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止血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9978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溶性止血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卫生材料,特别是一种可溶性止血棉。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1270240A介绍了一种止血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它将237.5g分子量为13万的医药级明胶放入700g蒸馏水中,在常温加溶胀150分钟;把12.5g聚乙烯吡咯垸酮放入300g蒸馏水中,在4(TC下溶解;将分别溶解的料液放入溶胀后的明胶中,升温至75-C,搅拌混溶90分钟,然后将混合料过滤;过滤后的混合料液泵入高位罐中;在6(TC下静置脱泡4小时后,将料液温度控制在6(TC时打开阀门;混合料液通过计量泵进入离心纺丝机,泵供量或速度为150g/分钟,离心盘线速度为6000米/分钟,料液迅速被纺成短纤维;最后制成止血纤维。但是,上述止血纤维经溶胀、搅拌混溶、过滤、脱泡、纺丝,最后经织造才制成止血纤维。其工序繁多,加工时间长,原料成本要求高,设备投资大,厂房占地面积大。适用范围局限于平面型创面止血。另一篇中国专利文献CN1286329A介绍了一种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及其制造方法,首先以预处理过的纯棉纤维作为原料,其制法包括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活化,用一卤代烷基酸反应液进行醚化,用盐酸中和纤维使其pH为6.5-7.5,用乙醇水溶液系地质含盐量小于等于3%,最后进行固液分离,烘干、梳理、开松。按照上述专利文献介绍的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5、实施例6的工艺生产,发现生产出来的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结块、发黄、质地较硬。经梳理、开松,形成质地较硬的短纤维,与纯棉纤维有很大的区别。经水溶性试验,取lg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放入50g洁净水中,超过24小时仍有不溶物存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溶性止血棉,主要解决上述现有产品和方法的缺陷,它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开放性伤口及体腔(口腔,耳孔,鼻孔,喉咙,阴道及肛门等)的出血的止血材料,该材料不含化学添加剂、凝血酶或胶原蛋白,且过敏性低;由当与血液直接接触时,它的体积能膨胀三到四倍,并转化成一种能溶解为葡萄糖和氯化钠的生物胶。由于它的高纯度和降解物的特性,它不会象其他的止血材料一样阻碍伤口的修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溶性止血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制备步骤步骤一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50-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5.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1:58和1:6.3—起放入反应容器内进行活化反应;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原料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反应釜内,再倒入酸性反应液进行氧化反应;步骤三氧化后,用盐酸中和至步骤二中的反应液pH为6.58;步骤四中和后,用75%的乙醇水溶液在工业洗衣机中清洗反应后的脱脂棉花,反复清洗3次,直至含钠量小于10%重量百分比;然后进行甩干、烘干、梳理、开松。所述步骤二中该酸性反应液中含有60-70%的一氯乙酸,10%的水杨酸,5%的甘氨酸,其余为水;原料和反应液按照浴比2.5:7.7-1.7:7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60-90'C,反应时间为4-6小时。所述步骤一中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1:58和1:6.3—起放入可封闭的不锈钢桶内静置进行活化反应。所述步骤一中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1:58和1:6.3—起放入反应釜内于4(TC处理2小时进行活化反应。藉由上述结构,本发明主要具有如下优点1、可溶性止血棉是由植物纤维经过化学改性制取的胶原样天然物质。外形保持了纯天然棉花的形态,孔隙率高,粗糙度大,可塑性强。不但可用于平面型的创面,空腔型的创面也可使用,能制成各种形状,如球状、柱状、片状等等,因为可溶性止血棉像纯天然棉花一样的柔软,当与创面接触时,能马上形成吻合于创面的形状。它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开放性伤口及体腔(口腔,耳孔,鼻孔,喉咙,阴道及肛门等)的出血的止血材料。该材料不含化学添加剂,凝血酶或胶原蛋白,且过敏性低。由当与血液直接接触时,它的体积能膨胀三到四倍,并转化成一种能溶解为葡萄糖和氯化钠的生物胶。由于它的高纯度和降解物的特性,它不会象其他的止血材料一样阻碍伤口的修复。2、可溶性止血棉在它的三个存在阶段都发挥了作用吸收,膨胀,溶解。一开始它是以固体形式存在,它可以通过它相对粗糙的表面减少出血,这也使得某些凝血因子有充分的时间聚集到伤口处。当它开始膨胀,它与血小板及凝血块结合在一起,使之更迅速地形成血栓,从而减少或阻止出血。最后,当它处于溶解状态时,它能够继续在止血和伤口康复中发挥作用。这些具体的机制将在下面的段落中予以阐述。该产品的成功之处部分就在于它所经过这三个阶段的独特的时间性。3、与其他材料相比,可溶性止血棉的优势在于它能起到三方面的作用1)化学方面;2)生物化学方面;3)物理方面。在它参与止血过程中,如果三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方面失效了,其他两个或一个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尤其是膨胀及液体期的激活过程。这个可溶性材料甚至在不使用其他的化学或血清类副产品时还仍然比市场上其他的不溶性物质更有效。4、这种材料另一个特性是它的抑菌性。这种特性在污染了的伤口或一些无法保持清洁的体腔中尤为重要。5、可溶性止血棉增强血小板功能在身体受伤后,血小板会被激活一由圆盘形变成球形并伸出伪足。它们会释放血小板颗粒内的一些酶和化学物质,酶会激活其他的血小板,而化学物质则会促进血小板与血管内皮,胶原,玻璃,金属,纤维及彼此间的黏附性。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彼此粘着形成血栓的性质。可溶性止血棉在处于纤维状时能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这个过程类似于血小板粘着到受损的胶原蛋白上。(该蛋白在结缔组织中大量存在于内皮细胞下。)6、可溶性止血棉促进凝血过程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血栓状态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依赖的酶激活的反应导致凝血酶的激活及纤维蛋白原分解为纤维蛋白并形成多聚体,从而转变成更稳定的凝结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通过两条途径即内源性途径及外源性途径完成。a.内源性途径所有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成分都存在于血液中。同样地,所有凝血过程所需的蛋白都是内源性凝血过程的一部分。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有效性是通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试来评价的。b.外源性途径该条凝血途径是由组织因子(相对血管是外源性的)激活的,固命名为外源性途径。组织因子与凝血因子VII结合成复合物,共激活凝血因子X。除去凝血因子VII夕卜,所有的成分都是内源性途径的组成部分。外源性途径可以通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试来评价。(l)研究已证实在伤口使用可溶性止血棉时,PPT和PT都会减少(凝血过程加快)。这说明可溶性止血棉在两个途径中都发挥作用。(2)内源性途径是通过某些带负电的表面,如玻璃,陶瓷,一些合成塑料及纤维激活凝血因子XII而启动的。它们能激活凝血因子XII,使其变为酶活形式XIIa。当可溶性止血棉溶解并与血液红细胞直接接触时,它能形成带负电的胶体粒,从而促进凝血因子XII的激活。(3)可溶性止血棉比许多其他的止血剂起效都要快血管内皮的损伤及血液与血管外组织的接触会通过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能导致血小板的聚集。与凝血酶接触的血小板会释放血小板内的颗粒物质到周边的血浆中。凝血酶也会引起纤维蛋白的聚集。在研究中,可溶性止血棉的质地和最初的固体状态会降低血流速度,从而减少凝血酶释放到伤口的时间。这将增加血小板及整个血液的粘附速率,从而促进止血速度和功能。(4)凝血因子XII的酶活形式(凝血因子XIIa)催化凝血因子XI转化为它的酶活形式(凝血因子XIa)。凝血因子XIa在将凝血因子IX激活为酶活形式凝血因子IXa时需要f5离子的参与。凝血因子IXa在与凝血因子VIII后聚集在细胞膜的表面。凝血因子IXa和凝血因子VIII的复合物需要钙离子的参与才能稳定它们与膜的结合。凝血因子Xa与凝血因子V在膜表面形成复合物时仍需要钙离子的参与。在研究中,可溶性止血棉不仅能粘附钙离子,而且由于溶解时表面积增大,它能扩大凝血因子与钙离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凝血效率。(5)可溶性止血棉能够通过加速纤维蛋白交联体的形成从而稳定新形成的血块。(6)可溶性止血棉能在伤口处显著增加血液的粘性,从而促进红细胞的聚集。同时,它有助于限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损失,加速止血。和其他在止血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不同,可溶性止血棉在有凝血功能缺陷的病人身上也能增加血液的粘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a)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l:58和1:6.3一起放入可封闭的不锈钢桶内静置进行活化反应,一般为下班前17:30调配,隔天上班后8:OO启用,这样可节省能源和操作的时间。(b)将a中的原料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反应釜内,再倒入酸性反应液于70'C处理6小时,浴比1.7:7进行氧化反应,所说的酸性反应液中含有60%的一氯乙酸,10%的水杨酸,5%的甘氨酸,其余为水。(c)氧化后,用盐酸中和至b中的反应液pH为6.58。(d)中和后,用75%的乙醇水溶液在工业洗衣机中清洗反应后的脱脂棉花,反复清洗3次,直至含钠量小于10%重量百分比。然后进行甩干、烘干、梳理、开松。实施例2(a)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1:58和1:6.3一起放入反应釜内于4CTC处理2小时进行活化反应。余下步骤同实施例l,故不再讲述。实施例3(a)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1:58和1:6.3一起放入反应釜内于4(TC处理2小时进行活化反应。(b)将a中的原料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反应釜内,再倒入酸性反应液于9(TC处理4小时,浴比2.5:7.7进行氧化反应,所说的酸性反应液中含有70%的一氯乙酸,10%的水杨酸,5%的甘氨酸,其余为水。余下步骤同实施例l,故不再讲述。本发明产品的止血效果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实验目的验证供试样品是否具有止血作用。二、受试物制备取受试物适量,团成直径约为6mni左右的小团,供试用。三、对照物制备取脱脂药棉适量,团成直径约为6mm左右的小团,供试用。四、试验动物大鼠,品系SD,体重300-330g,性别雄性。来源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饲养环境为普通实验动物房,环境温度20-25'C,相对湿度40-70%。五、仪器用具注射器、针头、天平、秒表。六、实验方法取大鼠10只,乌来糖麻醉后仰卧位剪开双侧下肢皮肤,钝性分离暴露双侧股静脉与股动脉,切开血管后于两侧出血处分别覆盖放置受试物与对照物,同时开始计时并观察出血情况,另以药棉轻轻拭去覆盖物周围渗出的血液。待无明显血液渗出时轻轻揭开覆盖物,如伤口未见出血,则记下时间作为止血时间。如伤口仍有血液流出,则仍继续覆盖,每隔20秒揭开覆盖物观察,直至出血停止。超过3分钟仍出血不止者计为未出血。七、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经计算受试物止血时间(s,X±SD)82.3±27.8对照物止血时间(s,X土SD)94.2±50.4八、结果分析从统计学角度看,可溶性止血棉具有止血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对于出血量大、血流速度高的伤口,止血棉与脱脂药棉比较,其即时止血效果较差,但其遇血液化为胶状物后对伤口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脱脂药棉因其纤维长、空腔多,故吸血与即时止血效果好,但一旦从伤口上揭去,伤口又开始流血。可溶性止血棉形成胶状物后覆盖于出血处,即使揭去,仍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使伤口渗血几率降低,具有一定的止血效能。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可溶性止血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制备步骤步骤一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50-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5.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1∶58和1∶6.3一起放入反应容器内进行活化反应;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原料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反应釜内,再倒入酸性反应液进行氧化反应;步骤三氧化后,用盐酸中和至步骤二中的反应液pH为6.5~8;步骤四中和后,用75%的乙醇水溶液在工业洗衣机中清洗反应后的脱脂棉花,反复清洗3次,直至含钠量小于10%重量百分比;然后进行甩干、烘干、梳理、开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止血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该酸性反应液中含有60-70%的一氯乙酸,10%的水杨酸,5%的甘氨酸,其余为水;原料和反应液按照浴比2.5:7.7-1.7:7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60-90。C,反应时间为4-6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溶性止血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1:58和h6.3一起放入可封闭的不锈钢桶内静置进行活化反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溶性止血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用脱脂棉花为原料,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重量百分数5.5%的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浴比分别为l:58和1:6.3—起放入反应釜内于40'C处理2小时进行活化反应。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溶性止血棉,其制备步骤是用脱脂棉花为原料与氢氧化钠水溶液与磷酸氢二钠作为反应液进行活化反应;将上述的原料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反应釜内,再倒入酸性反应液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后,用盐酸中和至反应液pH为6.5~8;中和后,用75%的乙醇水溶液在工业洗衣机中清洗反应后的脱脂棉花,反复清洗3次,直至含钠量小于10%重量百分比;然后进行甩干、烘干、梳理、开松。该产品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开放性伤口及体腔的出血的止血材料,它不含化学添加剂、凝血酶或胶原蛋白,且过敏性低;由当与血液直接接触时,它的体积能膨胀三到四倍,并转化成一种能溶解为葡萄糖和氯化钠的生物胶,且它不会象其他的止血材料一样阻碍伤口修复。文档编号A61L15/42GK101284144SQ20081003832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发明者陈乾钱,陈晨巍申请人:上海爱灵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