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0796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内裤里衬(卫 生护垫)、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的正面片材(层叠无纺 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次性尿布和生理用卫生巾等的正面片材,广泛使用在接触穿 戴者肌肤的面上形成有凹凸的片材。具有凹凸的正面片材,由于凹凸的 存在可减少与穿戴者肌肤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减少发粘感和不透气。作为具有凹凸的正面片材,例如已知通过压花加工将具有厚度的片 材材料与其它片材材料形成一体化,使压花所形成的压縮部成为凹部,使其它部分成为凸部的正面片材。另外,在专利文献l中记载了使2张无纺布局部地热熔融粘合,并 在一张无纺布的热熔融粘合部以外的部分形成有不连续凸部的正面片 材。作为表面具有凹凸的正面片材,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下述的 正面片材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局部地热熔融粘合而形成了热熔融粘合部,第1无纺布的热熔融粘合部以外的部分形成朝向穿戴者的肌肤 侧突出的凸部,在该凸部的内部填充有短纤维。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在透水性的基材的单面上形成有环状 连续单纤维层的正面片材。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4-17423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5974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065736上述的使压花所形成的压缩部成为凹部,使其它部分成为凸部的正面片材,其能够设计的凸部的性能收到片材材料的特性的限制。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正面片材,由于凸部内为空洞,因此需 要提高液体吸入性,以及在使经血或软便等高粘性物迅速远离穿戴者肌 肤的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正面片材中,填充于凸部内部的纤维 为短纤维,凸部的压縮反弹性差,在缓冲性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正面片材中,由于直接接触穿戴者肌肤的面 由纤维之间的交织少的连续单纤维层形成,因此当力沿与纤维的取向方 向正交的方向作用在该单纤维层上时,则纤维产生散毛,并且在搓拧时, 易于变成毛球状。该成为毛球状的部分由于易于保持液体,因此有可能 大致液体残留在正面片材的表面附近而使吸液后的外观变差,或引起发 粘等。另外,由于在单纤维层及其下面的基材层之间存在具有一定高度 的空洞,因此液体的吸入性也较差。发明内容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使用的正面片材。在本发明的正面片材中,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周部 地热熔融粘合而形成了热熔融粘合部。第1无纺布的上述热熔融粘合部 以外的部分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而形成许多凸部。上述凸部和热熔融 粘合部交替并成列配置,且配置成多列。正面片材的第2无纺布侧的面大致平坦,上述凸部的内部由第l无 纺布或与该第1无纺布不同的长纤维的集合体构成。在正面片材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一部分上述凸部在第1无纺布 的纤维取向方向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具有纤维密度低于该纤维取向方向 的中央部的纤维密度的纤维稀疏部分。这种结构的正面片材的液体吸入 性优良,且可以使经血或软便等高粘性物迅速地远离穿戴者的肌肤。在正面片材的其它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凸部的内部配置有长纤 维的集合体,构成该集合体的许多根长纤维形成朝该凸部的突出方向凸出的曲线状。这种结构的正面片材的缓冲性和液体吸入性优良。另外,本发明还提供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在具有凸部的部分的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之间未形成空洞的上述正面片材的方 法,该方法包括对含有巻曲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第l无纺布利用 热风实施蓬松回复处理,并使其咬入到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 和圆周表面具有与该第1轧辊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 的咬合部中以赋予其凹凸形状,然后在保持于第1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 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该第2无纺布一起在第1轧辊的凸部和 其它轧辊之间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形成上述热熔融粘合部。另外,本发明还提供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在具有凸部的 部分的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之间未形成空洞的上述正面片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含有巻曲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第l无纺布利用热风实施蓬松回复处理,使其吸附于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且凹部具有 吸引孔的轧辊的圆周表面上,在保持于该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该第2无纺布一起在该轧辊的凸部和其它轧辊之 间进行加压和加热,从而形成上述热熔融粘合部。此外,本发明还提供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在具有凸部的 部分的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之间未形成空洞的上述正面片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第1无纺布咬入到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和圆周表面具有与该第1轧辊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的咬合部中以赋予其凹凸形状,然后在保持于第1 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该第2无纺布一起 在第1轧辊的凸部和其它轧辊之间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形成上述热熔融粘 合部,然后实施热处理,使上述热伸长性纤维伸长。此外,本发明还提供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在具有凸部的 部分的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之间未形成空洞的上述正面片材的方 法,该方法包括使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第1无纺布吸附在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且凹部具有吸引孔的轧辊的圆周表面上,在保持于该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该第2无纺布一起在该轧 辊的凸部和其它轧辊之间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形成上述热熔融粘合部,然 后实施热处理,使上述热伸长性纤维伸长。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正面片材的具有纤维稀疏部分的凸部的X方向截面 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图1所示正面片材的具有纤维稀疏部分的凸部的Y方向截面 的放大截面图。图4 (a)和(b)分别是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材的作 用效果的示意图,图4 (a)是对应于图2的截面图、图4 (b)是对应 于图3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的第1实施 方式的概略图。图6是图5的第1轧辊的要部放大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的第2实施 方式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的第3实施 方式的概略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材的第4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正面片材的X方向截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第1轧辊的要部放大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材的第5实施方式的截 面图(图IO对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材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正面片材IO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内裤里衬(卫生护垫)、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正面片材10由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构成。第1 无纺布1形成正面片材10的朝向穿戴者肌肤侧的面(肌肤接触面),第 2无纺布2形成正面片材10的朝向吸收体侧的面(非肌肤接触面)。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局部地热熔融粘合,由此,在正面片 材10上形成了许多热熔融粘合部4。第1无纺布1的上述热熔融粘合部 4以外的部分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形成了许多凸部5。如图1所示,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在与正面片材10的面平行 的一个方向即X方向上交替并成列配置,并在垂直于上述X方向的Y 方向上形成有多列。相邻列的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在X方向上分别 错开配置,更具体地说,错开半个间距(pitch)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的X方向是与第1无纺布1的构成纤维 的取向方向(纤维取向方向)相同的方向。通常,无纺布的纤维大致在 制造时的纤维网或无纺布的移动方向(机械方向)上取向。第l无纺布 1等的纤维取向方向与其制造时的纤维网或无纺布的移动方向(机械方向)相同,但制造时的移动方向不明时,将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所 成列的延伸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中的较多纤维取向的方向作为纤维 取向方向。在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中,第2无纺布2的构成纤维的取向 方向(纤维取向方向)也为X方向,另外,第l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方向 (X方向)与正面片材10的制造工序中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 各自的移动方向(参照图5)也一致。而且,第l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优选在将正面片材IO组装到吸收性物品中时,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一致, 特别优选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一致。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作为整体观察时,其第2无纺布2侧的 面大致平坦,在第l无纺布l侧的面上形成了起伏较大的凹凸。如图2和图3所示,正面片材10的凸部5的内部充满了第1无纺 布1的构成纤维。即,在正面片材10的具有凸部5的部分的第1无纺 布1和第2无纺布2之间未形成空洞。这里所说的空洞是指在第1无纺 布1和第2无纺布2之间产生的空洞,例如在目视观察正面片材10的 截面时不容易确认到的空隙以及与存在于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 内的纤维间空隙同等程度或是其数倍大小的空隙不包含在这里所说的 空洞中。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由于在具有凸部5的部分的第1无纺布1 和第2无纺布2之间未形成空洞,因此液体从第1无纺布1向第2无纺 布2的移动性更加优良。如图2所示,正面片材10的至少一部分凸部5在第1无纺布1的 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的一端部XE或两端部XE、 XE具有纤维密度 比该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的中央部5a的纤维密度低的纤维稀疏部 分5b。由于凸部5具有纤维稀疏部分5b,因此在纤维密度稀疏的纤维稀疏 部分5b与热熔融粘合部4或其附近部分之间形成较大的纤维密度梯度, 由此,供给至正面片材10上的液体、特别是流入到凸部5之间的凹部 中的液体通过图4 (a)所示的路径顺畅地向第1无纺布1的热熔融粘合 部4或其附近部分移动。然后,流至热熔融粘合部4或其附近部分的液 体顺畅地向第2无纺布2、进而向配置在其下面的吸收体(未图示)移 动。特别是,通过使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与吸收性 物品的长度方向一致,可以将沿着产品宽度方向流动的经血从纤维稀疏 部分5b迅速地吸收,可以防止从产品侧面产生侧漏。另外,粘度较高的经血或软便等高粘性物也可进入到纤维密度稀疏的纤维稀疏部分5b中,从而迅速地离开穿戴者的肌肤。而且,由于凸部5的X方向的中央部5a的纤维密度相对地高,因此凸部5的顶部变得比较平滑,与肌肤的摩擦系数变得比较低,因此正面片材IO具有平滑的触感。从切实地达到上述效果的观点出发,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 (X方向)的一端部XE或两端部XE、 XE的具有纤维稀疏部分5b的凸部5优选为正面片材10的凸部5总数的10%以上,更优选为20~50%,进一步优选为30~50%。图3是与图2所示凸部5相同的凸部的Y方向的截面图。 由图2和图3的对比可判断,在图2和图3所示的凸部5中,第l无纺布l的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的中央部5a和纤维稀疏部分5b的纤维密度之差大于垂直于该纤维取向方向的方向(Y方向)的中央部5c与两端部YE、 YE的纤维密度之差。由此,供给至正面片材10上的液体还通过图4 (b)所示的路径进入到正面片材10内,由于从凸部5的顶部附近朝着第1无纺布1的热熔融粘合部4或其附近部分具有纤维密度梯度,因此液体可顺畅地向热熔融粘合部4或其附近部分移动。然后,流至热熔融粘合部4或其附近部分的液体顺畅地向第2无纺布2、进而向配置在其下面的吸收体(未图示)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正面片材的通过俯视时的凸部中心点的X方向和 Y方向的截面,以及观察X方向和Y方向各自的中央部和端部的纤维 的填充程度,可以判断在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的凸 部5的一端部XE或两端部XE、 XE上是否具有纤维稀疏部分5b,以及 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的中央部5a与纤维稀疏部分 5b的纤维密度之差是否大于垂直于该纤维取向方向的方向(Y方向)的 中央部5c与两端部YE、 YE的纤维密度之差等。在判断X方向和Y方 向各自的中央部和端部的纤维填充程度时,优选将凸部的从高度方向上端至2/3左右的部分在X方向或Y方向上分成3等分或5等分,并通过 整体地观察其中央和两端部分的纤维填充程度来进行判断。在图2和图3所示的凸部5中,与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垂 直的方向(Y方向)上的两端部YE、 YE的纤维密度大于等于该方向的 中央部5c的纤维密度。因此,利用图4 (b)所示路径的液体吸入性进 一步提髙。垂直于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的方向(Y方向)的两端部 YE、 YE的纤维密度大于等于该方向的中央部5a的纤维密度是指,该 两端部YE、 YE的纤维密度与该中央部5a的纤维密度相等,或者该两 端部YE、 YE的纤维密度大于该中央部5a的纤维密度。从液体进入性 的观点出发,上述一端部或两端部YE、 YE的纤维密度优选大于该中央 部5c的纤维密度。作为第1和第2无纺布1、 2,可以使用各种已知的无纺布,例如可 以使用在利用梳理法获得的纤维网上通过热风法形成了纤维与纤维的 热熔融粘合点的热风法无纺布、在利用梳理法获得的纤维网上通过热轧 辊法形成了纤维与纤维的热熔融粘合点的热轧辊无纺布、热压花无纺 布、纺粘法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针刺法无纺布、 气流成网法无纺布、树脂粘结法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在本实施方式的 正面片材10中,将实质上不伸縮的无纺布用作第1和第2无纺布。作为第1无纺布,从内部没有空洞的凸部5的形成性的观点出发, 优选使用蓬松度较高的上述热风法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针刺法 无纺布、气流成网法无纺布、树脂粘结法无纺布等,从肌肤触感良好、 与第2无纺布的热熔融粘合性优良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上述热风 法无纺布。作为第2无纺布,从提高纤维密度,易于使液体从第1无纺布1流 入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上述热轧辊无纺布、热压花无纺布、纺粘 法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等。作为第1和第2无纺布的构成纤维,优选使用热熔融粘合性纤维、特别是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构成的纤维。作为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 列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 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以及聚酰胺等。还可以优选地 使用由这些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组合而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第1和第2无纺布除了含有热熔融粘合性纤维以外,还可以含 有不具有热熔融粘合性的纤维(例如棉纤维等)作为构成纤维。从内部不具有空洞的凸部5的形成性的观点以及快速地吸收液体, 迅速地使液体流向第2无纺布2的观点出发,第1无纺布1优选具有较 高蓬松度,其纤维密度优选小于0.075g/cm2,更优选为0.05g/cii^以下。此外,从形成柔软而富于缓冲性,且易于随着肌肤的活动而变形的 凸部5,以及从减少与肌肤的摩擦从而降低对肌肤的刺激的观点出发, 第1无纺布1优选其构成纤维的平均纤度为4.4dtex以下,更优选为 3.3dtex以下。从需要利用毛细管力将液体从第1无纺布1引出的观点出发,第2 无纺布2的纤维密度必须高于第1无纺布1的纤维密度。更具体地说, 其纤维密度优选为0.075g/cm2以上,更优选为0.1g/cm2以上。此外,第2无纺布2由于在赋予正面片材缓冲性的同时,必须使纤 维密度高于第1无纺布1的纤维密度,因此其构成纤维的平均纤度优选 小于3.3dtex,更优选为2.2dtex以下。从更加切实表现出上述效果之一或二个以上的观点出发,正面片材 IO优选具有以下的构成。正面片材10的具有凸部5的部分的厚度H(参照图2)优选为0.6mm 以上,特别优选为l.Omm以上。热熔融粘合部4的厚度h (参照图2) 优选为0.3mm以下,特别优选为0.2mm以下,它们的厚度之比(H/h) 优选为2以上,特别优选为3以上。另外,正面片材10的每100cm2的凸部5的个数(无论有无纤维稀 疏部分5b)优选为250-2000个,特别优选为500-1500个。另外,具 有纤维稀疏部分5b的凸部优选分散存在于正面片材10上,每100cm2的个数优选为250个以上,特别优选为500个以上。凸部5的X方向的底部尺寸A (参照图l)优选为0.5~5.0mm,特 别优选为1.0~4.0mm。凸部5的Y方向的底部尺寸B (参照图1)优选 为l.O-lOmm,特别优选为2.0~7.0mm。X方向的底部尺寸A与Y方向的底部尺寸B之比(底部尺寸A: 底部尺寸B)优选为l: 1~1: 10,特别优选为l: 2~2: 5。凸部5的底 部面积(底部尺寸Ax底部尺寸B)优选为0.5~50mm2,特别优选为 2~20讓2。热熔融粘合部4的X方向的尺寸C (参照图1)优选为0.1 2mm, 特别优选为0.2~1.0mm, Y方向的尺寸D(参照图l)优选为0.2 5.0mm, 特别优选为0.5~3.0mm。接着,参照图5和图6说明上述正面片材10的优选制造方法。在第1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作为第1无纺布,使用含有偏芯芯鞘型 复合纤维的无纺布。在上述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中,在纤维截面上芯材 不均匀地存在,当施以热时,由于芯材和鞘材的收縮率不同而发生巻曲。 由于巻曲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呈三维结构,因此在梳理工序后形成的 纤维网中,纤维彼此相互接触的几率减少,另外,由于作为热熔融粘合 成分的鞘材不均匀存在,因此在纤维的截面方向上形成易于与其它纤维 热熔融粘合的鞘成分多的面以及难以热熔融粘合的鞘成分少的面,所以 可以减少热熔融粘合点,利用热风进行蓬松回复处理时显示优良的蓬松 回复性。因此,适于形成没有空洞的凸部5。作为含有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无纺布,优选使用上述热风法无纺布、上述热轧辊无纺布、热压花无纺布、气流成网法无纺布、树脂粘结 法无纺布等。作为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优选使用由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构成 的复合纤维。作为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列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 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醇酯等聚酯以及聚酰胺等。作为芯部和鞘部的树脂的组合,可以列举芯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鞘部为 聚乙烯的组合,芯部为聚丙烯,鞘部为聚乙烯的组合,芯部为乙烯一丙 烯无规共聚物,鞘部为聚乙烯的组合等。第l无纺布中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比例优选为50~100°/。,更优选为75~100%,进一步优选为 100%。作为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以外的纤维,可以混合使用由单纯的 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构成的热熔融粘合性纤维或棉等。在第1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对于从巻筒状的坯布(图略)送出的第 1无纺布1,如图5所示,使用热风方式的热处理装置6,利用热风实施 蓬松回复处理。图5所示的热处理装置6对巻绕在滚筒61的圆周表面 上运送的无纺布利用热风实施热处理。滚筒61的圆周表面由冲孔金属 或金属丝网等透气性材料构成,滚筒61的上部由外罩62覆盖。在热处 理装置6中,从外罩62向滚筒61吹送热风,所吹送的热风贯通无纺布 1后被吸引至滚筒61内。利用该热风的蓬松回复处理优选在下述条件下 进行以热风方式向无纺布吹送0.3~3秒钟温度小于偏芯芯鞘型复合纤 维的熔点且大于等于该瑢点-50'C的热风。这里所说的偏芯芯鞘型复合 纤维的熔点为构成芯部和鞘部的聚合物中鞘成分树脂的熔点。例如,当 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为聚乙烯时,针对该聚乙烯的熔点约 125°C,优选利用90 110'C的热风进行回复处理。接着,使通过上述蓬松回复处理而使蓬松度增加了 (回复)的第l 无纺布1咬入到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11与圆周表面具有与 第1轧辊11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12的咬合部中, 对该无纺布1赋予凹凸形状。图6表示第1轧辊11的要部放大图。第1轧辊11是将多个具有规 定齿宽的平齿轮lla、 llb...组合形成轧辊状而得到的。各齿轮的齿宽决 定正面片材10的凸部5的Y方向的尺寸。相邻齿轮按照每个错开半个 齿距的方式组合。其结果,第l轧辊ll的圆周表面成为凹凸形状。在第1轧辊11的各齿轮的齿槽部上形成有吸引孔13。该齿槽部相当于第1轧辊11的圆周表面的凹凸形状中的凹部。吸引孔13连通于鼓 风机或真空泵等吸引源(未图示),按照在从第1轧辊和第2轧辊的咬 合部至与第2无纺布2的合流部之间进行吸引的方式来控制。因此,由 第1轧辊11和第2轧辊12的咬合被赋予了凹凸形状的无纺布1由于吸 引孔13的吸引力而密合于第1轧辊的圆周表面上,并保持该赋予了凹 凸形状的状态。如图6所示,通过使轧辊11的相邻齿轮的凸部每个错 开半个齿距,在各齿轮之间产生沿宽度方向撕拉第1无纺布1的剪切力, 因而易于产生上述的纤维稀疏部分5b。通过在凸部间设置空隙G,并适 当设定该空隙G的宽度,从而可以控制上述的纤维稀疏部分的纤维密 度。g卩,该空隙G越小则产生越大的剪切力,因此纤维稀疏部分5b的 纤维密度变小;该空隙G越大则产生的剪切力越小,因此纤维稀疏部分 5b的纤维密度变大。然后,如图5所示,在将第1无纺布1继续吸引保持在第1轧辊11 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使第2无纺布2与第1无纺布1合流,将重叠 的部分夹在第1轧辊11和砧辊15之间。此时,将第1轧辊11和砧辊 15两者或仅将砧辊15预先加热至规定温度。由此,将位于第l轧辊ll 的凸部上、即各齿轮的齿上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加热和加压 以形成热熔融粘合部4,获得上述结构的正面片材1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热风使第1无纺布的蓬松度 回复,可以高效地制造在具有凸部5的部分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 布2之间未形成空洞的正面片材10。另外,对第1无纺布1赋予凹凸形 状时,第1无纺布1在纤维取向方向(移动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 被拉伸,但由于该垂直方向的强度弱等,因此在第1无纺布1上形成的 凸部的该无纺布1的移动方向的左右一侧或两侧的部分上产生纤维密度 稀疏的部分。于是,获得具有纤维密度稀疏的纤维稀疏部分5b的正面 片材10。接着,参照图7说明上述正面片材10的其它制造方法(第2实施 方式的方法)。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方法,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方法不同的方面进 行说明,对于相同的方面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 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的方法相同,可以适当适用第1实施方式的方法 的相关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利用热风实施了蓬松回复处理后的第 1无纺布1吸附至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且凹部具有吸引孔的轧辊11 的圆周表面上,在将第1无纺布继续吸引保持在该轧辊11的圆周表面 上的状态下使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合流。然后,在轧辊11的 凸部和砧辊15之间对其重叠的部分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形成热熔融粘合 部4。如此操作,获得上述结构的正面片材10。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方 法中的轧辊11,可以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的第1轧辊11相同 的轧辊。接着,参照图8说明上述正面片材10的其它制造方法(第3实施 方式的方法)。对于第3实施方式的方法,对与第1实施方式方法不同的方面进行 说明,对于相同的方面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方 面,与第l实施方式的方法相同,可以适当适用第1实施方式的方法的相关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作为第l无纺布,使用含有热伸长性纤 维的无纺布。作为热伸长性纤维,可以使用由取向指数不同的第l树脂 成分和第2树脂成分构成的纤维。其中,第1树脂成分是维持该复合纤 维的强度的成分,第2树脂成分是表现热熔融粘合性的成分。第l树脂 成分的取向指数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另一方面,第2 树脂成分的取向指数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取向指数是 表示构成纤维的树脂的高分子链的取向程度的指标。而且,通过使第1 树脂成分和第2树脂成分的取向指数分别为上述值,则热伸长性复合纤 维通过加热而可伸长。特别是,该热伸长性复合纤维优选通过高速熔融 纺丝法制造。另外,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无纺布例如可以通过在利用梳理法获得 的纤维网上使用热风法形成纤维与纤维的热熔融粘合点等来获得。第1无纺布中的热伸长性纤维的比例优选为50 100%,更优选为75~100%, 进一步优选为100%。在第3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含有伸长性纤维的第1无纺布1咬入 到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11和圆周表面具有与第1轧辊11的 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12的咬合部中,对该无纺布1 赋予凹凸形状。然后,在将被赋予了凹凸形状后的第1无纺布1继续吸 引保持在第1轧辊11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使第1无纺布1和第2 无纺布2合流,将其重叠的部分夹在第1轧辊11和砧辊15之间,获得 形成了热熔融粘合部4的第1无纺布1。在该阶段的第l无纺布中,在 具有凸部5的部分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之间产生了空洞。之后,对该第1无纺布1实施热处理,使第1无纺布1中的热伸长 性纤维伸长,用伸长的热伸长性纤维填满上述空洞。如此,获得上述结 构的正面片材10。图8所示的热处理装置6是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热处理装置6 相同的热风方式的滚筒式热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热伸长性纤维复合纤维 为芯鞘型,当芯成分为聚丙烯,鞘成分为高密度聚乙烯时,用于使热伸 长性纤维伸长的热处理的条件是热风温度优选为50 12(TC,特别优 选为70 100。C,加热时间优选为10~500秒,特别优选为20 200秒。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材的第4实施方式的立体 图。第4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IOA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内 裤里衬(卫生护垫)、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正面片材10A由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及配置在 这两层无纺布1、 2之间的长纤维的集合体3构成。第1无纺布1形成正面片材10A的朝向穿戴者肌肤侧的面(肌肤接 触面),第2无纺布2形成正面片材10A的朝向吸收体侧的面(非肌肤 接触面)。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局部地热熔融粘合,由此,在正面片材10A 上形成了许多热熔融粘合部4。第1无纺布1的上述热熔融粘合部4以 外的部分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形成了许多凸部5。如图9所示,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在与正面片材10A的面平行 的一个方向即X方向上交替并成列配置,并在垂直于上述X方向的Y 方向上形成为多列。相邻列的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在X方向上分别 错开配置,更具体地说,错开半个间距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A的X方向与正面片材10A的制 造工序中的第1无纺布1 、第2无纺布2及长纤维集合体3各自的带状 坯布1A 3A (参照图ll)的移动方向一致,另外,与正面片材10A组 装入吸收性物品中时的该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或与其垂直的方向一 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A的X方向与第1无纺布1、第2 无纺布2和长纤维集合体3各自的纤维取向方向也一致。另外,正面片 材10A作为整体观察时,其第2无纺布2侧的面大致平坦,在第1无纺 布1侧的面上形成了起伏较大的凹凸。正面片材10A的凸部5的内部配置有长纤维的集合体3。长纤维的 集合体3,在制造正面片材10A时,作为长纤维在长度方向上取向的带 状坯布3A,被引入到第1无纺布的带状坯布1A和第2无纺布2的带状 坯布2A之间,构成该集合体3的长纤维31从正面片材10A的上面看 沿X方向取向。构成长纤维的集合体3的各个长纤维31在X方向上遍 及正面片材10A的全长,在正面片材10A的X方向上具有跨越多个热 熔融粘合部4的长度。长纤维31在X方向上优选具有跨越5个以上热 熔融粘合部4的长度,更优选具有跨越10个以上热熔融粘合部4的长 度。本发明中,长纤维是指通过JIS L1015的平均纤维长测定方法(C 法)测定纤维长时,优选为70mm以上,更优选为80mm以上,进一步 优选为100mm以上的纤维。但是,当正面片材10A中的凸部5和热熔 融粘合部4的列所延伸的方向(X方向)的全长小于100mm时,配置在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之间的几乎所有纤维、例如90%以上的 纤维遍及正面片材的全长而延伸时,这些纤维即为长纤维。本发明中使 用的长纤维是一般称为连续单纤维的纤维。另外,连续单纤维的束一般 称为纤维束。因此,在概念上,本发明中的长纤维是包含连续单纤维的 纤维。另外,本发明的长纤维还包括像图13所示的正面片材10B中那 样,在热熔融粘合部4的附近被截断使得不存在长纤维的集合体3的情 况。长纤维的集合体3在X方向的热熔融粘合部4中被固定在第1无纺 布1和第2无纺布2之间。长纤维的集合体3的两端部通过在夹持有该 集合体3的状态下使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热熔融粘合来进行固 定。在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热熔融粘合得到的热熔融粘合部4 中,优选第1无纺布1的构成纤维的构成成分与第2无纺布2的构成纤 维的构成成分直接接触而热熔融粘合,但也可以是长纤维的集合体3的 构成纤维彼此热熔融粘合,并且也可以是第1无纺布1的构成纤维和第 2无纺布2的构成纤维分别热熔融粘合。长纤维的集合体3如图10所示,在正面片材10A的X方向上相邻 的热熔融粘合部4、 4之间,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并不接合, 构成集合体3的长纤维31彼此也不结合。构成集合体3的许多长纤维 31散开存在于在形成凸部5的外表面的第1无纺布1和平坦状第2无纺 布2之间所形成的大致整个空间内。位于凸部5的内部的长纤维31如图IO所示,形成为朝向凸部5的 突出方向(图10的上方)凸出的曲线状,更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 从Y方向观察时,形成了具有圆弧状顶部的山形形状。形成曲线状的长 纤维31在X方向上在热熔融粘合部4、 4间的大致中央部具有最远离第 2无纺布2的部分,与第2无纺布2的距离从该部分开始分别朝着两热 熔融粘合部4、 4逐渐减小。如图IO所示,在形成曲线状的长纤维31 中,配置在第1无纺布1附近的长纤维31a的凸出程度较大,配置在第 2无纺布2附近的长纤维31b的凸出程度较小,位于其间的长纤维的凸出程度从第1无纺布1侧朝着第2无纺布侧逐渐变小。作为第1和第2无纺布,可以使用与正面片材10的第1和第2无纺布相同的无纺布。优选的无纺布也相同。在第4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A中也使用实质上不伸缩的无纺布作为第1和第2无纺布。作为第l无纺布,从肌肤触感的观点出发,可以特别优选使用上述热风法无纺布、热压花无纺布、气流成网法无纺布、针刺法无纺布等。 作为第2无纺布,从提高纤维密度,使液体易于从第1无纺布1或长纤维的集合体3流动的观点出发,可以特别优选使用上述热轧辊无纺布、热压花无纺布、纺粘法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等。第1和第2无纺布的构成纤维与第1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IO相同。从使肌肤接触面变得柔软的观点出发,第1无纺布1优选表面平滑, 优选由纤度尽量低的纤维构成。另一方面,从快速获得液体,防止经血 或尿液等排泄物泄漏的观点出发,第1无纺布1的纤维密度优选比长纤 维31构成的层更稀疏,因此,优选其构成纤维的纤度大于夹在第1和 第2无纺布1、 2之间的长纤维31的纤度。从上述观点出发,第l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度优选为L0 8.0dtex, 从使用更低的纤度可以使蓬松度更高并降低纤维密度的观点出发,更优 选由巻曲的纤维形成。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5~50g/m2。长纤维31的纤度优选为0.3 3.0dtex。第2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 度优选为1.0 5.0dtex,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5~30g/m2。作为构成长纤维的集合体3的长纤维31 ,可以使用热熔融粘合性纤 维和非热熔融粘合性纤维中的任一种,但在如第4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 10那样在热熔融粘合部的第1和第2无纺布之间夹有长纤维31时,从 提高热熔融粘合部的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能够热熔融粘合的纤 维。这里所谓的能够热熔融粘合的纤维是至少表面能够在加热时熔融 或软化而与第1无纺布和/或第2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结合,或者通过熔融或软化的成分与第1无纺布和/或第2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结合的纤维。 作为能够热熔融粘合的纤维,优选使用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构成的 纤维。作为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列举醋酸纤维素、聚乙烯或聚丙烯 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以及聚酰胺等。另外,还优选 使用由这些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组合而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 复合纤维。长纤维的集合体3优选在该集合体3中含有30~100重量%的能够 热熔融粘合的纤维,更优选含有50-100重量%的能够热熔融粘合的纤 维。另外,长纤维的集合体3优选将潜在性微细巻曲的长纤维31作为 主体而构成。通过巻曲的长纤维31,可以使长纤维31存在于凸部5的 内部而使该凸部形成实心的状态,可以进一步提高缓冲性和液体吸入 性。在制造设备中,将巻曲的长纤维31拉伸至巻曲大致完全伸长后, 将其热熔融粘合于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上,由此,在凸部5的 内部中,由于潜在性巻曲而使得完全伸长的长纤维31收縮,利用长纤 维的集合体3填充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之间的效果可以获得实 心的凸部5。长纤维的集合体3优选将亲水性的长纤维作为主体而构成。作为亲水性的长纤维,包含本来具有亲水性的纤维以及本来没有亲 水性但通过实施亲水化处理而赋予了亲水性的纤维这两者。优选本来具 有亲水性的长纤维,例如可以列举醋酸纤维素、人造丝、Lyocell、 Tencel 等。特别优选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热熔融粘合性的醋酸纤维素。作为醋 酸纤维素,优选使用三醋酸纤维素和/或二醋酸纤维素。长纤维的集合体3优选该集合体3中含有30~100重量%的亲水性 长纤维,更优选含有50~100重量%的亲水性长纤维。在正面片材10A的凸部部分(具有凸部5的部分)中,优选按第1 无纺布1、长纤维集合体3、第2无纺布2的顺序亲水化程度依次增高。 通过赋予亲水化程度以梯度,可以使尿液或经血等排泄液顺畅地从凸部5表面流至长纤维的集合体3中,进而使其顺畅地流至第2无纺布2中。 另外,在正面片材10A的凸部部分(具有凸部5的部分)中,优选 按第1无纺布1、长纤维的集合体3、第2无纺布2顺序使纤维密度依 次增高。通过赋予纤维密度以梯度,可以使尿液或经血等排泄液顺畅地 从凸部5表面流至长纤维的集合体3中,进而使其顺畅地流至第2无纺 布2中。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A,由于在凸部5的内部配置有朝 着凸部5的突出方向凸出的曲线状的长纤维31,因此对于厚度方向的加 压,凸部5显示出优良的缓冲性,随着吸收性物品使用中肌肤的活动, 凸部能够重复压縮和回复。因此,不易给肌肤带来刺激,与肌肤接触的 感触柔软。另外,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由于以上述方式配置,因此与凸部 的顶部在一个方向上连续形成的以往情况相比,液体不易流到表面,有 利于防止液漏,同时点吸收性也优良。另外,由于正面片材的面方向的 柔软性优良,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可柔软地弯曲,因此与穿戴者的 合身性提高,另外,还可以在要求柔软性的物品或部位等中使用。另外,由于构成长纤维集合体的长纤维配置在一个方向(X方向) 上,因此毛细管力从凸部5的中央部附近分别朝着两热熔融粘合部4、 4 提高,所以,透过第1无紡布1的液体沿着长纤维集合体3的长纤维的 取向方向顺畅地流动,顺畅地向第2无纺布2流动。因此,点吸收性更 为优良。从更加切实地体现出上述效果之一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出发,正面片 材10A优选具有以下结构。正面片材10A的具有凸部5的部分的厚度H (参照图10)优选为 0.6mm以上,特别优选为l.Omm以上,热熔融粘合部4的厚度h (参照 图10)优选为0.3mm以下,特别优选为0.2mm以下,它们的厚度之比 (H/h)优选至少为2以上,特别优选为3以上。厚度H的上限、(H/h) 比的上限以及厚度h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厚度H优选为3.0mm以下,(H/h)比优选为30以下,厚度h优选为0.1mm以上。此外,正面片材10A的每100cm2的凸部5的个数优选为250个以上,特别优选为500个以上。凸部5的X方向的底部尺寸A (参照图9)优选为0.5 5.0mrn,特别优选为L0 4.0mm。凸部5的Y方向的底部尺寸B (参照图9)优选为L0 10mm,特别优选为2.0 7.0mm。X方向的底部尺寸A与Y方向的底部尺寸B之比(底部尺寸A:底部尺寸B)优选为l: 1~1: 10,特别优选为l: 2~2: 5。凸部5的底部面积(底部尺寸Ax底部尺寸B)优选为0.5~50mm2,特别优选为2~20mm2。热熔融粘合部4的X方向的尺寸C (参照图9)优选为0.1 2mm, 特别优选为0.2 1.0mm, Y方向的尺寸D(参照图9)优选为0.2~5.0mm, 特别优选为0.5~3.0mm。以下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上述正面片材10A的优选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11所示,在连续送来的第1无纺布1的带状坯布1A上 合流长纤维的集合体31的带状坯布3A,将它们咬入到圆周表面为凹凸 形状的第1轧辊11与圆周表面具有与第1轧辊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 凸形状的第2轧辊12的咬合部中,对第1无纺布1的坯布1A赋予凹凸 形状。图12表示第1轧辊11的要部放大图。第1轧辊11是将多个具有 规定齿宽的平齿轮lla、 llb...组合形成轧辊状而得到的。各齿轮的齿宽 决定正面片材10A的凸部5的Y方向的尺寸。相邻齿轮按照每个错开 半个齿距的方式组合。其结果,第1轧辊11的圆周表面成为凹凸形状。在第1轧辊11的各齿轮的齿槽部上形成有吸引孔13。该齿槽部相 当于第1轧辊11的圆周表面的凹凸形状中的凹部。吸引孔13连通于鼓 风机或真空泵等吸引源(未图示),按照在从第1轧辊和第2轧辊的咬 合部至与第2无纺布2的合流部之间进行吸引的方式来控制。因此,由 第1轧辊11和第2轧辊12的咬合而赋予了凹凸形状的第1无纺布1因吸引孔13的吸引力而密合在第1轧辊的圆周表面上,并保持其赋予了 凹凸形状的状态。此时,如图12所示,在相邻齿轮间设置规定的空隙 G后,可以在第1无纺布1不会受到过分伸长力或轧辊的凹凸咬合所产 生的剪切效果影响的情况下,使第1无纺布1密合于第1轧辊11的圆 周表面上。然后,如图11所示,在将第1无纺布1的坯布1A继续吸引保持在 第1轧辊11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重叠第2无纺布2的带状坯布2A, 将其重叠的部分夹在第1轧辊11和砧辊15之间。此时,将第1轧辊11 和砧辊15的两者或仅将砧辊15预先加热至规定温度。由此,通过热熔 融粘合将位于第1轧辊11的凸部上、即各齿轮的齿上的第1无纺布1 的坯布1A、长纤维的集合体3的带状坯布3A和第2无纺布2的坯布 2A接合。作为长纤维的集合体的带状坯布3A,使用将巻曲的长纤维作为构 成纤维,且该长纤维在长度方向上取向的坯布。而且,在将坯布3A引 入到第1轧辊11和第2轧辊12的咬合部中时,预先将该坯布3A在其 长度方向上大幅度伸长,并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在第1轧辊11和砧 辊15之间利用热熔融粘合进行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的接合。 在第1无纺布l和第2无纺布2之间以伸长状态引入的长纤维的集合体 3的坯布3A在通过第1轧辊11和砧辊15之间后,伸长状态被松弛, 由此,构成该坯布3a的长纤维收縮,存在于凸部5内的长纤维的蓬松 度增加。由此,如图IO所示,可以得到凸部5内被长纤维的集合体3 充满的正面片材IOA。在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之间固定长纤维时的长纤维31或 其集合体的坯布3A的伸长率优选为105~130°/。,特别优选为110~120%。这里,长纤维或其集合体的坯布3A的伸长率由下式求得。坯布3A的伸长率(%) -Lz/L^lOO (式中L,为伸长坯布前的长度、从制造设备中伸长坯布的装置以前的工序剪切出的每单位重量的长纤维集合体的长度,L2为从制造设备中伸长坯布的装置以后的工序剪切出的每单位重量的长纤维集合体的 长度)本发明的正面片材如上所述,优选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 内裤里衬、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使用。吸收性物品一般被 构成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的背面 片材和夹在两片材间配置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正面片材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但各发明 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改变。例如,图1或图9所示的正面片材的凸部5为四角锥台形状,但凸 部5也可以为半球状等其它形状。另外,相邻列的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 部4在X方向上的错开程度分别也可以不是1/2间距,而是1/3间距、 1/4间距等任意大小。另外,图2和图3所示的凸部在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的两 端部上具有纤维稀疏部分5b,但也可以仅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纤维稀疏部 分5b,还可以在一张正面片材10上混合存在两端部具有纤维稀疏部分 5b的凸部和仅在一端部上具有纤维稀疏部分5b的凸部。另外,本发明 的正面片材还可以仅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的一部分、例如相 向于排泄部的部分上。另外,优选具有纤维稀疏部分5b的凸部5分布 在整个正面片材上,但也可以仅在排泄部相向部上分布有具有纤维稀疏 部分5b的凸部。另外,长纤维集合体3的长纤维取向方向还可以是正面片材10A的 Y方向,此外,还可以在X方向上取向的长纤维与在Y方向上取向的 长纤维混合存在。
权利要求
1、一种正面片材,其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其中,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局部地热熔融粘合而形成了热熔融粘合部;第1无纺布的所述热熔融粘合部以外的部分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而形成了许多凸部;所述凸部和热熔融粘合部交替并成列配置,且所述列配置成多列;正面片材的第2无纺布一侧的面大致平坦,所述凸部的内部由第1无纺布或与所述第1无纺布不同的长纤维的集合体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凸部 在第l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方向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具有纤维密度低于所述 纤维取向方向中央部的纤维密度的纤维稀疏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在具有所述纤维稀疏 部分的所述凸部中,第1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与所述 纤维稀疏部分的纤维密度之差大于在垂直于所述纤维取向方向的方向 上的中央部与两端部的纤维密度之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在具有所述纤维稀疏 部分的所述凸部中,与第1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 部的纤维密度大于等于该方向的中央部的纤维密度。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第l无纺布是在利用 梳理法得到的纤维网上通过热风法形成纤维与纤维的热熔融粘合点而 成的热风法无纺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面片材,其由下述方法形成对含有 巻曲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第1无纺布利用热风实施蓬松回复处理,使其咬入到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和圆周表面具有与第1轧辊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的咬合部中以赋予其凹凸形 状,然后在保持于第1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 并与所述第2无纺布一起在第1轧辊的凸部和其它轧辊之间进行加热和 加压,从而形成所述热熔融粘合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面片材,其由下述方法形成对含有 巻曲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第1无纺布利用热风实施蓬松回复处理, 使其吸附于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且凹部具有吸引孔的轧辊的圆周表面 上,在保持于所述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 所述第2无纺布一起在所述轧辊的凸部和其它轧辊之间进行加压和加 热,从而形成所述热熔融粘合部。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面片材,其由下述方法形成使含有 热伸长性纤维的第1无纺布咬入到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和圆 周表面具有与第1轧辊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的咬合 部中以赋予其凹凸形状,然后在保持于第1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 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所述第2无纺布一起在第1轧辊的凸部和其它 轧辊之间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形成所述热熔融粘合部,然后实施热处理, 使所述热伸长性纤维伸长。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面片材,其由下述方法形成使含有 热伸长性纤维的第1无纺布吸附于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且凹部具有吸 引孔的轧辊的圆周表面上,在保持于所述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 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所述第2无纺布一起在所述轧辊的凸部和其它轧 辊之间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形成所述热熔融粘合部,然后实施热处理,使 所述热伸长性纤维伸长。
10、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对含有 巻曲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第1无纺布利用热风实施蓬松回复处理, 使其咬入到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和圆周表面具有与第1轧辊 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的咬合部中以赋予其凹凸形 状,然后在保持于第1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 并与所述第2无纺布一起在第1轧辊的凸部和其它轧辊之间进行加热和 加压,从而形成所述热熔融粘合部。
11、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对含有 巻曲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第1无纺布利用热风实施蓬松回复处理, 使其吸附于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且凹部具有吸引孔的轧辊的圆周表面 上,在保持于所述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 所述第2无纺布一起在所述轧辊的凸部和其它轧辊之间进行加压和加热,从而形成所述热熔融粘合部。
12、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第1无纺布咬入到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和圆周表面具有与第1轧辊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的咬合部中以赋予其凹凸形状,然后在保持于第1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所述第2无纺布一起在第1轧辊的凸部和其它 轧辊之间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形成所述热熔融粘合部,然后实施热处理, 使所述热伸长性纤维伸长。
13、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第1无纺布吸附于圆周表面为凹凸形状、且凹部具有吸 引孔的轧辊的圆周表面上,在保持于所述轧辊的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与第2无纺布合流,并与所述第2无纺布一起在所述轧辊的凸部和其它轧 辊之间进行加压和加热以形成所述热熔融粘合部,然后实施热处理,使所述热伸长性纤维伸长。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在所述凸部的内部配 置有长纤维的集合体,构成所述集合体的许多根长纤维形成朝向所述凸 部的突出方向凸出的曲线状。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所述长纤维的集合 体以能够热熔融粘合的纤维作为主体而构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所述长纤维的集合 体实质上不存在于所述热熔融粘合部中。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所述长纤维的集合 体以巻曲为波浪状的长纤维为主体而构成。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所述长纤维通过以 伸长状态引入到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之间后使伸长状态松弛,从而 形成朝向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凸出的曲线状。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所述长纤维的集合 体以亲水性长纤维为主体而构成。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正面片材,其中,按第1无纺布、长 纤维和第2无纺布顺序使亲水化程度依次增高。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正面片材(10)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局部地热熔融粘合而形成了热熔融粘合部(4)。第1无纺布(1)的热熔融粘合部(4)以外的部分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而形成了许多凸部(5)。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交替并成列配置,且该列配置成多列,至少一部分所述凸部(5)在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的一端部或两端部上具有纤维密度低于该纤维取向方向的中央部(5a)的纤维密度的纤维稀疏部分(5b)。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1219078SQ200710300198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7日
发明者丰岛泰生, 佐藤健一, 加藤隆弘, 原田拓明, 松井学, 林由佳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