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11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即一种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
背景技术
血管介入手术是通过血管把诊断或治疗物品放入血管病变处,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微创手术。常见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是经皮下在股动脉或桡动脉上刺孔,再送入造影剂或者矫形支架,对心血管狭窄性病变进行强制修复。介入技术诊断确切,治疗彻底,创伤轻微,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特别是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的先进技术。在手术过程中,为了导入气囊支架等器材,需要先把一种细长的导引导丝在透视下送入心血管患部。导丝在行进过程中,必须轻柔渐进,并且时进时停,进退得当。否则会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刺破血管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在手术时,需要由助手牵拉导丝,配合主要医生进行操作。可是,由于导丝很细很滑,一般直径小于0.4mm,操作人员手戴手套,手套上还会沾有造影剂、血等比较润滑的介质,手术台上还有光滑的塑料,因而很难长时间的抓住并准确控制导丝,松动、冒进以及突然缩回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在多支导丝同时介入的复杂手术中,导丝的牵拉和管理难度更高,发生事故的几率也相应增加。虽然,在术前都已经作好各种应急准备,可是,采用应急措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必须尽量避免。此外,现有导丝往往会与床面等处接触,有时还会崩甩到附近,增加污染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手工操作的负担,准确控制导丝动作,减少导丝污染机会的器械。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点是这种器械的主体是由两块能够进行开合动作的硬质构件组成的可夹持导丝的卡具,在卡具上设有与手术台架相联系的连接机构。
所说的手术台架是手术台。
所说的卡具是两个相对且中部由转轴铰链的硬质杠杆,转轴一侧的杠杆是由弹簧推压的手柄,另一侧的杠杆是相对挤压的卡头,一支杠杆的手柄部位是连接手术台架的连板。
所说的连板通过螺栓与手术台架相连。
所说的连板是装在一个滑道上,且与滑道滑动配合,滑道与手术台架相连。
所说的连板是通过上轮和下轮与滑道相连接,滑道两端与手术台架的一侧相连接。
所说的连板向上伸展后再向一侧弯折,形成一个竖立段和一个水平段。
所说的连板竖立段分成两部分,之间由一个竖立的套管相接,一部分连板与套管相固连,另一部分连板是插入套管,且可在套管中滑动的调高杆,套管的一侧有水平的螺孔与锁定扳手相配合。
所说的连板坚立段和水平段之间由一个水平的套筒相连接,套筒固连在竖立段调高杆的上端,水平段连板是插入套筒的调长杆,在套筒上侧有一个竖立的螺孔与锁定手柄相配合。
所说的卡具是两个相对的由丝杠串联的滑块,其中一个滑块设有与丝杠相配合的丝孔,另一个滑块与丝杠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丝杠的另一端装有摇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可以把导丝以适当的力度夹持起来,既能抽拉,又不能乱动,从而可以代替或者减轻人力控制的负担,会保护导丝避免污染,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等特点,对于血管介入手术的普及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放大的工作状态图;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使用情况示意图;图6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是第二、三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10是第三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11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使用情况示意图;图12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3是第四种实施例的左视图;图14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可见卡具1,卡头2,转轴3,手柄4,弹簧5,连板6,台架7,螺栓8,导管9,球囊导管10,导丝11,凸台12,下轮轴13,下轮14,滑道15,上轮轴16,上轮17,制动器18,长孔19,凸轮20,制动手柄21,调高杆22,锁定扳手23,套管24,套筒25,锁定手柄26,调长杆27,连轴板18,丝杠29,摇把30。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2、3、4、5所示,这种卡具1是两个中部由转轴3相连的杠杆,转轴3以上的两段杠杆形成两个相对的卡头2,转轴3以下的两段杠杆被弹簧5向外推开,外面的是手柄4,里面的是连板6,连扳6由螺栓8固定在手术台架7的一侧。由图4可见内推手柄4,上面的卡头2就会张开,此时把导丝11放入两个卡头2之间,然后,松开手柄4两个卡头2合并,导丝11就会夹在里面而被定。需要抽拉导丝时,增加拉力即可抽拉导丝。为了防止磨损导丝,在卡头2内侧,贴附有比较柔软的表层。当然,也可以通过增加卡具个数或选择适当的弹簧5来调整卡头的夹紧力。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6、7所示,这种卡具也是两个中部由转轴3相连的杠杆,与前例不同的是杠杆的连板6并不直接与台架7相连,而是通过上轮17和下轮14与一条滑道15相配合。滑道15两头由螺栓8与台架7相连。如图6可见,上轮17是通过上轮轴16装在连板上的,下轮14是通过下轮轴13装在连板下面的。为了可靠,轮的外缘带有凹槽,从上下两面卡在滑道15上。当然,其中有一个轮子的高度应是可调的,图中把下轮轴13设计为弯折的两段,上段为螺杆,插进连板6下端的凸台12的孔中,用来调整轮子的高度,调好位置后,再用上下两个螺母固定即可。通过调整下轮轴13的高度,还可以调整轮子与滑道15之间的压力,达到既可固定,又能拉动的目的。此外,为了保险,还要采用制动器18进行强制固定。制动器18的方式很多,本例采用了如图9所示的凸轮机构,凸轮20的转轴连接在连板6的前面,扳动制动手柄21,凸轮的凸部就会压迫滑扳15,使卡具1不能移动。
第三种实施例如图8、10所示,卡具1的连扳6向上伸展超过台架7的台面以后,向台架7一侧水平弯折,这样可以更接近患者的体位,使导丝11的方向更加如意。此外,由图10可见,上轮轴16与连扳6之间是通过一个竖立的长孔19连接的,其作用主要是可以与下轮轴13的装配相配合,适当调整卡头2的高度。
第四种实施例如图12、13所示,本例在前例的基础上,又加强了纵向高度和横向长度的调节功能。在原来的连扳6上端加了一个套管24,里面插进一段调高杆22,套管24一侧有水平螺纹通孔,与锁定扳手23相配合。调高杆22上下抽拉,再由锁定扳手23锁定,即可完成高度的调整。在调高杆22的上端固连一个水平放置的套筒25,下侧的卡头杠杆末段是轴状的调长杆27,在套筒25的上侧也开有一个竖立的螺纹通孔,有一个锁定手柄26与之配合,调长杆27在套筒25内拉动并被锁定手柄26固定,即可达到横向调整的目的。
此外,如图13可见,这里的上轮17和下轮14各有两个,两轮之间由连轴扳28相连,这种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第五种实施例如图14所示,这种卡具1的结构与前例不同的是用两个滑块做卡头2,有一支丝杠29串联两个卡头2,摇动摇把30,丝杠29转动,一个滑块即可移动而夹紧。这说明卡具1的形式可以很多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这种器械的主体是一个由两块能够进行开合动作的硬质构件组成一种可夹持导丝(11)的卡具(1),在卡具(1)上设有与手术台架(7)相联系的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手术台架(7)是手术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卡具(1)是两个相对且中部由转轴(3)铰链的硬质杠杆,转轴(3)一侧的杠杆是由弹簧(5)推压的手柄(4),另一侧的杠杆是两个相对挤压的卡头(2),一支杠杆的手柄部位是连接手术台架(7)的连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板(6)通过螺栓(8)与手术台架(7)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板(6)是装在一个滑道(15)上,且与滑道(15)滑动配合,滑道(15)与手术台架(7)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板(6)是通过上轮(17)和下轮(14)与滑道(15)相连接,滑道(15)两端与手术台架(7)的一侧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板(6)向上伸展后再向一侧弯折,形成一个竖立段和一个水平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板(6)竖立段分成两部分,之间由一个竖立的套管(24)相接,一部分连板与套管(24)相固连,另一部分连板是插入套管(24),且可在套管(24)中滑动的调高杆(22),套管(24)的一侧有水平的螺孔与锁定扳手(23)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板(6)竖立段和水平段之间由一个水平的套筒(25)相连接,套筒(25)固连在竖立段的调高杆(22)的上端,水平段连板是插入套筒(25)的调长杆(27),在套筒(25)上侧有一个竖立的螺孔与锁定手柄(26)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卡具(1)是两个相对的由丝杠(29)串联的滑块,其中一个滑块设有与丝杠(29)相配合的丝孔,另一个滑块与丝杠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丝杠(29)的另一端装有摇把(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即一种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血管介入手术中,要把细长的导引导丝11在透视下送入血管患部,以导入气囊支架等器材。导丝11要由助手配合牵拉,由于导丝很细很滑,很难长时间控制,增加了手术的风险。为此,研制一种器械,其特点是这种器械的主体是一个由两块能够进行开合动作的硬质构件组成一种可夹持导丝的卡具1,在卡具1上设有与手术台架7相联系的连接机构。可以把导丝11以适当的力度夹持起来,既能抽拉,又不能乱动,从而可以代替或者减轻人力控制的工作量,并且具有操作稳定,精确方便等特点,对于血管介入手术的普及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61M25/01GK101015465SQ20071006419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6日
发明者杨发, 孙志刚, 陈咏华 申请人:杨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