b.将醇提液A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15~1.20的浓缩液B,继续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C;c.将所述重量份的连翘、羌活和荆芥放入反应器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挥发油D和药渣E;d.将挥发油D用β-环糊精包合,得到β-环糊精包合物;e.将所述重量份的防风加入药渣E中混匀,加入6倍重量份的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得药液F;f.将药液F浓缩、醇沉、回收乙醇、再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G;g.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连和石膏放入反应器中,加入10倍重量份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得药液H;h.将药液H减压浓缩,得到50~60℃温度条件下密度为1.30~1.35的浓缩液I;i.合并浓缩液C、浓缩液G和浓缩液I,减压干燥,得到干粉J;j.向干粉J中加入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医学上常规的加工方法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药物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剂型为散剂,或为片剂,或为丸剂,或为颗粒剂,或为胶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剂型为胶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减压干燥时的温度为18~2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外感时疫、风热感冒的中药,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组分原料药制成黄芩150~800份,黄连100~800份,连翘50~360份,牛蒡子30~260份,羌活180~900份,防风200~850份,荆芥150~800份,石膏60~450份,桔梗50~500份,甘草30~300份。本发明药物立足于挖掘祖国传统医学之精华,运用现代最新制药工艺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根据中医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原则精制加工而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功效,能够明显抑制RNA病毒,适用于外感风热证或温病初起之证,外感时疫或外感风热病引起的头痛身痛,恶寒发热,喉痛咳嗽等诸症。
文档编号A61P31/00GK101023996SQ20071005410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6日
发明者张京健 申请人:河南仲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