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126阅读:16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建心脏流出道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代用品,特别涉及用于重建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
背景技术
许多复杂先天性心脏疾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等以及某些主动脉病变行需要行Ross手术的患者,均需要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以重建右室-肺动脉一段带瓣大血管通道。以往常用于这类手术的材料有自体心包、同种异体主动脉或同种异体肺动脉管道、人工材料如Gore-tex片、人工合成的带瓣管道等。由于这类管道代用品多用于婴幼儿,同时管道内必需有一组内置瓣膜以防止血液返流。因此,现有材料均存在局限性,Gore-tex片等人工材料由于无法实现内置足够小的人工瓣膜;自体心包材料难以构建带瓣的结构,效果不理想;由于右心系统压力低,血流速度慢,人工瓣膜特别是机械瓣植入之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多,尤其是内径较小的人工管道远期效果欠佳。
近几年,临床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重建肺动脉与右室连接。牛颈静脉带有静脉瓣,具有天然的瓣膜结构,可以防止舒张期的血液返流,手术初期效果较为理想。但随着对术后病人的随访,由于牛颈静脉血管壁组织反应强,并且静脉瓣上端一段牛静脉血管内径渐小,因此在植入后时有发生与肺动脉吻合口处组织增生反应,导致右室流出道再度梗阻或狭窄。致使患者不得不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在我们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尽管采用同样有效的抗钙化处理,植入体内的牛静脉血管壁组织仍表现出比牛心包组织更易发生钙化,尤其是在年幼动物实验中表现尤为明显。此外,由于牛颈静脉壁抗张强度较牛心包组织更为薄弱,当肺动脉压力升高时,常有发生颈静脉壁过度扩张而导致静脉瓣关闭不全。由于这些原因使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至今尚未见有理想用于右室流出道植换治疗用带瓣管道代用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免疫源性较低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即可满足植入后解剖结构的合理性和最大限度实现其生理功能,又可显著改善替代材料的耐久性,获得满意的远期治疗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包括一段带有静脉瓣的牛颈静脉血管,一个人工材料制成的人工管道连接在所述牛颈静脉血管的上端,所述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整个外表面或静脉瓣处外表面被覆医用高分子材料层。
其中,所述人工管道紧邻牛颈静脉血管的静脉瓣的上缘,人工管道内径与牛颈静脉血管内径相同;所述连接在牛颈静脉血管上端的人工管道长度为2.5-6.5cm;所述牛颈静脉血管的下端紧邻静脉瓣还连接一个人工管道,该人工管道内径与牛颈静脉血管内径相同;所述连接在牛颈静脉血管内静脉瓣下缘的人工管道长度为2.5-6.5cm;所述牛颈静脉血管内径为8.0-22.0mm、长度为2.5-6.5cm,静脉瓣下缘距离肺动脉带瓣管道下端缘的长度为2.0-4.5cm,血管内具有至少一组形状大小一致、闭合良好的两叶或三叶静脉瓣;所述人工材料为为人工生物材料或人工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人工生物材料为同种组织材料或经化学改性处理的异种组织材料,所述人工高分子材料为医用聚酯类编织物或医用聚酯类合成材料;所述异种组织材料为猪心包、牛心包或动物血管组织;所述化学改性处理包括用生理盐水或各类组织等渗溶液对新鲜牛颈静脉管组织的漂洗、用浓度为0.3-2.5mol/l的戊二醛溶液固定2小时以上、或用表面活性剂或配位化合物或环氧化合物进行的抗钙化处理;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为聚酯织物或聚酯无纺膜布,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上带有标志线。
本发明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巧妙,既利用了牛颈静脉的瓣膜,又极大改善了原来全牛颈静脉管道生物相容性欠佳、易发生钙化的弊端;2.其中用牛心包制成的连接管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肺动脉端缝合在一起避免了由于较强的组织增生反应所导致吻合口再度狭窄;3.管道上、下端尺寸即满足了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需要,又便于心外科医生手术操作方便,减少手术操作的时间,显著降低了可能发生的各类相关并发症的风险;4.外表面被覆高分子材料层,即可防止由于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发生管壁过度扩张导致瓣膜关闭不全,又可有效避免管道外壁与周围组织过度粘连,使再次手术便于操作。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人工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段具有三片静脉瓣4的牛颈静脉血管3,该牛颈静脉血管3去除了原牛颈静脉血管上端口径狭窄的一段,该人工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还包括两段与牛颈静脉血管内径基本相同的牛心包材料制成的人工管道1、2,人工管道1、2于静脉瓣4上端(静脉瓣开口端为上端)将带瓣管道3夹于中间,并用缝线缝合在一起,且人工管道1、2紧邻静脉瓣4。其中,牛颈静脉血管静脉瓣下缘距离肺动脉带瓣管道下端缘的长度为2.5-6.5cm。整个管道外包覆一层医用高分子材料层5(如医用聚酯织物)。
本实施例中人工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在牛颈静脉血管的静脉瓣上端连接一段生物相容性更好的牛心包人工管道,使该人工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既利用了牛颈静脉的瓣膜,又能够达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实施例2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人工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牛颈静脉血管3上与一段同种组织材料制成的人工管道1’缝合连接,在牛颈静脉血管3的静脉瓣处外表面被覆有高分子材料层5’,高分子材料层5’上具有标志线,方便医生手术时迅速分辨位置。
实施例3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人工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牛颈静脉血管3’上、下两端均与一段人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管道1’、6缝合连接,人工管道1’、6均紧邻静脉瓣4。在牛颈静脉血管3’的静脉瓣4处外表面被覆有高分子材料层5’,高分子材料层5’上具有标志线,方便医生手术时迅速分辨位置。
上述各实施例中,牛心包组织材料和牛颈静脉均经过改性处理,方法包括用生理盐水或各类组织渗溶液对新鲜牛颈静脉管组织的漂洗、用浓度为0.3-2.5戊二醛溶液固定2小时以上或用表面活性剂或配位化合物或环氧化合物进行抗钙化处理。
各实施例中,牛颈静脉血管内径为8.0-22.0mm,连接在牛颈静脉血管上端的牛心包管道长度为2.5-6.5cm,所述牛颈静脉血管内静脉瓣下缘距离肺动脉带瓣管道下端一段牛颈静脉血管的长度为2.5-4.5cm或连接在牛颈静脉血管内静脉瓣下缘的牛心包管道长度为2.5-6.5cm。
本发明仅采用牛颈静脉带瓣部分血管,其上端或两端以较少免疫源性的人工管道取而代之,同时在管道外表面加覆医用高分子材料层。这种带瓣管道,由于去除了大部分免疫原性较强的牛静脉组织,显著改善了管道整体的组织相容性,同时于带瓣部分管道外表面被附人工材料加强了管壁抗张强度,并且在所述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外表面被覆抗粘连高分子材料层,以致一旦需要再次手术便于取出该人工带瓣管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包括一段带有静脉瓣的牛颈静脉血管,其特征在于,一个人工材料制成的人工管道连接在所述牛颈静脉血管的上端,所述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整个外表面或静脉瓣处外表面被覆医用高分子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管道紧邻牛颈静脉血管的静脉瓣的上缘,人工管道内径与牛颈静脉血管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在牛颈静脉血管上端的人工管道长度为2.5-6.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牛颈静脉血管的下端紧邻静脉瓣还连接一个人工管道,该人工管道内径与牛颈静脉血管内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在牛颈静脉血管内静脉瓣下缘的人工管道长度为2.5-6.5c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牛颈静脉血管内径为8.0-22.0mm、长度为2.5-6.5cm,静脉瓣下缘距离肺动脉带瓣管道下端缘的长度为2.0-4.5cm,血管内具有至少一组形状大小一致、闭合良好的两叶或三叶静脉瓣。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材料为人工生物材料或人工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人工生物材料为同种组织材料或经化学改性处理的异种组织材料,所述人工高分子材料为医用聚酯类编织物或医用聚酯类合成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种组织材料为猪心包、牛心包或动物血管组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改性处理包括用生理盐水或各类组织等渗溶液对新鲜牛颈静脉管组织的漂洗、用浓度为0.3-2.5mol/l的戊二醛溶液固定2小时以上、或用表面活性剂或配位化合物或环氧化合物进行的抗钙化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为聚酯织物或聚酯无纺膜布,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上带有标志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包括一段带有静脉瓣的牛颈静脉血管,一个或两个人工材料制成的管道连接在所述牛颈静脉血管的上端或上、下两端,所述人工肺动脉带瓣管道外表面被覆医用高分子材料层。本发明采用牛颈静脉带瓣部分血管,其上端或上下两端以人工管道取而代之,同时在管道外表面加覆医用高分子材料层,可以很好地解决单纯采用牛颈静脉组织反应过强、钙化较重、易扩张导致管道瓣膜关闭不全和二次手术过度粘连等问题,可极大改善术后远期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L27/00GK101019782SQ20071006433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2日
发明者金磊 申请人:金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