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腹膜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60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盆腔腹膜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妇科器械具体是一种用于将盆腔腹膜与周边组织分 离的盆腔腹膜分离器。 者景技术先天无阴道,俗称石女症。患者以正常女性染色体核性,全身生长 及女性第二性特征发育正常,外阴正常,阴道缺失,子宫发育欠佳,输 卵管细小,卵巢发育及功能正常者居多。在临床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为辅。有浅短阴道者可先用机械扩张法,按顺序由小到大使用 阴道模型局部加压扩张,逐渐形成阴道。而对于阴道缺失患者则需施行 手术再造,手术方法较多,有如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型术,乙状结 肠代阴道成型术。以往的手术是取患者大腿内侧的皮肤,移植到阴道代 替阴道粘膜。这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开展的腹腔镜下盆腔腹 膜移植阴道成型术不需要进行移植肠道、皮肤等,所以创伤小,效果好,受到患者的欢迎。新开展的此种手术是在处女膜痕下缘处切开约2厘米 切口,钝行分离使阴道成型,然后将腹膜与组织分离后在腹腔镜下用阴 道成型器将腹膜带入阴道形成阴道粘膜。目前腹膜与组织分离没有合适 的工具,是用手进行分离。由于人的手比较大,阴道空间比较小,在阴 道中进行腹膜分离时操作不方便,同时手的长度有限,自此会出现分离 不完全的现象,此时用阴道成型器向下推腹膜时,操作困难,容易使腹 膜破裂,导致手术失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阴道成型术时,腹膜分离没有器 械,操作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便、安全、使用方便,提 高手术成功率的盆腔腹膜分离器。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盆腔腹膜分离器,包 括外壁设有计量刻度,两端封闭的管状本体,在本体的顶部及底部,靠 近边缘处设有位置对应的与连杆直径相同的通孔;上端穿过本体顶部通 孔在分离片的边缘部位与分离片连接,下端穿过本体底部通孔与手柄连 接的连杆;设在本体顶部上方形状及面积与本体截面相同的顶盖,顶盖 边缘的一部分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弧形凸台;凸台与本体顶部上面连接, 未连接部分为一个开放口 ,开放口内形成能收藏分离片的空间。顶盖与本体顶部连接时,弧形凸台位于本体顶部上面边缘靠近连杆 的位置。弧形凸台的外圆周长度小于开放口的圆周长度。分离片的圆周面为钝口。
本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本.体直径为2. 4厘米-2. 6厘米。 当本体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时,靠近本体顶部及底部长轴同 一端分别 设有与连杆外径相同的通孔;连杆在椭圆形分离片长轴的 一端与分离片 连接。本体长轴为2. 1厘米-2. 3厘米,短轴为0. 7厘米-1.2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轻巧、方便,安全,分离片的转动轻便自如。本体外壁 设有刻度,可直"l矣显示盆腔腹膜分离器进入体内的距离。由于有凸台的 阻挡,剥膜片收进开放口和从开放口转出,都不会旋转过头,保证了分 离片准确地收藏到开放口内或展开到位。所以术者当分离片在体内看不 见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心地将分离片展开或收进开放口。有了如上结构 的盆腔腹膜分离器,可以在阴道内充分分离腹膜,使手术进行顺利,提 高手术成功率。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图4是图3的B-B向视图; 图5是图4的C-C向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 图7是图6的D-D向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 图9是图8的E-E向视图; 图IO是图9的F-F向视图。 附图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 l'本体 2、2'顶部 3、 3'顶盖
5'分离片 6、 6'开放口
8'手柄 9、 9'通孔 4、 4'凸台 5、 7、 7'连杆 8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及工作状态图。如 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本体1为两端封闭的圆管状的管体。本 体1直径为2. 5厘米,长度为22厘米,在本体1的外壁设有计量刻度。 本体顶部2及底部靠近边缘处设有位置对应的与连杆7外径相同的通孔, 连杆7上端穿过本体顶部2的通孔9在分离片5靠近边缘的部位与分离
的示意图; 工作状态示意的示意图; 工作状态示意图;片5连接;下端穿过本体底部的通孔与手柄8连接。在本体顶端2的上 方设有顶盖3,顶盖3的形状及面积与本体截面相同。顶盖3边缘的一 部分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弧形凸台4。凸台4与本体顶部2上面连接,连 接后凸台4位于本体顶部2上面边缘靠近连杆7的位置。未连接部分形 成开放口6。弧形凸台4的外面圆周长度小于开放口 6的圓周长度。开 放口 6的高度略大于分离片5的厚度,在开放口内形成收藏分离片5的 空间。分离片5的形状与本体截面相似且面积比本体1小。分离片5的 圆周面为4屯口。 实施例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D-D向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工作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8的E-E向视图; 图IO是图9的F-F向视图。
图6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及工作状态图。如
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本体r为两端封闭的椭圆管状的管体。
本体l'长轴为2厘米,短轴为1厘米;本体的长度为21厘米。在本体 1'的外壁设有计量刻度。本体顶部2'及底部靠近长轴同一端分别设有与 连杆7'外径相同的通孔。连杆7'的上端穿过本体顶部2'通孔在靠近椭 圆形分离片5'长轴的一端与分离片5'连接,下端穿过本体底部通孔与手 柄8'连接。分离片5'上方设有顶盖3',顶盖3'的形状及面积与本体截 面相同。顶盖3'边缘的一部分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凸台4',凸台4'与本 体顶部2'上面连接,连接时凸台4'位于本体顶部2'上面边缘靠近连杆 7'的位置。未连接部分形成开放口 6'。弧形凸台4'的外面圆周长度小 于开放口 6'的圓周长度。开放口 6'的高度略大于分离片5'的厚度, 在开放口内形成收藏分离片5'的空间。分离片5'的形状与本体截面相似 且面积比本体小。分离片5'的圓周面为钝口。
如上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用不锈钢制作,表面光滑,所有棱角部位都 平滑过渡。分离片转动自如,使用方便。连杆7与本体顶部2及底部的 两个孔的连接为过渡配合,保证了连杆7的转动。连杆7与分离片5的 连接为偏心结构,术者通过转动手柄8带动分离片5以连杆7为轴心进 行转动。随着手柄的转动,分离片5渐渐转出开放口 6,当旋转到本体l 直径通过连杆7与分离片5直径连为一条直线时,分离片5完全展开, 为分离片5向外转动的最大角度,此时分离片的一边受到凸台4一端的 阻挡,不能再转动。分离片5收藏到开放口 6内时,当分离片5随着手 柄8的转动完全收藏到开放口 6内时,分离片的另一边正好被凸台4的 另一端阻挡不能继续转动,保证了分离片5准确地收藏到开放口内或展 开到位。由于有凸台4的阻挡,即使在体内看不见的情况下,术者也可方便地将分离片5准确地收藏在开放口 6内,或将分离片5从开放口 6 内转出准确展开到位。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于处女膜痕下缘处切开约2厘米切口,钝行分 离使阴道成型。然后将盆腔腹膜分离器伸入成型的阴道内至顶部,此时 分离片收藏在开》丈口内。通过本体外壁的计量刻度辨认盆腔腹膜分离器 进入体内的距离,到达预期位置后,术者旋转手柄8,分离片5慢慢转 出开放口 6至完全展开与腹膜接触,使腹膜与周边组织分离,然后将分 离片5收藏到开放口 6内,盆腔腹膜分离器原位置转动一定角度,再将 分离片5转出开放口 6进行腹膜分离,如此循环直至转完一圈,完成全 部分离,使腹膜变得松弛。在退出盆腔腹膜分离器前,将分离片5收藏 到开放口 6内,然后将盆腔腹膜分离器退出体外。
权利要求1.一种盆腔腹膜分离器,包括外壁设有计量刻度的管状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本体封闭的顶部及底部两端,靠近边缘处设有位置对应的与连杆直径相同的通孔;上端穿过本体顶部通孔在分离片的边缘部位与分离片连接,下端穿过本体底部通孔与手柄连接的连杆;设在本体顶部上方形状及面积与本体截面相同的顶盖;顶盖边缘的一部分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弧形凸台;凸台与本体顶部上面连接,未连接部分为一个开放口,开放口内形成能收藏分离片的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腹膜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顶盖与本体 顶部连接时,弧形凸台位于本体顶部上面边缘靠近连杆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盆腔腹膜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弧形凸台的 外圓周长度小于开放口的圆周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腹膜分离器 周面为钝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腹膜分离器. 形状为圆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盆腔腹膜分离器 2. 4厘米-2. 6厘米。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腹膜分离器 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盆腔腹膜分离器底部靠近长轴同 一端分别设有与连杆外径相同的通孔;连杆在椭圓形分 离片长轴的一端与分离片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盆腔腹膜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本体长轴为 2. 1厘米-2. 3厘米,短轴为0. 7厘米-l. 2厘米。其特征在于分离片的圆其特征在于本体的截面其特征在于本体直径为其特征在于本体的截面其特征在于本体顶部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盆腔腹膜分离器,属于妇科器械。包括外壁设有计量刻度,两端封闭的管状本体;本体顶部及底部靠近边缘处设有位置对应的与连杆直径相同的通孔;上端穿过本体顶部通孔在分离片的边缘部位与分离片连接,下端穿过本体底部通孔与手柄连接的连杆;设在本体顶部上方形状及面积与本体截面相同的顶盖,设在顶盖边缘处的一部分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弧形凸台;凸台与本体顶部上面连接,顶盖与本体顶部未连接部分为一个开放口,开放口内形成能收藏分离片的空间;如上结构的盆腔腹膜分离器方便,安全,便于术者进行手术,术者可以在阴道内充分分离腹膜,使手术进行顺利,提高手术成功率。
文档编号A61B17/32GK201085654SQ200720098558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8日
发明者刘纯贤, 李宝森, 李玉玮, 林琬君, 许心炜 申请人:许心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